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脑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分析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脑血流代偿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剑萍 张洋霖 +3 位作者 濮进敏 徐勇辉 孙勇 刘灿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利用全脑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单侧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方法对12例单侧ICA闭塞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P、CTA检查,以5名CTP及20例CTA正常患者的双侧眼动脉、颞浅及枕动脉血管直径... 目的利用全脑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单侧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方法对12例单侧ICA闭塞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P、CTA检查,以5名CTP及20例CTA正常患者的双侧眼动脉、颞浅及枕动脉血管直径作为参考值。分析病变组各灌注参数值的特点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结果 4例头颅平扫阴性,CBF、CBV、MTT、TTP接近正常,侧支血管代偿良好,双侧眼动脉、颞浅、枕动脉血管直径较正常增粗约62%、64%、50%。8例出现脑梗死,CBF、CBV降低,TTP、MTT延长,侧支血管代偿不良。12例患者Willis环均不完整。结论 CTP联合CTA能很好评估单侧ICA闭塞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在Willis环发育不良的情况下,颅外血管及软、硬脑膜的代偿与其临床转归同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颈内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谢萍 沈雨雯 +2 位作者 石逸秋 惠品晶 刘可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6期717-722,共6页
目的探讨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超声诊断为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同时行TCD检查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病例共22例。根据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分组,同时根据磁共... 目的探讨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超声诊断为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同时行TCD检查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病例共22例。根据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分组,同时根据磁共振和CT病变侧脑梗死范围大小将病例分为4级。分析侧支循环出现率以及侧支循环与MCA平均血流速度、脑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均检测到侧支循环开放,16例(73%)前交通动脉开放,16例(73%)后交通动脉开放,13例(59%)眼动脉开放。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5例,偏下限组7例,减低组9例,明显减低组1例。病变侧脑梗死范围1级3例,2级7例,3级6例,4级6例。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47.4±11.7)cm/s]明显高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8±5.0)cm/s,Z=—2.559,P=0.010]。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梗死范围级别(2.4±1.0)明显低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0.5,Z=—2.598,P=0.022)。结论TCD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对于评估其预后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单侧颈内动脉 重度狭窄 闭塞 颅内侧支循环
下载PDF
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脑卒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柳琳 张峰 +4 位作者 管琳 王竹梅 吴宏赟 殷颖 郭良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病变与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且对侧同名动脉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94例。测量其患侧及健侧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病变与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且对侧同名动脉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94例。测量其患侧及健侧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以及颈总动脉血管内径(D)、血流量(BFV)。结果与脑卒中患者的健侧相比,患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及R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BFV、EDV及R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PSV、EDV及RI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的RI与颈总动脉的EDV、BFV呈负相关关系(P值<0.01),与颈总动脉的RI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颈内动脉的PSV、EDV与颈总动脉的EDV、BFV呈正相关(P<0.05),与颈总动脉的PSV、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的EDV、RI和BFV检测对脑卒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血流动力学 脑卒中 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百顺 关文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2期3126-3127,313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结合围术期处理对介入支架治疗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23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单侧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5%,其中C1段狭窄15例,C... 目的探讨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结合围术期处理对介入支架治疗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23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单侧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5%,其中C1段狭窄15例,C2段狭窄8例,在远端脑保护伞保护下,行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结果 23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DSA证实,术后狭窄率均低于30%,手术成功率100%,其中1例患者术中球囊扩张时出现血管痉挛(4.3%),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肤及鼻黏膜出血,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介入前后,在年龄(以60岁为界)、性别(女/男)、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3年以上)等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单侧颈内动脉段狭窄,通过术中应用保护伞并在围术期加强观察及对症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手术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 围术期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华莉 罗敏 姜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确诊为单侧ICA/MCA中度以上狭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将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血管狭窄或仅存在轻度狭窄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确诊为单侧ICA/MCA中度以上狭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将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血管狭窄或仅存在轻度狭窄作为对照组,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脑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n=35)、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n=23)和完全闭塞组(狭窄率100%,n=16),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TTP、MTT、CBV、CBF,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TP、MTT、CBV、CBF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TT、TTP长于对照组,CBV、CBF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CBV、CBF低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中度狭窄组,CBV、CBF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TT、TTP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43、0.435,P<0.05),CBV、CBF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性(r=-0.419、-0.426,P<0.05)。结论单侧ICA/MCA狭窄患者存在相应供血区灌注不足,且狭窄程度越严重,脑血流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 大脑中动脉狭窄 脑灌注成像 血管狭窄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