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的有用性与无用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建华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共11页
教育不只是有用的,教育也是无用的,教育的无用不只是无用之用,也是真的无用。教育的有用性与无用性绝非对立而是相对独立存在,不能以前者遮蔽后者。有用性主要指教育可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无论人还是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结果... 教育不只是有用的,教育也是无用的,教育的无用不只是无用之用,也是真的无用。教育的有用性与无用性绝非对立而是相对独立存在,不能以前者遮蔽后者。有用性主要指教育可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无论人还是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结果经常是可逆的。有用性主要体现为教育过程中人的知识增长与技能提升,相比之下,教育对成人或实现卓越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有成功案例亦不可复制。有用性主要反映接受了教育的人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强调可见功绩,但接受了教育的人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能简单等同教育的作用。与改造世界相比,教育的精神性及其之于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更能凸显教育的本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学校教育 有用性 无用性 功利主义
原文传递
文中之支离疏——庄子丑怪艺术形象的美学开拓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东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从庄子在表达哲学理念时,所创造的丑怪的艺术形象出发,分析庄子对丑怪美学意蕴的理解。并从庄子的哲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道的自然本质、无用观、齐物论的观照方式及相对的辩证思维对丑怪艺术形象及美学品格形成的观照。
关键词 庄子 丑怪艺术形象 美学 自然 无用观 相对性 哲学 齐物论
下载PDF
“用”的美学观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创新 被引量:5
3
作者 施俊天 赖勤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3,I0012,共6页
本文将古代“用”的美学观进行转化,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道家的“无用”观蕴含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借用并将其转化为“图”与“底”的关系,可以增进保护传统村落空间。《园冶》的“节用”观代表了传统园... 本文将古代“用”的美学观进行转化,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道家的“无用”观蕴含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借用并将其转化为“图”与“底”的关系,可以增进保护传统村落空间。《园冶》的“节用”观代表了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艺术精神。将其融入到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还原本真的乡村意境。《闲情偶寄》的“适用”观体现了生活艺术化追求。将其延续到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打造诗意的诗路文化乡村。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理解浙江“诗路文化带”乡村景观设计,有助于更新中国本土景观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 “无用” “节用” “适用” 乡村景观设计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无用感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郭静 王雅楠 +3 位作者 王沛 杨瑶 刘荷 郭宇濛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老年人无用感现状及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无用感的影响,并探讨年龄和社会参与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积极老龄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老年人无用感现状及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无用感的影响,并探讨年龄和社会参与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积极老龄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选点法和Johnson-Neyman法对年龄和社会参与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当前我国老年人无用感水平较高,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无用感有影响(b=-0.10,P<0.001);随着年龄增加和社会参与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无用感的缓解作用逐渐减弱(b=0.01,P<0.05;b=0.02,P<0.01)。结论: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无用感具有缓解作用并受到年龄和社会参与的调节。建议尽早对年龄较低的老年人进行互联网接入干预,并重点关注社会参与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应发挥互联网降低老年人无用感的积极作用,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老年人 无用感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器:“备物致用”与“备而不用”之间——一种比较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式“用具形上学”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6,共12页
从一种比较哲学视野出发,本文指出和西方一样,中国传统哲学中亦存在着一种"用具的形而上学",与此同时,还为我们揭示出了中西"用具的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如果说西方传统的"用具的形而上学"的"用... 从一种比较哲学视野出发,本文指出和西方一样,中国传统哲学中亦存在着一种"用具的形而上学",与此同时,还为我们揭示出了中西"用具的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如果说西方传统的"用具的形而上学"的"用具"仅为"有用"的"用具"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用具"则体现为"备物致用"的"用具"(用器)与"备而不用"的"用具"(礼器)二者兼而有之;进而,如果说前者基于"用器"之用,以一种"道以器显"的方式而为我们更多地彰显了合乎"目的性"的"人"之道的话,那么,后者则基于"用具"的"用"与"无用"的二重性,以一种"道以器显"的方式,使中国哲学既走向了合乎"目的性"的"人"之道,又走向了"目的性"消解的"天"之道,而游刃有余、从容中道于"天"、"人"之间。无疑,中国哲学的"器"的二重性的揭示,不仅以一种体用不二的方式使其亦"天"亦"人"之道的哲学之谜得以破译,也为"器的文明"旗帜下的现代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的器用实践方式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具的形而上学 备物致用 备而不用
下载PDF
庄子之“无用之用”论题简释
6
作者 韩林合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澄清庄子"无用之为用"论题的各种可能的意义。该论题之第一种意义为:世俗之人会认为庄子有关道和体道境界的言论"大而无当""不尽人情""狂而不信",因此它们必定"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q... 本文澄清庄子"无用之为用"论题的各种可能的意义。该论题之第一种意义为:世俗之人会认为庄子有关道和体道境界的言论"大而无当""不尽人情""狂而不信",因此它们必定"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对此,庄子反唇相讥,认为世俗之人既然无法理解我的言论,因此也就不可能了解我的言论对于我之"大用",而世人又不能不"拙于用大"。该论题之第二种意义为:世俗之人很难甚至于根本不可能理解庄子有关道或体道境界的言论,进而也就不可能按照这些言论所给出的人生处方安排自己的人生。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言论还是可以拥有非常大的甚至不可取代的作用,此即某种意义上的调节作用。该论题之第三种意义为:世俗之人如果不能按照庄子所列的人生处方行事,不能体道,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一味地追求有才进而有用,而是尽可能做无用之材(即所谓"求无所可用"),因为有用之材常常为自己引来了各种各样的祸患;而其他人则常常因其是无用之材而避免了这些祸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用 有用 无用之用
下载PDF
新文科语境下高校美育的无用之用与实用价值——以美术鉴赏类课程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宗英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1-37,124,共8页
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如何开展美育是当下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具体的美育课程为例,提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在新文科背景下解决的途径,并探讨高校美育的无用之用与实用价值。
关键词 新文科 高校美育 美术鉴赏类课程
下载PDF
论《庄子》的生存方式
8
作者 王丽梅 《北方论丛》 2002年第3期66-70,共5页
庄子在进退失据的乱世中 ,为全身远祸、消解人生苦痛创造性的提出了独特的人生存在方式。即无用论、虚己论和随化论以及逍遥论 ,这是有识的弱者在无可奈何的形势下的生存智慧。庄子人生的归宿是对逍遥游的描述和验证 ,至人的得道、道的... 庄子在进退失据的乱世中 ,为全身远祸、消解人生苦痛创造性的提出了独特的人生存在方式。即无用论、虚己论和随化论以及逍遥论 ,这是有识的弱者在无可奈何的形势下的生存智慧。庄子人生的归宿是对逍遥游的描述和验证 ,至人的得道、道的形象、道的特征都围绕着如何逍遥而展开的。他的无用论、虚己论、随化论以及逍遥论都是为了心灵的超越而论的。这种生存方式 ,一方面可以化解现世的伤害 ,另一方面在精神世界里提升了由逃避和思考所带来的虚空感及幻灭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用 虚已 随化 逍遥
下载PDF
“受观”的重要性——《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之“美”及其特性
9
作者 王琼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审美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保持“受观”的特质,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一旦“受观性”丧失,则审美客体的“美”便削弱直至消失。同时通过对“受观物”之...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审美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保持“受观”的特质,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一旦“受观性”丧失,则审美客体的“美”便削弱直至消失。同时通过对“受观物”之特性的分析可以溯清王尔德审美艺术观重要的一环,即“美”在于艺术性和无功利性的“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观 艺术 无功利
下载PDF
当前文史哲系科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朗 《大连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51-57,共7页
社会上轻视人文学科的倾向是十分危险的,存在着两个认识上的根源。提出文史哲系科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若干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人文学科 无用 改革 发展
下载PDF
庄子对老学的创造性转化——以道“吹”和“无用”理念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成吒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
老子在对天文历法规律进行形而上化的基础上,总结发展出了"太一""道"等思想,以及"灵""知""吹""用"等独特观念。他的弟子关尹子等对此多有所继承与发展。庄子对后者的"... 老子在对天文历法规律进行形而上化的基础上,总结发展出了"太一""道"等思想,以及"灵""知""吹""用"等独特观念。他的弟子关尹子等对此多有所继承与发展。庄子对后者的"太一"老学有所认知,这在其及其弟子的作品中获得了呈现,但对老学之"道"及世界建构的理解已无原始天文历法痕迹。庄子认为"道"生万物后,万物的状态各不同:自然物不具"灵",运作皆是"吹"。人存机心,于是背道而行。且否定人的"知",形成泛主体理念,将"用"转化为"无用",试图以此解放一切,使万物归复逍遥而世界自平。这些皆极大地改变了老学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老子 老学 无用
下载PDF
往复压缩机无级负荷调节系统无法投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松林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第1期94-97,13,共4页
为使渣油加氢装置新氢往复压缩机K-4001 A减少电量消耗,最大限度节约能源,降低压缩机运行的总费用,有必要分析影响渣油加氢装置新氢往复压缩机K-4001 A无级负荷无法投用的原因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照无级负荷调节系统设计资料及其... 为使渣油加氢装置新氢往复压缩机K-4001 A减少电量消耗,最大限度节约能源,降低压缩机运行的总费用,有必要分析影响渣油加氢装置新氢往复压缩机K-4001 A无级负荷无法投用的原因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照无级负荷调节系统设计资料及其他装置无级负荷调节系统分析发现因低选器选值不正确、分程控制器发生作用的逻辑不正确、压缩机系统设计缺陷导致渣油加氢装置新氢往复压缩机二、三级无级负荷调节无法实现是影响K-4001 A无级负荷系统无法投用的原因。在消除影响新氢复往压缩机无级负荷无法投用的因素后,K-4001 A无级负荷使用正常,降低了K-4001 A的电能消耗,同时对设备的长周期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无级负荷 无法投用 分析
下载PDF
无力、无私与无用:数字化的暗面及其克服
13
作者 谭安奎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2022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以超出预期的方式实现现代哲学的愿景.但数字化的未来正在给人带来无力、无私和无用的处境,它们分别指向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力与内在自主性能力的损害、个人生活的透明化与个体独特性成长的开放... 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以超出预期的方式实现现代哲学的愿景.但数字化的未来正在给人带来无力、无私和无用的处境,它们分别指向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力与内在自主性能力的损害、个人生活的透明化与个体独特性成长的开放空间的日渐封闭,以及人们做出生产性贡献的机会与相应的社会尊严的丧失.在接受技术发展的价值与必然性的前提下,不同层次的公共实践是我们可以依赖的、缓解无力与无私的人性力量.但无用的处境似乎是无法避免的,除非我们摆脱以效用和生产性贡献观念为核心的市场价值观的支配,重塑一种新的社会-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无力 无私 无用 公共实践 社会想象
原文传递
货币的非理性、宗教性和无用性
14
作者 张宁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在经济学中 ,金钱思维和理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货币本身自然也体现着世俗性和有用性。但精神分析学却证明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 ,金钱及其制度均建基于非理性、宗教性和无用性。健康的经济学应是以生产而非消费为核心的理论。
关键词 金钱 精神分析 非理性 宗教性 无用性 货币
下载PDF
在“无用之物”的哲思中提升审美价值的构建
15
作者 杨旭霞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9期163-164,共2页
中国古代庄子提出"无用之用"观点,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对审美价值非功利性的表述,与之一派的西方观点有席勒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评定"有用"的标准之一,是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扮演好了所必须的角色,尽责去... 中国古代庄子提出"无用之用"观点,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对审美价值非功利性的表述,与之一派的西方观点有席勒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评定"有用"的标准之一,是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扮演好了所必须的角色,尽责去承担了各种必须承担的责任。那么,他所呈现的结果可以用"有用"来形容,可以定义为一个成功的人。而"无用",则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减弱时,所显现出的"自我"的特征。或许时常被人定义为无意义的事物,但这些"无用之物"却恰恰最见心见性,提升个人的审美情操。而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缺少的恰是这份"宁静致远"的修养,这一命题不仅提升人类的自身审美构建,而且对异化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更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用之用” 审美构建 精神家园
下载PDF
“新读书无用论”与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庞明礼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劳动力转移的逐渐发展,"新读书无用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新读书无用论"的两个指标因素显著影响了...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劳动力转移的逐渐发展,"新读书无用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新读书无用论"的两个指标因素显著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两者存在相关性。因此,要促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积极完善对大学生的招考录用和就业指导政策,切实落实创业扶持和宏观调控政策,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读书无用论” 大学生 教育 就业
下载PDF
新时期“读书无用论”的重新解释与破解逻辑 被引量:14
17
作者 秦玉友 王玉姣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6,45,共7页
公平与质量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主题,然而"读书无用论"却成为近年来该发展主题的"不和谐"音符。通过构建"读书功能坐标系"可以分析当前"读书无用论"的类型与主要表现。弱势阶层学生素质发展不足... 公平与质量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主题,然而"读书无用论"却成为近年来该发展主题的"不和谐"音符。通过构建"读书功能坐标系"可以分析当前"读书无用论"的类型与主要表现。弱势阶层学生素质发展不足带来的无用感、不活跃流动产生的无望感,以及素质发展与筛选流动的失衡叠加是当前"读书无用论"的主要表征。从学校层面对学习内容与传授方式的异化偏颇、家庭层面单维化的教育价值考量和社会层面对学校成功与社会成功反差的模糊认知可以分析"读书无用论"的产生机制。走出"读书无用论"的误区,需要重塑弱势阶层学生的读书动力,需要强化学校重视学习兴趣与回归生活的意识以重塑学生内生性读书动力,促进家庭转变单维阶层流动预期以重塑学生发展性读书动力,督促社会讲好成功故事以重塑学生现实性读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功能坐标系” “读书无用论” 产生机制 读书动力重塑
原文传递
泸沽湖镇摩梭儿童辍学原因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晓蓉 杨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3,共4页
本研究在长达四个月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摩梭儿童辍学现象的深入考察,对深度访谈资料的细致分析,进而提出:语言差异、文化疏离、读书无用的价值取向等,是摩梭学童基础教育阶... 本研究在长达四个月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摩梭儿童辍学现象的深入考察,对深度访谈资料的细致分析,进而提出:语言差异、文化疏离、读书无用的价值取向等,是摩梭学童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的真正原因与深层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辍学 语言差异 文化疏离 读书无用
下载PDF
老年人无用感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磊 孟兆敏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
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追踪调查(CLHLS)2002-2014年数据,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老年人无用感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纵向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过教育、躯体功能状态好、自评健康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能显著降低老年人... 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追踪调查(CLHLS)2002-2014年数据,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老年人无用感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纵向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过教育、躯体功能状态好、自评健康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能显著降低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与没有或者很少感到自己无用的老年人相比,经常或总是感到自己无用的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模型中加入是否参与社会活动变量并没有显著改变自感无用和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关系。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阐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无用感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作用——基于“读书无用论”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7
20
作者 乐志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99,共11页
基于"读书无用论"现象,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08年数据库,构建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高等教育层次、质量和专业类别三个维度分析高等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作用。研究发现:接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比未接受高等教... 基于"读书无用论"现象,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08年数据库,构建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高等教育层次、质量和专业类别三个维度分析高等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作用。研究发现:接受本科及以上教育比未接受高等教育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更大,就读理工农医类专业比就读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更大,但就读央属高校或非央属高校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不同家庭背景的子代接受不同层次、质量或专业类别的高等教育在代际向上流动机会上没有显著差异。接受高等教育对农村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比对城镇更大,且这种比较优势在大专阶段更为突出。就读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城镇子代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机会比农村子代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代际流动 读书无用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