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准噶尔三塘湖盆地中侏罗统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珉 周玉 +4 位作者 苏飞 袁彦伟 朱永胜 邢建磊 杨鱼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2-758,共17页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晚古生代,2个样品年龄峰值分别为328 Ma和340 Ma,碎屑锆石ε_(Hf)(t)为8.9~14.7,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90~415 Ma之间;头屯河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出238~163 Ma、505~259 Ma和1950~744 Ma 3个区间段,碎屑锆石ε_(Hf)(t)为-6.5~12.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709~575 Ma之间。物源分析表明西山窑组砂岩物源单一,主要来自于研究区西部卡拉麦里—麦钦乌拉和野马泉地区;头屯河组砂岩物源相对复杂,除了有来自于卡拉麦里地区的碎屑物质外,还接受了其他区域的物源供给。二者之间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的突变,代表了东准噶尔地区中侏罗世一次剧烈的构造变形事件,物源特征指示汉水泉地区中侏罗统地层铀含量相对有限,铀源是限制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hf同位素 铀成矿物源 东准噶尔
下载PDF
豫西二郎坪地区O型埃达克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郭彩莲 陈丹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94-2002,共9页
本文对出露于豫西二郎坪地区的西庄河花岗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重点讨论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西庄河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花岗... 本文对出露于豫西二郎坪地区的西庄河花岗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重点讨论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西庄河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花岗岩具有高Si(SiO2=66.84%~71.57%)、富Al(Al2O3=14.11%~16.78%)、富Na(Na2O=3.45%~4.78%,Na2O/K2O为1.06~2.40)及低Mg(MgO=0.88%~1.0%,Mg#为0.43~0.46)的特征。微量元素方面显示高Sr(327.04×10-6~613.97×10-6)、低Y(12.30×10-6~17.17×10-6)和Yb(1.36×10-6~1.88×10-6)及高Sr/Y比值(介于24~38);稀土含量中等(∑REE=86.79×10-6~197.04×10-6),轻重稀土高度分异((La/Yb)N=12.35~23.28),无Eu异常或正Eu异常(δEu=0.97~1.34);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K、Rb、Ba、Th及Sr,而Nb、Ta、P及Ti具明显的负异常。锆石Hf同位素显示具有正的εHf(t)值,变化于8.37~11.13之间。以上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成因的O型埃达克岩特征相似。利用锆石原位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西庄河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61±0.9Ma。该年龄与其共生的二郎坪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460~473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其O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共同指示豫西二郎坪地区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及洋盆的俯冲消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 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 埃达克岩 豫西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来自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碱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健 田辉 +5 位作者 李怀坤 苏文博 周红英 相振群 耿建珍 杨立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29-3146,共18页
本文报导了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大红峪组、团山子组碱性玄武质岩和侵入串岭沟组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些碱性玄武岩与基性岩脉的时代... 本文报导了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大红峪组、团山子组碱性玄武质岩和侵入串岭沟组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些碱性玄武岩与基性岩脉的时代问题、岩浆岩起源和源区类型以及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大红峪组碱性玄武岩和串岭沟组基性岩脉分别形成于1624±9Ma和1620±9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这些基性岩浆岩普遍具有高的Zr含量(94×10-6~196×10-6)、富集轻稀土((La/Yb)N=10.63~21.97)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大多数样品无明显的Eu异常,微量元素组成与OIB相似。锆石Hf同位素显示弱亏损特征,εHf(t)值为-0.6~3.8。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碱性岩的原始岩浆可能起源于同一软流圈地幔源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2%~3%),且有岩石圈地幔物质加入。岩浆受地壳混染的程度低,经历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燕辽裂陷槽中部长城系碱性岩从1635Ma(团山子组)开始喷发,1625Ma达到峰期,大红峪组地层沉积时间晚于1635Ma。联系该阶段全球各大陆情况,华北地区该期的碱性岩岩浆事件应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 燕辽裂陷槽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