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ocus PgaABCD of Acinetobacter junii Putatively Responsible for Poly-β-(1,6)-N-Acetylglucosamine Biosynthesis Might Be Related to Biofilm Formation: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Bipransh Kumar Tiwary Arvind Kumar +3 位作者 Ravi Kant Pathak Nishtha Pandey Krishna Kant Yadav Ranadhir Chakraborty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6年第3期222-232,共11页
Poly-β-(1,6)-N-acetylglucosamine (PNAG), the chief mediator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in many bacter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film formation. The pgaABCD locus was recognized from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e of... Poly-β-(1,6)-N-acetylglucosamine (PNAG), the chief mediator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in many bacter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film formation. The pgaABCD locus was recognized from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e of A. junii SH205. The enzyme glycosyltransferase, PgaC, catalyzes the production of PNAG with N-acetyl-D-glucosamine monomer. In this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PNAG biosynthesis in A. junii SH205 with its own PgaC was explored with the aid of bioinformatics. Multiple alignments of PgaC sequences of different bacteria were used to identify conserved amino acid residues that might be critical f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protein.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A. junii SH205 PgaC was generated for spatial visualization of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tein PgaC has five conserved amino acids, Asp<sup>140</sup>, Asp<sup>233</sup>, Gln<sup>269</sup>, Arg<sup>272</sup> and Trp<sup>273</sup>, critical for the activity of enzyme. Interaction of UDP-N-acetylglucosamine within the conserved pocket of glycosyltransferase was explored from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n-acetylglucosamine Glycosyl Transferase Homology Modeling Molecular Docking
下载PDF
甜菜夜蛾UAP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i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洁 陈宏鑫 +1 位作者 姚琼 张文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1-1361,共11页
【目的】在昆虫中,几丁质的合成对于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虽然几丁质合成通路在真菌中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在昆虫中,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海藻糖酶和几丁质合成酶方面,而对于通路上其他基因的研究却非常少。论文旨在阐明昆虫几丁质... 【目的】在昆虫中,几丁质的合成对于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虽然几丁质合成通路在真菌中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在昆虫中,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海藻糖酶和几丁质合成酶方面,而对于通路上其他基因的研究却非常少。论文旨在阐明昆虫几丁质合成通路中的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AP)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和害虫存活的影响。【方法】以甜菜夜蛾5龄第1天幼虫的cDNA为模板,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出甜菜夜蛾UAP基因(SeUAP)的中间片段,然后利用特异性引物和RACE技术扩增出3'和5'race序列,拼接得到cDNA全长。随后提取甜菜夜蛾各组织和各龄期的总RNA,并通过RT—PCR方法分析SeUAP在各个组织和龄期的表达情况。最后通过向甜菜夜蛾5龄第1天的幼虫注射dsUAP观察其生长状况,检测RNAi的效率以及对几丁质合成通路下游基因的影响。【结果】获得全长为2 098 bp的SeUAP cDNA,编码一个49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与双翅目昆虫致倦库蚊、埃及伊蚊、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的UAP亲缘关系较近。该基因在表皮和卵巢中大量表达,在气管和中肠中的表达次之,在马氏管中表达微弱,在脂肪体中则基本检测不到其转录本的存在。该基因在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在卵的整个阶段、L22(幼虫2龄第2天)、L31、L42、L51、P0、P5、P7以及A3这些天中的表达量较高,其余天数表达量较低,其表达的高峰主要出现在几丁质需求量较高的时期。RNAi结果表明,通过向甜菜夜蛾5龄第1天的幼虫注射5 ug dsRNA,导致部分甜菜夜蛾出现蛹期畸形及死亡,并出现两种畸形现象:(1)虫体腹部蛹壳已基本形成并已硬化,但头部蛹壳形成有障碍,化蛹时无法突破旧表皮;(2)虫体头部蛹壳形成正常,也能正常突破旧表皮,但蜕皮过程仅到此为止,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定量PCR结果显示SeUAP的沉默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时空表达 甜菜夜蛾 RnA干扰 几丁质合成
下载PDF
小菜蛾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3
作者 李恒 田厚军 +3 位作者 林硕 陈艺欣 魏辉 陈勇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目的】克隆小菜蛾几丁质合成酶基因PxUAP并阐明其功能。【方法】基于小菜蛾基因组信息,利用RT-PCR克隆小菜蛾PxUAP基因的cDNA序列,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RNA干扰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结果】PxUAP(GenBank登录号:OR659549... 【目的】克隆小菜蛾几丁质合成酶基因PxUAP并阐明其功能。【方法】基于小菜蛾基因组信息,利用RT-PCR克隆小菜蛾PxUAP基因的cDNA序列,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RNA干扰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结果】PxUAP(GenBank登录号:OR659549)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467 bp,预测编码48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4.985 ku,理论等电点为6.12;与金凤蝶UAP(KPJ20218.1)同源蛋白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同源性为80.33%。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PxUAP在小菜蛾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雄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PxUAP在雌成虫足和翅膀的表达量最高。RNAi结果表明,与注射ds GFP对照组相比,注射ds PxUAP显著降低了靶标基因和几丁质合成酶PxCHSA基因的表达量,且PxCHSB基因在24和48 h的表达量也显著下降;注射ds PxUAP的小菜蛾大部分无法化蛹,蛹壳出现皱缩等畸形现象,并在注射后168 h全部死亡。【结论】PxUAP是小菜蛾几丁质合成酶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基因,对小菜蛾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RnA干扰 几丁质 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表达谱
下载PDF
水稻UDP-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转移酶基因(OsLpxA)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兵 韩永笑 +5 位作者 张淇鑫 郭浩 李红梅 王静 杨志刚 孙海燕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311-5317,共7页
细菌脂多糖由O-抗原,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脂质A是细菌内毒素活性的根源。植物脂多糖与细菌脂多糖组成基本相似,但不具有微生物脂多糖的高毒性。目前,对植物脂多糖的合成机制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因此研究植物脂多糖的合成具有重要... 细菌脂多糖由O-抗原,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脂质A是细菌内毒素活性的根源。植物脂多糖与细菌脂多糖组成基本相似,但不具有微生物脂多糖的高毒性。目前,对植物脂多糖的合成机制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因此研究植物脂多糖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作者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一个含有大肠杆菌Ec Lpx A功能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OsLpxA,该基因催化水稻脂质A合成的第一步反应。本研究用水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苗期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并以此为模板,用反转录PCR扩增OsLpxA基因的si RNA靶序列,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 TCK303上,构建了RNA干扰载体p TCK303-OsLpxA-RNAi。将该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共获得59株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转化苗。然后利用潮霉素的特异性引物对全部抗性苗进行PCR检测,其中有38株转化苗呈阳性,表明潮霉素标记基因已整合到了水稻的基因组中。最后,利用定量PCR检测38株阳性苗中OsLpxA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其中27株阳性苗中导入的OsLpxA基因RNA干扰结构成功地降低了目的基因的表达。该结果为后续对OsLpxA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udp-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转移酶基因 RnA干扰 脂质A
原文传递
2型猪链球菌荚膜唾液酸合成相关基因neuC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长军 董瑞萍 +6 位作者 潘秀珍 郑峰 李明 王晶 操敏 李先富 唐家琪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41-245,269,共6页
目的探索荚膜多糖合成基因neuC与细菌唾液酸合成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筛选2型猪链球菌(SS2)强毒株05ZYH33荚膜多糖组分唾液酸合成相关基因neuC的缺失突变株;系统比较分析突变体与野生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目的探索荚膜多糖合成基因neuC与细菌唾液酸合成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筛选2型猪链球菌(SS2)强毒株05ZYH33荚膜多糖组分唾液酸合成相关基因neuC的缺失突变株;系统比较分析突变体与野生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分析neuC基因缺失对细菌毒力的影响。结果应用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neuC基因在2株转化重组体中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所替代,表明neuC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突变体△neuC与野生株在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和溶血活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突变体与2型特异性抗血清的凝集反应显著减弱;电镜观察显示突变体表面荚膜结构较野生株荚膜显著变薄,直径20~55nm,但质地更致密;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显示,突变体毒力显著减弱。结论neuC是SS2荚膜多糖合成的重要结构基因,与细菌唾液酸的转化利用密切相关;neuC基因可能藉其在唾液酸转化中的作用影响SS2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细菌的侵袭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SS2) 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2-异构酶 基因敲除 致病性
原文传递
磷霉素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泰阶 蒋诚传 林青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4期2849-2854,共6页
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磷霉素作为传统药物之一,具有能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并呈现协同杀菌作用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以及联合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磷霉素在临床的大量使... 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磷霉素作为传统药物之一,具有能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并呈现协同杀菌作用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以及联合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磷霉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导致其耐药率逐年增加,限制了磷霉素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目前,磷霉素的细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磷霉素靶酶突变及过表达、磷霉素摄取减少、磷霉素修饰酶表达、外排泵机制和磷霉素异质性耐药等。未来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保护磷霉素的敏感性、减缓其耐药性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细菌耐药机制 MurA 异质性耐药 磷霉素修饰酶
下载PDF
西花蓟马几丁质合成酶UAP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承聪 李恒 +7 位作者 张祥琴 王谅 陈艺欣 田厚军 林硕 张洁 陈勇 魏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9-1425,共7页
【目的】阐明几丁质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 N-acetylglucosamine pyrophosphorylases,UAP)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西花蓟马转录组数据,克隆验证了UAP基因... 【目的】阐明几丁质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 N-acetylglucosamine pyrophosphorylases,UAP)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西花蓟马转录组数据,克隆验证了UA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序列,命名为FoccUAP。利用RT-qPCR方法分析FoccUAP在各个组织和不同龄期的表达情况。最后通过向西花蓟马蜕皮24 h的2龄若虫显微注射dsUAP,检测沉默效率,观察其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FoccUAP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6.738 kDa,具有Glyco-tranf-GTA-type Super family家族的保守结构域,与等翅目、蜚蠊目、直翅目和半翅目昆虫的UAP基因亲缘关系较近。FoccUAP基因在西花蓟马各个组织都有表达,在头部和腹部相对表达量最高,触角、胸部和足相对表达量较低。该基因在虫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其中2龄幼虫、蛹以及羽化后24、48、168、240 h的成虫表达量分别是1龄幼虫的1.30、2.50、1.56、2.0、2.43和2.56倍。RNAi结果表明,注射dsUAP的西花蓟马羽化率(36.3%)和注射后120 h的存活率(5.0%)均显著低于dsGFP对照组,且注射dsUAP的西花蓟马成虫出现翅膀发育不完整、胸腹部皱缩不规则等畸形现象。【结论】FoccUAP基因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几丁质合成 RnA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