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叶永松 陈德龙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BE,对照组行传统PLIF,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JOA评分及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东园 林宏衡 原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UBE治疗组(n=30)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症状改善优良率、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结果UBE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6.47±29.78)mL,明显高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62.98±14.61)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58±11.52)min、(5.87±1.59)d,明显长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34.45±9.63)min、(2.98±1.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治疗组术后ODI指数为(11.93±2.64)%,明显高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10.5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症状改善优良率与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外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但UBE技术的手术效率相对更高,减压效果相对更优,操作更为灵活简便,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创伤相对更小,术后恢复更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疼痛 功能障碍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CT三维重建影像的解剖学测量及其在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续文 朱斌 +5 位作者 王其飞 钟华璋 陈磊 霍星 荆珏华 田大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9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CT三维重建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CT三维重建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9(64.1±13.4)岁。病变节段:L2/31例,L_(4/5)18例,L_(5)/S_(1)23例,L_(3/4)合并L_(4/5)1例,L_(4/5)合并L_(5)/S_(1)6例。均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前患者均行腰椎CT扫描及三维容积重建,观察患者腰椎整体形态结构,使用放射工作站软件测量两侧椎板夹角、椎板宽度、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以及椎板下移程度,并进行腰椎节段间及侧别间比较。结果(1)棘突与两侧椎板呈“人”字形平滑连接,两侧椎板向两侧弧形展开。两侧椎板夹角自L_(3)至L_(5)逐渐增大,分别为70°±11°、78°±12°和9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5,P<0.001)。(2)椎板下缘向两侧延伸,椎板宽度自L_(3)至L_(5)逐渐增宽,左侧分别为(14.0±2.4)、(15.7±2.6)和(18.7±2.8)mm,右侧分别为(14.4±2.4)、(16.4±2.3)和(19.2±2.8)mm,各节段椎板宽度右侧均大于左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4.00、2.78,P值均<0.05)。(3)椎板末端逐渐增宽膨大成关节面,关节面L_(3/4)~L_(5)/S_(1)逐渐由矢状化转变为冠状化,左侧分别为60°±10°、50°±9°和42°±11°,右侧分别为58°±11°、48°±10°和40°±13°。同一节段左右两侧对比,在L_(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5),在L_(4/5)及L_(5)/S_(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1.79,P值均>0.05)。(4)椎板下移程度自L_(3)至L_(5)逐渐减小,分别为(6.8±2.1)、(5.1±2.3)和(2.4±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9,P<0.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L_(3)到L_(5),两侧椎板夹角逐渐增大、椎板宽度逐渐增大、关节突关节逐渐由矢状化转变为冠状化、椎板下移程度逐渐减小。了解腰椎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三维成像 内镜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两种入路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陈康 罗园超 +1 位作者 杨富国 何仁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硬膜囊破裂率和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率、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3(21.8±5.9)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L-PELD组少(短)于UBE技术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UBE技术组高于IL-PELD组(P<0.01);其余各项观察及评价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与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IL-PELD微创,但显露有限,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UBE技术减压范围更广、减压更彻底,学习曲线平缓,适用于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3D-CT指导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定位L_(5)、S_(1)神经根及椎间隙 被引量:5
5
作者 毕经纬 任佳彬 +4 位作者 刘鑫 孙宁 李瑞 李岳飞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283-5289,共7页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视角下能更直接、清晰地近距离辨识镜下组织结构特点,而间接的X射线透视等难以定位硬脊膜、神经根及椎间盘。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L_(5)、S_(1)神经根及椎间隙的毗邻关系,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视角下能更直接、清晰地近距离辨识镜下组织结构特点,而间接的X射线透视等难以定位硬脊膜、神经根及椎间盘。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L_(5)、S_(1)神经根及椎间隙的毗邻关系,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CT脊髓造影检查,图像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测量L_(4/5)和L_(5)S_(1)节段相关参数:上位腰椎椎板下缘与下关节突基底部内侧缘交点(A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a_(1))、神经根起点上缘(a_(2))、上位腰椎下终板(a_(3))、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a_(4));下位腰(或骶)椎椎板上缘与上关节突基底部内侧缘交点(B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b_(1))、神经根起点上缘(b_(2))、上位腰椎下终板(b_(3))、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b_(4));上位腰椎下关节突内侧缘与下位腰(或骶)椎上关节突内侧缘交点(C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c_(1))、神经根起点上缘(c_(2))、上位腰椎下终板(c_(3))、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c_(4));上位腰椎棘突侧方与椎板下缘交点(D点)至硬脊膜外侧缘的距离(d_(1));神经根起点上缘分别至上位腰椎下终板(n_(1))、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n_(2))。观察A、B、C三点围成的三角形区域(C区)与神经根、椎间隙的位置关系。29例患者均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估疗效。分析参数并临床验证其可靠性。结果与结论:①同节段患侧与健侧各结构位置关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_(4/5)和L_(5)S_(1)不同节段A、B、C各点与硬脊膜外侧缘、椎间隙距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神经根起点上缘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_(5)、S_(1)神经根起点上缘与相应节段椎间隙距离差异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单侧双通道内镜 数字化骨科 三维重建 形态学参数
下载PDF
椎旁肌脂肪浸润对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6
作者 孟海 庄皓翔 +2 位作者 苏楠 杨雍 费琦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该科室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89例。根据腰椎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分为三组:A组22例(正常),0%~...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该科室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89例。根据腰椎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分为三组:A组22例(正常),0%~10%脂肪浸润;B组36例(轻微),10%~50%脂肪浸润;C组31例(严重),>50%脂肪浸润。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比较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指数、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方面,三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C组术后3 d的腰痛VA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术后1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均显著高于A、B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Fischgrund标准结果显示,优39例,良39例,可11例,优良率为87.6%,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严重的腰椎退变患者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手术,其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恢复相对较慢,但对总体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脂肪浸润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微创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7
作者 胡震 杨阳 +3 位作者 赵树雄 张群立 张同同 刘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4,共6页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脊柱微创技术。相较传统脊柱内镜技术,UBE突出的特点为可在脊柱同侧开两个通道,分别用于提供视野与置入操作器械,显著扩大了操作空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脊柱微创技术。相较传统脊柱内镜技术,UBE突出的特点为可在脊柱同侧开两个通道,分别用于提供视野与置入操作器械,显著扩大了操作空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随着对UBE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与发展,该技术可治疗的疾病领域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腰椎疾病,在治疗颈椎及胸椎疾病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诸多脊柱外科学者的重视。UBE已经成为脊柱相关疾病具有前景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存在减压不全、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操作疲劳等不足。本文总结UBE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其并发症和不足展开讨论,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技术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脊柱微创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速 陆慧 《微创医学》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UBE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UBE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7个月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以下简称JOA评分),分析术后7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1)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更改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65~95(76.74±8.61)min;术中出血量35~70(52.74±9.51)mL;住院时间5~9(6.96±1.36)d;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1例,经保守治疗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下肢麻木症状较术前加重1例,无肌力下降及活动障碍,予以甲钴胺、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治疗5 d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硬膜外血肿、切口感染及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2)术后1周、术后7个月的腰背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腰背部ODI均较术前降低,腰背部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7个月的腰背部ODI较术后1周降低,腰背部JOA评分较术后1周升高(均P<0.05);而术后7个月的腰背部VAS评分及腿部VAS评分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术后7个月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30%。结论采用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内窥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腕踝针对腰椎管狭窄症行UBE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虹 陈萍 陆文杰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腰椎管狭窄症(LSS)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医院接受UBE治疗的60例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腰椎管狭窄症(LSS)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医院接受UBE治疗的60例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行腕踝针干预,两组均干预7 d。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结果干预7 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较对照组低,GQOL-74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术后LSS患者采用腕踝针干预,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关节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10
作者 黄志明 林晓 +2 位作者 林伟 章建卫 李高舜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关节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双通道关节镜技术治疗1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ODI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术后3个月应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关节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双通道关节镜技术治疗1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ODI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术后3个月应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CT+三维重建均显示椎管减压充分。1例术中发生约3 mm硬脊膜损伤,1例术后当天晚上出现谵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术后1 d、1个月、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14/16。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症状和间歇性跛行症状均得到缓解,2例有轻度腰痛症状。结论 单侧双通道关节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关节镜下手术视野开阔清晰,手术操作灵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关节镜技术 椎管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人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段黄强 花奔 +5 位作者 汤文杰 康照利 李勇 王辉 喻亮 黄文星 《骨科》 CAS 202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脊柱外科采用UBE治疗...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脊柱外科采用UBE治疗PARS的20例病人,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7~45岁,平均34.4岁。责任节段:L4/5节段12例,L5/S1节段8例。均采用症状侧入路,镜下摘除突出髓核及离断骨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术后根据改良MacNab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MRI及CT三维成像显示20例病人突出髓核及致压骨块均摘除。病人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责任节段复发。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满意程度: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UBE技术治疗PARS具有神经减压充分、减压效果明确以及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后缘离断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微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中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泽平 庞清江 +1 位作者 王波定 刘江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5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用于中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2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中高度游离型后由同一脊柱外科医生进行单边双通道... 目的:分析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用于中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2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中高度游离型后由同一脊柱外科医生进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标准共纳入50例患者,中度、高度脱垂游离型LDH各有26、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借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效果展开评估。结果:50例患者手术皆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6.2±8.1)min,术中出血<5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2.6)d。随访时间为(8.0±2.4)个月。患者术前腰痛VAS评分(5.7±1.2)分,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降低至(3.1±1.4)、(2.7±1.6)、(1.4±0.9)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ODI评分为(54.8±7.2)分,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降至(47.6±5.3)、(28.9±2.6)、(12.6±2.1)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为,优、良、可、差依次32、15、2、1例,总有效占比94%。结论:在治疗中高度脱垂游离型LDH患者方面,UBE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拥有更为宽广的操作视野,器械要求简单,可彻底摘除髓核,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中高度脱垂游离型 腰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