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田麦和地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林丽萍 丁明亮 +4 位作者 李明菊 胡欣 黄格 崔永祯 赵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891-6902,共12页
为挖掘云南省小麦产量潜力,探寻增产途径,本研究以2005-2018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产量表现最佳的地麦和田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小麦产量及7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和产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从2005-2018年... 为挖掘云南省小麦产量潜力,探寻增产途径,本研究以2005-2018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产量表现最佳的地麦和田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小麦产量及7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和产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从2005-2018年,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成穗率、生育期及株高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地麦产量与产量三要素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增长幅度分别为22.83%、10.25%、31.89%和12.04%,地麦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r=0.831*),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928**),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r=0.125),表明云南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有效穗、穗粒数的提升。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最高分蘖数及生育期呈现上升趋势,而千粒重、成穗率与株高呈下降趋势。田麦产量与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增长幅度依次为19.14%、21.42%、14.72%和-15.76%,田麦产量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r=0.778*),但与有效穗的相关性却不显著(r=0.597),与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r=-0.209),说明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穗粒数的提升。因此,建议云南地麦的增产途径主要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并着重挖掘有效穗潜力;而田麦的增产途径则是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有效穗并着重挖掘穗粒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麦 地麦 育成品种 产量结构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爱平 靖华 +2 位作者 亢秀丽 王裕智 王会荣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91-94,116,共5页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小麦增产,2种覆膜种植模式中1膜4行优于1膜2行,2种覆膜种植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土壤水分测定表明,在小麦起身期2种覆膜模式0~60 cm土壤水分明显优于露地麦田,其中1膜2行模式的土壤水分优于1膜4行模式;该试验示范为旱地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增产效应 黄土丘陵区
全文增补中
洛旱2号特征特性及选育方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子光 张灿军 +2 位作者 王书子 吴少辉 张学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 1997~ 2 0 0 1年度洛旱 2号的区试及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洛旱 2号具有综合抗性好、抗旱、中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在产量性状方面 ,分蘖力强 ,成穗率中等 ,成穗数多 ,产量三要素协调 ,高产稳产性好 ,是适宜河南... 对 1997~ 2 0 0 1年度洛旱 2号的区试及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洛旱 2号具有综合抗性好、抗旱、中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在产量性状方面 ,分蘖力强 ,成穗率中等 ,成穗数多 ,产量三要素协调 ,高产稳产性好 ,是适宜河南省旱地种植的一个理想品种。通过对洛旱 2号的选育分析认为 :旱地小麦品种性状的改良应注重运用水旱交叉选择 ,在保证其抗旱性的基础上提高其丰产稳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旱2号 产量分析 育种模式 小麦 选育
下载PDF
云南旱地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及施肥推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华 张勤斌 +6 位作者 桂玉莲 陈检锋 付利波 王志远 王伟 王应学 尹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6期17-22,共6页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产量 养分 丰缺指标
下载PDF
BR-120对地麦配套技术增产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周天雄 杨成英 +1 位作者 唐福玉 姚宝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0-44,共5页
粮食专用型BR-1208000倍水溶液分蘖期和灌浆期喷施,明显促进试验中各组配套技术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粒数.在每hm2施用细厩肥15000kg作盖种肥+硫酸钾60kg/hm... 粮食专用型BR-1208000倍水溶液分蘖期和灌浆期喷施,明显促进试验中各组配套技术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粒数.在每hm2施用细厩肥15000kg作盖种肥+硫酸钾60kg/hm2作种肥或生物钾肥75kg/hm2拌种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120 配套技术 增产 小麦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以内江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汪仁全 黄辉跃 +4 位作者 王相权 王仕林 荣飞雪 邓小东 王镇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4期65-66,共2页
四川丘陵区小麦生产经济效益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以四川盆地丘陵区的典型代表内江小麦生产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区域内2010年后小麦种植情况,并提出小麦生产合理化建议,以推动丘陵地区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丘陵区 旱地小麦 现状 建议 四川内江
下载PDF
云南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增产机理的研究
7
作者 严美春 杨成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无水灌溉小麦采用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叶片水势和呼吸速率,增加小麦叶片下表皮外壁厚度,单位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和叶肉细胞层数,增大叶肉细胞,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利于...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无水灌溉小麦采用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叶片水势和呼吸速率,增加小麦叶片下表皮外壁厚度,单位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和叶肉细胞层数,增大叶肉细胞,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利于维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和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麦株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麦 抗旱性 配套栽培 土壤绝对含水量
下载PDF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6
8
作者 李辉信 胡锋 +3 位作者 沈其荣 陈小云 仓龙 王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37-1641,共5页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或 2 0条·m-2 环毛蚓 (Pheretimasp .)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 ,蚯蚓活动未造成土壤C库的衰减 ,土壤碳、氮基本维持平衡 .接种蚯蚓处理土壤N的矿化作用增强 ,矿质N含量提高 ,NO3 - N含量增加 ,而且稻季比麦季增加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在稻、麦季均能提高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蚯蚓具有扩大土壤微生物量N库和促进有机N矿化的双重作用 .这种作用在有效C源供应丰富的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对旱作水稻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其中水稻的增产幅度达 9.3% ,小麦为 5 .1% .接种蚯蚓后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孔隙度显著增加 .蚯蚓在保持土壤C库平衡的同时 ,对于促进秸秆有机肥N素养分的再循环和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蚯蚓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影响 土壤碳 稻麦轮作 土壤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