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UP-PCR、ISSR和AFLP标记分析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3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隋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利用UP-PCR、ISSR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我国主要玉米产区34株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供试引物中筛选获得具多态性的UP-PCR引物9个、ISSR引物11个和AFLP引物组合22对,分别扩增出113、72和293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91.... 利用UP-PCR、ISSR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我国主要玉米产区34株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供试引物中筛选获得具多态性的UP-PCR引物9个、ISSR引物11个和AFLP引物组合22对,分别扩增出113、72和293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91.15%、84.7%和83.27%。聚类分析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3种分子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相关性分析表明,UP-PCR与AFL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8;UP-PCR与ISSR、ISSR与AFL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和0.633。从多态性水平、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看出,UP-PCR技术更适于分析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此外,UP-PCR、ISSR和AFLP标记划分的类群与鉴别寄主划分的致病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吻合率分别为50.0%、60.0%和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uppcr ISSR AFLP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应用UP-PCR进行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遗传距离为0.76处时,所有丝黑穗病菌菌株被聚为6个组。利用UP-PCR技术,可以充分展现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有效地开展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进化甚至探讨病菌致病性的生理分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up-pc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病菌融合群鉴定和UP-PCR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丽娜 张小飞 +3 位作者 邹成佳 李晓 杨晓蓉 向运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4-920,共7页
为明确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病菌组成结构,从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玉米纹枯病样上分离获得285个疑似丝核菌菌株,根据培养性状、菌丝形态和细胞核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通过载玻片配对培养法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鉴定,并采... 为明确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病菌组成结构,从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玉米纹枯病样上分离获得285个疑似丝核菌菌株,根据培养性状、菌丝形态和细胞核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通过载玻片配对培养法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鉴定,并采用UP-PCR方法从各融合群中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疑似菌株中共鉴定出253个丝核菌,分别为224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29株玉蜀黍丝核菌R.zeae。立枯丝核菌包括5个融合群,其中AG1-ⅠA共201株,出现频率为79.4%;AG1-ⅠB共2株,出现频率为0.8%;AG2-2ⅢB共3株,出现频率为1.2%;AG4-HGⅠ共10株,出现频率为3.9%;AG-5共8株,出现频率为3.2%。29株玉蜀黍丝核菌融合群均为WAG-Z,出现频率为11.5%。遗传变异分析中,当相似系数为0.78时,按照出现频率从立枯丝核菌和玉蜀黍丝核菌选取的不同融合群的20株菌株被划分为6个类群,与菌丝融合分析结果完全吻合,其中AG2-2ⅢB融合群首次从西南地区玉米上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融合群 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原文传递
瓜类保护地土壤镰孢菌种群及UP-PCR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柏霞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张小飞 赵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7-862,共6页
对采自辽宁省部分地区瓜类保护地的36份土壤样品进行镰孢菌(Fusarium)分离培养,共获得112株镰孢菌,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属于11个种.对其中25株镰孢菌及3株对照镰孢菌进行了通用引物PCR(UP-PCR)多样性分析.结果... 对采自辽宁省部分地区瓜类保护地的36份土壤样品进行镰孢菌(Fusarium)分离培养,共获得112株镰孢菌,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属于11个种.对其中25株镰孢菌及3株对照镰孢菌进行了通用引物PCR(UP-PCR)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引物扩增出7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条,占总条带数的90.4%.对供试菌株进行UP-PCR聚类图谱分析,当相似系数为0.736时,可将其划分为8个类群,其中14株尖孢镰孢菌聚为一类.UP-PCR分析体现了镰孢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可以作为镰孢菌分类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孢菌 形态学鉴定 up-pcr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霉鉴定及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楠 许艳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木霉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很大的农业应用潜力。对分离培养的木霉准确鉴定,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霉鉴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rDNA-ITS序列分析、通用引物PCR(UP-PCR)、随机扩增多态... 木霉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很大的农业应用潜力。对分离培养的木霉准确鉴定,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霉鉴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rDNA-ITS序列分析、通用引物PCR(UP-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技术在木霉鉴定与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DNA寡核苷酸条形编码 up-pcr RAPD AFLP
下载PDF
应用UP-PCR进行瓜类保护地土壤镰孢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柏霞 高增贵 +3 位作者 庄敬华 张小飞 赵辉 郭培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50,共5页
采用Universally Primed PCR(UP-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省瓜类作物保护地土壤中的25株镰孢菌菌株和3株对照镰孢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6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7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条,占总条带数的90.4... 采用Universally Primed PCR(UP-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省瓜类作物保护地土壤中的25株镰孢菌菌株和3株对照镰孢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6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7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条,占总条带数的90.4%。当相似系数为0.736时,可将28株镰孢菌菌株划分为8个类群,其中14株尖孢镰孢菌菌株聚为一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孢菌 up-pc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UP-PCR结合RFLP快速检测体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初步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旋 闫志勇 王斌 《首都医药》 2003年第22期49-51,共3页
目的 建立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UP-PCR)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酶切图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临床体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方法 根据体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的通用引物进行UP-PCR扩增,确定标本是否有细菌感... 目的 建立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UP-PCR)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酶切图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临床体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方法 根据体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的通用引物进行UP-PCR扩增,确定标本是否有细菌感染,然后对阳性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RFLP分析,进一步鉴定细菌。利用该方法对204例体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UP-PCR所有细菌均产生1032bp,扩增产物经RFLP法可将细菌进行鉴别。204份体液标本的检测中,与培养法相比,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88.6%、88.0%和99.4%。结论 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体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cr RFLP 检测 体液标本 病原菌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保护地土壤生防木霉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贺字典 高增贵 +1 位作者 高玉峰 张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50-1358,共9页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方法(ITS、TEF序列和UP-PCR)研究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交genbank 11个木霉种的序列,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方法(ITS、TEF序列和UP-PCR)研究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交genbank 11个木霉种的序列,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非钩木霉(Trichoderma inhamatum)、微孢木霉(Trichoderma minutisporum)、长孢木霉(Trichoderma longipile)和粘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木霉菌24个菌株经UP-PCR扩增,引物AS4、AS19、L45扩增出一条500 bp大小的木霉菌种的特征性谱带,其他谱带则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达93.5%;营养条件、杀菌剂及土壤因素对不同种木霉菌的影响不同,得到2株适应性较强的木霉菌株,有望成为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种群多样性 ITS和TEF up-pcr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DNA提取及UP-PCR反应体系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2-126,共5页
采用CTAB法、SDS法和尿素法,从玉米丝黑穗病菌液体培养物中提取基因组DNA,比较其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可有效去除多酚、多糖和色素等杂质对DNA的污染,可获得高质量模板DNA。以此为模板进行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反... 采用CTAB法、SDS法和尿素法,从玉米丝黑穗病菌液体培养物中提取基因组DNA,比较其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可有效去除多酚、多糖和色素等杂质对DNA的污染,可获得高质量模板DNA。以此为模板进行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反应,对UP-PCR扩增反应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适合于玉米丝黑穗菌的UP-PCR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DNA提取 up-pcr
下载PDF
西瓜、甜瓜、黄瓜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UP-PCR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硕 高增贵 +3 位作者 庄敬华 赵柏霞 张小飞 那明慧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3,共5页
采用Universally Primed PCR(UP-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省不同地区的西瓜、甜瓜、黄瓜枯萎病株的21株尖孢镰孢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通用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条,占总条带数的95.1%。通过聚类分析,在相... 采用Universally Primed PCR(UP-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省不同地区的西瓜、甜瓜、黄瓜枯萎病株的21株尖孢镰孢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通用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条,占总条带数的95.1%。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46处将21株菌株分为6个类群:FOG1类群包含6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2包含6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3包含6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4包含1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5包含1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6包含1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黄瓜 枯萎病菌 up-pc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利用UP-PCR、ISSR标记分析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东 高增贵 +3 位作者 姚远 刘限 苏家 李婉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为明确辽宁省和安徽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及其近缘关系。利用UP-PCR、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集于辽宁省和安徽省30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供试引物中筛选获得具有多态性好且稳定的UP-PCR引物4... 为明确辽宁省和安徽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及其近缘关系。利用UP-PCR、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集于辽宁省和安徽省30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供试引物中筛选获得具有多态性好且稳定的UP-PCR引物4个、ISSR引物12个,分别扩增出27条谱带和76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77.78%和89.4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UP-PCR阈值在0.662处菌株被分为7个类群,ISSR阈值在0.681处菌株被分为8个类群,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从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多态性水平来看,ISSR技术更适合于分析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病菌 up-pcr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菌UP-PCR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锟 高增贵 +3 位作者 张秀霞 张硕 李忠洲 高金欣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8,共6页
对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反应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适合于玉米纹枯病菌的UP-PCR反应体系。对分离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的22个菌株和16个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7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 对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反应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适合于玉米纹枯病菌的UP-PCR反应体系。对分离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的22个菌株和16个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7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2条,占总条带数的97.1%。当相似系数为0.685时,可将38株镰孢菌菌株划分为10个类群,其中所有AG1-IA菌株聚为一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属融合群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菌 融合群 uppc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蔬菜保护地土壤木霉菌的UP-PCR多样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字典 高增贵 高玉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明确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通用引物PCR对蔬菜保护地部分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木霉菌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用UPMGA法对供试菌株的扩增片段数据进行图谱聚类分析。从13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分别为3-2,AS4,AS15 in... 为明确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通用引物PCR对蔬菜保护地部分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的木霉菌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用UPMGA法对供试菌株的扩增片段数据进行图谱聚类分析。从13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分别为3-2,AS4,AS15 inv,AS19和L45;扩增出4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条,占总条带数的93.5%。当相似系数为0.74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9个组,分别为A1,A2,B1,B2,B3,B4,B5,C1和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Trichoderma) up-pc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运用UP-PCR技术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Hsp60基因的扩增与酶切鉴定
14
作者 胡玉山 江丽芳 +2 位作者 洪帮兴 方丹云 郭辉玉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863-864,共2页
目的 扩增、鉴定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Hsp60基因。  方法 选取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 ,采用UP -PCR法扩增其Hsp60基因 ,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分析。  结果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均可以扩增出约 1.1KB的基因片段 ,蜡样... 目的 扩增、鉴定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Hsp60基因。  方法 选取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 ,采用UP -PCR法扩增其Hsp60基因 ,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分析。  结果  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均可以扩增出约 1.1KB的基因片段 ,蜡样芽孢杆菌PCR产物经HindIII酶切后形成约 684bp和 470bp片段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CR产物经BglII酶切后形成 861bp和 2 96bp片段。  结论 UP -PCR技术能同时扩增出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Hsp60基因 ,为进一步进行致病菌的种属鉴定和分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60KD热休克蛋白 食源性感染致病菌
下载PDF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y and mechanisms of biocontrol of Clonostachys rosea IK726 被引量:1
15
作者 Mette Lübeck Inge M B Knudsen +2 位作者 Birgit Jensen Mojtaba Mamarabadi Dan Funck Jensen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7-397,共1页
Clonostachys rosea (syn. Gliocladium roseum) IK726 was originally selected as an effective biocontrol agent (BCA) against cereal seed borne diseases caused by Fusarium culmorum and Bipolaris sorokiniana. We have studi... Clonostachys rosea (syn. Gliocladium roseum) IK726 was originally selected as an effective biocontrol agent (BCA) against cereal seed borne diseases caused by Fusarium culmorum and Bipolaris sorokiniana. We have studied the efficacy of the antagonist against different pathogens in several crops and found that the antagonist also is able to control Alternaria radicina and A. dauci on carrot seeds and different cold-storage fungi in acorns. IK726 is also able to reduce severity of soil borne Pythium spp. in cabbage, carrot and sugar beet. In addition,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of IK726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barley and tomato.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improve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essential basic studies of ecology and the mechanisms of control of IK726 is needed and has led us to use various molecular tools. The UP-PCR technology is used for strain recognition and we have developed GUS and GFP-transformants that resembles the wildtype strain in ecological fitness parameters. Using either the GUS-transformant or UP-PCR we have found that IK726, when applied with seeds, reproduces and survives several months in the rhizosphere of field grown barley and carrot. The GFP-transformant is used to study the behavior and in situ interactions of the antagonist with pathogens and plants. Using the GFP marker, we have observed conidial germination, colonization and conidiogenesis in natural soil, in vermiculite and on carrot and barley seed and roots and on barley leaves. Moreover in situ interactions with Alternaria on carrot material have been studied. The modes of action of C. rosea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ut enzymatic activity, mycoparasitism, substrate competition, antibiosis and induced resistance are thought to play a role. Barley treated with C. rosea IK726 has an enhanced chitinolytic and glucanolytic activity compared to the activity in non-treated barley in pot experiments with field soil. Identification of chitinases from IK726 and studies of their role in interactions with pathogens have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ocladium roseum BIOCONTROL GUS GFP up-pcr chitinase.
下载PDF
Universally Primed PCR (UP-PCR)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taxonomy in Trichoderma
16
作者 Mette Lübeck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3-463,共1页
Universally Primed PCR (UP-PCR) is a PCR fingerprinting method that has demonstrated its applicability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mycology. These applications constitute analysis of genome structures, identification of s... Universally Primed PCR (UP-PCR) is a PCR fingerprinting method that has demonstrated its applicability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mycology. These applications constitute analysis of genome structures,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analysis of popula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revealing of genetic relatedness at infra-and inter-species level, and identification of UP-PCR markers at different taxonomic levels (strain, group and/or species) .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UP-PCR technique is an UP-PCR product cross hybridisation assay that facilitates investigation of sequence similarity (homology) of UP-PCR products and grouping of strains into UP-PCR hybridisation groups. This separates the strains into entities with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DNA homology) . UP-PCR has been used as an aid in taxonomy and species delineation, and to monitor biocontrol strains following their release into the environment by fingerprint characterisation of pure cultures and through direct detection in soil by amplification of UP-PCR-derived SCAR markers. The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Trichoderma strains in particularly with the aims of strain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属 分类学 真菌 up-pcr 指纹法 菌株 监测
下载PDF
用Touch-Up PCR克隆中国仓鼠存活蛋白基因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俊伟 赵兴卉 +4 位作者 于颖群 孔毅荣 易绍琼 张晓鹏 陈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通过Touch-UpPCR(上升PCR)的方法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克隆存活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分别从293、H22、CHO-S细胞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得cDNA,然后用Touch-UpPCR克隆存活蛋白基因。结果:获得了存活蛋白基因,全长423bp... 目的:通过Touch-UpPCR(上升PCR)的方法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克隆存活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分别从293、H22、CHO-S细胞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得cDNA,然后用Touch-UpPCR克隆存活蛋白基因。结果:获得了存活蛋白基因,全长423bp,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人以及小鼠的存活蛋白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84.8%和88.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的蛋白产物具有功能相同的BIR结构域。结论: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首次克隆到存活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蛋白 Touch-uppcr BIR结构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