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测试与预测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志清 李涛 +2 位作者 胡瑞林 李熊 李壮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700-707,共8页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文章介绍了6种常用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体积压力板仪可量测最大基质吸力值为1500kPa的干燥曲线和浸湿曲线;超过1500kPa时,可用盐溶液法进行量测;Tem-ple仪可量测基质吸...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文章介绍了6种常用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体积压力板仪可量测最大基质吸力值为1500kPa的干燥曲线和浸湿曲线;超过1500kPa时,可用盐溶液法进行量测;Tem-ple仪可量测基质吸力达100kPa的干燥曲线;滤纸法可用于测量土体的基质吸力与总吸力;Dew-point电位计可用于量测土样总吸力变化,尤其适合渗透吸力的量测;TDR探头适合于量测小于300kPa的基质吸力。用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可以进行SWCC测试,测试范围主要取决于陶土板的进气值。用准确的数学模型对测得的含水量、吸力数据进行拟合,对于预测非饱和土力学性质、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及分析边坡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由于准确测试SWCC难度较大,并且测试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根据土体孔隙大小分布和颗粒大小分布情况预测SWCC,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5
2
作者 赵成刚 韦昌富 蔡国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21-3540,共2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力学所要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问题本身也越来越深入和复杂。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为了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经典土力学需要拓宽和深入发展,它应该包含一些新的现象和新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力学所要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问题本身也越来越深入和复杂。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为了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经典土力学需要拓宽和深入发展,它应该包含一些新的现象和新的变量以及相应的新理论。论述了土力学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即①没有严格、统一和完备的土力学理论;②对更具一般意义的非饱和土的行为的研究不够充分,现有的认识也不完善;③没有在多种环境作用下土的统一和完备的多场耦合理论。还论及了其他一些超出经典土力学范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土力学理论的局限性 非饱和土力学 土体多场耦合理论
下载PDF
水位变化诱发粉土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36
3
作者 杨春宝 朱斌 +2 位作者 孔令刚 韩连兵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61-1271,共11页
粉土具有明显的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坡内外水位变化诱发粉土边坡失稳是常见工程灾害之一。分别针对坡内和坡外水位变化诱发的粉土边坡失稳情况,开展了相应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合非饱和土力学相关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了粉土边坡在两... 粉土具有明显的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坡内外水位变化诱发粉土边坡失稳是常见工程灾害之一。分别针对坡内和坡外水位变化诱发的粉土边坡失稳情况,开展了相应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合非饱和土力学相关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了粉土边坡在两种情况下的变形及失稳模式和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当坡内水位超过1/3坡高后,在坡内渗流作用下,粉土边坡呈现逐级侵蚀剥落、从坡脚向坡顶、由浅层向深层的多级滑坡失稳;坡外水位上升将导致松散粉土边坡发生显著湿陷变形,而坡外水位骤降将造成粉土边坡的多重浅层牵引式滑坡。粉土边坡的失稳模式和发展与粉土的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密切相关。最后根据模型试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粉土边坡渗流失稳工程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边坡 渗流 失稳 非饱和土力学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非饱和结构性土的边界面模型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茂松 杨超 崔玉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3,共7页
基于结构体损伤概念和非饱和土力学,利用边界面塑性理论,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BBM(Barcelona Basic Model)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土的持水曲线建立了常含水率下吸力与土体应力之间的耦合... 基于结构体损伤概念和非饱和土力学,利用边界面塑性理论,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BBM(Barcelona Basic Model)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土的持水曲线建立了常含水率下吸力与土体应力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通过屈服面的大小的改变来反映土体结构性的变化,建立了与累积塑性应变相关的损伤规律。同时,修正了常用边界面理论中映射准则,引入可移动映射中心的概念,将加载、卸载过程的映射准则进行统一,以反映循环荷载下土体产生的滞回特性。通过与相关文献以及本文的循环三轴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非饱和黄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力学 损伤 循环荷载 边界面 本构模型 试验验证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洪江 韩珠峰 +1 位作者 周春梅 张训文 《公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1,共6页
分析了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考虑降雨作用的黄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并以山西省临离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K70+465处为工程背景,运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降雨强度、降雨时长、雨型... 分析了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考虑降雨作用的黄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并以山西省临离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K70+465处为工程背景,运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降雨强度、降雨时长、雨型和土体渗透系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揭示边坡受降雨作用下的瞬态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对黄土地区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稳定性 降雨工况 非饱和土力学性质 有限元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法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土力学工程应用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攀峰 张明 +1 位作者 张振刚 祁生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通过引入文[1]提出的广义朗肯土压力计算公式,本文针对非饱和土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问题提出了工程应用方法,能够把非饱和土土压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该方法可以推广到非饱和土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等其他领域,从而为非饱和土土力学... 通过引入文[1]提出的广义朗肯土压力计算公式,本文针对非饱和土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问题提出了工程应用方法,能够把非饱和土土压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该方法可以推广到非饱和土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等其他领域,从而为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力学 工程 应用方法
下载PDF
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滞回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雪东 赵成刚 +1 位作者 刘艳 蔡国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0-925,共6页
为了模拟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特性在多次降雨、蒸发过程中的变化特性,本文以传统域模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推到得到了一个能够模拟SWCC滞后性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易于通过程序实现,且通过与试验数据和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 为了模拟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特性在多次降雨、蒸发过程中的变化特性,本文以传统域模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推到得到了一个能够模拟SWCC滞后性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易于通过程序实现,且通过与试验数据和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这个模型可为研究在复杂吸力变化状态下非饱和土的渗流特性、强度特性以及本构模型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域模型 滞回性
下载PDF
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许领 戴福初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88-94,104,共8页
黄土湿陷性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60-80年代,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物化分析技术,黄土湿陷机理的结构理论获得了发展和完善,当时,由于不能提供定量的力学参数而很少应用于工程建设。随着土工试验技术的进步以及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克服传统... 黄土湿陷性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60-80年代,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物化分析技术,黄土湿陷机理的结构理论获得了发展和完善,当时,由于不能提供定量的力学参数而很少应用于工程建设。随着土工试验技术的进步以及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克服传统的黄土湿陷机理研究方法的不足成为可能。本文首先论述了黄土湿陷性研究的力学属性;其次,提出了黄土的广义湿陷概念;最后,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对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机理 微观结构 广义湿陷性 非饱和土力学
下载PDF
降雨入渗作用下排土场边坡动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东 吴俊霖 张默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7期227-230,共4页
在排土场边坡设计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稳定性计算理论,仅考虑固体和饱和静水的作用,而没有考虑降雨入渗对坡体内非饱和带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影响,即基质吸力变化对土体强度的影响,从而计算的安全系数偏高,很容易造成雨季排土场边坡失稳。为... 在排土场边坡设计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稳定性计算理论,仅考虑固体和饱和静水的作用,而没有考虑降雨入渗对坡体内非饱和带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影响,即基质吸力变化对土体强度的影响,从而计算的安全系数偏高,很容易造成雨季排土场边坡失稳。为解决此问题,借助非饱和土力学理论,采用数值模拟降雨入渗时间域内基质吸力的分布状态,得到土体抗剪强度随降雨入渗的实时值;然后采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得出边坡应力状态的力学响应;最终用应力有限元法计算整体排土场边坡随降雨入渗的动态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过程采用己被非饱和土力学界认可的GEO-Studio系列软件实现。计算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随降雨入渗基质吸力的降低而降低,随着蒸发作用基质吸力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排土场设计时,要考虑降雨工况作用下的安全系数作为设计安全系数,并且在边坡坡顶和坡面设置截排水沟,有组织地将雨水排出排土场界限以外,进而保证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非饱和土力学 降雨入渗 基质吸力 安全稳定性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重庆地区矸石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臧亚君 刘东燕 +1 位作者 彭文轩 蒋克锋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6,共5页
降雨是导致重庆煤矿采区矸石山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将Green-Ampt入渗模型和非饱和土中的相关理论引入,进行矸石散体的降雨稳定性计算;并考虑基质吸力对矸石散体强度的影响,采用极限分析方法分析矸石山坡体在降雨各阶段的安全储备;... 降雨是导致重庆煤矿采区矸石山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将Green-Ampt入渗模型和非饱和土中的相关理论引入,进行矸石散体的降雨稳定性计算;并考虑基质吸力对矸石散体强度的影响,采用极限分析方法分析矸石山坡体在降雨各阶段的安全储备;通过对降雨情况下矸石山应力状态、位移状态的计算,提出了两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即基质吸力不仅对强度有影响,而且对变形参数、屈服准则也有影响;矸石散体的固结影响了其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矸石山 散体 基质吸力 非饱和土力学 稳定性
下载PDF
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探讨黄土湿陷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领 戴福初 金艳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5,共4页
本文回顾了黄土湿陷概念的由来及其基于其微结构湿陷机制研究现状。对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开展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提出了广义湿陷性概念。黄土湿陷机制研究应根据具体湿陷路径针对性开展非饱和土应力路径试验研... 本文回顾了黄土湿陷概念的由来及其基于其微结构湿陷机制研究现状。对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开展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提出了广义湿陷性概念。黄土湿陷机制研究应根据具体湿陷路径针对性开展非饱和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从而进一步建立黄土广义湿陷本构模型,为工程问题的定量分析和数值计算提供科学依据。非饱和黄土常剪应力增湿试验表明,黄土湿陷破坏之前发生了一定的微小变形,随后应变速率突然增加,偏应力也不再维持为常数。同时,观察到孔压突然上升1-2kPa,表明黄土湿陷过程发生了不完全排水剪缩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机理 广义湿陷性 非饱和土力学 常剪应力增湿试验
下载PDF
库水位下降条件下残积土边坡的力学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正峰 马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库水位下降对残积土边坡力学响应的作用机理,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以及非饱和土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库水位下降条件下残积土边坡的渗流场、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过程中,路基内浸润线... 为了进一步认识库水位下降对残积土边坡力学响应的作用机理,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以及非饱和土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库水位下降条件下残积土边坡的渗流场、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过程中,路基内浸润线随下降速率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随时间增长趋于一致;路基内孔隙水压力及位移均随水位下降持续时间及下降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坡体土有效应力逐渐增大,但总应力不变;边坡安全系数随时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建议在水库泄洪管理方面,适当控制泄洪速率,同时加强路基坡体排水,以有利于库岸边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饱和—非饱和渗流 非饱和土力学 力学响应
下载PDF
过渡型细粒土击实特性及基质吸力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炎飞 刘先峰 +1 位作者 袁胜洋 陈伟志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5-945,共11页
级配呈现过渡特征的土被称为过渡土.路基填料中过渡型细粒土的击实特性不同,且力学性能受基质吸力的影响较大.根据试验标准(ASTM D698-12),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得到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对试验土样,分别使用露点水势仪和高量程吸力计... 级配呈现过渡特征的土被称为过渡土.路基填料中过渡型细粒土的击实特性不同,且力学性能受基质吸力的影响较大.根据试验标准(ASTM D698-12),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得到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对试验土样,分别使用露点水势仪和高量程吸力计量测击实前后土样的基质吸力.结果表明:过渡土中黏粒含量的增加使路基填土压实特性不同,过渡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过渡土的最优含水率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击实曲线湿侧时击实土的基质吸力接近于0;击实后过渡土的基质吸力呈现过渡特征,当认为过渡土中的水分被黏粒完全吸收后,过渡土的吸力-含水率可以拟合为一条曲线,即吸力-黏土含水率曲线;在压实前的松散土颗粒的吸力量测中,也得到近似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击实试验 击实特性 过渡型细粒土 基质吸力 非饱和土力学 土水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库水位下降对残积土路基渗流场与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分析
14
作者 汤锐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第5期67-71,共5页
该文以非饱和残积土库岸路基为例,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饱和渗透系数等对残积土路基渗流场影响规律。然后采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分析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下降型式等对残积土路基稳定性作用机理。
关键词 库水位 残积土路基 饱和-非饱和渗流 非饱和土力学
下载PDF
暴雨致灾机理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王卓颖 南华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3年第11期43-49,共7页
台阶边坡、路堑边坡等地常选用乔木作为护坡植物,而降雨易影响乔木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护坡效果。提前预测降雨对乔木稳定性的影响,则可及时预判边坡失稳、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以非饱和土体力学特征和乔木根系固土机理为基本理论依据,... 台阶边坡、路堑边坡等地常选用乔木作为护坡植物,而降雨易影响乔木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护坡效果。提前预测降雨对乔木稳定性的影响,则可及时预判边坡失稳、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以非饱和土体力学特征和乔木根系固土机理为基本理论依据,分析失稳原因并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于多种降雨方案,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降雨情况对乔木稳定性影响的相关数据;然后以模拟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制定相应的分类预警评判指标。研究表明:此预测模型不仅精度高,相比于数值模拟计算速度可提高数万倍,此成果可为灾害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非饱和土力学 安全稳定性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土质边坡水分迁移特征研究
16
作者 文光菊 邓文杰 廖培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74,共6页
针对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特点,从水分迁移的角度出发,结合非饱和土力学,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边坡内部水分迁移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降雨作用下,边坡内部孔隙水压力呈层状分布,坡脚处孔隙水压力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 针对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特点,从水分迁移的角度出发,结合非饱和土力学,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边坡内部水分迁移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降雨作用下,边坡内部孔隙水压力呈层状分布,坡脚处孔隙水压力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边坡中的水分主要沿垂直和倾斜方向迁移,迁移速度由表层向深部逐渐减小,迁移方向也随深度和时间而改变;体积含水率呈非线性分布,且非饱和区非线性化程度较饱和区的高;土体渗透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土体饱和时其渗透系数为饱和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水分迁移 非饱和土力学 降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饱和土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型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德安 向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5,共4页
对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研究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能耦合模拟非饱和土水力和力学性状的弹塑性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到了饱和度对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以及变形对水力性质的交叉影响。给出了将耦合... 对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研究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能耦合模拟非饱和土水力和力学性状的弹塑性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到了饱和度对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以及变形对水力性质的交叉影响。给出了将耦合弹塑性模型应用于非饱和土体固结问题中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力学 弹塑性模型 应力应变关系 水力特性 有限元数值分析
下载PDF
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研究意义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龚壁卫 刘艳华 詹良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0-22,共3页
介绍了目前土力学的最新研究动态,阐述了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历史及研究意义,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膨胀土问题,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尝试地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试验研究,在室内进行了土的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试验和三轴抗剪强度试验,... 介绍了目前土力学的最新研究动态,阐述了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历史及研究意义,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膨胀土问题,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尝试地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试验研究,在室内进行了土的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试验和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在现场研究了天然膨胀土边坡中的吸力分布,比较了各种吸力测量仪器和方法,这些研究工作为非饱和土理论的工程运用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力学 膨胀土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海东 高昌德 刘方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
使用 WF 循环单剪试验系统,对不同法向应力、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砂土在单向剪切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砂土含水率为5.4%~25.4%,法向应力为25~300 kPa,主要考察含水率、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 使用 WF 循环单剪试验系统,对不同法向应力、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砂土在单向剪切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砂土含水率为5.4%~25.4%,法向应力为25~300 kPa,主要考察含水率、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临界含水率,当非饱和砂土含水率大于该临界含水率时,其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将由双曲线函数变为双折线函数.当非饱和砂土含水率小于临界含水率时,非饱和砂土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变化幅度较小.当含水率高于该点后,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急剧降低.含水率对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剪胀性等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含水率 非饱和土 力学特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颗粒组成和基质吸力对残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明刚 姚宗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5,共8页
花岗岩残积土遇水后基质吸力丧失,强度显著劣化,会引起崩岗、塌陷等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受风化程度影响,残积土的颗粒组成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差异。为研究颗粒组成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对5种不同颗粒组成的残... 花岗岩残积土遇水后基质吸力丧失,强度显著劣化,会引起崩岗、塌陷等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受风化程度影响,残积土的颗粒组成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差异。为研究颗粒组成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对5种不同颗粒组成的残积土进行土水特征曲线测试和不同饱和度下的直剪试验。采用粒组质量分形维数D表征残积土颗粒组成,D随土壤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试验结果表明:残积土土水特征曲线受颗粒组成影响;VG模型参数与分形维数D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颗粒组成和基质吸力影响土颗粒的接触方式,进而影响残积土的抗剪强度;残积土的表观内摩擦角φ和表观内聚力c随基质吸力ψ的增大先增大,当基质吸力ψ达到约200 kPa后φ逐渐稳定而c有所减小;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可以使用含有分形维数D和基质吸力ψ的经验公式进行预测。研究成果可以为花岗岩残积土分布地区工程设计中的力学强度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基质吸力 非饱和力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