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中复衡”理论的内涵及其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凤云 张北华 +2 位作者 苏博 李敬华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30-933,共4页
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及环境变化的需要,结合多年辨病与辨证的临床实践,逐渐构建了"调中复衡"理论,即倡导以"调中"为基础,以"平衡"为目标,将脾胃学说和通降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 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及环境变化的需要,结合多年辨病与辨证的临床实践,逐渐构建了"调中复衡"理论,即倡导以"调中"为基础,以"平衡"为目标,将脾胃学说和通降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不仅强调时刻注重顾护中土,同时应协调机体之阴阳、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使人体机能恢复动态平衡。以调中复衡理论指导脾胃病的治疗,其具体应用则包括以脏腑为纲,注重从症状细微变化辨别脾胃之功能状态;以气血为纲,认为气滞为脏腑功能失调之常见病机;以虚实为纲,认为脾虚为虚证、虚实夹杂之证的中心环节;以寒热为纲,温清并用以平为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中复衡 脾胃病 脾胃学说 通降理论
原文传递
运用调中复衡理论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温永天 王凤云 +3 位作者 唐旭东 吕林 梁旭 卫裕晨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0,共4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调中复衡理论是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所构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调中复衡理论是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所构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核心病机,其治疗目标是恢复气机升降平衡及脏腑功能平衡的"两平衡"状态,辨治则以"八纲通胃法"作为具体方法,即以脏腑为纲、多脏腑同调为主,以气血为纲、调气复通降为要,以虚实为纲、补虚泻实为法,以寒热为纲、平调寒热为常。以调中复衡理论为指导,纲目分明,执简驭繁,可为临床诊治FGIDs症状重叠厘清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症状重叠 调中复衡 脾胃病 通降论
原文传递
运用通降理论诊治慢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吴皓萌 王凤云 +2 位作者 张佳琪 马祥雪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487,504,共4页
通降理论认为,胃腑生理上"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致病",治疗上应"以通祛疾"。继承发扬通降理论,总结其用于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主要为辨证时需重点辨脏腑以明病位,辨虚实以察病证性质,辨寒热以... 通降理论认为,胃腑生理上"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致病",治疗上应"以通祛疾"。继承发扬通降理论,总结其用于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主要为辨证时需重点辨脏腑以明病位,辨虚实以察病证性质,辨寒热以察胃腑状态,辨气血以审病位深浅;治疗时既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脾与胃生理与病理上的差异,有侧重地脾胃分治,又要鉴别纳运失调、升降失序和润燥不济等"脾胃同病"的病理状态,选择脾胃合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通降理论 脾胃病
原文传递
通降理论在脾胃病脏腑推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可林 国生 +1 位作者 魏培栋 刘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9-293,共5页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提出的通降理论,不仅对于脾胃病的药物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对于脾胃病脏腑推拿治疗也有重要的意义。在脾胃病通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患者病情的辨证,采用振法、摩法、揉法、推法等多种脏...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提出的通降理论,不仅对于脾胃病的药物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对于脾胃病脏腑推拿治疗也有重要的意义。在脾胃病通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患者病情的辨证,采用振法、摩法、揉法、推法等多种脏腑推拿手法发挥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祛痰除湿、温阳散寒、疏肝和胃、升清降浊、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最终恢复脾胃气机升降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治疗脾胃病。此外,应用通降理论指导脏腑推拿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其他脏腑疾病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降理论 脏腑推拿 脾胃病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运用“调中复衡”理论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雪 王萍 +2 位作者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8-1863,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调中复衡”理论是唐旭东教授在继承董建华院士“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脾胃病临证经验而提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以恢复气机升降和脏腑功能平衡为目的。基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调中复衡”理论是唐旭东教授在继承董建华院士“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脾胃病临证经验而提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以恢复气机升降和脏腑功能平衡为目的。基于脾胃生理、病理特点和“调中复衡”理论,认为脾虚是CAG的发病根本,气滞是CAG的发病关键,血瘀是CAG的进展特征,临床辨治CAG应以“调中”为基础,以“复衡”为目标,以“八纲通胃法”为具体抓手,要点在于辨脏腑以明疾病定位,多脏同调;辨虚实以明邪正盛衰,补泻兼施;辨气血以明疾病深浅,调气和血;辨寒热以明疾病性质,辛开苦降,从上述4个维度进行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指导遣方用药,对于CAG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调中复衡 脾胃病 通降论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以训解演变为导入的“肾为胃关”理论续考
6
作者 王悦卿 王再见 +3 位作者 关澳 孙永章 李海霞 刘立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09-5812,共4页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论述了水病产生水肿的病机。后世医家阐释原文、剖析文献、注释解读、训诂考证、结合临证,进行分析发挥,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整理、辨析了历代医家争鸣,延众家之说,补充“肾为胃气之关...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论述了水病产生水肿的病机。后世医家阐释原文、剖析文献、注释解读、训诂考证、结合临证,进行分析发挥,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整理、辨析了历代医家争鸣,延众家之说,补充“肾为胃气之关”的观点;从水谷之道结构基础、水谷代谢功能机制、升降平衡与生命繁育角度深入探讨;依据肾为胃行水气和脾为胃行谷气两个层面,展开对“肾为胃气之关”的观点探讨;结合现代临床应用,深入理解“关”的作用,突出前后二阴“二关”并重的现实意义。为“肾者,胃之关也”之争论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为胃关 通降论 水谷之海 脾肾互用 扶阳 训解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