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城市知行合一浅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孟兆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现今,我国各部和总局对城市建设各行其是,带来了繁多的城市名目,如绿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针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建设目标,从山水城市的魅力、历史成就和远大目标3个方面入手,提出以城市... 现今,我国各部和总局对城市建设各行其是,带来了繁多的城市名目,如绿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针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建设目标,从山水城市的魅力、历史成就和远大目标3个方面入手,提出以城市的自然山水为地形骨架来规划城市,城市建设的终极方向是建设山水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城市 城市设计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团队建设性争论、从经验中学习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国权 宁南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77,共13页
以实证的方法在团队层面研究了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前因后果.基于团队学习行为(能力)模型构造了团队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两个维度.知维度决定了团队是否能有效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行维度则决定了这些知识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指... 以实证的方法在团队层面研究了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前因后果.基于团队学习行为(能力)模型构造了团队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两个维度.知维度决定了团队是否能有效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行维度则决定了这些知识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指导行为.这是团队从经验中学习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维度.只有知行统一,学习过程才是完整有效的,最终才能转化成绩效.团队建设性争论对团队从经验中学习有显著影响,建设性争论越多,团队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水平越高.团队从经验中学习对团队绩效有显著影响,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水平越高,团队绩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从经验中学习 团队从经验中学习 知行统一 团队建设性争论 团队绩效
下载PDF
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章毛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8-291,共4页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两个重点对象: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应当思考如何从青少年的道德需要出发,从坚定道德信念、培养道德情感、加强道德修养入手,进一步增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性,使之牢...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两个重点对象: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应当思考如何从青少年的道德需要出发,从坚定道德信念、培养道德情感、加强道德修养入手,进一步增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性,使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教育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豪良 《襄樊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9-83,共5页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璧;2、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速度;3、教育哲学的理论困惑。促使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更好地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把握: 1、确定研究方法论;2、找准教育价值观;3、认识素质论;4、弘扬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教育哲学 发展 研究方法论 教育价值观
下载PDF
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学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4,共7页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王阳明都是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其教育思想体系,内涵丰富,极具当代价值。王阳明教育思想以启发引导为前提,以立志成圣为目标,以随人分限为原则,以事上磨练为津筏,次序得当,体大思精。我们应秉持"...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王阳明都是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其教育思想体系,内涵丰富,极具当代价值。王阳明教育思想以启发引导为前提,以立志成圣为目标,以随人分限为原则,以事上磨练为津筏,次序得当,体大思精。我们应秉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宗旨,用反本开新的思路,以知行合一的方式,持事缓则圆的心态,于学思践悟中深化对其教育思想体系的认知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教育思想 启发引导 立志成圣 知行合一 随人分限 次序得当 事上磨练
下载PDF
“心学”对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8
6
作者 牛安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强调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特点。当前,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仍然面临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新考验。"两面人"现象是知行不一的极端表现。借鉴"心学"的内... 强调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特点。当前,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仍然面临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新考验。"两面人"现象是知行不一的极端表现。借鉴"心学"的内容,守持人的良知,是消除知行相悖的人性根源,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要解决的问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如注重学习、注重反思、力戒骄傲、保持平常心等,在许多方面和"心学"是相通的。今天,弘扬"心学"文化,也应该秉持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党性修养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基于“知行合一”的管理者战略素质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戴国斌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0-657,共8页
将存在论、存在分析观融入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作为管理者胜任素质的哲学基础;提出管理者战略素质的概念模型,开发并检验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战略素质中"知"与"行"的内在关系,并对乔布斯的... 将存在论、存在分析观融入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作为管理者胜任素质的哲学基础;提出管理者战略素质的概念模型,开发并检验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战略素质中"知"与"行"的内在关系,并对乔布斯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基于模型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战略素质 知行合一 人本主义思想
下载PDF
从“一念发动处”解王阳明“知行合一”——兼论“意动”与“动行”的道德动机分殊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悦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48,69,共9页
道德之知,既非"知什么"(knowing that),也非"知如何"(knowing how),而其根本在于"如何做"(how to do)。本文从"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一念发动处"入手,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q... 道德之知,既非"知什么"(knowing that),也非"知如何"(knowing how),而其根本在于"如何做"(how to do)。本文从"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一念发动处"入手,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进行了新诠。"一念发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这才是王阳明将知行合而为一的本意。由此可见,王夫之所谓"销行以归知"的批判,乃是从实学透视心学的结果。当今西方二分法把道德动机细分为"意动"动机(motivations)与"动行"动机(motives)两种,王阳明的"一念之动"就是"动行"的而非"意动"的动机,因为这种本土化的道德动机本身就是诉诸于"行"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恰恰包含了道德之内所蕴含的三个基本要素:观念、意志与情感。所谓"一念发动",此一念即三要素中的"观念";"如何做",则靠意志,观念与意志结合遂成为"自由意志";观念与意志结合并表现为"直觉",也就是成为一种"情感"。就本质而言,"一念动处"即观念变直觉,但其中必然包含潜在的意志力量,否则就不能即知即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一念发动处 知行合一 “意动”动机 “动行”动机 知什么 如何知 知如何
原文传递
坚持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章毛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崭新命题,那就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崭新命题,那就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形势下,坚持知、情、意、信、行相统一,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荣辱观 有效性 知行统一
下载PDF
试论当代高校校园道德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建新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认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突显校园道德文化的时代性、增强文化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强化道德制度化建设的有序性、提升道德文化环境建设的系统性、探索知行合一实践途径的协调性和实效性这五个方面是校园道德文... 本文认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突显校园道德文化的时代性、增强文化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强化道德制度化建设的有序性、提升道德文化环境建设的系统性、探索知行合一实践途径的协调性和实效性这五个方面是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实践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道德文化 生活育人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王阳明“知行合一”论在现代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岳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现实的思想道德建设 ,离不开对历史上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几千年来 ,传统道德规范在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方面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其中就蕴含着非常可贵的道德思想 ,对于我们现代的思想道德建设具... 现实的思想道德建设 ,离不开对历史上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几千年来 ,传统道德规范在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方面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其中就蕴含着非常可贵的道德思想 ,对于我们现代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道德行为 道德意识 知行合一
下载PDF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构型及特征解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磊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第6期5-12,共8页
引入金字塔构型对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内容进行静态解析发现,核心要义具有核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的功能特征,是坚持运用核心要义构建话语体系指导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实践的现实逻辑;引入双螺旋构型对鲁班工坊建设的过程进行动态解析发现,... 引入金字塔构型对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内容进行静态解析发现,核心要义具有核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的功能特征,是坚持运用核心要义构建话语体系指导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实践的现实逻辑;引入双螺旋构型对鲁班工坊建设的过程进行动态解析发现,实践链与认知链基于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和关键文献的配对而形成知行合一的双螺旋构型,在功能上表达出核心要义的核心性、发展性和互动性特征,这是核心要义内涵拓展与策略应用的发展逻辑。在论证静态构型与动态构型辨证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预判核心要义的内涵拓展三个方向是标准研发、机制完善和策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班工坊 核心要义 知行合一 构型
下载PDF
从道德认知与行动的视角看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三个层面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军 《唐都学刊》 2016年第6期39-44,共6页
正确认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理解王阳明的思想和解决今天的知行脱节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从个体道德认知与行动的理论视角看,王阳明是从本体层面、工夫层面和信仰层面来言说"知行合一"的,这三个层面的"... 正确认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理解王阳明的思想和解决今天的知行脱节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从个体道德认知与行动的理论视角看,王阳明是从本体层面、工夫层面和信仰层面来言说"知行合一"的,这三个层面的"知行合一"是一个有机整体。唯有在生活实践中将三个层面紧密地结合起来,个体的道德修炼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与行动 王阳明 知行合一 知行本体 知行工夫 知行信仰
下载PDF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郝少毅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1,共8页
教师反思运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教师教学反思的主动性与行动能力成为其专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选择了三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访谈、实物收集、观察等方法从教师教学反思的对象、情境、内容、时间四个纬度收集资料... 教师反思运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教师教学反思的主动性与行动能力成为其专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选择了三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访谈、实物收集、观察等方法从教师教学反思的对象、情境、内容、时间四个纬度收集资料,对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知行共生"的过程,尽管文化、制度等因素不直接作用于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但却对该过程中的"人的情感和意志"产生影响,进而对教学反思产生作用和反作用;教学反思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 知行共生
原文传递
再论王夫之的“知行”观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根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4,共11页
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王夫之的知行观在处理心物、心理、能所、知行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上是在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思维框架下展开的,但包含着突破心性论思维框架的新思想内容。在心性论的思维框架里,他强调"心之实"(仁性)的首要... 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王夫之的知行观在处理心物、心理、能所、知行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上是在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思维框架下展开的,但包含着突破心性论思维框架的新思想内容。在心性论的思维框架里,他强调"心之实"(仁性)的首要意义,贬低"心之几"(聪明伶俐的认识能力)的作用。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认识论思维框架下,他又强调心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则的把握能力,以及人的主观之能(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把握客观世界(所)的能力,提出了"能必副所"的命题。在知行的关系上,他突出强调人要"善动化物""竭天成能",哪怕是普通之人也能相天造命,以避免自处于禽鱼之化。在"尽器贯道"的过程中,实现"凝道成德"的理想人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心物 心理 能所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知行合一”:复归本体的明觉与能动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晓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21-28,共8页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而知行本体即是心之良知良能,故“知行合一”的本旨在于“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即:一切...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而知行本体即是心之良知良能,故“知行合一”的本旨在于“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即:一切知行活动皆应复归作为知行本体的良知良能。阳明所谓的复归知行本体,并非意味着摒弃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而毋宁是说,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皆应基于心之本体,如此,“行”方具有先天的自明性,“知”方具有本原的能动性。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回答了道德知识的先天来源与道德行为的根本动力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知行本体 阳明学
下载PDF
“知行合一”思想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俊英 邹璇 +2 位作者 严凯 范兆飞 张伟军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4-89,共6页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知行脱节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等问题。王阳明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但"知行合一"思想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所体现的"知为行先,以知导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qu...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知行脱节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等问题。王阳明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但"知行合一"思想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所体现的"知为行先,以知导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转化"等内涵理念,对目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言传身教、建设师资队伍、增强学生道德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发挥独立自主等方法,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运用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归向何处:对本土知识传统的审思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万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就长期热议的社会科学本土化问题而言,当下真正应该被关注的不是问题、理论或者方法的"出处",而是研究的"归处"。实际上,存在一种以知行合一为内核的本土知识传统,其有助于思考实践过程和知识过程的关系,即在知行... 就长期热议的社会科学本土化问题而言,当下真正应该被关注的不是问题、理论或者方法的"出处",而是研究的"归处"。实际上,存在一种以知行合一为内核的本土知识传统,其有助于思考实践过程和知识过程的关系,即在知行合一的状态下,具有主体间性的知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具体而言,首先完成实践的知识化,可以将具体的实践过程理解成是一个"我"对"个体"的把握过程,从而产生直接实在感。以此为逻辑原点,一个新的知识分类体系有助于完成知识的实践化。进而,在新的知识谱系中,实践性知识凸显出来。这也是中国传统写作的主要知识形式,通常以中国式议论文的结构进行写作。与实践性知识相对应的是解释性知识,它具有更高的主体间性,通常以论文的规范进行写作。在中国的政治与知识的关系中,存在一种便于决策者追求知行合一的政治体系。这个政治体系也是一个以决策者为核心的社会认知体系,在"体"与"系"的张力中,与决策者的实践过程距离不等的各种知识过程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中国社会科学学者"中介者"的位置开始崩塌,归向何处正在成为一个要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本土知识传统 实践性知识 解释性知识
原文传递
王阳明政治经济学批判范畴研究——中西学术对话的方法论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光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8,47,共19页
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思考"文化自信",理解场域首先是社会历史,据此可把握中外会通意蕴的马克思与王阳明"思维科学对话",寻求世界科学和中国文化的机理相通。从工作实质性规定看,这恰恰是"中国人的方法论概念"... 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思考"文化自信",理解场域首先是社会历史,据此可把握中外会通意蕴的马克思与王阳明"思维科学对话",寻求世界科学和中国文化的机理相通。从工作实质性规定看,这恰恰是"中国人的方法论概念"。可以说,这是思维科学线索上中国与世界的"内在相通"。王阳明的著作体现了《道德经》和《资本论》的"跨时空"相遇。从"经济学的文化自信"看,《资本论》的内在写作线索是在历史科学与思维科学高度合一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创制,即出发地是"历史研究"(所谓的"研究方法"),工作落脚点是"理论科学"建构(所谓的"叙述方法");而"王阳明心学"研究与之线索关联、机理相似,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在何种意蕴上作为"思维"以及马克思主义学科工作规定的写法上与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理论科学建设高度看,这是人类认识的又一次启航,通过各种"思想高地"的比较与综合,建立不同经济形态社会类型的工作融汇与思想对话,以"新时代"为依据,重塑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学科范畴。同时按照"经典对话"研究的学术意义来讲,又不啻是一次更大范围内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再生产"。它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基于"主体社会""客体社会"两个规定层面进行"思维取象",以利于建立对"资本"进行历史扬弃的"批判的知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思维科学 思维形式 知行合一 方法论
下载PDF
“知行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素养养成的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永佩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第1期58-61,106,共5页
针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素养中本体缺失、身心失衡的现象,研究在"知行统一"整体理论的指导下,从本体论出发,分别从知行合一、身心合一、行神合一等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素养养成教育进行论述。认为:体育素养内涵主要包括&qu... 针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素养中本体缺失、身心失衡的现象,研究在"知行统一"整体理论的指导下,从本体论出发,分别从知行合一、身心合一、行神合一等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素养养成教育进行论述。认为:体育素养内涵主要包括"身"、"心"两个维度,在体育行为中,要超越二元对立,把身心合二为一,全面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是解决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统一 身心合一 体育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