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石学研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艳平 凌毅平 徐国伟 《江西有色金属》 2007年第4期4-7,共4页
锆石是各类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其性质稳定,不易被后期的蚀变作用或热液作用所改变,被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和同位素定年的研究。锆石形态学、U-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提供... 锆石是各类岩石中重要的副矿物,其性质稳定,不易被后期的蚀变作用或热液作用所改变,被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和同位素定年的研究。锆石形态学、U-Pb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形态 upb同位素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同位素
下载PDF
桂东南马山杂岩体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其对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段瑞春 凌文黎 +4 位作者 李青 邱啸飞 杨红梅 刘重芃 卢山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21-1232,共12页
对桂东南马山杂岩体中的橄榄岩进行了锆石原位LA-ICP-MS U-Pb分析,获得了157.8±2.4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晚侏罗世。两件样品具有极低的SiO_2含量,指示其为堆晶成因,无Nb、Ta亏损表明它们... 对桂东南马山杂岩体中的橄榄岩进行了锆石原位LA-ICP-MS U-Pb分析,获得了157.8±2.4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晚侏罗世。两件样品具有极低的SiO_2含量,指示其为堆晶成因,无Nb、Ta亏损表明它们形成时没有受到明显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其+4.46和+4.24的ε_(Nd)(158Ma)值反映了岩浆来自中度亏损的地幔源区,是对幔源物质亏损程度的最大估计;中基性岩具有类似于OIB的微量元素特征,不同程度的弱Nb、Ta亏损以及Sr、Nd同位素的变化,指示了幔源岩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的混染;相对于华南大多数同期或中生代花岗岩,马山杂岩体中花岗岩具有较小的ε_(Nd)值和年轻的t_(DM2)年龄,指示岩体形成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因此,桂东南地区在燕山早期为拉张环境,马山杂岩体为板内拉张环境下中等亏损程度的地幔源区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导致的岩浆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东南 马山杂岩体 u-pb同位素年代学 地球化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西段)青白口纪辉石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王凯凯 刘传朋 +3 位作者 邓俊 刘同 刘卫东 梁成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东昆仑造山带内元古代蓟县纪一青白口纪的岩石构造组合保留较少,蛇绿岩组合和洋岛一海山组合是中元古代昆中洋存在的直接依据,代表中元古代旋回的开始,而青白口纪碰撞型花岗片麻岩组合的成带分布和蓟县一青白口纪稳定陆表海环境的沉积... 东昆仑造山带内元古代蓟县纪一青白口纪的岩石构造组合保留较少,蛇绿岩组合和洋岛一海山组合是中元古代昆中洋存在的直接依据,代表中元古代旋回的开始,而青白口纪碰撞型花岗片麻岩组合的成带分布和蓟县一青白口纪稳定陆表海环境的沉积代表元古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结束,但无准确的同位素资料和岩石化学数据证明中新元古代俯冲环境岩石组合的存在。青白口纪辉石闪长岩为本次工作中在金水口岩群新解体出的变质侵入体。本文通过对分水岭北地区青白口纪辉石闪长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以及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进行分析,进而为东昆仑造山带西段青白口纪所处造山阶段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口纪辉石闪长岩 地球化特征 u-pb同位素年代学 俯冲型岩浆岩
下载PDF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4
作者 吴峰辉 刘树文 +6 位作者 李秋根 王宗起 苏犁 杨恺 张帆 闫全人 闫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1-818,共8页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 Ma,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 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 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光头山花岗岩 LA-ICPMS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勉略缝合带
下载PDF
小秦岭地区樊岔金矿基性岩脉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5
作者 郭晓 李重阳 +3 位作者 王红军 祖宗虎 李满军 裴海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的北部,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典型区域。该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在时间上及空间上与区内花岗岩体及金矿脉表...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的北部,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典型区域。该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在时间上及空间上与区内花岗岩体及金矿脉表现出一定的穿插或伴生关系,这对于探讨区域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小秦岭东部樊岔金矿区内的基性岩脉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基性岩脉的锆石分为岩浆锆石与继承锆石两类,其中继承锆石的同位素年龄为2430 Ma—2029 Ma,与区内基底太华群的形成年代近于一致,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捕获了部分太古代太华群的锆石;岩浆锆石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866 Ma—1803 Ma,属中元古代,与区内广泛发育的熊耳群火山岩及部分花岗岩(桂家峪岩体、小河岩体)形成时代近于一致,是中元古代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拉张、裂解等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区内发育的基性岩脉集中于元古代时期,而区内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因此,在时间上基性岩脉与区内中生代成矿事件的成因联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岔金矿 基性岩脉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河南小秦岭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物源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曾广骅 陈旸 +1 位作者 许国强 梁定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26-6641,共16页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西部海域 海砂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物源示踪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卫境地区查干哈达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华明 李玲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740-753,共14页
查干哈达花岗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针对查干哈达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探讨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查干哈达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7.9±1.5 Ma,在由弱过铝质... 查干哈达花岗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针对查干哈达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探讨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查干哈达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7.9±1.5 Ma,在由弱过铝质花岗岩向强过铝质花岗岩演化过程中,显示了由碱性、镁质向碱钙性、铁质演化的特征,属于A型花岗岩,岩体同时显示K、Rb、Zr、Hf、Th和LREE的相对富集,Ba、P、Ti、Nb、Ta和HREE的相对亏损,在成岩过程中经历较强的分异演化。查干哈达岩体εHf(t)=1.1~5.0,TDMc=870~1122 Ma,具有高的εHf(t)值以及低的TDMc值,表明其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老的地壳物质再循环,查干哈达岩体形成于拉张伸展的构造环境,显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研究区转入了板内伸展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哈达花岗岩体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 A型花岗岩
下载PDF
内蒙古银宫山地区闪长玢岩脉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8
作者 李华明 李玲 +1 位作者 王果 苗爱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4期732-747,共16页
银宫山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在该地区陆续发现多处热液型铀矿化,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东山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为深入探讨闪长玢岩脉与铀矿化的关系,文章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 银宫山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在该地区陆续发现多处热液型铀矿化,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东山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为深入探讨闪长玢岩脉与铀矿化的关系,文章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出露的闪长玢岩脉年龄为242~232 Ma,形成于印支期早阶段。铀矿化蚀变的闪长玢岩脉成岩后受到211 Ma和128 Ma两次热事件的影响,并伴随U的高度富集,铀矿化成因可能与大东山花岗岩体原生含铀矿物中铀的活化迁移作用有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脉在铀富集矿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Mn、Mg、Sr和Pb的带入,同时伴随有Na的带出,而稀土元素含量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玢岩脉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铀矿化 银宫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