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隆升证据: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被引量:50
1
作者 杨庚 钱祥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3-478,共6页
取自天山南侧库车盆地北缘欧西达坂花岗岩体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给出了初步结果: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在早白垩世(134Ma~109Ma)发生了明显快速隆升,平均隆升速率为0.13mm/a(130m/Ma);而从晚... 取自天山南侧库车盆地北缘欧西达坂花岗岩体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给出了初步结果: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在早白垩世(134Ma~109Ma)发生了明显快速隆升,平均隆升速率为0.13mm/a(130m/Ma);而从晚白垩世到现在,天山板内造山带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3mm/a(31.9m/Ma)。在晚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再次发生了快速隆升。现有的同位素研究成果表明中新生代天山造山带至少发生了两次幕式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锆石 磷灰石 裂变径迹 隆升速率 新生代
下载PDF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41
2
作者 万景林 李齐 王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8,共6页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 ,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 :(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于渐新世或始新世 ;(2 )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 ,断距约 340m ;(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 ,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 :(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于渐新世或始新世 ;(2 )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 ,断距约 340m ;(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究 ,其各时段的平均抬升速率依次为2 9 2 6~ 2 5 0 5Ma ,V =0 183mm/a ;2 5 0 5~ 2 3 2 7Ma ,V =0 152mm/a ;2 3 2 7~ 2 0 59Ma ,V =0 0 19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岩体 裂变径迹 抬升速率 磷灰石 断层
下载PDF
冀东太平寨麻粒岩中的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3
作者 桑海清 王松山 裘冀 《岩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0-400,共11页
对采自河北省迁西县太平寨HBT1麻粒岩中的辉石、角门石、斜长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并对上述三种矿物做了40K-40Ar同位素封闭温度计算,进而根据封闭温度与年龄的关系,研究了该区麻粒岩体的冷却抬升历史。... 对采自河北省迁西县太平寨HBT1麻粒岩中的辉石、角门石、斜长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并对上述三种矿物做了40K-40Ar同位素封闭温度计算,进而根据封闭温度与年龄的关系,研究了该区麻粒岩体的冷却抬升历史。分别得到辉石坪年龄为2.16Ga,封闭温度为620℃;角闪石坪年龄为1.97Ga,封闭温度为517℃;斜长石坪年龄为1.66Ga,封闭温度为265℃。从2.5Ga(麻粒岩相变质年龄)到2.16Ga,岩体抬升速率为14.1m/Ma,冷却速率为0.39℃/Ma;从2.16Ga到1.97Ga岩体抬升速率为18.5m/Ma,冷却速率为0.55℃/Ma,从1.97Ga至1.66Ga岩体抬升速率为29.1m/Ma,冷却速率为0.81℃/Ma。Ar-Ar法给出的这些同位素证据,反映了冀东太古代麻粒岩体变质作用晚期多阶段冷却抬升的漫长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辉石 角闪石 斜长石 年龄 氩同位素40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祁漫塔格山中新世快速抬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23
4
作者 拜永山 任二峰 +1 位作者 范桂兰 许长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对祁漫塔格山体不同海拔高度所取的9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西段中新世早中期为主要的隆升期且隆升速率较高,早期隆升速率为111m/Ma,晚期隆升速率为98m/Ma,总体隆升速率为100m/Ma。样品显示出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大致... 对祁漫塔格山体不同海拔高度所取的9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西段中新世早中期为主要的隆升期且隆升速率较高,早期隆升速率为111m/Ma,晚期隆升速率为98m/Ma,总体隆升速率为100m/Ma。样品显示出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大致分2类,一类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12.21±0.20)~(13.75±0.30)μm,径迹长度分布图基本上为窄而对称的正态分布,反映具有快的剥露冷却速率,未受到后期热事件的干扰。另一类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11.88±0.33)~(13.32±0.27)μm,较前一类具有稍慢的剥露冷却速率,并且受到了后期热事件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山脉 裂变径迹 隆升时限 隆升速率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缘雅安-名山地区青衣江古河道的变迁及蒙顶山背斜的隆起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刚 陶晓风 +3 位作者 伊海生 王秦伟 田亚铭 沈军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9-790,共12页
晚新生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川盆地周边及盆地内部,发育众多的褶皱变形及逆冲断裂。四川盆地西南缘的雅安-名山地区也发育系列褶皱变形如蒙顶山背斜。根据野外实地调查、DEM及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古青衣江的一条古代主干河道在... 晚新生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川盆地周边及盆地内部,发育众多的褶皱变形及逆冲断裂。四川盆地西南缘的雅安-名山地区也发育系列褶皱变形如蒙顶山背斜。根据野外实地调查、DEM及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古青衣江的一条古代主干河道在蒙顶山背斜被识别出来,该古河流控制了名邛台地的冲-洪积沉积。伴随古青衣江上游发生河流改道事件,名邛台地也停止发育,一段废弃河道在蒙顶山中被保留下来,并在蒙顶山背斜持续褶皱过程中,河流纵剖面遭受变形。根据名邛台地的ESR测年,可确定古青衣江被袭夺事件发生在312±3.0ka,结合河流纵剖面变形的几何计算,获得背斜开始发育的时间为3.2~3.8Ma,蒙顶山背斜相对于下里向斜的隆升速率为0.46mm/a。研究结果可以限定该地区褶皱构造活动的起始时间、变形速率以及山体的剥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青衣江 蒙顶山背斜 ESR测年 隆升速率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不同构造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制约:气候还是构造? 被引量:19
6
作者 金章东 李英 王苏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2-680,共9页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特别是当仅仅从气候要素变化难以解释长时间尺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时候。综合不同构造区内岩石物理剥蚀率和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数据表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硅酸盐风化率与构造和气候之间既存在相互耦合也存在矛盾的关系,仅仅归因于单一要素是不能得到圆满解释的。构造隆升区的强剥蚀可能是造成硅酸盐风化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晚新生代地表系统的各种变化与各构造带(如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联系起来可能是草率的。在不同类型构造带内,气候和构造对硅酸盐风化的制约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特别是长时间尺度,因此“构造隆升—化学风化—气候变化”假说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气温 构造隆升 化学风化率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河流阶地演化与构造抬升速率——以天山北麓晚第四纪河流作用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天琪 吕红华 +1 位作者 赵俊香 郑祥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构造地貌学重点关注构造和地表过程对于地形地貌演化的差异化作用,构造活动速率则是评估这种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河流阶地数据计算河流下切速率从而约束构造抬升速率是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阶地成因复杂,这一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山... 构造地貌学重点关注构造和地表过程对于地形地貌演化的差异化作用,构造活动速率则是评估这种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河流阶地数据计算河流下切速率从而约束构造抬升速率是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阶地成因复杂,这一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山前河流地貌序列,基于背斜段与未变形段的阶地拔河高度差以及阶地面形成年龄,计算得到的河流下切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用于估算背斜自阶地形成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基于该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塔西河、玛纳斯河、金钩河、安集海河及奎屯河等河流在背斜段发育的主要阶地,分析了背斜抬升速率及其时空特征.天山北麓发育3排逆断裂-背斜带,结果表明位于第Ⅱ排逆断裂-背斜带的吐谷鲁背斜自约13ka以来的抬升速率为3.52mm/a,同时期霍尔果斯背斜构造抬升速率为4.8mm/a,玛纳斯背斜东端的抬升速率相对较小,为<2mm/a;第Ⅲ排构造带中的独山子背斜全新世抬升速率仅为1.2~ 1.9mm/a.这可能表明,自山前向盆地方向晚第四纪背斜抬升速率大致呈减小趋势,与背斜地壳缩短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更多的阶地年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天山北麓晚第四纪背斜构造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地 河流下切 抬升速率 第四纪 天山北麓
原文传递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隆升速率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7-102,共6页
主要讨论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计算隆升速率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实验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在研究隆升速率问题上的应用;特别介绍了古退火带的概念、有关年龄—高程图示中的转折现象... 主要讨论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计算隆升速率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实验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在研究隆升速率问题上的应用;特别介绍了古退火带的概念、有关年龄—高程图示中的转折现象的解释和利用冷却年龄tf计算隆升速率的方法;并分析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隆升速率应当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隆升速率
下载PDF
六盘山地区河道陡峭指数对隆升速率差异的响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小强 王军 +5 位作者 熊仁伟 范鹏举 杨攀新 张海峰 冯敏杰 任金卫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六盘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对区域内构造隆升速率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重要的线索。近年来,均衡河道纵剖面模型对河道陡峭指数进行的研究表明,区域岩石隆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均衡河... 六盘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对区域内构造隆升速率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重要的线索。近年来,均衡河道纵剖面模型对河道陡峭指数进行的研究表明,区域岩石隆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均衡河道纵剖面模型,提取了六盘山地区河道陡峭指数,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北段、中段和南段河道陡峭指数均值分别为65.11、73.53和71.76,表现出北段较小,中、南段较大的特征;并认为河道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受到区域岩石隆升速率差异的影响,而研究区内岩石地层、降雨量及河流负载等地质、气候背景相关因素对河道陡峭指数的影响较小。各研究区河道陡峭指数的变化反应了六盘山南北不同区域构造隆升速率的分布特征:六盘山北段隆升速率较低,活动可能以走滑运动为主;中段区域隆升最快,活动性较强;南段区域隆升介于两者之间。这与前人研究中对六盘山东麓断裂带活动性的分段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均衡河道纵剖面 河道陡峭指数 隆升速率
原文传递
云南格咱岛弧印支期地壳隆升与剥蚀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黑云母矿物压力计的证据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7-546,628,共11页
区域的隆升与剥蚀是影响成矿岩体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主要因素,矿物压力计能定量获取花岗质岩浆初始结晶时的压力条件,是研究花岗岩体形成深度及隆升剥蚀历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黑云母的TAl地质压力计,计算了云南格咱岛弧岩浆岩带印支... 区域的隆升与剥蚀是影响成矿岩体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主要因素,矿物压力计能定量获取花岗质岩浆初始结晶时的压力条件,是研究花岗岩体形成深度及隆升剥蚀历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黑云母的TAl地质压力计,计算了云南格咱岛弧岩浆岩带印支期典型成矿斑岩体侵位的深度,并估算了格咱岛弧地区地壳的隆升与剥蚀速率,探讨了矿床形成后变化及保存的情况,结果表明印支期以来格咱岛弧地区的成矿岩体剥蚀速率较小,平均为0.018 mm/a,这对矿床形成后的保存较为有利。研究结果为探讨滇西高原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剥蚀提供了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隆升 剥蚀速率 变化与保存 壳幔作用 格咱岛弧 云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艳妮 李荣西 +4 位作者 刘海青 朱瑞静 朱德明 王宁 赵帮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30-238,共9页
大巴山前陆构造的抬升剥蚀与保存条件对其矿床和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极为重要。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通过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构造隆升过程,确定其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剥蚀量,探讨大巴山前陆晚期构造隆升对矿... 大巴山前陆构造的抬升剥蚀与保存条件对其矿床和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极为重要。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通过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构造隆升过程,确定其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剥蚀量,探讨大巴山前陆晚期构造隆升对矿床和油气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巴山前陆构造在152 Ma以前快速沉降,沉降速率平均高达150·Ma^-1,此后便长期处于隆升过程;136~152 Ma时期为快速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56.3 m·Ma^-1,隆升量约为900 m,是燕山运动导致秦岭造山期后的一次陆内挤压;70~136 Ma时期为较缓慢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39.4 m·Ma^-1,隆升量约为2600 m,是秦岭造山晚期挤压的结果;0~70 Ma时期的隆升速率为42.8 m·Ma^-1,持续时间较长,隆升幅度约3000 m,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结果。中生代构造隆升对本区低温热液矿体和油气保存极为不利;上新统以来(8 Ma或5 Ma),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大巴山前陆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隆升 热演化史 裂变径迹 沉降速率 隆升速率 大巴山前陆构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隆升时代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勇 余心起 +1 位作者 王德恩 汪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94,共10页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花岗岩体的东部。伏岭岩体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分布于51±5~68±7Ma之间,围限径迹长度为11.9~12.9μm。岩体形成之后,所在山系经历了速率波动较大的隆升过程,至55Ma期间为一加速隆升过程...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花岗岩体的东部。伏岭岩体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分布于51±5~68±7Ma之间,围限径迹长度为11.9~12.9μm。岩体形成之后,所在山系经历了速率波动较大的隆升过程,至55Ma期间为一加速隆升过程,到55Ma时速度达到最大的73mm/ka;随后速度减缓,54Ma左右时的平均抬升速率为60mm/ka;54~51Ma间又是一个快速加速隆升时期,到51Ma时,速度达到70mm/ka。研究区具有三个主要的冷却剥露阶段:130~116Ma左右,冷却速率约为1.34℃/Ma;70~60Ma左右,进入第二个较为快速冷却阶段,冷却速率约为2.5℃/Ma;在7~8Ma左右发生突然加剧冷却事件,持续至今,速率达到8℃/km。总体来说,伏岭岩体经历了速率逐渐增加的冷却过程。由于黄山山体与伏岭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岩性特征及侵入时间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的隆升时代、速率以及抬升剥蚀量是大致相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年龄 隆升速率 冷却剥露历史 伏岭岩体
下载PDF
大陆剥蚀速率与造山隆升速率研究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9-96,共8页
大陆的机械剥蚀速率与区域高度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溶蚀速率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大陆地壳无升降运动条件下,现代大陆剥蚀夷平至海平面只需30~300Ma。大陆平均高度受控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热能,由于放射性... 大陆的机械剥蚀速率与区域高度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溶蚀速率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大陆地壳无升降运动条件下,现代大陆剥蚀夷平至海平面只需30~300Ma。大陆平均高度受控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热能,由于放射性热能的缓慢衰减而引起大陆平均高度的缓慢降低。剧烈构造运动期间,隆升速率可以是剥蚀速率的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剥蚀 化学溶蚀 剥蚀速率 隆升速率 地表径流量 造山带隆升
下载PDF
考虑注浆填充率的大直径盾构管片上浮解析解与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付艳斌 梅超 +3 位作者 卞跃威 张小龙 王福道 胡瑜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1-179,共9页
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是目前隧道建设难点。以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上浮问题为背景,研究硬岩地层大直径盾构管片上浮影响因素,并考虑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填充效果,深入探究大直径管片上浮规律,为盾构施工速度和注浆效果的控... 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是目前隧道建设难点。以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上浮问题为背景,研究硬岩地层大直径盾构管片上浮影响因素,并考虑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填充效果,深入探究大直径管片上浮规律,为盾构施工速度和注浆效果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硬岩地层大直径盾构注浆填充率不足的特点,从管片横向受力角度建立单环管片上浮计算公式。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隧道纵向上浮分析模型,通过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并结合边界条件与变形协调方程,推导出考虑浆液填充率和时效性的管片上浮变形及内力的简易解析解,进而采用总量法获得了隧道纵向多环累计上浮量。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管片上浮解析解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吻合良好,能够有效揭示隧道上浮过程中的变形规律、管片弯矩和剪力变化特征;上浮规律表现为激增段、缓降段和平稳段;浆液填充率、时效性和地基基床系数对大直径盾构上浮比较敏感,盾体间隙的增大易导致填充率不足,同步注浆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浆液初凝时间和掘进速度直接决定单次注浆影响范围和上浮力大小。研究结果可用于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及变形预测,在掘进过程中可根据影响因素与上浮关系进一步调整施工参数,对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管片上浮 弹性地基梁 同步注浆 填充率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地区构造地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愿军 丁美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5,共4页
长江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现象表明峡区地壳运动具有阶段性整体抬升的特点.根据三峡期夷平面的高程分布,获得本区自晚更新世(约10万年)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5~5.0mm/a;根据长江一级阶地的高程计算,全新世(约1万年... 长江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现象表明峡区地壳运动具有阶段性整体抬升的特点.根据三峡期夷平面的高程分布,获得本区自晚更新世(约10万年)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5~5.0mm/a;根据长江一级阶地的高程计算,全新世(约1万年)以来的抬升速率为0.7~2.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构造地貌 岩溶地貌 抬升速率
下载PDF
太行山阜平杂岩中麻棚-赤瓦屋岩体的时代、侵位深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林林 韩宝福 +5 位作者 苗国均 舒桂明 陈家富 杨进辉 杨岳衡 张艳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306,共18页
中生代岩浆活动在太行山北段形成了一系列花岗岩体,其中的麻棚-赤瓦屋岩体侵位于穹窿状的阜平杂岩中,具有贫硅、富碱、高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岩体分带明显,由边部向核部可以划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3个相带,... 中生代岩浆活动在太行山北段形成了一系列花岗岩体,其中的麻棚-赤瓦屋岩体侵位于穹窿状的阜平杂岩中,具有贫硅、富碱、高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岩体分带明显,由边部向核部可以划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3个相带,它们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26.4±2.4 Ma、125.4±2.0 Ma和126.2±2.0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岩体在早白垩世期间快速侵位、结晶。各相带样品的角闪石全铝平均值分别为1.018、0.880和0.871,对应的角闪石平均结晶压力分别为0.183、0.118和0.114 GPa,均值为0.141 GPa,对应的侵位深度约5 km,明显小于区域内元古界至侏罗系的地层厚度,表明在岩体侵位之前,阜平杂岩就已经具有穹窿状构造特征。结合相关资料,估计太行山早白垩世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7~0.08 k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棚-赤瓦屋岩体 锆石U-PB定年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 侵位深度 隆升速率 太行山
下载PDF
湖北黄陵杂岩在Rodinia超大陆演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忠友 杨金香 +1 位作者 周汉文 江麟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通过对黄陵地区新元古代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温压条件,估算酸性花岗岩平均剥露速率。并结合年代学,认为酸性花岗岩是晋宁造山的产物,其形成与超大陆聚合有关,而隆升正处于Ro... 通过对黄陵地区新元古代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温压条件,估算酸性花岗岩平均剥露速率。并结合年代学,认为酸性花岗岩是晋宁造山的产物,其形成与超大陆聚合有关,而隆升正处于Rod in ia超大陆的裂解即将开始时期,七里峡岩墙群的侵位则标志着Rod in ia大陆的裂解已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杂岩 RODINIA超大陆 会聚 裂解 构造背景 隆升速率
下载PDF
Evidence of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Northeast Sichuan Basin-(U-Th)/He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metry of Apatite and Zircon 被引量:9
18
作者 秦建中 王杰 邱楠生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6期591-601,共11页
(U-Th)/He dating is a newly developed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metry, and it elaborately reflects cooling history of geologic body under low temperature. It can be applied to analyz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sedi... (U-Th)/He dating is a newly developed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metry, and it elaborately reflects cooling history of geologic body under low temperature. It can be applied to analyz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basin, combining with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fission track. (U-Th)/He dating of apatite and zircon from drilling cores in Puguang (普光)-Maoba (毛坝) area and outcrops in Tongjiang (通江) area indicates that the Northeast Sichuan (四川) basin underwent great uplift and denudation during the Tertiary and the Quaternary. During the period, denudation rates changed from 74.8 to 172.5 m/Ma and denudation thickness was between 2 800 and 3 000 m, geotemperature gradually declined into the current temperature, passing through helium closure temperature of apatite. The uplift and denudation relate to new tectonic movement response in the Sichuan basin aroused by the Qinghai (青海)-Tibet plateau. Drilling samples above 4 000 m did not undergo closure temperature of zircon, but the samples nearly 4 000 m might approach closure temperature of zircon and all the samples underwent closure temperature of apatite. According to (U-Th)/He ages of zirc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began to uplift in the Late Jurassic. From the Late Jurassic to the Paleogene,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was in slow uplift and denudation, but the denudation of Puguang-Maoba area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Tongjiang area. (U-Th)/He ages of zircon indicate the denudation time of provenance areas. On the basis of paleodrainage characteristics, provenance transport and other related data, provenance areas of the clastie rocks are decided, which is worthy to be investigat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sedimentary basin (U-Th)/He dating uplift and denudation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denudation rate.
原文传递
大别山超糜棱岩脉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德良 李曙光 +1 位作者 朱骏 易建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3-186,T001,共5页
发育于混合花岗岩中的超糜棱岩脉,形成于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早期,这也是大别山体的主要形成时期,其上升速率约为0.23mm/a。
关键词 超糜棱岩 岩脉 喜山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雀儿山地区新近纪隆升速率探讨——来自雀儿山花岗岩体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强 徐天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2-100,共9页
通过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雀儿山花岗岩体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新获得了4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分别为4. 9±0. 3Ma、6. 2±0. 5 Ma、7. 2±0. 4 Ma和7. 3±0. 7 Ma。运用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计算出雀儿山花岗岩体新... 通过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雀儿山花岗岩体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新获得了4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分别为4. 9±0. 3Ma、6. 2±0. 5 Ma、7. 2±0. 4 Ma和7. 3±0. 7 Ma。运用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计算出雀儿山花岗岩体新近纪的隆升速率,为0. 15-2 mm/a,平均隆升速率为0. 78mm/a。隆升速率在每个阶段有所不同,但呈现出一种快速隆升→缓慢隆升的过程,为整个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过程提供了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雀儿山花岗岩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 隆升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