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B辐射对烟草(Nicotiana tobacum)叶片总多酚含量和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毅 钟楚 +3 位作者 陈宗瑜 丁金玲 纪鹏 董陈文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9-52,57,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选择空间范围不大的云南玉溪大营街和通海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区为试验点,并选择玉溪烟区种植烤烟海拔最高的通海县(1806.0米),作为同一种植地分别减弱0%、25%、50%和65%UV-B辐射强度条件的控... 采用盆栽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选择空间范围不大的云南玉溪大营街和通海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区为试验点,并选择玉溪烟区种植烤烟海拔最高的通海县(1806.0米),作为同一种植地分别减弱0%、25%、50%和65%UV-B辐射强度条件的控制试验区,探讨了烤烟生长过程中PPO活性和总多酚含量与UV-B辐射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受两地不同降雨日数及云层覆盖的影响,UV-B辐射强度并不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PPO活性对UV-B辐射强度变化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UV-B辐射强度将降低PPO活性,其中过高的UV-B辐射强度影响更大;在一定的UV-B辐射强度范围内,降低强度可提高PPO活性;与PPO活性相反,高的UV-B辐射强度可提高烟叶总多酚含量,但在一定辐射强度范围内,对其变化趋势影响不大;过低的UV-B辐射强度不仅降低总多酚含量,而且影响整个生长过程中总多酚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烟草 多酚氧化酶 总多酚
下载PDF
10个小麦品种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生长和产量差异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丽莲 祖艳群 +1 位作者 李元 吴渝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8-651,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模拟UV-B辐射增强(5.0kJ·m-2,相当于昆明地区臭氧层减少20%),着重研究了10个小麦品种对UV-B辐射响应的生长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经增强UV-B辐射,10个小麦品种在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产量都... 在大田条件下,模拟UV-B辐射增强(5.0kJ·m-2,相当于昆明地区臭氧层减少20%),着重研究了10个小麦品种对UV-B辐射响应的生长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经增强UV-B辐射,10个小麦品种在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产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存在种内差异;分蘖数的变化是引起地上生物量(r=0.94,P<0.01)和产量(r=0.92,P<0.01)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生长响应指数(RI)判定供试小麦品种对UV-B辐射增强的耐性顺序为:绵阳26>辽春9>绵阳20>文麦3>文麦5>陇春15>云麦39>凤麦24>会宁18>陇春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UV-b辐射 生长 产量 种内差异
下载PDF
镧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影响:Ⅰ对CAT和POD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闫生荣 周青 +1 位作者 张显 李春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1-845,共5页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膜脂过氧化及CAT、POD等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下,大豆幼苗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先升(胁迫期)后...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膜脂过氧化及CAT、POD等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下,大豆幼苗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先升(胁迫期)后降(恢复段),CAT活性先增(1~5d)后减(6~11d),T1组POD活性在胁迫期逐渐升高,恢复期维持一较高水平后陡降,而T2组POD活性一直升高至第9d,而后略有下降。La的介入,使大豆质膜透性和MDA光致修复各时段变幅降低,La+T1及La+T2组2种酶活均大于UV-B组,表明La对CAT、POD等抗氧化酶有调控作用,减轻了UV-B辐射对其功能的损伤,增强了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能力,改善了活性氧代谢,降低了MDA浓度,维持了质膜正常透性,且对低剂量(T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T2),进而在防御系统层面实现了La对UV-B辐射伤害大豆幼苗的防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UV—b辐射 大豆幼苗 膜脂过氧化 CAT POD
下载PDF
紫外线-B辐射对银杏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清华 钟章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用0μw.cm-2(CK组)、10.0μw.cm-2(L组)和22.0μw.cm-2(H组)三种剂量的紫外线-B(UV-B,280-320nm)辐射处理银杏苗木,研究UV-B辐射对银杏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B辐射组银杏叶片SOD、CAT、AP、LOX... 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用0μw.cm-2(CK组)、10.0μw.cm-2(L组)和22.0μw.cm-2(H组)三种剂量的紫外线-B(UV-B,280-320nm)辐射处理银杏苗木,研究UV-B辐射对银杏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B辐射组银杏叶片SOD、CAT、AP、LOX活性较对照组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其ASA含量降低;UV-B辐射组银杏叶片POD活性,Pro、MDA、H2O2的含量,O2-.的产生速率及质膜相对透性较对照增加.综合本研究结果,UV-B辐射增强下银杏叶内活性氧产生量增加并逐渐积累,银杏虽启动了其抗氧化防御系统,但UV-B辐射最终仍导致银杏体内活性氧代谢失衡,对其细胞膜系统造成伤害,出现膜脂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紫外线-b辐射 活性氧代谢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娄运生 周文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731-4736,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UV-B(ultraviolet-B)辐射增强对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及亲本常规水稻甲烷(CH4)排放的影响。UV-B辐射设2水平,即对照(CK,自然光),增强(Elevated,14.4 kJ·m-·2d-1),相当于南京地区大气臭氧耗损25%的辐射剂量...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UV-B(ultraviolet-B)辐射增强对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及亲本常规水稻甲烷(CH4)排放的影响。UV-B辐射设2水平,即对照(CK,自然光),增强(Elevated,14.4 kJ·m-·2d-1),相当于南京地区大气臭氧耗损25%的辐射剂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并没有改变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对照相比,UV-B辐射增强显著提高CH4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水稻分蘖期CH4累积排放量最高,占全生育累积排放量的51.55%—61.01%;其次是拔节至孕穗期,占20.00%—26.64%。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CH4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亲本常规水稻。研究说明,UV-B辐射增强下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于减缓稻田甲烷排放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甲烷 排放通量 水稻土
下载PDF
减弱UV-B辐射对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类黄酮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钟楚 王毅 +2 位作者 陈宗瑜 李正风 刘彦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5,共7页
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102°45'E,24°07'N,海拔1 806 m)自然条件下,以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和Mylar膜搭棚覆盖,在分别滤减25%(T1),50%(T2)和65%(T3)的UV-B辐射环境中盆栽种植烤烟K326,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强度对K326烟叶... 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102°45'E,24°07'N,海拔1 806 m)自然条件下,以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和Mylar膜搭棚覆盖,在分别滤减25%(T1),50%(T2)和65%(T3)的UV-B辐射环境中盆栽种植烤烟K326,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强度对K326烟叶类黄酮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类黄酮主要在K326的旺长后期和衰老叶片中积累,且随UV-B辐射的减弱,含量逐渐降低,其中T3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整个生育期中K326的SOD活性呈波动性变化,CAT变化为双峰型,POD活性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各处理间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在对照处理中类黄酮分别与POD和SOD表现为协同效应关系,在T1中与SOD则为互补效应,而T2和T3中类黄酮与酶活性相关性都较低。K326可能存在一个与叶龄有关的耐受UV-B辐射强度的阈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烤烟 类黄酮 抗氧化酶 协同效应 互补效应
下载PDF
La(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光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倩 周青 +1 位作者 叶亚新 吕东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4期386-388,共3页
采用水培实验法研究了稀土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max)幼苗体内O2-和H2O2积累、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变化和叶绿素(chl)光氧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Ⅲ)可降低大豆幼苗体内的O2-... 采用水培实验法研究了稀土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max)幼苗体内O2-和H2O2积累、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变化和叶绿素(chl)光氧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Ⅲ)可降低大豆幼苗体内的O2-和H2O2含量、提高AsA-POD的活性,从而减轻光氧化作用对大豆幼苗chl的降解及对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UV—b辐射 大豆幼苗 光氧化作用
下载PDF
镧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影响:Ⅱ类黄酮成分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祺 彭倩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2-466,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cm-2,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 max)幼苗类黄酮成分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含量但不改变其成分;UV-B处理下大豆幼苗类黄... 采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cm-2,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 max)幼苗类黄酮成分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含量但不改变其成分;UV-B处理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增加但机理与La(Ⅲ)不同,低剂量UV-B(0.15W·cm-2)下大豆幼苗类黄酮成分无变化,而高剂量(0.45W·cm-2)下其成分产生调整,合成更多种类的黄酮类物质;La(Ⅲ)UV-B处理组类黄酮含量同对应的UV-B处理组近似,惟在各自对应时段的增幅前者大于后者。表明La(Ⅲ)具有提高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II) UV-b辐射 大豆幼苗 类黄酮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娄运生 程焕友 韩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1157,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及不同施氮水平下,大麦不同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UV-B辐射设2水平,即对照(CK,自然光,12.0 kJ m-2d-1),增强20%(Elevated,14.4 kJ m-2d-1)。施氮量设3水平,...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及不同施氮水平下,大麦不同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UV-B辐射设2水平,即对照(CK,自然光,12.0 kJ m-2d-1),增强20%(Elevated,14.4 kJ m-2d-1)。施氮量设3水平,即30、150和300 kg hm-2。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对大麦根际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因生育期和施氮量而异。中高氮下,UV-B辐射增强可降低根际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而低氮下UV-B辐射增强则提高相应酶活性,但UV-B处理间差异大多不显著。在UV-B辐射增强下,随施氮量增加,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下降,而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但施氮量处理间差异大多不显著。根际土壤酶活性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既有升高也有下降。研究认为,UV-B辐射增强尚不足以对大麦根际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设定的UV-B辐射强度、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大麦 根际土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小麦品种对增强UV-B辐射响应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丽莲 祖艳群 +1 位作者 李元 吴渝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前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用8个对UV-B辐射耐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4个耐性品种和4个敏感品种),进一步对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35的水平上,可将它们明显区分出耐... 在前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用8个对UV-B辐射耐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4个耐性品种和4个敏感品种),进一步对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35的水平上,可将它们明显区分出耐性和敏感两大类,这与其生长响应指数(RI)的判定结果基本一致。4个耐性品种共同具有1500bp(OPA-12)的特征谱带,这一分子标记可能与小麦耐UV-B辐射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UV—b辐射 RAPD分析 响应指数
下载PDF
春小麦光合作用和生长响应UV-B辐射和干旱胁迫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张莉娜 安黎哲 冯虎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101,共5页
在室外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定西-24生长和光合作用对增强UV-B辐射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机制。结果表明,干旱明显影响定西-24叶绿素b的含量,对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UV-B辐射以及与干旱复合都降... 在室外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定西-24生长和光合作用对增强UV-B辐射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机制。结果表明,干旱明显影响定西-24叶绿素b的含量,对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UV-B辐射以及与干旱复合都降低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且复合作用大于UV-B辐射单独作用,UV-B辐射以及与干旱的复合胁迫显著地影响到类黄酮含量的积累(P<0.05)。各处理间光合作用的大小顺序为:对照>复合>干旱>UV-B辐射。干旱和UV-B复合作用下较单独作用气孔阻力有所增加。胞间CO2浓度在干旱和复合作用下升高,而在UV-B辐射下下降。收获期春小麦的总生物量比对照明显减少,其中,干旱作用下致使总生物量下降的幅度大于UV-B辐射与复合作用。同时,小穗组成和产量特征也发生变化。UV-B辐射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干旱和复合作用,复合作用的减产效应低于干旱。干旱和UV-B辐射使定西-24的收获指数增加10%,在两者复合作用时收获指数变化不大。干旱和复合作用下,植物根系的根冠比增大,而UV-B辐射胁迫下根冠比变化不大。这些结果说明,UV-B辐射和干旱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种胁迫可以减缓(轻)另外一种胁迫对春小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干旱 春小麦 光合作用 色素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增强UV-B辐照下小麦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美萍 江玉珍 +2 位作者 于光辉 苑中原 陈国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增强紫外线B(UV-B,280~320nm)辐照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以及施用稀土元素后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增强UV-B辐照处理的小麦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增强紫外线B(UV-B,280~320nm)辐照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以及施用稀土元素后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增强UV-B辐照处理的小麦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有所升高,峰值后移。施用稀土元素后可以抑制由于紫外线辐照所导致的MDA含量及POD活性的增加,且SOD、CAT的活性增强,提高了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弱了UV-B辐照对小麦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发现,各施用浓度为0.3%、0.1%和0.075%的稀土元素处理下,以0.075%的处理对紫外线B的抗逆效应最好。施用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改变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小麦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增强UV-b辐照 稀土元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对元阳梯田水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想 谢春梅 +4 位作者 何永美 祖艳群 王灿 李虹茹 李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3-620,共8页
为阐明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大田条件下,于元阳梯田稻田紫外辐射试验站种植当地传统稻种——白脚老粳,在水稻叶片不同感病时期(稻瘟病菌侵染前、侵染过程中、感病后)进行UV-B辐射(5.0 k J·m-2)增强处... 为阐明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大田条件下,于元阳梯田稻田紫外辐射试验站种植当地传统稻种——白脚老粳,在水稻叶片不同感病时期(稻瘟病菌侵染前、侵染过程中、感病后)进行UV-B辐射(5.0 k J·m-2)增强处理,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稻瘟病菌互作体系中水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稻瘟病的病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侵染前进行UV-B辐射(UV-B→菌)处理,显著抑制了水稻的株高、穗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增加,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显著升高,但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稻瘟病菌侵染的同时进行UV-B辐射(UV-B/菌)处理,水稻在双重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光合速率与UV-B辐射处理差异不显著;感病后进行UV-B辐射(菌→UV-B)处理,水稻生长情况与自然光照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光合作用受到显著的抑制,q P显著降低,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升高;UV-B辐射显著降低水稻叶片稻瘟病病情指数,不同感病时期进行UV-B辐射处理,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可见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抑制水稻生长和光合作用,但稻瘟病的流行也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稻瘟病菌 水稻生长 光合特性 病情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