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IODP U1501站早中新世海洋沉积物长链烯酮来源与含量变化
1
作者 郑畅 金晓波 刘传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海洋沉积物中的长链烯酮由海洋单细胞钙化藻类颗石藻生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研究领域中的分子标记物。长链烯酮碳同位素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大气CO_(2)浓度的可靠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需要利用颗石大小对颗石藻生理参数b... 海洋沉积物中的长链烯酮由海洋单细胞钙化藻类颗石藻生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研究领域中的分子标记物。长链烯酮碳同位素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大气CO_(2)浓度的可靠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需要利用颗石大小对颗石藻生理参数b值进行修正,因此需要厘清哪类颗石藻对烯酮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认为新生代海洋沉积物中主要的长链烯酮生产者为Noelaerhabdaceae科的颗石藻,包含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spp.,Reticulofenestra spp.,Cyclicargolithus spp.,但对它们具体的贡献程度仍然未知。因此,本文以南海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U1501站早中新世海洋沉积物为研究材料,对比了沉积物中颗石与烯酮的绝对含量,发现Cyclicargolithus属的颗石丰度与烯酮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4,p<0.01),而Reticulofenestra spp.的相关性较弱(r=0.09,p=0.5)。研究认为早中新世长链烯酮的主要生产者为Cyclicargolithus属,Reticulofenestra属次之。此外,研究还测量了各颗石属种的长度,并估算了颗石藻细胞的直径。研究认为Cyclicargolithus属对烯酮的高贡献源于其较大的细胞直径。从长链烯酮生产者的种类、细胞体积及其生命过程处着眼,有利于评估应用碳同位素分馏重建海洋中CO_(2)浓度的可行性,对准确地还原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_(2)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烯酮 颗石藻 早中新世 IODP u1501 南海
下载PDF
南海IODP 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烃源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传联 陈莹 +3 位作者 龚瑞雪 孙瑞 马瑞罡 张功成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5,共7页
以南海综合大洋钻探(IODP)368航次U1501站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样品为研究材料,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古生物学分析结果,探讨了其作为海相烃源岩的潜力。研究发现: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样品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多数样品有机... 以南海综合大洋钻探(IODP)368航次U1501站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样品为研究材料,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古生物学分析结果,探讨了其作为海相烃源岩的潜力。研究发现: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样品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多数样品有机碳含量小于0.5%,个别样品有机碳含量介于0.5%和1.0%之间;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有少量Ⅰ型;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和镜质组为主,腐泥组含量普遍高于60%;正构烷烃分布以C21以下为主,C25以上含量低;Pr/Ph值均小于0.4;甾烷系列化合物以C27为主,C29含量低,但可见明显4-甲基C30甾烷(或甲藻甾烷);五环三萜烷中藿烷系列化合物比较发育,伽马蜡烷和奥利烷含量低。从有机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综合分析结果看,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样品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海洋水生生物和藻类,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相对较少,由此推测南海北部深水区始新统—渐新统具有海源海相烃源岩发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源海相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始新统—渐新统 IODP u1501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