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理性规划的视角看城市设计发展的四代范型 被引量:96
1
作者 王建国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73,共12页
城市设计正在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学术探讨和工程实践热点。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设计思想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城市设计学科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设计已经历了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 城市设计正在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学术探讨和工程实践热点。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设计思想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城市设计学科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设计已经历了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以数字化为方法工具特征的城市设计发展新趋势,进而提出第四代"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型"的学术主张并概括剖析了其五大创新价值。城市设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多重尺度的全链空间体验性把握",而数字化城市设计极大延伸了这种体验把握的尺度。城市设计四代范型之间并非简单的演替关系,而是在同中有异的设计目标、不同的空间尺度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作用下的传承和部分迭代的城市设计"范型合体"。数字化城市设计不仅拥有人机对话的社会价值和设计创意,而且其拥有的量化属性和数据库成果,可以更有效地结合乃至融合到中国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进而实现城市设计基于系统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范型转化 数字化 理性规划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第四代范型刍议 被引量:77
2
作者 王建国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在城市设计发展历程中,其依托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一直与时俱进。城市设计先后走过了四代范型,亦即:建筑学基本原理主导、以城市三维形体组织为对象的第一代传统城市设计,以科技支撑、功能区划、三维空间抽象组织为特征的第二代现代主义城... 在城市设计发展历程中,其依托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一直与时俱进。城市设计先后走过了四代范型,亦即:建筑学基本原理主导、以城市三维形体组织为对象的第一代传统城市设计,以科技支撑、功能区划、三维空间抽象组织为特征的第二代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基于"生态优先和环境可持续性原则的第三代绿色城市设计,和今天正逐渐浮现的基于人机互动的第四代数字化城市设计。第四代城市设计以形态整体性理论重构为目标,并以人机互动的数字技术方法工具变革为核心特征。通过众多案例的科学研究实践成果表明,在可见的未来,规划设计编制将有望实现"从数字采集到数字设计,再到数字管理"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范型 数字化
原文传递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动因、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71
3
作者 陈水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6,156,共15页
数字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新形态。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治理生态的不确定性、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治理需求的多样性共同驱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要及时回应数字时代需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重视制... 数字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新形态。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治理生态的不确定性、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治理需求的多样性共同驱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要及时回应数字时代需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重视制度变革的基石作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实现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与高效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构建全功能集成、全网络融合、全周期管理、全要素连接的数智治理体系,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数字时代 数字化 智慧政府 数智治理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进程 被引量:45
4
作者 仇保兴 《规划师》 2007年第9期59-61,共3页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规划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监管、规划参与、业务联动的信息化,但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滞后、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应实现技术应用法制...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规划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监管、规划参与、业务联动的信息化,但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滞后、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应实现技术应用法制化、技术应用数量化、技术应用集成化、基础数据共享化、规划信息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规划 规划信息化
下载PDF
经济发展、合作网络与城市群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策略——基于组态分类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锁利铭 阚艳秋 陈斌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8,共14页
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正在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重新审视地方政府数字化行动与区域治理行为的内在联系机理。本文基于集体行动和网络治理的理论,探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群合作网络地位如何互动... 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正在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重新审视地方政府数字化行动与区域治理行为的内在联系机理。本文基于集体行动和网络治理的理论,探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群合作网络地位如何互动,并影响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策略倾向。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在城市群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合作网络地位"高低的组态矩阵,提炼出在不同组态中的地方政府在数字化领域可能采取的"中心"和"跟随"治理策略倾向。长三角26个城市的案例研究验证,大部分的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策略符合其所处"经济水平-网络地位"组态地位的选择逻辑。但在选择性收益驱动下依旧出现一部分的"异常"治理倾向。论文给出了未来议题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字化 数字治理 策略 组态
原文传递
城市规划数字化及其综合研究框架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名海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0,共5页
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阐述了城市规划数字化综合研究的框架 ,概述了其四个组成方面———地域结构、基础设施、空间景观和公共政策数字化研究的基本内容 .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数字化研究 空间环境
下载PDF
破除技术障目:足够智慧的城市发展之道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淑妍 吕俊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9,共12页
技术为城市的阶段演化和功能转换提供了关键动能。在技术赋能下,城市的发展形态历经前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和信息城市三个阶段,正在向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迈进。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技术手段的过于痴迷容易造成技术障目的幻象,即复杂问... 技术为城市的阶段演化和功能转换提供了关键动能。在技术赋能下,城市的发展形态历经前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和信息城市三个阶段,正在向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迈进。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技术手段的过于痴迷容易造成技术障目的幻象,即复杂问题的化约幻象、公民参与的赋权幻象和政府决策的赋能幻象。在技术障目的作用下,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挤压城市的生活逻辑,使得城市发展本末倒置。为破除技术障目的束缚,城市发展的合理追求是建设一个足够智慧的城市。具体而言,足够智慧的城市涵括人民本位、科技向善和数字包容三大核心理念。因此,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合理路径应是智慧设施的技术适配人民城市的理念,并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共推足够智慧的城市建设,共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技术障目 人民城市 城市数字化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using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ies 被引量:10
8
作者 Hehua Zhu Xianbin Huang +2 位作者 Xiaojun Li Lianyang Zhang Xuezeng Liu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2016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citi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Due to the attributes of fragility and irreversibility,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citi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Due to the attributes of fragility and irreversibility,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can be extremely vulnerable to damage and it is often difficult in restoring their original state once damaged.Therefore,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and introduces the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ies to handle the problems of strong subjectivity,low efficiency and rough precision encountered when using traditional evaluation tools.Then,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main technologies for digitalization were demonstrated and an intelligent GIS-based engineering geology system was built.Based on the drilling information in Changzhou City,stratum standardization and 3D modeling of strata,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pipelin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built intelligent system.Finally,with the help of spatial overlay analysis in the GIS-based platform and a combination of other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ies,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of Changzhou City were evaluated.Maps of geological suitability were produced,which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planning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in Changzhou City.In addition,site selection for key project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using this plat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ies GIS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ite selection
原文传递
建筑学科中的数字化与生态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冰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学科建设中数字化和生态化研究的基本思路 ,阐明了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 ,建立虚实互动的学科体系的学科建设目标 .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建筑学 数字化 生态化
下载PDF
“通航革命”:无人机媒介对城市传播网络的数字化建构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海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1-105,共5页
2017年8月31日,民航局在上海启用国内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上海开放空域200平方公里供民用无人机飞行。这凸显了无人机媒介对城市"通达"的积极意义。无人机是勾连城市网络的重要媒介,从观视网络、物联网络到数据网络... 2017年8月31日,民航局在上海启用国内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上海开放空域200平方公里供民用无人机飞行。这凸显了无人机媒介对城市"通达"的积极意义。无人机是勾连城市网络的重要媒介,从观视网络、物联网络到数据网络上实现了城市的"通达"。从无人机的城市传播实践来看,无人机媒介借助数字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结合,将城市传播网络节点转义为"数字机器",从网络功能、网络结构、网络要素等方面推动着城市网络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数字化 无人机
下载PDF
提升城市风险治理能效的精细化管理路径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建平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第2期4-8,共5页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面对的风险日益多样和复杂。精细化管理是有效防范常态风险、潜在风险、突发风险,提升城市风险治理能效的路径。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应着力机制创新,协同不同主体力量补足各种治理短板;应抓住城...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面对的风险日益多样和复杂。精细化管理是有效防范常态风险、潜在风险、突发风险,提升城市风险治理能效的路径。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应着力机制创新,协同不同主体力量补足各种治理短板;应抓住城市数字转型的机遇,提升城市风险的感知力、管控力和处置力;应以持续升级的理念不断改进,实现风险治理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城市风险 共治 数字化
下载PDF
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基于企业数字化与城市数字化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璐瑶 周涛 +1 位作者 高洋 梁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8,共14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政府研发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创新的激励效果以及数字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呈现抑制—促进—抑制的“倒N”型变化;企业数字化和城... 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政府研发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创新的激励效果以及数字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呈现抑制—促进—抑制的“倒N”型变化;企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均能正向调节这一“倒N”型关系,具体表现为研发补助作用强度的增加、研发补助适度区间的拓宽以及整体数字创新产出水平的提高。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通过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数字研发不确定性和提高动态能力来发挥调节作用,城市数字化通过约束寻租行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促进产学研合作来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研发补助 数字创新 调节效应 企业数字化 城市数字化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形态智能设计的涌现与探索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凯旋 张照 王骏 《城乡规划》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在数字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正逐步探索人脑经验决策与机器理性判择双重优势相结合的智能设计方法。文章从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规则推演、参数化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城市空间形态生成技术,在不同空... 在数字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正逐步探索人脑经验决策与机器理性判择双重优势相结合的智能设计方法。文章从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规则推演、参数化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城市空间形态生成技术,在不同空间尺度与设计阶段的成果入手,对现阶段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城市形态智能交互式设计平台进行分类比较,试总结智能交互式设计平台对城市设计流程的提升作用,其作用环节包括:信息集成与控制研判,输入、调整、生成与反馈响应,以及云端协同下多方案的比选与设计反馈等;并尝试讨论城市形态智能设计新模式对现有城市设计方法的影响,试图为数字化背景下城市设计的智能化探索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智能设计 数字化 城市设计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与未来社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兵 杨沛然 +3 位作者 沈洁 李佳晨 杨明尉 李全 《建设科技》 2022年第13期35-39,43,共6页
浙江省未来社区搭建了“一心三化九场景”的顶层设计架构,即以人为核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构建以未来建筑、产业、低碳、交通、健康、邻里、教育、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 浙江省未来社区搭建了“一心三化九场景”的顶层设计架构,即以人为核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构建以未来建筑、产业、低碳、交通、健康、邻里、教育、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未来社区的建设理念具备高度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未来社区的人本化体现在距离、空间、品质和多样性等多方面;生态化的关键是理念的改变,例如规划的弹性、步行为主、重功能轻外观、被动式技术和适宜的技术体系等;数字化则贯穿了未来社区全过程,其核心是行业生态的重构。三化九场景互为基础、相互融合,有机地组成了未来社区大系统,系统性思维在未来社区建设中应该贯彻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更新 未来社区 系统性思维 人本化 生态化 数字化
下载PDF
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城市管理创新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诸大建 周建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的进步。本文针对上海城市管理的现状 ,探讨了在上海世博会与新一轮大发展背景下现代化城市管理可能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城市管理 数字化 多元化 市场化 法制化
下载PDF
轨道交通数字化规划研究——城市空间分析与线网规划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岩辉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10期13-19,共7页
为有效提升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的精准化、数智化程度,文章在阐述城市空间分析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地理分析、空间计量模型、时空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圈层及空间结构分析,以确定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服... 为有效提升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的精准化、数智化程度,文章在阐述城市空间分析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地理分析、空间计量模型、时空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圈层及空间结构分析,以确定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服务水平、线网架构、功能层次等的研究思路;然后以厦门市为例,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全方位、参数化研究,量化确定城市出行范围(即交通可达性)、建成区用地边界、出行空间结构,以便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数字化的城市空间分析能够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方向、框架、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指引及优化思路,推进数字化技术与轨道交通行业的高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城市空间 数字化 空间数据分析 厦门市
下载PDF
上海超大城市治理模式的数字化、精细化创新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骐严 《科学发展》 2021年第11期62-71,共10页
超大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超大城市治理要深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以深化街镇改革为重点,科学设置职能机构、... 超大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超大城市治理要深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以深化街镇改革为重点,科学设置职能机构、整合职能职责、优化治理流程,推进以大部门制、合署办公、联合执法为载体的政府再造;以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为抓手,推动决策、执行、监管、反馈、考核、评价、参与等体制机制建设的再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 精细化 数字化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城市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18
作者 杨翔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服务功能,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跨越式的发展,建设美好城市,科学规划要先行。然而,城市测绘是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随着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地完善,城市数字化建设正...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服务功能,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跨越式的发展,建设美好城市,科学规划要先行。然而,城市测绘是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随着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地完善,城市数字化建设正快速转向智慧化建设。在现代城市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市测绘主要应用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种技术优势可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服务。该文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出发,旨在进一步分析城市测绘中如何发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更大优势,加快提升城市测绘技术水平,更加科学统筹规划城市建设,着力构建城市新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测绘 城市数字化 科学规划 应用
下载PDF
生态位视角下城市数字化对创新空间演变的影响与异质性分析
19
作者 张贵 钱钰 赵勇冠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0,共14页
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以其生态化属性赋能城市发展,进而塑造城市创新格局。基于宽度、高度和重叠度的三维生态位理论,构建城市数字化影响创新空间演变的分析框架,并使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以其生态化属性赋能城市发展,进而塑造城市创新格局。基于宽度、高度和重叠度的三维生态位理论,构建城市数字化影响创新空间演变的分析框架,并使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数字化激发了城市创新活力,尤其是良好的数字生态提高后发城市的创新吸收能力,从而缩小后发城市与先发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使我国创新空间演化呈现条件β收敛特征;数字化对创新空间演变的影响取决于城市所处的数字生态位,其中生态位宽度和高度的提升能够提高后发城市的创新吸收能力;生态位的适度重叠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科创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且该作用受到城市间认知邻近性的调节;不同城市在数字化赋能过程中分化为领跑型、赶超型、中等型、发展型、落后型5种类型,对不同类型城市存在差异化的数字发展策略。研究发现为激发城市数字化发展新动能、促进城市协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字化 数字生态位 城市创新空间演化
下载PDF
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技术路径探索
20
作者 蔡宇凌 杨署 沈新为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现有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往往是城市更新中的重难点。本文以昆明融通中心改造项目为例,进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路线探索。该项目在主体结构封顶后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闲...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现有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往往是城市更新中的重难点。本文以昆明融通中心改造项目为例,进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路线探索。该项目在主体结构封顶后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闲置至今近25年,为对其进行加固改造,项目团队提出了“五套模型”体系——环境原状模型、结构原状模型、结构优化模型、全专业低碳优化模型以及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基于五套模型体系的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技术路径,促进大型既有建筑的改造提升和绿色化、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既有建筑改造 数字化 绿色化 建筑信息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