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
15
1
作者
高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例,41个椎体)和双侧组(34例,42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PK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及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46.64±9.71)min、(5.14±1.42)m L、(3.24±0.72)m L]均明显少于双侧组[(64.27±12.71)min、(7.29±1.78)m L、(4.38±0.9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37、2.29,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22.84±4.43)%、(15.31±3.07)°、(2.72±0.49)分、(21.73±4.12)%、(14.87±2.95)°、(2.60±0.45)分]均较术前[(35.82±6.48)%、(24.26±5.17)°、(8.16±1.37)分、(36.07±7.05)%、(23.92±4.97)°、(7.92±4.9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4、4.07、2.41、2.37、4.15,P〈0.05或P〈0.01),且两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和3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两者在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上的疗效相当,前者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骨水泥灌注量相对较少,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
双侧椎弓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
15
1
作者
高骏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骨三科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例,41个椎体)和双侧组(34例,42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PK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及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46.64±9.71)min、(5.14±1.42)m L、(3.24±0.72)m L]均明显少于双侧组[(64.27±12.71)min、(7.29±1.78)m L、(4.38±0.9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37、2.29,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22.84±4.43)%、(15.31±3.07)°、(2.72±0.49)分、(21.73±4.12)%、(14.87±2.95)°、(2.60±0.45)分]均较术前[(35.82±6.48)%、(24.26±5.17)°、(8.16±1.37)分、(36.07±7.05)%、(23.92±4.97)°、(7.92±4.9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4、4.07、2.41、2.37、4.15,P〈0.05或P〈0.01),且两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和3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两者在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上的疗效相当,前者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骨水泥灌注量相对较少,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
双侧椎弓根
Keyword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uni
-
extrapedicular
approach
of
vertebroplasty
Bipedicular
approach
of
vertebroplasty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高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