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粪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鸣晓 何小松 +6 位作者 刘骏 席北斗 赵越 魏自民 姜永海 苏婧 胡春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81-3085,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脂肪链降解成羰基、羧基等官能团。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同DOM浓度(DOC)样品在254与280nm的吸收值SUVA254,SUVA280,226~400nm吸光度的积分A226~400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DOC均显著负相关,但以A226~400与DOC相关性最高;253和203nm吸光度比值E253/E203与SUVA254,SUVA280及A226~400均达到显著相关,但与DOC的相关性不如后三者;250和365nm吸光度比值E250/E365及465和665nm吸光度比值E465/E665与其他参数均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DOM稳定度增加,对重金属配位能力增强;在所研究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参数中,A226~400最能反映堆肥腐熟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负载型三维粒子电极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孔令国 王玲 薛建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6-521,共6页
采用负载型活性炭为填充电极的三维电极法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粒子电极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影响模拟废水中色度与COD去除率的因素,探讨了甲基橙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初步研究了甲基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负载型活性炭为填充电极的三维电极法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粒子电极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影响模拟废水中色度与COD去除率的因素,探讨了甲基橙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初步研究了甲基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负载锰的氧化物的粒子电极处理效果最好,降解3h后,色度与COD去除率分别达95%与80%;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槽电压12V,初始pH值为3,辅助电解质浓度0.05mol/L.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甲基橙降解反应表现为一级反应动力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以负载型活性炭为粒子电极的三维电极法对模拟废水中的色度与COD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活性炭 甲基橙 降解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头孢孟多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里 彭洪生 伏云红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7,共4页
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头孢孟多酯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研究表明:头孢孟多酯与BSA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出不同温度下结合... 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头孢孟多酯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研究表明:头孢孟多酯与BSA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出不同温度下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位于BSA的亚结构IIA中。通过计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确定头孢孟多酯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头孢孟多酯与BSA作用前后白蛋白的构型变化。Hill系数nH<1,表明头孢孟多酯有弱的负协同作用。此研究不仅对于揭示体内药物动力学问题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药物分子设计及新药开发等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孟多酯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纳米银溶胶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东辉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14-317,共4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并运用抑菌圈法和MIC(连续稀释法)对所制备的纳米银溶胶进行定性的抗菌性研究.同时通过观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研究还原剂柠檬酸钠量的变化对纳米银溶胶的影响.
关键词 液相化学还原法 纳米银 抗菌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基于CDOM光学参数的近海富营养化快速评价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艳芳 苏荣国 +2 位作者 周倩倩 祝陈坚 石晓勇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7-244,共8页
以发展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快速评价技术为目的,基于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吸收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溶氧(DO)、叶绿素a(Chl a)、浊度(Tur)等可现场检测的参数,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等化学计量学方法,... 以发展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快速评价技术为目的,基于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吸收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溶氧(DO)、叶绿素a(Chl a)、浊度(Tur)等可现场检测的参数,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快速评价技术。利用PARAFAC解析CDOM的EEMs,得到3个荧光组分,即类腐殖质C1、C2及类蛋白质C3;选择a220、a254、a270、a350、C1、C2、C3等CDOM光学参数以及DO、Chl a、Tur等水质参数,考察其与总磷(TP)、总氮(TN)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以富营养化指数(TRIX)方法为参照,利用PLSR建立了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1和0.9827,验证集的分类准确率为89.0%。结果表明以CDOM光学参数代替TP、TN发展近海富营养化快速评价技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富营养化评价技术 偏最小二乘回归 有色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洱海沉积物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氮空间分布及光谱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程杰 张莉 +1 位作者 王圣瑞 曹长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8-1856,共9页
利用超滤技术对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DON)进行分子量分级,探究了DON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洱海沉积物总DON含量ω(DON)为23.46—61.40 mg·kg-1,平均值为37.19 ... 利用超滤技术对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DON)进行分子量分级,探究了DON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洱海沉积物总DON含量ω(DON)为23.46—61.40 mg·kg-1,平均值为37.19 mg·kg-1,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部>北部>中部的趋势;分子量大于1K Da的大分子组分ω(>1KDa)占ω(DON)的比例为79.1%—93.0%,即洱海沉积物DON是以大分子为主.沉积物DON各组分的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较高,芳香环取代基中活性官能团种类较多,且南部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最高,北部芳香环取代基种类最多;大分子组分DON含有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其来源于陆源输入和微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由此可见,洱海沉积物DON主要由大分子物质组成,其腐殖化程度较高且含类富里酸荧光物质,而此类DON对藻类的生物有效性较低,这可能是洱海沉积物氮含量较高而上覆水氮浓度较低的原因之一,即沉积物DON分子组成及其结构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湖泊营养水平的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氮 沉积物 空间分布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亲水性离子液体中的活性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刊 王菊芳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7,共5页
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氧化愈创木酚这个显色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七种亲水性离子液体[C2mim][BF4]、[C4mim][BF4]、[C6mim][BF4]、[C4mim]HSO4、[C4mim]Cl、[C4mim]NO3、[C4mim][CF3CO2]中的活性与稳定性变化... 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氧化愈创木酚这个显色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七种亲水性离子液体[C2mim][BF4]、[C4mim][BF4]、[C6mim][BF4]、[C4mim]HSO4、[C4mim]Cl、[C4mim]NO3、[C4mim][CF3CO2]中的活性与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不同离子液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失活,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离子液体极性增强而降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含[C4mim]Cl离子液体的介质中,随着温度升高,[C4mim]Cl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失活过程起加速作用,离子液体浓度越高,酶的热稳定性越差.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在含[Cnmim][BF4]、[C4mim]HSO4、[C4mim]Cl、[C4mim]NO3的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血红素中心最大吸收峰没有发生变化,但吸收值增强,证明离子液体使酶的血红素基团暴露于介质中而增强了吸收;而在含[C4mim][CF3CO2]的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血红素基团最大吸收峰区发生蓝移,证明有部分血红素基团被离子液体破坏而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 热失活 紫外-可见光光谱
原文传递
CTAB胶束微环境中BY增溶位置的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韫宏 梁映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66-270,共5页
本文用UV吸收光谱对(BY+CTAB)体系胶束化过程中预胶束的形成,以及预胶束向胶束的转变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Gouy-Chapman模型,建立了CTAB胶束微环境中BY表现解离常数与胶束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 本文用UV吸收光谱对(BY+CTAB)体系胶束化过程中预胶束的形成,以及预胶束向胶束的转变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Gouy-Chapman模型,建立了CTAB胶束微环境中BY表现解离常数与胶束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水溶液和各种盐浓度条件下CTAB胶束溶液中酸碱解离常数的测量,分析了BY在CTAB胶束扩散层中的增溶位置,讨论了CTAB胶束对BY选择性吸附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 溴化十六烷基 三甲铵 染料 BY
下载PDF
金黄色海水珍珠的无损检测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育 郭守国 史凌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8-581,共4页
对金黄色海水珍珠(简称金珠)和颜色经过加工处理的金色珍珠(改色金珠)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放大观察下,金珠的表面光滑,颜色分布均匀,改色金珠表面损伤严重,纹理明显,局部有颜色富集。拉曼光谱中,金珠在275 cm-1有很明显的拉曼位移,改色... 对金黄色海水珍珠(简称金珠)和颜色经过加工处理的金色珍珠(改色金珠)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放大观察下,金珠的表面光滑,颜色分布均匀,改色金珠表面损伤严重,纹理明显,局部有颜色富集。拉曼光谱中,金珠在275 cm-1有很明显的拉曼位移,改色金珠的谱线荧光背景明显高于金珠,275 cm-1处的拉曼位移基本被荧光谱线覆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金珠在284、357 nm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改色金珠在近紫外区没有特征吸收。根据放大检测、拉曼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的区别,可快速、无损、有效地鉴定区分金珠和改色金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海水珍珠 改色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含纳米棒银溶胶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霞 何天敬 +1 位作者 刘凡镇 陈东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以CTAB表面活性剂胶束为模板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含有银纳米棒的银胶体,用透射电镜(TEM)对颗 粒形貌进行了表征.UV Vis吸收谱显示,含银纳米棒溶胶有两个吸收蜂,其中长波长吸收峰位置随胶粒长径比增 加迅速红移和宽化.用多尺寸统计... 以CTAB表面活性剂胶束为模板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含有银纳米棒的银胶体,用透射电镜(TEM)对颗 粒形貌进行了表征.UV Vis吸收谱显示,含银纳米棒溶胶有两个吸收蜂,其中长波长吸收峰位置随胶粒长径比增 加迅速红移和宽化.用多尺寸统计平均的Mie散射模型计算了纳米棒银胶体的吸收谱,较好地解释了长波长吸收 峰的宽化.以此胶体为衬底材料,测量了染料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结果显示,SERS强度随胶体中 所含纳米棒长径比的增加呈现先显著增强后缓慢减弱的变化规律,用电磁增强理论对有关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棒 uv—Vis吸收谱 SERS
下载PDF
半导体量子点的电子结构与其吸收峰波长的移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景雪 张超 +1 位作者 汤正新 陈庆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半导体量子点一直是材料物理研究的热点,澄清其光吸收的物理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从半导体量子点的奇异电子特性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原理出发探讨了影响其吸收峰位变化的原因以及凝聚态理论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期望它们在今后的试验工作中... 半导体量子点一直是材料物理研究的热点,澄清其光吸收的物理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从半导体量子点的奇异电子特性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原理出发探讨了影响其吸收峰位变化的原因以及凝聚态理论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期望它们在今后的试验工作中能提供定性或定量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 紫外-可见吸收谱 红移 蓝移
下载PDF
单分散Au纳米粒子液相合成与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根班 林浩 +2 位作者 李雅静 廖庆亮 张跃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9-54,共6页
利用Au纳米粒子与三聚氰胺相互作用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快速评估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Au纳米粒子与三聚氰胺作用前后的形貌变化,通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数据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来定量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该... 利用Au纳米粒子与三聚氰胺相互作用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快速评估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Au纳米粒子与三聚氰胺作用前后的形貌变化,通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数据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来定量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该实验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对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也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粒子 三聚氰胺 比色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4-羧基-4′-氨基偶氮苯LB膜的光谱及其二次谐波产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学喜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云龙 李淑红 陶绪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2,共2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偶氮化合物分子的LB膜及非线性光学特性。4-羧基-4′-氨基偶氮苯分子在水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并且可以较好的转移到固体基板上形成LB多层膜。测量了LB膜二次谐波产生随入...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偶氮化合物分子的LB膜及非线性光学特性。4-羧基-4′-氨基偶氮苯分子在水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并且可以较好的转移到固体基板上形成LB多层膜。测量了LB膜二次谐波产生随入射基频光入射角的变化关系,二次谐波信号强度最大值在入射角约为60°的地方,LB膜具有非常大的二次谐波信号强度,其分子超极化率约为β=1.17×10-29e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膜 紫外可见吸收谱 二次谐波产生 反式异构体
下载PDF
4-硝基-4′-氨基偶氮苯的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学喜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云龙 陶绪泉 李淑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8-501,共4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二次谐波产生技术研究了"推-拉"型偶氮苯分子Langmuir-Blodgett(LB)膜的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4-硝基-4′-氨基偶氮苯(NAA)分子能制成很好的LB多层膜,在稀溶液中以单体的反式异构体形式存在,在膜中主要...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二次谐波产生技术研究了"推-拉"型偶氮苯分子Langmuir-Blodgett(LB)膜的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4-硝基-4′-氨基偶氮苯(NAA)分子能制成很好的LB多层膜,在稀溶液中以单体的反式异构体形式存在,在膜中主要以J-聚集体的形式存在,LB膜的紫外可见吸收谱的吸收峰较之溶液的发生了52nm的红移.NAALB膜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χ(2)为19.59×10-8esu,一阶超极化率β值较大,约为1.974×10-29esu.其光学二阶非线性起源于电偶极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Langmuir—Blodgett膜 紫外可见吸收谱 二次谐波产生
下载PDF
莱阳沙参茎叶与根吸收光谱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方军 叶国华 +1 位作者 许一平 张钦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索和比较伞形科植物莱阳沙参茎叶与根各种溶剂提取液吸收光谱的异同,为莱阳沙参茎叶的质量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定莱阳沙参茎叶与根的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醇等溶剂提取物的UV-Vis吸收光... 目的:探索和比较伞形科植物莱阳沙参茎叶与根各种溶剂提取液吸收光谱的异同,为莱阳沙参茎叶的质量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定莱阳沙参茎叶与根的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醇等溶剂提取物的UV-Vis吸收光谱。结果:莱阳沙参茎叶与根各种溶剂提取物的UV-Vis吸收光谱不同。结论:UV-Vis吸收光谱可以为莱阳沙参的鉴别提供全面信息,为莱阳沙参茎叶的后续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沙参茎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分光光度法的粘胶/再生竹纤维混纺比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成云 刘彩明 +2 位作者 郭朝红 娄江涛 张元明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粘胶纤维和再生竹纤维同为纤维素纤维,因此其混纺比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有关检测部门面对的一大难题。以NaOH/尿素/硫脲溶剂体系作为溶解介质,分别对粘胶、再生竹纤维及粘胶纤维/再生竹纤维混纺材料进行溶解,通过测定所得溶液的紫外... 粘胶纤维和再生竹纤维同为纤维素纤维,因此其混纺比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有关检测部门面对的一大难题。以NaOH/尿素/硫脲溶剂体系作为溶解介质,分别对粘胶、再生竹纤维及粘胶纤维/再生竹纤维混纺材料进行溶解,通过测定所得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依据Lasbeli定理计算出混纺材料的混纺比。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实际配比的偏差范围为-2.13%~1.74%,误差全部在FZ/T 01053-2007的允差范围内,说明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粘胶纤维/再生竹纤维混纺材料的混纺比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尿素/硫脲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混纺比 粘胶纤维 再生竹纤维
下载PDF
电纺C_(60)/PMMA微纳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清秀 李小宁 +2 位作者 付中玉 杨中开 李从举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7,26,共4页
将C60和PMMA溶于甲苯和DMF混合溶剂中,电纺制备了不同C60含量的PMMA膜,并用SEM、紫外吸收光谱(UV)、X-射线衍射(XRD)、荧光显微镜等对所制电纺膜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所得C60/PMMA电纺膜中,以纳米纤维为主,有少量微米纤维存在,纤维平... 将C60和PMMA溶于甲苯和DMF混合溶剂中,电纺制备了不同C60含量的PMMA膜,并用SEM、紫外吸收光谱(UV)、X-射线衍射(XRD)、荧光显微镜等对所制电纺膜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所得C60/PMMA电纺膜中,以纳米纤维为主,有少量微米纤维存在,纤维平均直径约为600 nm;C60的紫外吸收特征明显,且相对其在正己烷中的谱图略有红移;C60在PMMA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荧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PMMA 静电纺丝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
下载PDF
基于普鲁士蓝纳米立方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加伟 倪朋娟 +4 位作者 陈传霞 张华星 李长龙 刘文栋 姜媛媛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PB NC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方法.PB NC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氧化态的TMB(oxTMB),在652nm处有较强的紫外...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PB NC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方法.PB NC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氧化态的TMB(oxTMB),在652nm处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峰;GSH既可以与PB NCs表面Fe3+结合,又可还原oxTMB,这双重作用抑制了TMB的氧化过程,引起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降低.基于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随GSH浓度的变化关系,我们得到GSH检测线性范围为0.01-5.0μmol/L.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不仅为GSH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还拓展了PB NCs在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氧化物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普鲁士蓝 谷胱甘肽
下载PDF
茶叶籽油氧化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凯 方晓璞 田淑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88-90,共3页
研究了茶叶籽油在氧化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在230nm紫外光处茶叶籽油吸光度随贮存时间延长增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270nm处变化不明显,230nm处的吸光度明显高于270nm处的吸光度,由紫外可... 研究了茶叶籽油在氧化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在230nm紫外光处茶叶籽油吸光度随贮存时间延长增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270nm处变化不明显,230nm处的吸光度明显高于270nm处的吸光度,由紫外可见光谱特性得出茶叶籽油在230nm处的吸收结构为共轭双键,270nm处的为三键;茶叶籽油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茶叶籽油中的不饱和键逐渐被氧化成饱和键,在230、270nm处吸光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氧化
下载PDF
Mg^(2+)浓度对Ce:Fe:LiNbO_3晶体光谱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代丽 王义杰 +1 位作者 杨飞 刘江平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为探讨Mg2+浓度对Ce:Fe:LiNbO3晶体光谱性能的影响,在Ce:Fe:LiNbO3中掺入摩尔浓度分别为0%、2%、4%和6%的MgO,以提拉法技术生长了Mg:Ce:Fe:LiNbO3晶体.测试了Mg:Ce:Fe:LiNbO3的红外透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边曲线随着晶体原料... 为探讨Mg2+浓度对Ce:Fe:LiNbO3晶体光谱性能的影响,在Ce:Fe:LiNbO3中掺入摩尔浓度分别为0%、2%、4%和6%的MgO,以提拉法技术生长了Mg:Ce:Fe:LiNbO3晶体.测试了Mg:Ce:Fe:LiNbO3的红外透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边曲线随着晶体原料中镁浓度的增大而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当镁的摩尔浓度达到6%时,样品又开始移向长波方向.最后,探讨了Mg2+浓度达到阈值后,吸收峰的变化,并分析了镁离子在晶体中的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红外透射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