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MU互动平台“互联网+移动学习”探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晓霞 Mary Augusta Brazelton 马艺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6-160,共5页
以目前流行的一款教育类APP——UMU互动学习平台为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该平台教学过程的实现方式。利用该平台,简化了微课的创建过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数据分析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线上线下学习更加紧密... 以目前流行的一款教育类APP——UMU互动学习平台为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该平台教学过程的实现方式。利用该平台,简化了微课的创建过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数据分析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线上线下学习更加紧密结合。通过探究"互联网+"时代新型移动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 互联网+ 互动学习平台 umu
下载PDF
基于UMU网络平台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锋 郭维威 +1 位作者 赵晓敏 孙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6-89,共4页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借助于UMU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在该模式下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实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相结合,并实现了课程教学中的问卷调查、签到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在线考试管理等环节,...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借助于UMU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在该模式下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实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相结合,并实现了课程教学中的问卷调查、签到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在线考试管理等环节,使课程教学向"互联网+教育"模式转变。该模式经过一年的教学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基于UMU公众平台构建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玉 蒋青桃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9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由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这三门学科整合成一门的基础医学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该课程本身的难度以及高职医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导致学生普遍觉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难理解、难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由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这三门学科整合成一门的基础医学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该课程本身的难度以及高职医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导致学生普遍觉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难理解、难记忆,甚至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移动端"UMU(youmeus)"与电脑端"在线开放课程"两个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对现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进而促进了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在线开放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锋 郭维威 +1 位作者 赵晓敏 李晓艳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9期30-32,共3页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云平台、手机APP应用程序、微课、自主研发的UMU互动式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改善了在传统教学中受...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云平台、手机APP应用程序、微课、自主研发的UMU互动式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改善了在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教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慕课 微课 umu
下载PDF
UMU+BOPPPS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章节
5
作者 王丽新 崔瑞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UMU+BOPPPS”混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方法:按班级将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和“UMU+BOPPPS”教学组,对“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章节的内容分别进行两种不同模式的授课,在授课结束后进行章节考试及课堂效果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 目的:探讨“UMU+BOPPPS”混合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方法:按班级将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和“UMU+BOPPPS”教学组,对“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章节的内容分别进行两种不同模式的授课,在授课结束后进行章节考试及课堂效果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体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MU+BOPPPS”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结论:“UMU+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中医思维等方面效果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BOPPPS 参与式学习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混合教学模式下《Web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章小华 谢妤尔 +1 位作者 何品希 林洲延 《办公自动化》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景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Web技术基础》课程为例,介绍UMU混合式互动平台及其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论述了UMU平台的功...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景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Web技术基础》课程为例,介绍UMU混合式互动平台及其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论述了UMU平台的功能,混合式互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探讨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变革授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与完善成绩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混合式教学模式 移动学习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利用SOS/Umu测试评价污泥样品的遗传毒性效应以及污泥处理工艺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 周建国 +5 位作者 李娜 许宜平 刘操 言野 何春利 李文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4,118,共4页
污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应用SOS/Umu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评价了北京市18个污水处理厂的生污泥样品以及经过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后的11个污泥样品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生污泥在最高暴露浓度相当于2.5mg干土·... 污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应用SOS/Umu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评价了北京市18个污水处理厂的生污泥样品以及经过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后的11个污泥样品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生污泥在最高暴露浓度相当于2.5mg干土·孔-1时,均未检出直接遗传毒性效应,加入S9代谢活化后,样品S1疑似间接遗传毒性效应;处理后的污泥样品在最高暴露浓度相当于20mg干土·孔-1时,G10有疑似直接遗传毒性效应,且经S9代谢活化后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效应;G11表现出间接遗传毒性效应.SOS/Umu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污泥遗传毒性以及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 SOS umu S9 污泥
下载PDF
互动式学习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UMU平台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敏燕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13期194-198,共5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由于班级多、课时少等问题,教师在与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时面临着困难,要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的难度也增大。研究基于新课标的素养培养要求,借助互动式学习平台,通过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了解实时的学生学...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由于班级多、课时少等问题,教师在与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时面临着困难,要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的难度也增大。研究基于新课标的素养培养要求,借助互动式学习平台,通过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了解实时的学生学情信息,迅速优化教学方案,形成“先考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有效模式。通过调整固有的学习与授课方式,探索一条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与学路径,以便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平台 umu 教学 实践研究
下载PDF
“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技术”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珺 曹龙辉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2期87-88,92,共3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速了教育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雨课堂”“慕课”“微课”等许多新兴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涌现,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机遇。以“UMU”教学平台为媒介,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对“食品原...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速了教育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雨课堂”“慕课”“微课”等许多新兴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涌现,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机遇。以“UMU”教学平台为媒介,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对“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利用新兴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 教学实践 互联网+ umu
下载PDF
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构建研究
10
作者 齐建营 《中国新通信》 2024年第18期125-127,共3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式,使得大众学习模式朝着移动化与智能化方向过渡,UMU互动平台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该平台可追踪记录教与学的进展,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本文基于UMU平台分析小学...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式,使得大众学习模式朝着移动化与智能化方向过渡,UMU互动平台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该平台可追踪记录教与学的进展,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本文基于UMU平台分析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互动平台 umu 构建策略
下载PDF
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文波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年第7期27-28,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渗透和融合,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培训也应转变方式优化途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集教师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基...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渗透和融合,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培训也应转变方式优化途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集教师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基于对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UMU互动学习平台的介绍,提出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在实践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互动教学平台 教师培训
下载PDF
基于互动课堂模式的一致性建构理论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正玲 胡媛 +1 位作者 刘宁 刘涛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高校扩招导致的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化发展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挑战日益显著,着眼于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一致性建构理论追求以学业评价与期待的学习成效保持一致为宗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出新的方案选择。本文探索基于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微信和... 高校扩招导致的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化发展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挑战日益显著,着眼于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一致性建构理论追求以学业评价与期待的学习成效保持一致为宗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出新的方案选择。本文探索基于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微信和UMU互动学习平台为工具所建立的互动课堂教学平台,开展一致性建构理论的实践研究,并以专业选修课《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和公共基础课《数字逻辑与电路》为例,总结了三种教学成效目标设定下的具体教学实践方法,旨在为本领域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建构 互动课堂 微信 umu
原文传递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维威 刘锋 +1 位作者 李晓艳 杨新年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5期23-25,共3页
从目前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借助于UMU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并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运行,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umu 翻转课堂 教学节段
下载PDF
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小学语文创作活动教学尝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涛 赵亮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部编本语文教材强调阅读教学要向课外阅读延展,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如何将"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整体纳入教学设计之中,人教版教材的中高段教学开展了"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小学语文创作活动"教学... 部编本语文教材强调阅读教学要向课外阅读延展,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如何将"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整体纳入教学设计之中,人教版教材的中高段教学开展了"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小学语文创作活动"教学尝试。该项教学尝试在PBL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指导下,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以学生的语文创作活动为中心,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整体纳入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阅读教学 语文创作活动
下载PDF
基于UMU平台“内科护理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芸 王庆高 +2 位作者 覃勤 覃毅 陈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3期87-90,共4页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关键。为探讨基于UMU移动互动平台“内科护理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分别将2018级105名、2017级93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018级同...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关键。为探讨基于UMU移动互动平台“内科护理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分别将2018级105名、2017级93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018级同学采用基于UMU移动平台的翻转课堂授课方式,2017级同学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94.3%的学生对该课程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表示满意。实践研究表明,基于UMU移动互动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翻转课堂 内科护理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为例
16
作者 柳菲 胡竹祥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0期163-166,共4页
在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依托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类App层出不穷,为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其中,UMU互动平台具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简化线上教学课件制作方法、辅助教师科学决策、衔接线上线下学习等优势,可为构建混合式... 在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依托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类App层出不穷,为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其中,UMU互动平台具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简化线上教学课件制作方法、辅助教师科学决策、衔接线上线下学习等优势,可为构建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借助UMU互动平台,从课前准备、线上学习和线下活动三部分构建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并以“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课程为例开展实践教学。结果发现,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活跃度,适合在高校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 教学效果 线上学习 线下活动
下载PDF
Genotoxic Potential of Shrimp Pastes (Belacan) Extracts Using <i>Umu</i>Test
17
作者 Ahmad Rohi Ghazali Yvonne Sipain +5 位作者 Nor Fadilah Rajab Siew Ee Ling Norain Ramli Rozaini Abdullah Zaliha Harun Firdaus Kamarulzama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4期522-525,共4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genotoxic effects of aqueous, methanol, hexane and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of “belacan” (shrimp paste) taken from three local districts in Melaka, Malaysia (Kelemak, Batang 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genotoxic effects of aqueous, methanol, hexane and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of “belacan” (shrimp paste) taken from three local districts in Melaka, Malaysia (Kelemak, Batang Tiga & Pantai Puteri). The umu test which was used as the screening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metabolic activation system.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metabolic activation system, aqueous extracts from Kelemak showed mutagenicity activity at 5 mg/ml with IR (Induction Rate) = 1.52 ± 0.57 and the methanol extracts showed mutagenic activities at 0.625 mg/ml and 5 mg/ml, which the IR was the highest at 5 mg/ml (2.08 ± 0.09). On the other hand, samples from Batang Tiga, Melaka showed mutagenic effects at all fiv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dichloromethane extract, with IR = 2.09 ± 0.64 as the highest value at 1.25 mg/ml. Methanol extracts also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at 1.25 mg/ml and 2.5 mg/ml with IR = 1.70 ± 0.33 and IR = 2.12 ± 0.51 respectively, and aqueous extract at 0.625 mg/ml with IR = 1.54 ± 0.48 and 5 mg/ml with IR = 1.74 ± 0.5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mean values of IR between th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belacan” extracts from Batang Tiga (p < 0.05). All four “belacan” extracts from Pantai Puteri, Melaka did not show any mutagenic effect. With the presence of metabolic activation system, there was no mutagenic effect observed in all four extracts from the three districts. Further study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in the food samples should be done in the future to determine the possible contents in the food samples that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utagen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PASTES Mutagenicity umu TEST Melaka Genotoxicity
下载PDF
基于UMU平台的中职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18
作者 周玉珍 王毅 《现代计算机》 2020年第16期89-92,108,共5页
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面对一群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欠主动的学生时,利用传统方法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模块,通常学生无法达到预... 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面对一群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欠主动的学生时,利用传统方法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模块,通常学生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基于UMU移动终端学习平台视角下对如何提高计算机理论知识模块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找出符合中职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理论知识模块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通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u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计算机理论知识
下载PDF
Metabolism of Terephthalic Acid and Its Effects on CYP4B1 Induction
19
作者 GUI-DONG DAI LUN-BIAO CUI LING SONG REN-ZHEN ZHAO JIAN-FENG CHEN YU-BANG WANG HEBRON C. CHANG AND XIN-RU W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4,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gate the metabolism of terephthalic acid (TPA) 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Metabolism was evaluated by incubating sodium terephthalate (NaTPA) with rat normal liver microsomes, or with mi... Objective To investgate the metabolism of terephthalic acid (TPA) 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Metabolism was evaluated by incubating sodium terephthalate (NaTPA) with rat normal liver microsomes, or with microsomes pretreated by phenobarbital sodium, or with 3-methycholanthrene, or with diet control following a NADPH-generating system.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the mutagenic activation was analyzed by umu tester stra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NM2009. Expression of CYP4B 1 mRNA was detected by RT-PCR. Results The amount of NaTPA (12.5-200 μmol-L^1) detected by HPLC did not decrease in microsomes induced by NADPH-generating system. Incubation of TPA (0.025-0.1 mmol-L^-1) with induced or noninduced liver microsomes in an NM2009 umu response system did not show any mutagenic activation. TPA exposure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CYP4B1 mRNA in rat liver, kidney, and bladder. Contusion Lack of metabolism of TPA in liver and negative genotoxic data from NM2009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previous short-term tests, suggesting that the carcinogenesis in TPA feeding animals is not directly interfered with TPA itself and/or its metabol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ephthalic acid METABOLISM MICROSOME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mu gene expression CYP4B1
下载PDF
Comparative genotoxicity of water processed by thre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with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 procedures 被引量:2
20
作者 Ting Zhang Heze Liu +2 位作者 Yiyuan Zhang Wenjun Sun Xiuwei Ao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7-37,共11页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is commonly used to remove micropollutants such as pesticides,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modem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However,little attention has b...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is commonly used to remove micropollutants such as pesticides,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modem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However,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hanges in the genotoxicity of substances remaining in the water following the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In this study,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The treated water from each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for genotoxic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The genotoxicity was evaluated by an umu test,and the acute and chronic toxicity was analyzed through Ecological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ECOSAR).The results of the umu test indicated that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reduced the genotoxicity by 38%,77%,and 46%in the thre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respectively,while chlorination increased the genotoxicity.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and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genotoxicity.The results of ECOSAR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umu test.Therefore,we conclude that genotoxicity cannot be determined using ECO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GENOTOXICITY umu test Ecological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