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勤勤 朱科学 +2 位作者 郭晓娜 彭伟 周惠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3-47,共5页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其中,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在291、298、310 K时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其中,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在291、298、310 K时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4.571×105、2.955×105、2.672×105 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316、1.299、1.286。热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明茶多酚改变了芳香氨基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微环境,使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且同步荧光光谱显示茶多酚与大豆分离蛋白中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使其周围的疏水作用减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茶多酚引起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大豆分离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技术在紫外可见光谱区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何锡文 陈鼎 +3 位作者 杨万龙 张贵珠 于贵英 史慧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4-100,共7页
本文评述了傅里叶变换在紫外可见光谱区的应用,探讨了傅里叶变换在紫外可见光谱学以及信号处理两方面的内容。详细介绍了傅里叶变换在紫外可见区遇到的问题、主要优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紫外可见光谱 信号处理
下载PDF
磁混凝工艺处理市政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郑利兵 焦赟仪 +6 位作者 陈梅雪 王哲晓 张鹤清 吴振军 黄光华 于雯超 魏源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18-2127,共10页
本研究对2个磁混凝站点进行了水质分析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系统表征,考察了市政废水在磁混凝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与DOM去除特征,分析了强化磁混凝过程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磁混凝可显著去除浊度、悬浮态有机物和磷,2个站点TCOD和TP... 本研究对2个磁混凝站点进行了水质分析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系统表征,考察了市政废水在磁混凝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与DOM去除特征,分析了强化磁混凝过程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磁混凝可显著去除浊度、悬浮态有机物和磷,2个站点TCOD和TP去除率分别为52.53%/76.78%和64.41%/81.59%.市政废水DOM组成复杂,内源性DOM占比较高,两个站点DOM种类相似,但B站点进水有机物含量略少,且芳香类DOM占比较低.磁混凝对DOM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主要去除高腐殖化程度、芳香性、聚合度、疏水性的大分子有机物,络氨酸类蛋白是主要的去除物质.B站点强化药剂的投加显著提升DOM和氨氮的去除效果,TOC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40.01%和36.08%,同时磷和TCOD的混凝效果也得到一定强化.本研究揭示了磁混凝过程污染物去除特征,促进了磁混凝过程的理解,为磁混凝在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混凝 市政废水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原文传递
可见光光谱检测赣南脐橙糖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燕德 罗吉 欧阳爱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9-572,共4页
利用透射光谱测定法获取赣南脐橙的可见光光谱(400-800nm),采用多种校正算法,选取不同的波段范围对透射光谱进行有效信息提取和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因子数时不同校正方法进行糖度快速检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参比、最佳的波段范围... 利用透射光谱测定法获取赣南脐橙的可见光光谱(400-800nm),采用多种校正算法,选取不同的波段范围对透射光谱进行有效信息提取和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因子数时不同校正方法进行糖度快速检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参比、最佳的波段范围、最佳光谱处理方法和用于快速检测分析的最佳校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在450-770nm波段范围内,因子数为7时其糖度的预测精度最好,其预测集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57,预测标准偏差为0.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光谱 脐橙 无损检测 糖度
下载PDF
不同CHF_3/CH_4流量比下沉积a-C∶F∶H薄膜键结构的红外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辛煜 宁兆元 +3 位作者 甘肇强 陆新华 方亮 程珊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492-2496,共5页
通过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使用CH4 CHF3源气体制备a C∶F∶H薄膜 .红外结果表明 ,a C∶F∶H薄膜随着流量比R =[CHF3] [CHF3]+[CH4])的变化存在结构上的演变 ,R <6 4%时 ,薄膜主要是以类金刚石 (DLC)特征的结构为... 通过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使用CH4 CHF3源气体制备a C∶F∶H薄膜 .红外结果表明 ,a C∶F∶H薄膜随着流量比R =[CHF3] [CHF3]+[CH4])的变化存在结构上的演变 ,R <6 4%时 ,薄膜主要是以类金刚石 (DLC)特征的结构为主 ;当R >6 4%时 ,薄膜表现为一个类聚四氟乙烯 (PTFE)的结构 ,结构单体主要为 CF2 .同时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影响着薄膜的光学带隙 .在类DLC特征结构区 ,Eg 随着流量比的增加而下降 ,而在类PTFE区 ,Eg 则随着流量比的上升而上升 .a C∶F∶H薄膜在R >92 %时透射率接近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F:H薄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结构 碳氟氢薄膜 CHF3/CH4 流量比 甲烷
原文传递
茜素红S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牛淑妍 张书圣 +1 位作者 马立波 焦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34-1236,共3页
研究了茜素红S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根据茜素红S与DNA作用的伏安曲线、紫外 可见光谱及溴化乙锭对茜素红S与DNA作用的影响 ,认为茜素红S与DNA发生了嵌插作用。考察了温度、时间及pH值对二者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茜素红S 脱氧核糖核酸 相互作用 电化学 玻碳电极 嵌插作用
下载PDF
基于米氏散射理论的水中悬浮颗粒物散射特性计算 被引量:15
7
作者 Vo Quang Sang 冯鹏 +3 位作者 汤斌 赵敬晓 蒋上海 魏彪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5-232,共8页
降低或减少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光散射影响是直接光谱法检测水质化学需氧量(COD)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依据米氏散射理论,采用改进型连分式结合后向递推算法,研究了紫外-可见光照射下水体中藻类和泥沙类悬浮颗粒物的光散射特性。通过... 降低或减少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光散射影响是直接光谱法检测水质化学需氧量(COD)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依据米氏散射理论,采用改进型连分式结合后向递推算法,研究了紫外-可见光照射下水体中藻类和泥沙类悬浮颗粒物的光散射特性。通过构造球形粒子的光散射模型,在入射光波波长为200~1000 nm、悬浮颗粒物尺寸为1~200μm的条件下,分析和计算了散射光强度和角度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改变粒子尺寸,调节入射光波长时,两种悬浮颗粒物的散射光强与散射角度呈现显著变化,这为进一步提高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水质检测精度和降低散射影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紫外-可见光谱 悬浮颗粒物 米氏理论 光散射强度
原文传递
柠檬汁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实验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玥 张娜 +1 位作者 林太凤 钟儒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76-178,182,共4页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两种方法研究美国加州和中国广西柠檬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EPR方法测得加州和广西柠檬汁的半数清除率EC50值分别为54.53%和32.73%;UV-Vis方法测得加州和广西柠檬汁的E...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两种方法研究美国加州和中国广西柠檬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EPR方法测得加州和广西柠檬汁的半数清除率EC50值分别为54.53%和32.73%;UV-Vis方法测得加州和广西柠檬汁的EC50值分别为46.41%和30.41%,并且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柠檬汁浓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方法的实验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测试方法对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影响,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柠檬汁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柠檬汁 DPPH自由基
下载PDF
湘东丘陵区4种林地深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数量和光谱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友如 盛浩 +3 位作者 王翠红 廖超林 周清 张杨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3期61-67,共7页
选取湘东丘陵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挖掘土壤剖面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至母质层/母岩,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数量和分布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深层土壤DOC的宏观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DO... 选取湘东丘陵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挖掘土壤剖面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至母质层/母岩,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数量和分布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深层土壤DOC的宏观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DOC含量(2.33~185.26 mg·kg^-1)在板岩红壤和酸性紫色土剖面上某些深层土层出现升高现象。DOC/SOC除第四纪红土红壤在浅层表土最高(1.5%)外,其他3种土壤均在60~80 cm深层土层达到最高峰值(1.0%~2.5%)。SOC数量是控制不同母质土壤DOC数量的重要因素。但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DOC的宏观化学组成、结构趋于复杂,化学稳定性升高。尽管一些深层土层中DOC/SOC升高,但其DOC化学结构更为复杂,评价深层土壤SOC和DOC稳定性还应考虑其化学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土壤层次 土壤碳化学稳定性 紫外-可见光谱 土壤发生层 土壤剖面
下载PDF
VD3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的多重光谱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爽 王小丹 +3 位作者 李瑞 孙洪蕊 王喜波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13,共6页
利用多重光谱技术(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VD3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D3能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内源荧光进行静态猝灭。VD3与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 利用多重光谱技术(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VD3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D3能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内源荧光进行静态猝灭。VD3与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245×10^4(293 K)、1.250×10^4(298 K)、3.531×10^4(306 K)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733、0.9924和1.0942;结合距离r=2.92,其结合时通过非辐射能力转移而促使蛋白质荧光猝灭。热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VD3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其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VD3的添加使大豆分离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芳香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由疏水性向亲水性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VD3引起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VD3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金银花与山银花的体外溶血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娜 高慧敏 +6 位作者 陈两绵 张毅 朱晶晶 刘晓谦 王智民 冯伟红 闫利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12,共7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体外溶血作用,评价其潜在溶血风险。方法:以皂苷单体化合物、金银花有效部位及金银花、山银花药材等为实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类样品在不同浓度时对兔血红细胞的溶血率,绘制溶血率-质量浓度曲线。... 目的:研究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体外溶血作用,评价其潜在溶血风险。方法:以皂苷单体化合物、金银花有效部位及金银花、山银花药材等为实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类样品在不同浓度时对兔血红细胞的溶血率,绘制溶血率-质量浓度曲线。结果:忍冬苦苷A,忍冬苦苷B,灰毡毛忍冬皂苷甲,川续断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Ⅵ在质量浓度≤1.0 g·L^(-1)时均未发生溶血。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的溶血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质量浓度≤0.6 g·L^(-1)时未发生溶血;当质量浓度为0.8 g·L^(-1)时,溶血率上升至11.7%;当质量浓度为1.0 g·L^(-1)时,溶血率达到50.4%。金银花各有效部位溶血作用的相对强弱为金银花总皂苷部位>总酚部位>总环烯醚萜部位。其中,金银花总环烯醚萜部位在质量浓度为0.1~1.2 g·L^(-1)时未发生溶血;金银花总酚部位质量浓度<1.0 g·L^(-1)时,未发生溶血。金银花总皂苷部位在质量浓度为0.6 g·L^(-1)时开始溶血,之后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其溶血率急剧增大,当质量浓度为1.2 g·L^(-1)时,溶血率55.3%。金银花野生品、栽培品与山银花的溶血率-质量浓度曲线较为相似,其溶血率急剧增大的质量浓度为2.0~4.0 g·L^(-1)。结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溶血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各种皂苷单体化合物没有溶血作用或溶血作用较弱;金银花总皂苷部位的质量浓度为0.6 g·L^(-1)(相当于生药质量浓度20 g·L^(-1))时具有较弱的溶血作用。尽管如此,中药注射液一般不会达到如此高的药物浓度。因此,含有皂苷类成分的金银花与山银花可应用于中药注射剂,其潜在的溶血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紫外-分光光度法 溶血作用 总酚 总皂苷 总环烯醚萜
原文传递
新建人工深水湖泊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倩 董靖 +4 位作者 吉芳英 牛凤霞 赵艮 沈秋实 何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为了揭示湖库内源性污染物的分布、来源、组成及垂向分布特征,以新建人工深水湖泊龙景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该湖泊以成湖前用途划分的3个特征区域(原河道底部、新淹没区底部和新淹没区边坡)的沉积... 为了揭示湖库内源性污染物的分布、来源、组成及垂向分布特征,以新建人工深水湖泊龙景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该湖泊以成湖前用途划分的3个特征区域(原河道底部、新淹没区底部和新淹没区边坡)的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孔隙水中的DOM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高于上覆水;孔隙水中疏水组分含量大于上覆水,且水体中可能存在内源孔隙水释放的低分子量DOM.龙景湖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DOM主要源于水体自身的微生物,自生源特征明显,且可能存在新近释放到水体的有机质.龙景湖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DOM以类腐殖酸和类蛋白质为主,且随着深度增加,类腐殖酸峰强度增强,与龙景湖的建湖背景有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 沉积物 腐殖化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内源污染 龙景湖
下载PDF
水质COD检测用光谱法的水体环境浊度解算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继阳 魏彪 +4 位作者 汤斌 赵敬晓 吴德操 米德伶 俞鹏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46-250,共5页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中光谱的变化能够反映水体环境不同浊度这一情况,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福尔马肼浊度液对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影响,引入并改进了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中光谱的变化能够反映水体环境不同浊度这一情况,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福尔马肼浊度液对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影响,引入并改进了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方法以消除光散射影响所导致的基线平移和偏移。研究结果表明,改进了的多元散射校正方法,不仅可以解算紫外-可见光水质COD检测时的水体环境之浊度,获得了有别于传统光谱法进行水体或水质浊度测量的技术及方法,而且还为水体环境中浊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COD检测 光谱校正 多元散射校正法 浊度
下载PDF
嗪草酮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桂芬 李海南 +1 位作者 李春哲 毕淑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65-1168,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粘度法和与变性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研究了嗪草酮(M)与DNA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研究嗪草酮对溴化乙锭-天然DNA体系的影响,以及天然DNA和变性DNA与嗪草酮的作用的不同,得... 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粘度法和与变性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研究了嗪草酮(M)与DNA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研究嗪草酮对溴化乙锭-天然DNA体系的影响,以及天然DNA和变性DNA与嗪草酮的作用的不同,得出嗪草酮与DNA分子发生类似溴化乙锭(EB)嵌插作用的结论,形成DNA—M1:1型的超分子化合物DNA—M。求得结合常数β=1.8×10^5L/mol。DNA加入量在1×10^-5~1.5×10^-4mol/L范围内,DNA浓度与峰电流降低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嗪草酮 脱氧核糖核酸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粘度法 嵌入作用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米糠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苗向硕 吴伟 吴晓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6,共8页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对RBP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为且动态和静态混合淬灭。EGCG与RBP在290、...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对RBP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为且动态和静态混合淬灭。EGCG与RBP在290、300、310 K时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322 8×10~6、1.504 2×10~6、1.817 6×10~6 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387 8、1.327 0、1.377 0。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EGCG主要影响RBP色氨酸残基空间结构的微环境,使其周围的疏水性下降。热力学参数表明EGCG与RBP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根据F?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EGCG与RBP结合距离r为0.800 4 nm。建立了不同温度下EGCG与RBP结合率的理论模型,发现RBP的结合率随着EGCG浓度增大而减小,温度对两者的结合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下载PDF
光纤光谱技术在乏燃料后处理工艺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志恒 李力 +1 位作者 刘权卫 秦永泉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对光纤光谱技术在后处理工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紫外-可见光谱主要用于后处理工艺料液中铀、钚浓度及价态[主要为U(Ⅳ)、Pu(Ⅲ)和Pu(Ⅳ)]的分析。液芯波导毛细管技术与紫外-可见光谱的组合使用大大提高了不同价态钚离子的检... 对光纤光谱技术在后处理工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紫外-可见光谱主要用于后处理工艺料液中铀、钚浓度及价态[主要为U(Ⅳ)、Pu(Ⅲ)和Pu(Ⅳ)]的分析。液芯波导毛细管技术与紫外-可见光谱的组合使用大大提高了不同价态钚离子的检测限。近红外光谱适用于不同镎、钚价态[Pu(Ⅳ)和Pu(Ⅵ)]及含量的测定,尤其是对于水相和有机相中硝酸浓度的测量,具有检出限低、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U(Ⅵ)和硝酸在拉曼光谱中具有特征吸收峰,可通过拉曼光谱进行测量,且离子之间的相互干扰较小。此外,拉曼光谱还可用于CO_(3)^(2-)、NO_(3)^(-)、SO_(4)^(2-)等阴离子的检测。后处理工艺料液组成复杂,没有任何一种光谱技术可以涵盖所有测量物种。光谱融合技术可以同时定量复杂工艺料液中的多种关键成分(铀、钚和硝酸等),具有显著优势。在将来,需重点开展在线光纤光谱技术、光谱融合、化学计量学解谱等关键技术,提高光谱测量结果稳定性,使后处理工艺分析更加在线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工艺 光纤光谱技术 紫外-可见光谱 近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on in Strong Saline and Acidic Nitro-Phosphate Solutions
17
作者 Deniz Avsar Niels Højmark Andersen +1 位作者 Dag Øistein Eriksen Jon Petter Omtvedt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s,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Phosphorus fertilizers from less pure sedimentary 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ue to depletion of phosphorus from igneous rock of high quality. Consequently, robust methods with potential to remove various ... Phosphorus fertilizers from less pure sedimentary 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ue to depletion of phosphorus from igneous rock of high quality. Consequently, robust methods with potential to remove various types of hazardous elements are required. Among such impurities, hexavalent chromium (Cr(VI)) is very likely to become a future challenge. Different industrial ways to treat phosphate rock are currently being practised, and we have here studied how chromium behaves when using the nitro-phosphate process. The reduction mechanism of Cr (VI) in nitric acid and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redox potential and UV-VIS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 (VI) is not stable in strong nitric acid solutions. Reduction of Cr (VI) species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NO<sub>2</sub> concentration, ionic strength and absence of ligh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proposed reduction reaction:The reduction rate was observed proportional to the nitric acid decomposi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Phosphate Fertilizers Chromium (VI) Reduction Chromium Speciation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及铜合金抛光液中的硝酸根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晓艳 李海萍 +2 位作者 何惠清 张汉萍 赵秋香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研究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01.7nm处测定铜及铜合金抛光液中硝酸根的浓度。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9662—9.6621g/L,适合于该类型抛光液中硝酸根的检测。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关键词 硝酸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抛光液
下载PDF
嵌入式粒子群-遗传算法的水质COD检测特征波长优化算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漆伟 冯鹏 +3 位作者 魏彪 郑冬 于婷婷 刘鹏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水质测量中,光谱信号易受到系统噪声干扰、悬浮物散射干扰,且存在信息冗余、多重共线性等特征,导致水质COD测量中特征波长的选取产生较大偏差。因此,提出了基于嵌入式粒子群-遗传(EPSO_GA)算法的水质COD检测特征...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水质测量中,光谱信号易受到系统噪声干扰、悬浮物散射干扰,且存在信息冗余、多重共线性等特征,导致水质COD测量中特征波长的选取产生较大偏差。因此,提出了基于嵌入式粒子群-遗传(EPSO_GA)算法的水质COD检测特征波长优化算法,以提高波长选择精度。为验证检测特征波长优化算法的可行性,采集了某高校池塘水样、生活污水和排水沟水样的光谱数据,利用EPSO_GA算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选取特征波长。EPSO_GA算法采用实数编码方法实现了粒子群(PSO)优化算法和遗传(GA)优化算法的统一编码,在PSO算法中更新粒子时嵌入GA算法的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改善了这两种算法各自在光谱波长特征选取问题上的局限性。将EPSO_GA算法选取的特征波长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了EPSO_GA_PLS的水质COD预测模型,并且与传统的PS O算法、GA算法选取特征波长建立的PSO_PLS、GA_PLS和全光谱构建的PLS水质COD预测模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与PSO_PLS,GA_PLS和全光谱构建的PLS水质COD预测模型相比,EPSO_GA改善了PSO算法和GA算法在光谱特征波长选择中早熟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降低了全光谱构建PLS水质COD预测模型的复杂度,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EPSO_GA算法建立的EPSO_GA_PLS水质COD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降到了0.2123,预测精度增加到0.9993,可以快速定量检测水质COD,为紫外-可见光谱法测COD提供了更好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嵌入式粒子群-遗传算法 波长特征选择 偏最小二乘法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黄绿色明矾石玉的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彦军 李甘雨 +3 位作者 张健 陶隆凤 刘云贵 张璐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9-719,共11页
黄绿色明矾石玉作为近年来市场上新出现的玉石品种,目前有关其宝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相对不足,为其科学鉴定和质量评价造成一定困难。为此,本文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紫外可... 黄绿色明矾石玉作为近年来市场上新出现的玉石品种,目前有关其宝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相对不足,为其科学鉴定和质量评价造成一定困难。为此,本文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技术,从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对黄绿色明矾石玉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其颜色成因。结果表明:黄绿色明矾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明矾石,未见其他矿物成分;玉石整体呈隐晶质结构,粒尺寸小于5μm,这是样品呈现细腻玉石质感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缺少如纤维状或鳞片状交织结构,韧性相对较差;黄绿色明矾石玉主要化学成分为O、Al、S、K,此外过渡金属元素V、Fe、Cr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23591.52μg/g、4717.99μg/g、2077.67μg/g,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存在的500nm以下和以826nm为中心的吸收,认为其黄绿色形成与V^3+、Cr^3+和Fe^3+进入明矾石晶格中类质同相替代Al 3+有关;明矾石玉黄褐色风化皮结构相对较粗,主要组成矿物为明矾石和石英,含少量针铁矿和极少量锐钛矿,其黄褐色主要受以针铁矿为主的表生褐铁矿浸染所致。本研究基本明确了黄绿色明矾石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致色机理,可为今后该玉石的科学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矾石玉 矿物组成 显微结构 颜色成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