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思考 被引量:75
1
作者 王向阳 谭静 申学锋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7,共7页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内涵是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化解二元经济结构困局,最终根据城乡产业功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本文分析了城乡要素流动的大致轨迹与逻辑,基于对城乡要素流动理...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内涵是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化解二元经济结构困局,最终根据城乡产业功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本文分析了城乡要素流动的大致轨迹与逻辑,基于对城乡要素流动理论演变的梳理,提出以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为方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与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应坚持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基本方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等相关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引领作用,一方面促进各种要素回流乡村,另一方面做好农民工市民化的配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要素 双向流动 理论框架 思路与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一鸣 王健 吴群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91-2202,共12页
城乡要素流动贯穿城乡发展全过程,是构建城乡能否实现融合发展的核心,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破局提供科学指导。论文基于TOPSIS模型对全国292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普通最... 城乡要素流动贯穿城乡发展全过程,是构建城乡能否实现融合发展的核心,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破局提供科学指导。论文基于TOPSIS模型对全国292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层面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空间分异特征,达到深度融合水平的多为经济发达城市。相较而言,东部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平衡。②全局上看,土地要素与人才要素的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两者驱动作用为负;局部上看,各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③土地要素流失使乡村失去了生产要素和发展空间,而人才要素无有效路径回流至乡村,使其限制了城乡融合;政府投资促进实体要素集聚并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城乡产业实现分工协作、功能互补,信息要素有效流动降低其他实体要素配置成本并提高配置效率,这益于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城乡实体要素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兵旺 张保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平、公正、正义的客观要求,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不均衡状况,应发挥政府的作用,强化政策统筹、...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平、公正、正义的客观要求,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不均衡状况,应发挥政府的作用,强化政策统筹、组织协调和经济杠杆,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 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 公共资源 平等交换 均衡配置 政府 土地 二元结构 收入分配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破解之道
4
作者 王艳 《理论观察》 2023年第8期16-19,共4页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方向。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乡村振兴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为此,乡村振兴要从长远考虑,整合农村地区现有资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方向。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乡村振兴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为此,乡村振兴要从长远考虑,整合农村地区现有资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政策支持加速城乡要素流动,为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唯有增强乡村振兴的持久力和耐力,才能更接近共同富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城乡要素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历史进程及实现路径研究
5
作者 傅祥飞 罗浩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248-253,共6页
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现存问题:城乡人口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巨大。提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实现路径:健全城乡要素融合机制... 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现存问题:城乡人口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巨大。提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实现路径:健全城乡要素融合机制,引导城乡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 融合 实现路径 四川省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县域:县域城乡融合的逻辑、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项松林 孙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以县域为关键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安排和方法举措,与“作为方法”的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既是乡村研究传统“向上提升”与城... 以县域为关键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安排和方法举措,与“作为方法”的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既是乡村研究传统“向上提升”与城市研究传统“重心下沉”的逻辑使然,亦是其经济上的基础性、政治上的自主性、社会上的连通性、文化上的共通性等独特优势使然。从“要素-结构-体系”三位一体的内在机理看,县域是城乡要素融合的主阵地,是城乡结构融合的粘合剂,也是城乡体制机制融合的主渠道。针对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城乡要素融合不顺畅、城乡结构融合不深入、城乡体制机制融合不健全等问题,应畅通资源要素流动自由化,推动城乡要素融合;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社会融合;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化,增进城乡空间融合;健全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夯实城乡制度融合。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县域城乡融合从“理念”转变为“理路”,从“想法”转变为“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融合 城乡结构融合 城乡体制融合 县域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流空间”视角下省际边缘区城乡要素空间流动特征与优化——以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春荣 刘春芳 +1 位作者 张志英 李鹏杰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120,共8页
基于"流空间"视角从人流、信息、技术3个方面构建城乡要素流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乡要素在研究区不同行政层级间"节点—方向—强度"3类空间流动特征,提出优化城乡要素流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整体上乡镇是城乡... 基于"流空间"视角从人流、信息、技术3个方面构建城乡要素流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乡要素在研究区不同行政层级间"节点—方向—强度"3类空间流动特征,提出优化城乡要素流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整体上乡镇是城乡间人流、信息要素流动的最重要节点,而技术流动的最主要节点是县城;当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虽然存在,但并不显著且高度不平衡;城乡人流要素流动强度整体上处于流动高水平,信息和技术要素则处于中等流动水平,空间格局上呈现以庆阳市区为中心、向外围各县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乡要素流动空间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空间特征 提升优化 省际边缘区
原文传递
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及破解之策——基于S县J农业项目的调查研究
8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1 位作者 陈藻 孙晓艳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着障碍。为了深入研究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通过对S县J农业项目落地过程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阻碍生产要素下乡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由于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政策、运行机制之中均存在着与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因而由此引发的农用地供地障碍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地障碍。为了破解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我国应以土地确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对农用地经营权的股份化改革,从而可以将农用地经营权“化零为整”集中管理,最终以达到解决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困难的目的。2)我国应通过重新研究制定乡镇的行政区划标准,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从而以打破土地流转的行政壁垒。3)我国应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空间置换机制进行深入改革,并完善相应的土地入市机制,从而可以将农村分散、闲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合利用,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4)我国应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促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出集聚产业要素、保障社会服务、促进文化发展等诸多功能,进而以形成主城区与区域中心镇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畅通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下乡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集体土地流转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城乡要素融合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阚立娜 李茜 宋罗琪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11期60-69,共10页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的技术优势能够缩小金融供给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基于城乡要素融合视角,论文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推进路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的技术优势能够缩小金融供给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基于城乡要素融合视角,论文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推进路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土地配置效率提高和农户信贷约束缓解,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对乡村振兴影响显著,且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越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农村地区新型数字基础建设、促进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等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城乡要素融合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合作社视角下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演变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勇 杨帆 +1 位作者 孙卓元 葛国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3,共7页
为探究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文章基于农村合作社资金和人员流动的现实场景,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构建多时段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模型,计算整体性、稳定性和层级性指标。结果表明:1)渝北区城乡... 为探究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文章基于农村合作社资金和人员流动的现实场景,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构建多时段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模型,计算整体性、稳定性和层级性指标。结果表明:1)渝北区城乡要素流动网络逐步完善,逐步形成了覆盖所有涉农乡镇的城乡要素流动优势区,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明显;2)受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影响,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从早期的“城市主导型”、中期的“城—乡—村等级型”向后期的“城乡均衡型”网络结构演化。最后从优化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结构方面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县域 复杂网络 合作社
下载PDF
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格局与影响机理
11
作者 陈坤秋 周婧婧 +1 位作者 陈韵雅 陈娇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文章在厘清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解构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具体形式,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指在城乡地... 文章在厘清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解构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具体形式,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指在城乡地域系统内土地要素通过权属变更与功能转变实现价值转型的过程,土地征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占补平衡目的下的土地整治等是其主要形式。(2)2004—2019年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呈“先波动增长,后持续下降”与“东高西低,中高南北低”的时空格局。(3)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市场驱动和政府干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农民非农收入和土地财政依赖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动,而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有负向影响。(4)重新审视土地要素的多元价值,健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与偏向乡村的土地要素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是关键。同时,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异质性启示我们优化其格局与类型是未来科学决策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土地要素流动 驱动机制 城镇化 土地财政 乡村振兴 乡村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