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盛斌 孙岚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209-212,237,共5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DHS)以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置...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DHS)以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置换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第二组为DHS组,应用DHS术治疗,第三组为PFN组,采用PFN术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HS组的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引流量均长(高)于置换组和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少)于PFN组,而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多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置换组和PFN组,置换组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DHS组(23.33%)和PFN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与PFN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过程中,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患者手术适应证来合理选择术式,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PFN 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潘爱军 张本 朱丽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42-44,48,共4页
目的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诊断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型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钛防旋髓内钉固定)及B... 目的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诊断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型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钛防旋髓内钉固定)及B组(50例,动力髋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情况及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对比B组明显缩短,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4.00%)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结论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具有住院天数少,愈合时间短,骨折复位质量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骨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游红林 胡松 高大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31-935,941,共6页
目的 对比Intertan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骨固定方式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骨固定方式将128例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IFF患者分为Intertan组(n=65例)和DHS组(n=6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 目的 对比Intertan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骨固定方式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骨固定方式将128例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IFF患者分为Intertan组(n=65例)和DHS组(n=6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失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血液流变仪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同时使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种骨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Intertan组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IFF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术后失血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与DHS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Intertan组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DHS内固定术比较,Intertan髓内钉治疗外侧壁不稳定型IFF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Intertan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