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肥胖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杜宏银 张玉彬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8期691-694,共4页
肥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肥胖药物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有严重的副反应。传统针灸法历史悠久,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肥胖,还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其疗效显著和无毒副反应... 肥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肥胖药物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有严重的副反应。传统针灸法历史悠久,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肥胖,还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其疗效显著和无毒副反应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好评,其作用机制也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研究发现针灸减肥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功能来控制食物的摄取和刺激一些激素如leptin,gherilin表达,发挥减肥作用。另外,针灸还可以激活外周棕色脂肪组织中3-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增加适应性产热,达到减肥目的。文章主要综述了针灸治疗肥胖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肥胖及相关并发症治疗提供临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电针 肥胖症 PGC-1Α ucp1
下载PDF
Bofutsushosan ameliorates obesity in mice through modulating PGC-1α expression in brown adipose tissues and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in white adipose tissues 被引量:13
2
作者 CHEN Ying-Ying YAN Yan +2 位作者 ZHAO Zheng SHI Mei-Jing ZHANG Yu-Bi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49-456,共8页
The inducible co-activator PGC-1α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daptive thermogenesis and in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in brown adipose tissue(BAT). Meanwhile, chronic inflammation caused by infiltrated-macrophage in the ... The inducible co-activator PGC-1α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daptive thermogenesis and in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in brown adipose tissue(BAT). Meanwhile, chronic inflammation caused by infiltrated-macrophage in the white adipose tissue(WAT) is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Bofutsushosan(BF),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ed of 17 crude drugs,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treat obesity in China, Japan, and other Asia countries. However,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anti-obesity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BF oral administration reduced the body weight of obese mice induced by high-fat diet(HFD) and alleviated the level of biochemical markers(P < 0.05), including blood glucose(Glu), total cholesterol(TC), triglyceride(T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 and insulin. Our further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oral BF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GC-1α and UCP1 in BAT. Moreover, BF also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WAT,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interleukin-6(IL-6).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BF against obesity was at least partially through increasing gene expression of PGC-1α and UCP1 for energy consumption in BAT and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in W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futsushosan OBESITY PGC-1Α ucp1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Thermogenic protein UCP1 and UCP3 expression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lation with glycolysis and anaerobic metabolism 被引量:10
3
作者 Alexandra Giatromanolaki Konstantina Balaska +3 位作者 Dimitra Kalamida Christos Kakouratos Efthimios Sivridis Michael I. Koukourakis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96-404,共9页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is a proton transporter/channel residing on the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is involved in cellular heat production.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UCP1 and ...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is a proton transporter/channel residing on the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is involved in cellular heat production.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UCP1 and UCP3 in a series of 98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reated with surgery.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correlate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variables,prognosis,and the expression of enzymes/proteins related to cell metabolism.Bronchial epithelium did not express UCP1 or UCP3,while alveolar cells strongly expressed UCP1.In tumors,strong expression of UCP1 and UCP3 was recorded in43/98(43.8%)and 27/98(27.6%)cases,respectively.UCP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quamous cell histology(P=0.05),whilst UCP3 was more frequently overexpressed in large cell carcinomas(P=0.08),and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necrosis(P=0.009).In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UCP1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markers of glycolysis[hexokinase(HXKII)and phosphofructokinase(PFK1)]and anaerobic glucose metabolism[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PDK1)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5)].UCP3 was directly linked with a glucose transporter(GLUT2),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2),glycolysis markers(PFK1 and aldolase),and with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yruvate dehydrogenase(p PDH).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UCP3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oor prognosis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0.04).UCP1 and UCP3 are overexpressed in a large subgroup of non-small cell lung tumors and their expression coincides with increased glucose absorption,intensified glycolysis,and anaerobic glucose usage.Whether UCPs are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lung cancer is a hypothesis that deman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THERMOGENESIS ucp1 ucp3 GLYCOLYSIS anaerobic metabolism
下载PDF
脂肪酸对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UCP1、UCP3的mRNA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花焕 孙斌 +5 位作者 王英 王恩泽 靳淮娜 金琦昀 李强 李香子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0-86,共7页
试验旨在探索前体脂肪细胞受到冷应激后的响应机制,并初步鉴定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OA)、肉豆蔻油酸(MOA)对解偶联蛋白1(UCP1)、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以OA、MOA为代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胞冷应激之间是否存在关... 试验旨在探索前体脂肪细胞受到冷应激后的响应机制,并初步鉴定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OA)、肉豆蔻油酸(MOA)对解偶联蛋白1(UCP1)、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以OA、MOA为代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胞冷应激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OA、MOA以及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OA、MOA处理前体脂肪细胞96 h,通过油红O染色和三酰甘油含量的测定来评估前体脂肪细胞内脂肪生成情况,利用qPCR测定UCP1、UCP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再分别对未经处理、OA处理96 h、MOA处理96 h的前体脂肪细胞进行4℃冷应激处理0、6、12、24 h后,分别检测其UCP1、UCP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OA组与MOA组均可显著降低UCP1和UCP3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在冷处理6~24 h后UCP1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性上升(P<0.05),冷处理6~12 h的UCP3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性降低(P<0.05)。试验发现,OA、MOA处理前体脂肪细胞96 h后,再进行4℃冷应激处理24 h,会导致UCP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UCP3的表达量随着冷应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且试验初步验证了OA及MOA对两种基因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应激 延边牛 前体脂肪细胞 单不饱和脂肪酸 ucp1 ucp3
下载PDF
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鉴定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勤圆 付绍印 +8 位作者 王标 何小龙 何江峰 王力伟 陈欣 张林 王大清 张立岭 刘永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3-571,共9页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苏尼特羊的肾周、颈部、背部、尾部、胸部、腹股沟和心包脂肪,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脂肪组织类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探究苏尼特羔羊不同日龄以及不同部位褐色脂肪的特点。结果发现,苏尼特羔羊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多室小脂滴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空泡状脂滴的白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内有嵴的线粒体较多,并检测到褐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而白色脂肪细胞内很少有带规则嵴的线粒体,不表达UCP1。出生1和7 d时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及UCP1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出生30 d时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标记基因以及蛋白检测鉴定了苏尼特羔羊的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证明了肾周脂肪和尾部脂肪分别是褐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的主要来源部位。出生1和7 d时苏尼特羔羊体内褐色脂肪较多,出生30 d时褐色脂肪的表型变化较大,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探究了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的特点,为反刍动物褐色脂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羔羊 褐色脂肪 分布特点 ucp1
下载PDF
低温下运动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及相关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翁锡全 王朝格 +3 位作者 林宝璇 陈丽娜 胡永芳 林文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运动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9周高脂膳食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安静组(NTS组)、常温运动组(NTE组)、低温安静组(CES组...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运动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9周高脂膳食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安静组(NTS组)、常温运动组(NTE组)、低温安静组(CES组)、低温运动组(CEE组),每组8只。常温环跑台运动,每次30 min,中间间歇10 min,跑速为25 m/min,坡度0°,每天记录食量、体长和体重。5周后采用Micro-CT LCT200检测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棕色脂肪和体脂质量及其与体重的比率,并以棕色脂肪CT PGC-1a和UCP1蛋白的表达。结果:5周实验后,(1)常温运动组、低温安静组、低温运动组大鼠体重较常温安静组显著下降(P<0.05,P<0.01),且低温运动组体重及Lee’s指数显著低于常温运动组和低温安静组(P<0.05);(2)棕色脂肪灰度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低温运动组、低温安静组、常温运动组、常温安静组;常温运动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率显著低于常温安静组和低温安静组(P<0.05,P<0.01),而低温运动组则显著低于常温安静组、常温运动组和低温安静组(P<0.05,P<0.01);低温安静组皮下脂肪率显著高于常温运动组和低温运动组(P<0.05),且常温安静组显著高于低温运动组(P<0.05);低温安静组和低温运动组棕色脂肪率均显著高于常温安静组、常温运动组(P<0.05);(3)常温运动组、低温安静组、低温运动组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AMPK、PGC-1α、UCP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常温安静组(P<0.05,P<0.01),且低温运动组大鼠温下运动可更有效诱导大鼠腹股沟AMPK、PGC-1α、UCP1蛋白过表达,从而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使体脂减少、体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大鼠 低温环境 运动 白色脂肪棕色化 AMPK PGC-1Α ucp1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酪氨酸和半胱氨酸联合刺芒柄花素调控小鼠肝脏产热的机制
7
作者 李仕韦 徐彬 +1 位作者 张博熙 李士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26,33,共6页
探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浓度刺芒柄花素联合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添加对小鼠肝脏产热能力的影响。低温刺激前使用不同添加成分对预饲一周后的小鼠进行为期28 d的灌胃处理。常温对照组每天始终保持在26±2℃环境中饲养,冷暴露组每天置于4... 探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浓度刺芒柄花素联合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添加对小鼠肝脏产热能力的影响。低温刺激前使用不同添加成分对预饲一周后的小鼠进行为期28 d的灌胃处理。常温对照组每天始终保持在26±2℃环境中饲养,冷暴露组每天置于4℃人工气候室中冷刺激3 h,四周后采集小鼠的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法评估肝脏组织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量分析肝组织中UCP1蛋白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产热因子PGC-1α、PPAR-γ和UCP1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酪氨酸和半胱氨酸联合刺芒柄花素显著缓解了由冷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内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并且三者联合显著上调肝脏中产热因子PGC-1α、PPAR-γ和UCP1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小鼠肝脏产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芒柄花素 慢性冷暴露 肝脏 ucp1
下载PDF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星雅 田野 +4 位作者 冯葆欣 李鹏飞 房国梁 李良 于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8,65,共7页
目的:比较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安静对照组(C组)、有氧训练组(T组)和抗阻训练组(L组)。有氧训练方式为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8周;抗阻训练方式为递增负荷爬梯训练,每3... 目的:比较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安静对照组(C组)、有氧训练组(T组)和抗阻训练组(L组)。有氧训练方式为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8周;抗阻训练方式为递增负荷爬梯训练,每3天进行1次,共训练8周。训练前和训练后对大鼠进行称重,最后一次训练结束48 h后,取大鼠的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称重,并进行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的组织形态,荧光定量PCR检测棕色脂肪相关基因PR结构域家族第16个成员(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以及解偶联蛋白1(UCP1)的m RNA水平,并用Westernblot检测其相应的蛋白水平。结果:8周训练后T组大鼠体重增量比C组降低48%(P<0.01),L组比C组降低30%(P<0.05)。棕色脂肪组织重量T组和L组均比C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T组棕色脂肪组织的脂滴面积与C组相比显著减小(P<0.01);L组脂滴面积也略有减小(P>0.05)。T组的PRDM16、PGC-1α、UCP1的m RNA表达量分别是C组的1.78倍(P<0.01)、2.24倍(P<0.01)、1.33倍(P>0.05),L组的上述基因m RNA表达量分别是C组的1.30倍(P>0.05)、1.25倍(P>0.05)、1.21倍(P>0.05);T组和L组PRDM16蛋白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46倍(P<0.05)和1.08倍(P>0.05),PGC-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6倍(P<0.05)和0.94倍(P>0.05),UCP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C组的1.20倍(P>0.05)和1.20倍(P>0.05)。结论:8周的有氧运动可以使棕色脂肪细胞的脂滴变小,并能显著促进其分化以及代谢活性,对其产热活性有轻微的促进作用;8周抗阻运动对棕色脂肪组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棕色脂肪组织 ucp1 PGC-1Α PRDM16
下载PDF
UCP1蛋白和UCP3基因表达减少与OLETF鼠早期肥胖有关 被引量:2
9
作者 金成吉 王晓梅 +1 位作者 李湘 母义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模型OLETF鼠体质量变化和解偶联蛋白(UCPs)转录基因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测量OLETF大鼠和对照组LETO大鼠不同周龄阶段体质量,在7、10和25周时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棕色脂肪组织(BAT)中的UCP1蛋白,用Northern... 目的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模型OLETF鼠体质量变化和解偶联蛋白(UCPs)转录基因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测量OLETF大鼠和对照组LETO大鼠不同周龄阶段体质量,在7、10和25周时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棕色脂肪组织(BAT)中的UCP1蛋白,用Northern blot方法测定骨骼肌中UCP2和UCP3mRNA量。结果 OLETF大鼠体质量增加比LETO大鼠快,9周前后两组体质量增加差异最明显。10周时LETO组UCP1是OLETF组的1.9倍(P<0.05);UCP3mRNA量约为OLETF组的5.5倍(P<0.01)。结论体质量增加差异明显的阶段UCP1蛋白和UCP3基因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引起OLETF大鼠肥胖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ucp1 ucp2 ucp3
下载PDF
Genetic association analysis-based network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UCP1 polymorphisms
10
作者 Donghai Li 《Genes & Disease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also known as thermogenin or SLC25A7)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coupling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nd adaptive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The genomic location for UCP1 is chro...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also known as thermogenin or SLC25A7)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coupling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nd adaptive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The genomic location for UCP1 is chromosome 4 q31.1:140,555,770--140,568,961(GRCh38/hg38)and its size is 13,192 bases split into 6 exons.In dbSNP,3650 short genetic variations of human UCP1 are documented.In this study,UCP1 serves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polymorphism-trait networks and enable 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fication. ucp1 NETWORKS
原文传递
β3AR通路活化诱导FGF21表达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
11
作者 王文递 马蓓蓓 吴惠文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通过活化β3AR-PKA通路,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分别采用标准小鼠饲料(16只)及45%千卡脂肪高脂饲料(16只)喂养。12周后,标准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注射0... 目的通过活化β3AR-PKA通路,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分别采用标准小鼠饲料(16只)及45%千卡脂肪高脂饲料(16只)喂养。12周后,标准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注射CL316,243组(CL组)注射CL316,243(1 mg/kg);高脂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饮食组(HFD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高脂饮食注射CL316,243组(HFD+CL组)注射CL316,243(1 mg/kg)。14周后,Western blot检测WAT蛋白激酶A(PKA)及棕色化相关蛋白(FGF21、PGC-1α及UCP1)表达;观察肝脏及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成熟后分为3组:NC组,DMEM培养液;CL组,培养液+10μmol/L CL316,243;SU+CL组,培养液+50μmol/L SU5402+10μmol/L CL316,243。48 h后,检测蛋白激酶A(PKA)及棕色化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CL组PKA水平及棕色化相关蛋白升高;与CL组比较,HFD+CL组PKA水平及棕色化相关蛋白降低;而HFD+CL组相关蛋白表达高于HFD组。体外实验,与NC组比较,CL组及CL+SU组PKA水平显著升高;CL+SU组较CL组棕色化相关蛋白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CL组线粒体表达增多;而SU+CL组线粒体表达较CL组减少。结论活化β3AR-PKA通路可增加WAT中FGF21分泌,进而上调PGC-1α及UCP1表达,促进WAT棕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棕色化 β3AR通路 FGF21 PGC-1Α ucp1
下载PDF
UCP1基因多态性与牛耐寒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刚 王杰 +2 位作者 赖添赋 甘明川 赖松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814,共7页
【目的】探究UCP1基因的多态性与牛耐寒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集3个品种,共计180头牛的耳组织样品,利用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牛UCP1基因6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采用生物分析软件探讨了其遗传多态性与牛耐寒性的关联性... 【目的】探究UCP1基因的多态性与牛耐寒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集3个品种,共计180头牛的耳组织样品,利用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牛UCP1基因6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采用生物分析软件探讨了其遗传多态性与牛耐寒性的关联性。【结果】牛UCP1基因编码区存在8个变异位点,其中有5个错义位点,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个错义位点多态性与牛抗寒性存在显著相关性。443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和6414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随牛群体生活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降低;牦牛在3593位点和4873有生存优势的基因型分别为AG和AA型;4973位点CC基因型是高原牛生存的必要基因型。【结论】UCP1可能是牛抗寒性状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1 西藏牦牛 西藏黄牛 通江黄牛 抗寒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褐色脂肪年周期变化
13
作者 宋士一 刘语 +2 位作者 任月 彭霞 杨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为揭示达乌尔黄鼠年周期褐色脂肪变化,采集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完成育肥期、冬眠早期、冬眠晚期和出眠期的达乌尔黄鼠,分别检测其体重、肩胛骨褐色脂肪重量和褐色脂肪中UCP 1的表达。结果显示:起始育肥期黄鼠体重开始增加,直至体... 为揭示达乌尔黄鼠年周期褐色脂肪变化,采集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完成育肥期、冬眠早期、冬眠晚期和出眠期的达乌尔黄鼠,分别检测其体重、肩胛骨褐色脂肪重量和褐色脂肪中UCP 1的表达。结果显示:起始育肥期黄鼠体重开始增加,直至体重高峰值,约增加70%的重量,平均每天增加(1.92±0.21)g,完成育肥期黄鼠体重下降,冬眠阶段黄鼠体重缓慢降低,平均每天降低(0.74±0.05)g,入眠前期褐色脂肪含量增加;冬眠阶段褐色脂肪含量达到峰值,UCP 1表达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冬眠阶段褐色脂肪含量和UCP 1表达增加,为其冬眠阶段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褐色脂肪 冬眠 ucp 1
下载PDF
Supplementation of Fermented Barley Extracts wit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1 Inhibits Obesity via a UCP1-dependent Mechanism 被引量:4
14
作者 XIAO Xiang BAI Juan +3 位作者 LI Ming Song ZHANG Jia Yan SUN Xin Juan DONG Y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578-591,共14页
Objective We aimed to explore how fermented barley extracts wit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1(LFBE) affected the browning in adipocytes and obese rats.Methods In vitro, 3T3-L1 cells were induced by LFBE, raw barley ex... Objective We aimed to explore how fermented barley extracts wit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1(LFBE) affected the browning in adipocytes and obese rats.Methods In vitro, 3T3-L1 cells were induced by LFBE, raw barley extraction(RBE) and polyphenol compounds(PC) from LFBE to evaluate the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In vivo, obese SD rats induced by high fat diet(HF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reated with oral gavage:(a) normal control diet with distilled water,(b) HFD with distilled water,(c) HFD with 800 mg LFBE/kg body weight(bw).Results In vitro, LFBE and the PC in the extrac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dipogenesis and potentiated browning of 3T3-L1 preadipocytes, rather than RBE.In vivo, we observed remarkable decreases in the body weight, serum lipid levels, white adipose tissue(WAT) weights and cell sizes of brown adipose tissues(BAT) in the LFBE group after 10 weeks.LFBE group could gain more mass of interscapular BAT(IBAT) and promote the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n the mitochondria.And LFBE may potentiate process of the IBAT thermogenesis and epididymis adipose tissue(EAT) browning via activating the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dependent mechanism to suppress the obesity.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FBE decreased obesity partly by increasing the BAT mass and the energy expenditure by activating BAT thermogenesis and WAT browning in a UCP1-dependen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MENTED BARLEY POLYPHENOL compounds ucp1 THERMOGENESIS BROWNING
下载PDF
诱导小鼠白色脂肪来源的SVF分化为米色脂肪细胞的方法初探
15
作者 蒋硕 陈思远 +2 位作者 孟轩羽 刘迪晖 梁小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0期1822-1828,共7页
目的:探究将小鼠白色脂肪来源的SVF细胞诱导为米色脂肪细胞的方法,为米色脂肪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脂肪组织来源的SVF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分别用鸡尾酒法和米色脂肪诱导法处理细胞,在诱导的第0、2、4、6、8... 目的:探究将小鼠白色脂肪来源的SVF细胞诱导为米色脂肪细胞的方法,为米色脂肪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脂肪组织来源的SVF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分别用鸡尾酒法和米色脂肪诱导法处理细胞,在诱导的第0、2、4、6、8、10天收取细胞样品进行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油红O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培养皿中的脂质生成情况,并对针对脂滴大小定量。结果:实验分离的SVF细胞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逐渐呈长梭形,在+接种120 h后有呈螺旋式生长的趋势。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两种诱导方法皆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α,C/EBPα)基因表达升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在两种方法的诱导下,脂质生成水平无差异,但与鸡尾酒法相比,米色脂肪诱导法的脂肪细胞脂滴面积明显减少(P<0.05),并且小体积脂滴所占百分比较高。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鸡尾酒法相比,米色脂肪诱导法使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和含PR结构域蛋白16(PRD1-BF1-RIZ1 homologous domain containing 16,PRDM16)基因表达升高(P<0.05)。结论:与鸡尾酒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成功诱导SVF细胞向米色脂肪细胞分化,脂滴具备米色脂肪特征,并表达米色脂肪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F细胞 米色脂肪细胞 ucp1 PRDM16 鸡尾酒诱导法
原文传递
诱导性产热脂肪的性质、诱导因素及潜在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海艳 钱淑文 汤其群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9-1271,共13页
当机体能量摄入长期超过能量消耗时,就会产生肥胖。人们通常把脂肪视为肥胖的"罪魁祸首",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哺乳动物体内一般存在两种类型脂肪组织,分别是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 当机体能量摄入长期超过能量消耗时,就会产生肥胖。人们通常把脂肪视为肥胖的"罪魁祸首",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哺乳动物体内一般存在两种类型脂肪组织,分别是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两者的解剖位置和形态特征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在能量代谢方面的作用也相反。白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为储存能量,白色脂肪含量显著增多是肥胖病人的主要特征之一;棕色脂肪组织主要是消耗能量,是产热组织。最新研究显示,有第三种脂肪"诱导性产热脂肪即米色脂肪"的存在。米色脂肪具有有别于白色和棕色脂肪细胞的来源、基因表达谱、诱导因素等,该文将对此进行综述,并就诱导性产热脂肪对治疗肥胖的潜在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产热脂肪 米色脂肪 肥胖 ucp1 适应性产热
原文传递
UCP1调控棕色脂肪组织能量代谢及线粒体稳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关璐 刘川川 张瑞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42-346,共5页
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是线粒体内膜的核编码蛋白,主要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表达,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UCP1调节BAT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稳态和线粒体自噬,... 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是线粒体内膜的核编码蛋白,主要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表达,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UCP1调节BAT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稳态和线粒体自噬,而三者的动态平衡有助于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发挥。本文主要对UCP1的结构与分布、UCP1调控BAT能量代谢相关机制、UCP1调控BAT线粒体稳态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1 棕色脂肪组织 能量代谢 线粒体稳态
下载PDF
组胺刺激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月瑶 张玉洁 常永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1-827,共7页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并能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哪些代谢产物参与介导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促进脂肪产热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给予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腹腔注射β3-肾上腺素受体...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并能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哪些代谢产物参与介导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促进脂肪产热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给予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腹腔注射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316,243,分离提取小鼠脂肪组织进行RNA-Seq检测,结果显示组胺合成限速酶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在脂肪中被CL316,243强烈诱导,因此推测HDC的代谢产物组胺可能参与了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通过给予正常饮食与高脂饮食C57BL/6J小鼠静脉注射组胺,以明确组胺促进脂肪产热的生理作用和机制。结果显示,组胺可刺激正常饮食小鼠棕色脂肪和皮下白色脂肪中产热基因的表达,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 PGC-1α)和解耦联蛋白1 (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HE染色表明,组胺处理降低了脂肪细胞中脂滴的大小。此外,组胺还可以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产热,改善糖耐量和脂肪肝表型。最后,我们通过脂肪原代前体细胞实验验证了组胺促进产热是细胞的自主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组胺可能参与介导了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促进脂肪的产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产热 肥胖 ucp1 PGC-1Α
原文传递
老年小鼠糖耐量减退与脂肪细胞分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晓慧 杨蕙宇 +4 位作者 王轲 宁晓霞 黄振鹏 李蓉 徐玉乔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2期1721-1727,共7页
目的研究老年小鼠糖耐量减退与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为探索老年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取6、20、40周龄C57BL/6J小鼠,分别模拟人类的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检测体重、附睾白色脂肪重量/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以及... 目的研究老年小鼠糖耐量减退与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为探索老年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取6、20、40周龄C57BL/6J小鼠,分别模拟人类的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检测体重、附睾白色脂肪重量/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以及冷暴露后体温,取小鼠背部棕色脂肪及附睾、皮下、腹股沟和肠系膜脂肪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腓肠肌以及附睾、皮下、腹股沟和肠系膜脂肪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小鼠称为Slc2a4)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背部棕色脂肪及附睾、皮下、腹股沟和肠系膜5个部位的脂肪组织检测Ucp1、Prdm16和Cidea基因并在后4个部位的脂肪组织检测CD137和Cytc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棕色脂肪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对棕色脂肪及皮下、腹股沟区脂肪组织的Ucp1相对表达量与各年龄组空腹血糖做相关分析。结果 40周龄小鼠体重、附睾脂肪重量/体重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6周龄组(均P<0.05),并存在糖耐量减退(P<0.05);各部位脂肪组织中Slc2a4基因表达均呈下降趋势(P<0.05)。棕色脂肪细胞脂滴增大并融合,细胞标志物Ucp1、Prdm16和Cidea基因表达量(P<0.05)及Ucp1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40周龄组小鼠在4℃环境下体温下降更快(P<0.05)。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细胞直径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皮下、腹股沟和肠系膜区域米色脂肪分化逐渐减少。米色脂肪分子标志物Ucp1、Prdm16、Cidea、CD137、CytC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P<0.05)。20周龄组小鼠的以上部分指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背部棕色脂肪及皮下和腹股沟区脂肪的Ucp1基因表达量均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2=0.974;R2=0.8933;R2=0.7109)。结论老年小鼠棕色脂肪形态和功能减退以及米色脂肪细胞分化减少与其糖耐量减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耐量减退 棕色脂肪 米色脂肪 ucp1
下载PDF
肥胖相关基因FTO、FNDC5、PRDM16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雨林 詹济华 +2 位作者 谭洋 陈倩 裴刚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971-979,共9页
脂肪量及肥胖相关基因(FTO)被认定为肥胖关联最强最确切的基因,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通常来讲,其通过与其他肥胖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体内脂质的代谢,达到调控体脂量的目的。但是,FTO的很多作... 脂肪量及肥胖相关基因(FTO)被认定为肥胖关联最强最确切的基因,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通常来讲,其通过与其他肥胖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体内脂质的代谢,达到调控体脂量的目的。但是,FTO的很多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确切证实。本文综述了FTO通过调控IRX3、IRX5的表达,致使白色脂肪细胞内UCP1增多,变成米色脂肪细胞,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反应的相关生理机制。FNDC5是新近发现的肌肉相关因子,受到细胞因子PGC-1的诱导激活后,可表达Irisin蛋白,从而促使棕色脂肪细胞的UCP-1表达增加,同时促进细胞转化,提高解偶联呼吸作用的产热耗能反应。PRDM16被冠以"棕色脂肪细胞开关"一名,可激活棕色脂肪细胞关键特征,增强线粒体作用、解耦连呼吸作用及调控PGC-1a和UCP1等的表达;抑制富集白脂肪的几种基因的m RNA水平如resistin和serpin3ak的表达,达到强有力地干预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代谢及转化反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FTO FNDC5 PRDM16 米色脂肪细胞 ucp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