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及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44
1
作者 卓金 王莎莎 +2 位作者 陈其强 曹贤畅 张中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126-5132,共7页
背景:C型桡骨远端骨折不同固定术式的康复进程、腕关节功能以及骨折复位质量各不相同,不同固定术式之间的对比仍缺乏足够的证据,尚存在一些争议。目的:探讨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及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康复... 背景:C型桡骨远端骨折不同固定术式的康复进程、腕关节功能以及骨折复位质量各不相同,不同固定术式之间的对比仍缺乏足够的证据,尚存在一些争议。目的:探讨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及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康复进程、腕关节功能以及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93例患者完成随访,根据固定方案分为3组,其中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组32例,外固定架组21例,钢板内固定组40例接受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康复进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骨折复位质量,并记录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组、外固定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内固定组(F=200.589,100.379,14.282,P均<0.05);(2)术后6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组和外固定架组(χ^2=6.541,P<0.05);(3)术后12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均大于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组和外固定架组(F=87.622,33.077,P均<0.05);(4)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组、外固定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内固定组(χ^2=6.455,P<0.05);(5)结果表明,3种固定术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均较满意,其中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具有手术时间短、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外固定架;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优良率高,且骨折复位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桡骨远端骨折 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掌倾角 尺偏角
下载PDF
浮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柏淳 赖鹏辉 +2 位作者 陈晓辉 钟衡 彭旭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744-747,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3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浮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针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3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浮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针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oney腕关节评分法及腕关节尺偏活动度等评分。[结果]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oon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尺偏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常规电针治疗,且操作安全、简便、无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浮针 电针 腕关节 尺偏活动度
下载PDF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传志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6期118-120,124,共4页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DOF)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RDO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DOF)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RDO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案可促进RDOF患者桡骨远端骨骼形态的恢复,改善其腕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腕关节功能 掌倾角 尺偏角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郭蓬川 章兴 +3 位作者 罗运彬 郭绍华 彭保智 刘良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2期73-75,共3页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外固定支架组(A组)和钢板内固定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外固定支架组(A组)和钢板内固定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B组掌倾角、尺偏角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恢复情况也优于桡骨远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掌倾角 尺偏角
下载PDF
掌指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尺偏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潘培军 王凌椿 戴号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总结掌指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尺偏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RA尺偏畸形患者采用Swanson假体掌指关节置换术。评价患者术后尺偏角度、握力、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或坏死等早期并... 目的总结掌指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尺偏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RA尺偏畸形患者采用Swanson假体掌指关节置换术。评价患者术后尺偏角度、握力、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或坏死等早期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个月。术后3个月,尺偏角度明显纠正,掌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明显增加,MHQ评分、AIMS2评分明显改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假体断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掌指关节置换术治疗RA尺偏畸形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手的外观,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掌指关节置换术 尺偏畸形
下载PDF
骨伤复原汤在腕舟骨骨折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司玉婷 张晓慧 杜慧慧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骨伤复原汤在腕舟骨骨折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经... 目的分析骨伤复原汤在腕舟骨骨折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后予以支具固定等常规处理联合骨伤复原汤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后予以支具固定等常规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患侧握力、屈伸活动度和尺、桡偏度变化情况与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9.056,P<0.001),患侧握力、屈伸活动度以及尺、桡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4.715、2.143、3.969、3.837,P<0.001、P=0.035、P<0.001、P<0.001);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2±2.1)周,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12.5±2.8)周(t=4.647,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78.0%(χ^(2)=7.162,P=0.007)。结论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后联合应用骨伤复原汤治疗腕舟骨骨折,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握力、屈伸活动度和尺、桡偏度,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复原汤 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 腕舟骨骨折 腕关节功能 尺偏 桡偏
下载PDF
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区别诊治Delta三节拇指和指骨骨骺畸形 被引量:4
7
作者 沈恺颖 韩炳强 徐蕴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先天性拇指远节尺偏畸形,即Delta三节拇指和远节指骨骨骺畸形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策略,并评价中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我们共收治28例43拇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患儿,根据X线片表现分为两类:Delt...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先天性拇指远节尺偏畸形,即Delta三节拇指和远节指骨骨骺畸形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策略,并评价中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我们共收治28例43拇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患儿,根据X线片表现分为两类:Delta三节拇指和远节指骨骨骺畸形。两种病理解剖类型经MRI和术中探查进一步确认。三节拇指通过切除Delta指骨、紧缩桡侧副韧带和克氏针固定治疗,骨骺畸形则对三角形或楔形骨骺行骨骺内截骨和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5-91个月,平均47个月,23拇(53.5%)为Delta三节拇指,手术年龄平均16个月,指间关节尺偏角度从(40.3±9.7)。下降到(2.3±5.1)°(P=0.008);20拇(46.5%)为远节指骨骨肪畸形,手术年龄平均33个月,尺偏角度从(33.4±9.6)°下降到(5.4±8.5)°(P=0.019)。日本手外科协会(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JSSH)评分:优29拇,良13拇,中1拇。结论Delta三节拇指和指骨骨骺畸形是先天性拇指尺偏畸形的两种病理解剖类型,分别行Delta指骨切除或骨骺内截骨术,能显著矫正拇指尺偏,术后关节稳定,功能良好。为避免畸形骨骺被当作多余指骨误切而导致生长紊乱,须明确骨骺畸形不属于三节拇指,年幼儿分型不明时应推迟手术直至明确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拇指尺偏 Delta三节拇指 骨骺畸形
原文传递
肘内侧小切口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田野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肘内小切口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2例,麻醉后,均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42个月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肘内小切口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2例,麻醉后,均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42个月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7.3%,且无一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切口隐蔽不影响外观、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防止术后并发肘内翻畸形、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四重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骨折 小切口 尺神经 肘内翻 克氏针
下载PDF
X线和螺旋CT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9
作者 李明亮 刘忠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0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X线和螺旋CT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疑似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分别接受X线诊断,螺旋CT诊断,患者均通过术后分析确诊桡骨远端骨折73例。结果CT诊断时关节面分离程度(6.28±0.87)mm、... 目的分析X线和螺旋CT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疑似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分别接受X线诊断,螺旋CT诊断,患者均通过术后分析确诊桡骨远端骨折73例。结果CT诊断时关节面分离程度(6.28±0.87)mm、关节面压缩程度(7.58±1.24)mm高于X线关节面分离程度(2.84±1.04)mm、关节面压缩程度(3.62±1.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44、14.506,P<0.05);CT诊断时关节面粉碎性骨块、关节面压缩塌陷以及关节面分离等发生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掌倾角改变以及尺偏角改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患者诊断时检测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4.692、5.241、5.811,P<0.05)。结论螺旋CT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可分析关节面压缩程度和分离程度,同时并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也较高,可有效诊断疾病损伤严重程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面粉碎性骨块 关节面压缩塌陷 关节面分离 桡骨远端骨折 尺偏角改变 桡骨缩短
下载PDF
点穴联合火疗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研究
10
作者 贾文端 康献勇 +3 位作者 李智惠 翟俊玲 赵如意 毕宝曰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6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点穴联合火疗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治疗组采用点穴联合火疗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桡骨茎... 目的:观察点穴联合火疗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治疗组采用点穴联合火疗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桡骨茎突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尺偏角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期间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腕关节尺偏角度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VAS评分及腕关节尺偏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8.20%,对照组89.7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联合火疗能有效缓解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腕关节功能活动,且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点穴 火疗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腕关节尺偏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