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16年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96
1
作者 祝聪 彭文甫 +3 位作者 张丽芳 罗瑶 董永波 王梅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3-1594,共12页
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2006—2016年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格局及稳定性,并分段讨论2008年"5.12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植被的破坏程... 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2006—2016年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格局及稳定性,并分段讨论2008年"5.12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植被的破坏程度以及震后植被恢复情况,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影响因子及影响力进行探测,分析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6—2016年岷江上游植被覆盖整体状况良好,植被覆盖总体情况较为稳定,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79,植被覆盖度大于0.8的区域占整个岷江上游地区面积的69%。(2)2008年"5.12汶川地震"给整个岷江上游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植被覆盖度退化区域面积为14013.41 km^2,占整个岷江上游面积的57%,2008—2016年岷江上游植被恢复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改善区域面积为17390.69 km^2,占整个岷江上游面积的71%,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已经超过震前水平。(3)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主要受海拔、气温、土壤类型、降水4个因子的影响,其解释力均在40%以上;地貌类型、植被类型的解释力在20%—40%之间;坡度、坡向的解释力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樊宏 张建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结构受山地系统特征影响 ,以林地为主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垂直带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激发 ,导致耕地面积扩大 ,流域森林面积下降 ,可采资源消耗贻尽。森林面积减少、...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结构受山地系统特征影响 ,以林地为主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垂直带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激发 ,导致耕地面积扩大 ,流域森林面积下降 ,可采资源消耗贻尽。森林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长是引起干旱河谷干旱面积范围扩大的重要因素。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优化应以长江流域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 ,突出大流域生态屏障功能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以保证生态重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工作的长期稳定性 ;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的科技含量 ;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 ,先易后难 ,逐步实现生态建设与半干旱河谷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半干旱河谷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林地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下载PDF
GIS支持下岷江上游土壤侵蚀动态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何兴元 胡志斌 +1 位作者 李月辉 胡远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71-2278,共8页
利用TM数据,采用3S技术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研究岷江上游地区3个典型时期的土壤侵蚀动态,并对影响侵蚀的主要因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侵蚀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8%、1.84%和1.70%;年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832... 利用TM数据,采用3S技术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研究岷江上游地区3个典型时期的土壤侵蚀动态,并对影响侵蚀的主要因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侵蚀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8%、1.84%和1.70%;年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832.64、1048.74和1362.11t.km-2,以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为主,伴有少量的中度侵蚀.侵蚀面积比较小,侵蚀程度比较轻.侵蚀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侵蚀大多发生在>25°的区域,1986年占总侵蚀量的93.65%,1995年为93.81%,2000年为92.71%;在海拔上,中山、亚高山、高山以及干旱河谷是侵蚀发生的主要地带,1986年占总侵蚀量的98.21%,1995年为97.63%,2000年为99.27%;不同类型的植被直接影响到侵蚀的发生,灌木林地以及新退耕的疏林地是3个时期侵蚀的主要发生地,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也产生了微度侵蚀;侵蚀的发生和土壤类型密切相关,燥褐土、石灰性褐土最易发生侵蚀,是控制侵蚀的重点区域;人口的增长、户数的增加是侵蚀发生的驱动因子,人口与户数增长导致资源需求压力的增大,侵蚀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土壤侵蚀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下载PDF
岷江上游典型时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胡志斌 何兴元 +6 位作者 江晓波 赵永华 胡远满 常禹 李月辉 韩文权 刘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97-1803,共7页
岷江上游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尺度、复合型生态过渡带 ,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脆弱区 ,研究其景观格局的变化 ,对于构筑我国的生态格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利用岷江上游地区 1986、1995、2 0 0 0年 3个时期的TM影像 ,分析了 3... 岷江上游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尺度、复合型生态过渡带 ,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脆弱区 ,研究其景观格局的变化 ,对于构筑我国的生态格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利用岷江上游地区 1986、1995、2 0 0 0年 3个时期的TM影像 ,分析了 3个时期的景观特征以及变化 .结果表明 ,岷江上游整体景观水平以草地景观为基质、森林景观以及其他景观类型作为斑块镶嵌其中 .森林景观面积经历了从 1986~1995年的上升 ,而后到 2 0 0 0年的下降过程 ;草地景观高盖度草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 ,森林景观和草地景观斑块总数一直增加 ,破碎化趋势明显 .岷江上游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而导致的人为干扰 ,包括对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的改变、森林资源的掠夺性开采、草地资源的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格局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地区近30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变化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文广 胡远满 +4 位作者 张晶 刘淼 杨兆平 常禹 李秀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3-1067,共5页
根据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该区森林植被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等4个类型,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流量数据、径流系数以及“影子价格”等方法,计算和评述了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益;并利用遥感... 根据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该区森林植被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等4个类型,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流量数据、径流系数以及“影子价格”等方法,计算和评述了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益;并利用遥感4期影像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0年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892×1010m3,经济价值为93·07亿元。去除降雨量的影响后,在各时期年降雨量为705mm的情况下,岷江上游地区1986年的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348×1010m3,经济价值为89·43亿元;1995年水源涵养量下降,为1·2320×1010m3,经济价值为82·54亿元;2000年水源涵养量及经济价值与1995年基本持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岷江上游森林景观受到人为的严重破坏,而随后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了人工植被恢复建设,改善了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经济价值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脆弱生态环境刍论 被引量:31
6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樊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西北部。该地区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成都平原的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 ,该区域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失调问题 ,被列为南方山地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区...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西北部。该地区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成都平原的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 ,该区域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失调问题 ,被列为南方山地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区。在分析岷江上游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形成的自然因素 :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地貌状况和地面组成物质的脆弱性以及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人为因素 :土地的过度垦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草场的过度放牧等 ,提出了改善该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对策。结果表明 ,科学利用与发展林草植被 ,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加大坡耕地的坡改梯力度 ,合理利用土地、重视干旱河谷的治理、聚落的重建与迁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既可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又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最终使该区甚至整个川西地区的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脆弱生态环境 坡耕地 生态评价
下载PDF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9-122,155,共5页
川西地区存在大面积的低效林,其生态功能极弱。通过萌蘖更新技术对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灌丛林地进行改造,定位监测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效林改造1年后,枯落物层厚度和贮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总贮量较改造前提高了32.68%,... 川西地区存在大面积的低效林,其生态功能极弱。通过萌蘖更新技术对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灌丛林地进行改造,定位监测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效林改造1年后,枯落物层厚度和贮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总贮量较改造前提高了32.68%,厚度从未分解层向半分解层或分解层转化的趋势加快;(2)改造低效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较改造前增加了39.60%,影响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枯落物贮量和分解程度;(3)改造林地枯落物对降雨拦截能力有一定的提高;(4)岷江上游中山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S=klnt+p),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曲线关系(V=p+k-t1)。今后应加强对改造林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土壤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以系统综合地讨论这一地区低效林改造的生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中山区 低效林改造 枯落物 水文作用
下载PDF
岷江上游2000-2010年土壤侵蚀时空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36
8
作者 姜琳 边金虎 +4 位作者 李爱农 雷光斌 南希 冯文兰 李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5,35,共9页
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RUSLE模型的月模式,计算岷江上游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对其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从坡度、土地利用类型、高程3个方面系统分析土壤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和土... 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RUSLE模型的月模式,计算岷江上游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对其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从坡度、土地利用类型、高程3个方面系统分析土壤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壤侵蚀与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对于岷江上游而言,海拔2000m以下和4000~5000m且坡度在25°~45°区域内的稀疏植被、裸土、草原以及旱地是土壤侵蚀的重点防治区。(2)岷江上游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275.38,2664.73,3309.26t/(km2·a),土壤侵蚀呈现加剧的趋势。(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得2005年比2000年的土壤侵蚀量减少9.27×10^4t,汶川地震使得2010年比2005年的土壤侵蚀量增加了33.4×10^4t,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改善水土保持功能上取到了很大的成效,汶川地震加剧了土壤侵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 岷江上游 退耕还林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钦周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共32页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温带分布属占优势而含有较多的热带分布属,以及拥有许多古地中海残遗种和本地特有种,其与古地中海在时间上、与现代中亚(草原和荒漠)在空间上有着渊缘联系,热带属的种与温带荒漠、草原种...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温带分布属占优势而含有较多的热带分布属,以及拥有许多古地中海残遗种和本地特有种,其与古地中海在时间上、与现代中亚(草原和荒漠)在空间上有着渊缘联系,热带属的种与温带荒漠、草原种在此巧妙地聚集和组合是干旱河谷的特有现象,它可能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延续和残遗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历史植物区系的"活化石"。幽深而封闭的峡谷地貌和青藏高原亚热带山地半干旱的暖温气候,以及干燥而贫瘠的山地(碱性)灰褐土是干旱河谷灌丛生境的基本特征。土壤湿度(水分相对含量)和肥力(有机质相对含量)的梯度分析,显示出半干旱-半贫瘠的土壤为其代表性的也是主要的生境类型。一种既无乔木群落(森林)又无草本群落(草原或草甸),而仅有矮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灌木群落(矮灌丛),盖满了干旱河谷沿岸干燥山坡的荒凉景观,是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自然植被的现状概貌和基本特征。干旱河谷灌丛形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地质历史的时空中,是一种处于森林与草原之间的而近似于草原灌丛的隐域性(非地带性或超地带性)植被。其含有的众多中亚荒漠、草原种,在干旱河谷多为中生或中生耐旱特性。因此,干旱河谷灌丛不是草原也更不是荒漠,而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夏雨性的冬旱灌丛(群系纲),它与地中海型气候的冬雨性夏旱灌丛(群系纲:如地中海的Macehia和北美洲的Chaparral等)同属于干旱(季节性)灌丛植被型的两个群系纲(Formation class)。从干旱河谷灌丛数量分析的样地相关性半矩阵中,析出的具有三角形网眼的灌丛之群系关联网(Relative net)和群系之样地关联网,显示了灌丛核心群系和群系的典型样地在关联网中的相关位置。干旱河谷灌丛沿着地质历史的长河在地貌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大约在上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植物区系 植物群落 冬旱灌丛 草原灌丛 关联网 隐域植被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刚 卢晓宁 +4 位作者 边金虎 李爱农 雷光斌 南希 姜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2-268,331,共7页
岷江上游地形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土地资源成为本地区的稀缺资源。应用GIS与DPSIR模型,首先构建了针对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各指标的格网化,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 岷江上游地形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土地资源成为本地区的稀缺资源。应用GIS与DPSIR模型,首先构建了针对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各指标的格网化,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并将结果划分为相对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等级。分析表明::(1)岷江上游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总体呈东高西低的规律,五县依次为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相对中等级区面积最大达到33.2%,相对高等级区最小仅为4.8%;(2)社会经济、放牧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较大;(3)汶川地震区土壤侵蚀严重,但属于相对中等级区;(4)土地利用类型和效率等状态因子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贡献率均值达到72%。研究对岷江上游土地资源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DPSIR 主成分分析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6,共5页
岷江上游中山区存在大面积低效林,其萌蘖枝多而密,无明显主干,林地阴闭,光照少,土壤干燥,生态服务功能极为低下.经萌蘖更新调控技术2 a的改造后,土壤生态功能大大改善,改造林地土壤容重较对照林地低9.6%~32.6%,土壤孔隙状况明显改善,... 岷江上游中山区存在大面积低效林,其萌蘖枝多而密,无明显主干,林地阴闭,光照少,土壤干燥,生态服务功能极为低下.经萌蘖更新调控技术2 a的改造后,土壤生态功能大大改善,改造林地土壤容重较对照林地低9.6%~32.6%,土壤孔隙状况明显改善,表层总孔隙和毛管孔隙较对照林地提高30.9%和31.5%,非毛管孔隙随改造时间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孔隙配比更为合理.由于土壤孔隙得到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也明显地提高,表层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自然含水量较对照林地分别提高87.5%,94.6%和64.0%,非毛管持水量在改造2 a后,表层土壤也较对照林地高72.3%.萌蘖更新调控技术通过调控植物结构和功能,加快林地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和根系活动能力,来改善土壤生态功能.萌蘖更新技术在岷江上游中山区试验效果明显,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强,为该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中山区 低效林改造 土壤物理性质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3 位作者 胡远满 刘淼 问青春 张文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874,共6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974—2000年的景观变化,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灌木林地面积占景观面积的60%以上,为景观基质。在景观类型面积...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974—2000年的景观变化,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灌木林地面积占景观面积的60%以上,为景观基质。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的变化中,耕地的变幅最大。干旱河谷的整体形状较简单,1974—1995年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程度持续增加,1995—2000年表现为降低趋势,而斑块内部的连通性先降低后增加,具体表现为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蔓延度指数先减小后增大,而边界密度和分维数持续减小。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导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景观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金月 王石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1-479,共9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全球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岷江上游因地质构造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和灵敏而备受关注。本文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选取证据权重法(WOE)进行滑坡脆弱性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全球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岷江上游因地质构造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和灵敏而备受关注。本文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选取证据权重法(WOE)进行滑坡脆弱性评价,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水力侵蚀、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空间叠加分析;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在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均以轻微度为主,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0.43%、71.89%、75.55%;各生态环境主题脆弱性综合分析表明,54.70%的区域至少面临一种生态问题,面临两种及以上环境问题的区域占15.43%,同时面临三种环境问题的占1.35%。研究结果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子,对岷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持续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生态脆弱性 评价 WOE AHP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泥石流堵河可能性的经验公式判别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金山 谢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1-655,共5页
泥石流堵塞主河,特别是堵断主河后发生重大灾害的实例屡见不鲜,对泥石流堵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选取岷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堵河型泥石流沟4条、堵塞型泥石流沟及不堵河型泥石流沟各2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得到各泥石流沟的基本数据... 泥石流堵塞主河,特别是堵断主河后发生重大灾害的实例屡见不鲜,对泥石流堵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选取岷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堵河型泥石流沟4条、堵塞型泥石流沟及不堵河型泥石流沟各2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得到各泥石流沟的基本数据、泥石流堵河状况及入汇处主河特征的资料,对堵河型泥石流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堵塞型、不堵河型泥石流沟进行比较,得出计算泥石流堵断主河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公式,并对所选典型泥石流沟进行了计算。经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故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可用此式计算泥石流堵河可能性大小,并依此来判断泥石流对主河的堵塞程度,计算数值越大,堵塞程度就越高,一般堵河可能性R在10以上为易于堵河,介于5~10可对主河造成较严重的堵塞,小于5则堵河的可能性很小,多产生轻微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堵河 可能性 经验公式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边界动态及其影响域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兆平 常禹 +3 位作者 杨孟 胡远满 布仁仓 何兴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72-1976,共5页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动态及其影响域.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不断扩大,干旱河谷边界长度增加,边界形状复杂性先增加后降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动态及其影响域.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不断扩大,干旱河谷边界长度增加,边界形状复杂性先增加后降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沿山体迅速向上攀升,1974其最高上限为海拔3128m,1995年为3167m,较1974年抬升了39m;2000年为3181m,比1995年抬升了14m.1974—2000年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最高上限沿垂直方向向上抬升了53m,平均每年约抬升2m.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的显著影响距离为800m,800~1200m为干旱河谷和周围其它景观影响的过渡区域.干旱河谷外缘800m范围内的区域,是干旱河谷抵抗周围景观影响和外来干扰的缓冲地带,在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对其给与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旱河谷 边界动态 影响域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NDVI对植被与影响因子交互耦合的响应 被引量:26
16
作者 林玉英 胡喜生 +3 位作者 邱荣祖 张正雄 林乔 林金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2-219,共8页
植被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2007年、2012年和2016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三明市区二类调查矢量数据,研... 植被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2007年、2012年和2016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三明市区二类调查矢量数据,研究了闽江上游区域近10年的植被NDVI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7年、2012年和2016年的NDVI指数值逐渐提高,分别为0.72、0.75和0.79,植被覆盖度高,总体生态质量较好;NDVI低值区位于沙溪两侧带状的市辖区所在地、各乡镇居民集中点以及道路网络周边;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树林、灌木林、马尾松林、竹林、杉木林、杂木林、桉树林、其他林地、经济林、檫树林、非林地;NDVI指数值随着林龄、郁闭度和坡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着立地等级的提高而下降。进一步对NDVI指数对植被与影响因子交互耦合的响应进行分析,得到结果: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随着林龄变化规律的不同,将植被划分为:稳步上升型,如阔叶树林和马尾松林;前期上升快而后期慢型,如桉树林;先升后降型,如杉木林和其他林地。马尾松林的NDVI指数呈现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其他森林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呈现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在坡度为30°~40°处达到最高值;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指数对郁闭度的响应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闽江上游 LANDSAT
下载PDF
岷江上游23年生油松纯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效应 被引量:20
17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1 位作者 何丙辉 丁德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为了评价人工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能力,定位监测和分析了岷江上游23年生人工油松纯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65次降水事件的截留与分配过程。结果表明,65次林外降水总量为400.9 mm,其中208.726mm以穿透雨、33.388 mm以树干茎流进... 为了评价人工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能力,定位监测和分析了岷江上游23年生人工油松纯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65次降水事件的截留与分配过程。结果表明,65次林外降水总量为400.9 mm,其中208.726mm以穿透雨、33.388 mm以树干茎流进入林地,凋落物层、土壤层分别截留25.695,214.375 mm,截留率分别是6.41%,53.47%。但林外降水量<0.3 mm时,不产生林内降水,凋落物与土壤层不能截留降水。在0.3~10 mm降水范围内,土壤截留量随着降水增大呈增加趋势,而凋落物层截留率先增后减,但降水量>10 mm后,土壤截留率逐渐趋于稳定,呈较小波动(63.46%~73.58%),而凋落物截留率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趋势;土壤截留量与林内外降水量、土壤截留量与茎流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人工油松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拦蓄截留效应,其中:土壤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截留量达同期林外降水量的1/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生油松 林下凋落物 土壤 截留效应 降水效应
下载PDF
岷江上游草地资源及合理利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建平 叶延琼 樊宏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岷江上游自然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共 7个天然草地类型 ,面积达 8135 39hm2 ,占幅员总面积的32 .9%。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 143.0 2万个羊单位 ,1999年牲畜存栏 177.89万个羊单位 ,超载率 2 4.4%。由于超载放牧 ,导致草地退化 (... 岷江上游自然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共 7个天然草地类型 ,面积达 8135 39hm2 ,占幅员总面积的32 .9%。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 143.0 2万个羊单位 ,1999年牲畜存栏 177.89万个羊单位 ,超载率 2 4.4%。由于超载放牧 ,导致草地退化 (毒草增多、鼠虫害面积增大、牧草覆盖度下降、产草量降低 )。针对草地资源特点及退化状况 ,提出了草地合理利用建议 :①加强草场利用规划和管理 ;②实行草地承包 ,落实草场“三权”政策 ;③调整畜群结构 ,控制牲畜数量 ;④提高牲畜出栏率 ,发展季节性畜牧业 ;⑤改良天然草地 ,治理退化草地 ;⑥发展人工草地 ,建立打贮草基地 ,提高抗灾保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草地资源 合理利用
下载PDF
岷江上游气候立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一平 张昭辉 何云玲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的气候要素的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岷江上游的气候干、雨季分明;气温与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为2 500 m以下呈现负相关,而2 500 m以上呈现正相关;降水随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农田蒸散量和干燥度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 通过对岷江上游的气候要素的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岷江上游的气候干、雨季分明;气温与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为2 500 m以下呈现负相关,而2 500 m以上呈现正相关;降水随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农田蒸散量和干燥度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高海拔地区凉爽而湿润,其限制因子主要是热量;而中低海拔地区温暖而干旱,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岷江上游主要气象要素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认为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生态恢复,应具体分析光热水状况,在不同海拔地区,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采用相应的植物来进行生态恢复,以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气候要素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范继辉 刘巧 +2 位作者 麻泽龙 张军彦 程根伟 《四川环境》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岷江上游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它已成为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干流及支流的电站建设加速进行,自源头至汶川上游河段,实行六级梯级开发方案。但由于岷江水电工程主要是涵洞引水式,原来奔腾的河流变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 岷江上游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它已成为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干流及支流的电站建设加速进行,自源头至汶川上游河段,实行六级梯级开发方案。但由于岷江水电工程主要是涵洞引水式,原来奔腾的河流变成了地下暗流,使得岷江的多处河段变得干涸,河谷的自然生境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干旱河谷气候变得更加干旱,也使河流生物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作者在对岷江上游考察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进行流域统一规划,强化执法监督,做到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建设并重;加强上中下游统一管理,注重流域综合开发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水电开发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