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甘蔗黑穗病及其抗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52
1
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26-31,共6页
就甘蔗黑穗病 (Ustilago scitaminea Syd.)及其生理小种 ,甘蔗对黑穗病菌的抗性机制及其遗传 ,甘蔗抗黑穗病性鉴定技术 ,以及我国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的现状进行评述 。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抗病育种
现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甘蔗受黑穗病菌侵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7
2
作者
阙友雄
许莉萍
陈如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2-458,共7页
采用12个3′锚锭引物和8个5′随机引物构建引物组合,运用DDRT-PCR差异显示方法,分析NCo376和F134两品种接种黑穗病菌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经克隆、测序和半定量RT-PCR验证,获得7条真实差异表达片段,这些片段分别同GenBank中编码细胞色素...
采用12个3′锚锭引物和8个5′随机引物构建引物组合,运用DDRT-PCR差异显示方法,分析NCo376和F134两品种接种黑穗病菌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经克隆、测序和半定量RT-PCR验证,获得7条真实差异表达片段,这些片段分别同GenBank中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NAD-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氨基转移酶基因、乙烯响应相关结合蛋白基因、RNA聚合酶特异转录起始因子和反转录转座子的序列的同源性达28%~99%。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受甘蔗黑穗病菌和水杨酸的调控,不依赖于过氧化氢的作用机制,在甘蔗根、茎、叶中表达的抗病基因组成型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推测甘蔗受黑穗病菌侵染后,可能通过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的诱导,促使植保素合成增多,以此抵抗或抑制病原菌的胁迫。该结果丰富了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为甘蔗抗黑穗病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黑穗病
MRNA差异显示
差异表达基因
RT-PC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基因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娇
王震
+5 位作者
杨本鹏
张树珍
蔡文伟
顾丽红
杨志才
王文治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9期1150-1155,共6页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标LP、SDD、IPmax、Ymax、AUDPC对其后代(T2)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SCG1和SCG2两个株系表现为抗病(R),而SCG3、SCG4和SCG5三个株系表现为中抗(I);并结合RT-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后代(T2)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T2中均有表达,此结果与其抗病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转基因甘蔗植株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万宽
习平根
姜子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717,共6页
以甘蔗鞭黑粉菌交配型分离物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影响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起适合甘蔗鞭黑粉菌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的反应体系为:在25μL体系中,rTa...
以甘蔗鞭黑粉菌交配型分离物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影响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起适合甘蔗鞭黑粉菌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的反应体系为:在25μL体系中,rTaq DNA聚合酶1.5 U、Mg2+浓度为2.0 mmol/L、dNTP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0.2μmol/L、DNA模板10~20 ng、10×PCR buffer 1μL、用重蒸水补足25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鞭黑粉菌
ISSR
体系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
31
5
作者
阙友雄
许莉萍
+3 位作者
林剑伟
陈天生
陈如凯
李依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建立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选用9个引进品种,设计一个包括6个对照品种在内的田间试验。首次采用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浸渍接种,通过整个新植蔗生长季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茎感染率和株感染率3个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流行学参数潜...
为了建立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选用9个引进品种,设计一个包括6个对照品种在内的田间试验。首次采用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浸渍接种,通过整个新植蔗生长季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茎感染率和株感染率3个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流行学参数潜伏侵染期和持续发病期的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评价。在分析以上参数相关程度的基础上,引进了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进一步评价。结果显示:9个引进甘蔗品种中,ROC26属于感病品种,其余属于抗病或高抗品种;3个病情指数和持续发病期的两两相关均为显著正相关,潜伏侵染期与这些参数的相关为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类间距离大于1.0的条件下,可将15个品种聚为6类,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种抗黑穗病性的相似程度;抗性鉴定标准对照种NCo310、F134、NCo376和Ya71-374的应用,明确了接种源为小种1和小种2,通过一次接种试验,明确了供试品种对2个小种的抗性水平,标准对照种的抗性表现,还说明了本生长季发病条件基本是适宜的。本文建立的甘蔗品种抗黑穗病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黑穗病
抗性评价
相关系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蔗分离群体的黑穗病病情指数分析(英文)
被引量:
5
6
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陈平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3个病情指数茎感染率(SI)、丛感染率(PI)和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AUDPC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最吻合,其3个特征值正态度、偏度和峰度分别为0.949,0.018和-0.721;PI的吻合程度次之;SI为第3。以上结果的置信度大于97.7%。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3个病情指数两两间以及各病情指数与持续发病期(SDD)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AUDPC与SI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新、宿分别为0.929和0.888。除潜伏侵染期(LP)与PI间的相关外,LP与AUDPC、SI和SDD间的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LP与SDD间的负相关系数最大,为0.521。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在进行甘蔗抗黑穗病性评价时,利用包括病情指数和病害流行学参数在内的多个参数综合评价抗病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离群体
黑穗病
病情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黑穗病及其抗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52
1
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机构
福建农业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26-31,共6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81 0 0 2 3)
文摘
就甘蔗黑穗病 (Ustilago scitaminea Syd.)及其生理小种 ,甘蔗对黑穗病菌的抗性机制及其遗传 ,甘蔗抗黑穗病性鉴定技术 ,以及我国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的现状进行评述 。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抗病育种
现状
Keywords
ustilago
scitaminea
syd
.
Breeding
for
smut
resistance
Current
status
Prospects
分类号
S435.6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甘蔗受黑穗病菌侵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7
2
作者
阙友雄
许莉萍
陈如凯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2-458,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7AA100701)
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2006-G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639)资助
文摘
采用12个3′锚锭引物和8个5′随机引物构建引物组合,运用DDRT-PCR差异显示方法,分析NCo376和F134两品种接种黑穗病菌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经克隆、测序和半定量RT-PCR验证,获得7条真实差异表达片段,这些片段分别同GenBank中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NAD-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氨基转移酶基因、乙烯响应相关结合蛋白基因、RNA聚合酶特异转录起始因子和反转录转座子的序列的同源性达28%~99%。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受甘蔗黑穗病菌和水杨酸的调控,不依赖于过氧化氢的作用机制,在甘蔗根、茎、叶中表达的抗病基因组成型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推测甘蔗受黑穗病菌侵染后,可能通过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的诱导,促使植保素合成增多,以此抵抗或抑制病原菌的胁迫。该结果丰富了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为甘蔗抗黑穗病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蔗
甘蔗黑穗病
MRNA差异显示
差异表达基因
RT-PCR
Keywords
Sugarcane
ustilago
scitaminea
syd
.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RT-PCR
分类号
S435.6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基因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娇
王震
杨本鹏
张树珍
蔡文伟
顾丽红
杨志才
王文治
机构
海南大学农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9期1150-115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081)
农业部"948"项目(2006-G37)
文摘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标LP、SDD、IPmax、Ymax、AUDPC对其后代(T2)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SCG1和SCG2两个株系表现为抗病(R),而SCG3、SCG4和SCG5三个株系表现为中抗(I);并结合RT-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后代(T2)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T2中均有表达,此结果与其抗病表现一致。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转基因甘蔗植株
抗性鉴定
Keywords
ustilago
scitaminea
syd
.
transgenic
sugarcane
disease-resistance
chitinase
β-1,3-glucanase
分类号
S332.2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万宽
习平根
姜子德
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717,共6页
基金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ARS-20)
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2010B020302001)
文摘
以甘蔗鞭黑粉菌交配型分离物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影响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起适合甘蔗鞭黑粉菌基因组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的反应体系为:在25μL体系中,rTaq DNA聚合酶1.5 U、Mg2+浓度为2.0 mmol/L、dNTP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0.2μmol/L、DNA模板10~20 ng、10×PCR buffer 1μL、用重蒸水补足25μL。
关键词
甘蔗鞭黑粉菌
ISSR
体系优化
Keywords
ustilago
scitaminea
syd
.
ISSR
system
optimization
分类号
S435.6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
31
5
作者
阙友雄
许莉萍
林剑伟
陈天生
陈如凯
李依龙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3,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No.2002AA241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639)
农业部"948"项目(2003-Q06)~~
文摘
为了建立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选用9个引进品种,设计一个包括6个对照品种在内的田间试验。首次采用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浸渍接种,通过整个新植蔗生长季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茎感染率和株感染率3个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流行学参数潜伏侵染期和持续发病期的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评价。在分析以上参数相关程度的基础上,引进了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进一步评价。结果显示:9个引进甘蔗品种中,ROC26属于感病品种,其余属于抗病或高抗品种;3个病情指数和持续发病期的两两相关均为显著正相关,潜伏侵染期与这些参数的相关为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类间距离大于1.0的条件下,可将15个品种聚为6类,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种抗黑穗病性的相似程度;抗性鉴定标准对照种NCo310、F134、NCo376和Ya71-374的应用,明确了接种源为小种1和小种2,通过一次接种试验,明确了供试品种对2个小种的抗性水平,标准对照种的抗性表现,还说明了本生长季发病条件基本是适宜的。本文建立的甘蔗品种抗黑穗病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黑穗病
抗性评价
相关系数
聚类分析
Keywords
Sugarcane
Variety
Smut
(
ustilago
scitaminea
syd
.
)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luster
analysis
分类号
S56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64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分离群体的黑穗病病情指数分析(英文)
被引量:
5
6
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陈平华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基金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170639)China High Technology(863) Project(2002AA241031).
文摘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3个病情指数茎感染率(SI)、丛感染率(PI)和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AUDPC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最吻合,其3个特征值正态度、偏度和峰度分别为0.949,0.018和-0.721;PI的吻合程度次之;SI为第3。以上结果的置信度大于97.7%。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3个病情指数两两间以及各病情指数与持续发病期(SDD)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AUDPC与SI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新、宿分别为0.929和0.888。除潜伏侵染期(LP)与PI间的相关外,LP与AUDPC、SI和SDD间的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LP与SDD间的负相关系数最大,为0.521。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在进行甘蔗抗黑穗病性评价时,利用包括病情指数和病害流行学参数在内的多个参数综合评价抗病性是必要的。
关键词
甘蔗
分离群体
黑穗病
病情指数
Keywords
sugarcane
smut
(
ustilago
scitaminea
syd
.)
infection
index
normal
test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S435.6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甘蔗黑穗病及其抗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许莉萍
陈如凯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5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甘蔗受黑穗病菌侵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阙友雄
许莉萍
陈如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转基因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李娇
王震
杨本鹏
张树珍
蔡文伟
顾丽红
杨志才
王文治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甘蔗鞭黑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沈万宽
习平根
姜子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英文)
阙友雄
许莉萍
林剑伟
陈天生
陈如凯
李依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甘蔗分离群体的黑穗病病情指数分析(英文)
许莉萍
陈如凯
陈平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