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n-Invasive Skin Treatment Combining LED with Pharmacologic and Ultrasonic Technologies for Facial Rejuvenation
1
作者 Keely Marsh Bianca Coppa +2 位作者 Katie Matten Richard Parker Yohei Tanaka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3年第4期333-344,共12页
Background: Non-invasive facial treatm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rejuvenate the facial profile when specific pharmacologic agents and modalities are prescribed and used in combinatio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each pati... Background: Non-invasive facial treatm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rejuvenate the facial profile when specific pharmacologic agents and modalities are prescribed and used in combinatio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each patient’s unique skin type and condition. RATIONALE Epinova is a non-invasive skin treatment that combines the correct concentrations and combinations of topicals and modalities to elicit facial rejuvenation with no down-time or side effects. Purpo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facial rejuvenation improvements combining the RATIONALE Essential Six skincare system (RATIONALE, Victoria, Australia) to protect and repair the skin with the RATIONALE Epinova facial treatment every 4-6 weeks—which uses non-invasive technologies and professional strength active ingredients to deliver visible changes to skin tone and texture. Methods: Subjects underwent a RATIONALE consultation, including taking a skin history and skin imaging, followed by a data analysis and diagnosis of skin condi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 customized RATIONALE treatement (Epinova), including appropriate pharmacologic agents and treatment with personalized photo/sono therapeutic devices. Results: Subjects reported increased skin hydration, tactile improvements, skin firmness and visible radiance following the RATIONALE Epinova treatment. Further investigations will be initiat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longer term improvements, including connenctive tissue deposition, reduction of erythema etc. Treatments should be performed every 4-6 weeks for patients under 40 and every 3-4 weeks for patients over 40, to support cell differentiation, migration and desquamation to achieve non-invasive facial rejuvenation.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ynergy of pharmacologic, LED light therapy and ultrasonic technologies when prescribed and administered by a trained skin therapist, can lead to a visible improvement in the signs of facial ageing and photodamage, restoring the appearance of healthy, radiant ski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Non-Invasive Skin Treatment Pharmacologic Agents REJUVENATION ul-trasonic Technology
下载PDF
工程陶瓷超声磨削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卞平艳 赵波 +1 位作者 张立丽 李瑜 《机械与电子》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工程陶瓷在普通和超声磨削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建模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复合磨削技术可有效降低磨削区温度,有利于工程陶瓷的磨削.通过对工程陶瓷在不同磨削条件下的温度实验研究,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 超声 温度场 有限元
下载PDF
胆囊胆固醇沉着病的临床治疗(附59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5
3
作者 田伏洲 王孝华 +3 位作者 张鸣山 金捷夫 刘家邦 陈长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21-23,共3页
本文报告自1985年以来经B超确诊的胆囊胆固醇沉着病59例的前瞻性观察结果,探讨本病较为合理的治疗原则.分析发现本病一般不会发生恶变,不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少数病例可以自愈.但部分病例可有明显的右上腹痛等临床症状.... 本文报告自1985年以来经B超确诊的胆囊胆固醇沉着病59例的前瞻性观察结果,探讨本病较为合理的治疗原则.分析发现本病一般不会发生恶变,不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少数病例可以自愈.但部分病例可有明显的右上腹痛等临床症状.熊脱氧胆酸等药物对其无效.对于无症状者,可不作任何处理,仅需定期观察以防止诊断错误.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于手术治疗:①在定期观察中对诊断发生疑问者,②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③合并结石者,④病变增大,其中任何1枚息肉样物直径大于8mm者.手术方法;对胆囊功能好、症状轻微者可作单纯息肉样赘物摘除而保留胆囊.其他情况则以胆囊切除术为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沉着病 胆固醇息肉 超声碎石镜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勤俭 杨小庆 +5 位作者 李建勇 蔡永林 王恒 曹宇男 赵路明 刘敏之 《电加工与模具》 2012年第5期11-15,40,共6页
结合近年来超声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综述了超声加工在深小孔、难加工材料、超声复合加工和微细超声加工等方面的现状,并描述了超声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超声加工 深小孔加工 超声复合加工 微细超声加工
下载PDF
沙棘叶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峰 刘浩 +1 位作者 钟媛 刘玉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利用正交试验L9(34)和单因素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沙棘叶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沙棘叶中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在20kHz的超声波作用频率下极易溶出,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以40%的乙醇为提取剂,在20kHz的超... 利用正交试验L9(34)和单因素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沙棘叶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沙棘叶中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在20kHz的超声波作用频率下极易溶出,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以40%的乙醇为提取剂,在20kHz的超声波作用频率下室温萃取15min。在该条件下,沙棘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034%,沙棘叶总多酚的提取率为10.712%。该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省时等优点,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总多酚 总黄酮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钙磷代谢、骨密度变化及1,25-二羟维生素D_3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国珍 徐志泉 +3 位作者 罗海伶 陈玉雯 冯小伟 廖锋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患儿钙磷代谢、骨密度变化及1,25-二羟维生素D_3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首次发病肾病综合征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n=20)、活性...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患儿钙磷代谢、骨密度变化及1,25-二羟维生素D_3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首次发病肾病综合征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n=20)、活性维生素D组(n=20)和维生素D+钙剂组(n=22),疗程7~9个月。选取正常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6个月及停激素后2个月的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_3水平和骨密度Z值,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钙、25-羟维生素D_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磷、骨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6个月及停激素后2个月血钙、25-羟维生素D_3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Z值在治疗后6个月达最低值,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与停激素后2个月的骨密度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组间治疗前的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_3、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Z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及停药后2个月,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患者的血25-羟维生素D_3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维生素D+钙剂组患者的骨密度Z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激素后2个月,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骨密度Z值降低,通过给予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_3及钙剂治疗均可以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及骨密度。对比三种治疗方案,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能明显提高25羟维生素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1 25-二羟维生素D_3 骨密度 定量超声骨强度
下载PDF
黏红酵母产油脂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市场 张鹏鹏 +2 位作者 杨娜 张晶 王永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68,共6页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相结合,对黏红酵母产油脂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得到初步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蛋白胨、KH2PO4。经响应面优化发现,当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73.40g/L,蛋白胨含量为1.06 g/L,KH2PO4含量为3.56 g/...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相结合,对黏红酵母产油脂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得到初步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蛋白胨、KH2PO4。经响应面优化发现,当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73.40g/L,蛋白胨含量为1.06 g/L,KH2PO4含量为3.56 g/L时,油脂产量的理论预测值可达到3.49 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气相分析其油脂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6.97%。然后又对高产菌株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在10 d时,生物量和油脂产量达到最高,此时达到发酵终点,生物量为47.98 g/L(菌体湿重),油脂产量达到7.8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黏红酵母 培养基优化 酸热耦合超声波法 发酵特性
下载PDF
隔河岩电站洞群围岩松动圈检测及其厚度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维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4-48,共5页
通过用折射波法和钻孔超声波法对清江隔河岩电站阻滑键深层处理洞群围岩讼动圈的测试,结合其它洞室测试资料,论述了折射波法具有能迅速、准确地测试全洞室各部位围岩讼动圈厚度和未扰动岩体的平均波速,且方法还具有比钻孔超声波法简... 通过用折射波法和钻孔超声波法对清江隔河岩电站阻滑键深层处理洞群围岩讼动圈的测试,结合其它洞室测试资料,论述了折射波法具有能迅速、准确地测试全洞室各部位围岩讼动圈厚度和未扰动岩体的平均波速,且方法还具有比钻孔超声波法简单易行等优点。并以阻滑键洞群折射波法测试资料为实例,分析了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地下洞室 围岩 松动圈 厚度 检测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石榴皮鞣花酸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邓小莉 董翠月 +3 位作者 吴羽晨 刘静 张凯 赵华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9-973,共5页
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榴资源。石榴皮中鞣花酸是天然多酚物质的有效成分。目前中国石榴皮被大量废弃而造成严重的浪费。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石榴皮鞣花酸提取工艺,即1 mol盐酸60℃酸水解提取2次、无水乙醇—硫酸铵双水相微波萃取—酸水解、40... 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榴资源。石榴皮中鞣花酸是天然多酚物质的有效成分。目前中国石榴皮被大量废弃而造成严重的浪费。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石榴皮鞣花酸提取工艺,即1 mol盐酸60℃酸水解提取2次、无水乙醇—硫酸铵双水相微波萃取—酸水解、40%乙醇60℃超声萃取—酸水解,对相同重量的石榴皮粉进行鞣花酸提取。通过对粗品提纯、紫外检测、计算含量和提取率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0%乙醇60℃超声萃取—酸水解后鞣花酸提取率最高达18.07%。且有良好的稳定性,是石榴皮鞣花酸规模化生产的一种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鞣花酸 微波辅助提取 提取工艺 超声提取
下载PDF
有机热载体炉事故与积碳检测技术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小兰 吴超 殷先华 《工业锅炉》 2013年第4期6-10,17,共6页
结合国内近十年有关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的相关论文,阐述了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指出进行有机热载体炉积碳厚度检测是今后加强预防有机热载体炉火灾的新措施,提出了一种基于水... 结合国内近十年有关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的相关论文,阐述了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指出进行有机热载体炉积碳厚度检测是今后加强预防有机热载体炉火灾的新措施,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剪切导波的积碳层厚度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热载体炉 火灾事故 积碳机理 积碳检测 超声导波
下载PDF
RTM/纺织复合材料孔隙率非线性超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铭慧 林娜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3,共5页
由于RTM/纺织复合材料在物理性能上呈现显著的各向异性,给材料的缺陷检测和评价带来困难,提出了一种用于RTM/纺织复合材料孔隙率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从非线性理论出发,运用非线性超声的二次谐波非线性系数进行RTM/纺织复合材料孔隙... 由于RTM/纺织复合材料在物理性能上呈现显著的各向异性,给材料的缺陷检测和评价带来困难,提出了一种用于RTM/纺织复合材料孔隙率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从非线性理论出发,运用非线性超声的二次谐波非线性系数进行RTM/纺织复合材料孔隙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二次谐波非线性系数的改变与试块的孔隙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有助于建立RTM/纺织复合材料孔隙率的超声检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 纺织复合材料 非线性超声 非线性系数 孔隙率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野生毛葡萄皮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敏敏 邓学良 +1 位作者 李忠海 冉晓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3,共3页
研究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法对野生毛葡萄皮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以70%乙醇与1%盐酸混合液作为浸提液(pH=2),超声功率150W,超声处理60s;微波功率为60%(540W)... 研究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法对野生毛葡萄皮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以70%乙醇与1%盐酸混合液作为浸提液(pH=2),超声功率150W,超声处理60s;微波功率为60%(540W),微波处理时间60s,料液比(m∶V)为1∶5。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的效果优于传统水浴提取法,提取时间由70min缩短为2min,总花色苷含量提高了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毛葡萄皮 色素 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
下载PDF
超声-臭氧快速降解油田含聚洗井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尔珍 田飞 +5 位作者 方玉峰 孙爽 李莹 于熙洋 乔健鑫 宋文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167,共5页
以聚合物驱油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在我国各大主力油田逐步推广和应用,随聚合物用量不断增大,油田含聚洗井液的处理量也随之剧增。由于聚合物能够促进油水混合物的乳化,洗井液中的油水分离速率极为缓慢,且含聚洗井液的黏度大,与常... 以聚合物驱油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在我国各大主力油田逐步推广和应用,随聚合物用量不断增大,油田含聚洗井液的处理量也随之剧增。由于聚合物能够促进油水混合物的乳化,洗井液中的油水分离速率极为缓慢,且含聚洗井液的黏度大,与常规洗井液混合后循环利用将对油田水系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在分析了油田含聚洗井液组分和常规氧化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联合处理站工艺固化、空间受限以及罐车排放速度快、降解处理时间短等问题,提出了超声-臭氧联合降解聚合物的工艺方法,并搭建了相应的室内试验平台。以含聚洗井液黏度下降率、聚合物浓度为评价指标,分别开展了超声波单独处理、臭氧单独处理、超声-臭氧联合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3 min后通入臭氧1 min,含聚洗井液黏度下降率可达95%以上,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达92%以上,可实现油田含聚洗井液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洗井液 聚合物降解 超声-臭氧联合工艺 超声空化
下载PDF
根管被动超声冲洗技术及模式
14
作者 张瑷滢 薛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18-521,526,共5页
根管冲洗被认为是根管清理和消毒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动能活化冲洗理论成为热点,其中被动超声冲洗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被动超声冲洗分为间断超声荡洗和连续超声冲洗两个模式。文章就被动超声冲洗的原理及两种模式做一介绍。
关键词 被动超声冲洗 连续超声冲洗 间断超声荡洗 生物膜 牙本质碎屑
原文传递
高铬钒渣空白焙烧超声波辅助浸出钒铬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婧 姜涛 +1 位作者 刘佳怡 薛向欣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以高铬钒渣无盐空白焙烧获得的焙烧熟料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浸出研究其中钒与铬的浸出行为,并得出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具体研究了超声功率、浸出介质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钒铬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为5... 以高铬钒渣无盐空白焙烧获得的焙烧熟料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浸出研究其中钒与铬的浸出行为,并得出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具体研究了超声功率、浸出介质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钒铬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为560W,浸出介质浓度为10%,液固比为7,浸出温度为60℃和浸出时间为20min时,钒浸出率达到最大值,同时,铬浸出率最小,实现了钒的高效提取与钒铬分离。对钒浸出率来说,超声波功率对钒浸出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液固比,酸浓度和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影响最小。对铬浸出率来说,空白焙烧超声波辅助浸出下铬浸出率均小于1%,超声波功率对钒浸出率影响最小,而酸浓度对铬浸出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钒渣 钒铬分离 空白焙烧 超声波辅助浸出 浸出率
原文传递
改进关系阈值比的砖混结构建筑抗压强度检测
16
作者 王百田 赵红娟 +1 位作者 靳政闯 杨金凤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6期549-553,共5页
针对因砖混生土砌体建筑结构影响因素多、压力强度特征难以捕捉,导致检测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超声波回弹拟合分析的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忽略建筑试件自然抗压变化,设定修正系数,以计算出的标准砖混生土试件抗压强度作为检测质量优劣... 针对因砖混生土砌体建筑结构影响因素多、压力强度特征难以捕捉,导致检测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超声波回弹拟合分析的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忽略建筑试件自然抗压变化,设定修正系数,以计算出的标准砖混生土试件抗压强度作为检测质量优劣的判定阈值。采用最小二乘积算法,建立抗压强度与其它参数间的拟合函数,分析强度值与碳化深度、回弹强度以及硬度等参数间线性关系。将超声波检测仪器作为算法实现载体,计算回弹势能与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与声波信号的正向变化关系,通过关系阈值比,判定反馈信号的抗压强度数值,完成抗压强度检测。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的检测精准度高,在多种环境下均能完成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混生土 砌体建筑结构 抗压强度 修正系数 超声波检测
下载PDF
超声冲击技术消除转向架构架焊接残余应力试验方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应之丁 高立群 范庆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6,51,共4页
为消除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尝试应用超声冲击法消除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给出了采用超声冲击测试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试验方案,测试超声冲击前后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对超声冲击前后焊接接头的... 为消除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尝试应用超声冲击法消除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给出了采用超声冲击测试转向架构架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试验方案,测试超声冲击前后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对超声冲击前后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常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查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后焊缝区强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构架 焊接接头 残余应力 超声冲击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微纳空心镍球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一凡 李翔龙 +1 位作者 刘南 宋宏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6,共3页
微纳空心镍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背景,目前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针对火花放电制备微纳空心镍球的工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TRIZ理论的冲突解决理论和物场分析方法对电火花制备微纳空心镍球的技术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微纳空心镍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背景,目前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针对火花放电制备微纳空心镍球的工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TRIZ理论的冲突解决理论和物场分析方法对电火花制备微纳空心镍球的技术提出一种改进方法———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在这种方法中,使用了旋转多电极加工方法,以期产生更多的蚀除量,利用超声空化技术使工作液中产生更多的气泡,并使用曝气装置来有效地控制气泡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空心镍球 TRIZ理论 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旋转多电极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血液透析器中的可沥滤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子琪 陈卓颖 +2 位作者 刘璟 韩倩倩 付步芳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0-736,共7页
建立了血液透析器中可沥滤物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分析方法。以丙酮为浸提溶剂,超声30 min浸提血液透析器透析膜中的可沥滤物,浸提液过滤后GC-MS法定性,外标法定量。2种主要可沥滤物鉴定为1,3-二叔丁基苯和2,4-二叔丁基苯酚... 建立了血液透析器中可沥滤物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分析方法。以丙酮为浸提溶剂,超声30 min浸提血液透析器透析膜中的可沥滤物,浸提液过滤后GC-MS法定性,外标法定量。2种主要可沥滤物鉴定为1,3-二叔丁基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分别在0.80~12.80 mg/L和0.88~14.88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2和0.9950。3个加标水平下,1,3-二叔丁基苯的加标回收率为93.8%~10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0%~1.4%,检出限(LOD)为0.026μg/g,定量限(LOQ)为0.087μg/g;2,4-二叔丁基苯酚的加标回收率为95.8%~107.3%, RSD为0.65%~1.0%, LOD为0.826μg/g,LOQ为2.76μg/g。该方法可为完善血液透析器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器 可沥滤物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超声浸提
原文传递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体系在纺织品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晓宁 田明伟 +3 位作者 曲丽君 朱士凤 郭肖青 孙凯凯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7,共10页
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直接分散法、溶胶-凝胶法、两相聚合法、原位生成法、分子自组装法、超声化学法和γ-射线辐射法等在纺织品整理方面的优势和研究进展.同时,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纺织品整... 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直接分散法、溶胶-凝胶法、两相聚合法、原位生成法、分子自组装法、超声化学法和γ-射线辐射法等在纺织品整理方面的优势和研究进展.同时,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纺织品整理时不同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功能稳定、短流程、多功能化、操作简单和环保性能是未来纺织品整理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分子自组装法 超声化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