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997~2008——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10,共8页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储蓄率 影响因素 动态面板数据 系统广义矩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0
2
作者 汪伟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64,共12页
文章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适应性。计量结果表明:城镇样本较好地支持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农村样本则较好... 文章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适应性。计量结果表明:城镇样本较好地支持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农村样本则较好地支持了凯恩斯理论。长期收入增长率是居民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高增长是高储蓄的主要原因。另外,居民储蓄的行为模式、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地区差异都是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储蓄率 农村居民储蓄率 储蓄决定因素 动态面板
下载PDF
参考点依赖偏好能够解释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吗 被引量:1
3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张鹏远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51,共18页
20世纪末,行为经济学家将参考点依赖偏好引入储蓄模型,尝试以参考点的变化解释不确定情景下的居民储蓄行为,然而该模型的预测力和解释力因缺少经验证据支持而仍然未知。为确定参考点依赖偏好能否解释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本文以汶川地震... 20世纪末,行为经济学家将参考点依赖偏好引入储蓄模型,尝试以参考点的变化解释不确定情景下的居民储蓄行为,然而该模型的预测力和解释力因缺少经验证据支持而仍然未知。为确定参考点依赖偏好能否解释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特殊情景,建立了两期的参考点储蓄决策模型,依据地震变化所造成的全部路径,对居民储蓄与幸福感变化展开理论预测,进一步借助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验证预测路径的现实解释力。研究发现:地震灾难能够对不同人群的参考点产生"回归"影响——对原本高参考水平者,灾难会降低其参考点;对原本低参考水平者,灾难会提升其参考点。参考点的"回归"能够有效地解释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家庭储蓄率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点 居民储蓄率 地震 幸福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