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1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U-Pb ag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zircons from Cenozoic intrusions in northeastern China by laser ablation ICP-MS 被引量:258
1
作者 YUAN Honglin WU Fuyuan +3 位作者 GAO Shan LIU Xiaoming XU Ping SUN Dey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2期2411-2421,共11页
Using the in situ zircon U-Pb dating method of LA-ICPMS, we analyzed the 31 Ma old SHRIMP U-Pb age of the Yongsheng nepheline syenite from southern Jilin Province under different spot sizes. The obtained ages are comp... Using the in situ zircon U-Pb dating method of LA-ICPMS, we analyzed the 31 Ma old SHRIMP U-Pb age of the Yongsheng nepheline syenite from southern Jilin Province under different spot sizes. The obtained ages are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SHRIMP in both accuracy and precision. The age is also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Yinmawanshan gabbro from the Liaodong Peninsula within error. Both the Yongsheng nepheline syenite and the Yinmawanshan gabbro represent the youngest known exposed intrusions in northeastern and even 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ocene mantle-derived magmatic underplating, and the rapid crustal uplifting of this region since 30 Ma. The analyses also document extremely high LREE concentrations and relatively flat REE patterns for the zircons from the Yongsheng nepheline syenite, which represent a new type of zircon RE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锆石 中国 东北地区 地球年代学
原文传递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U-Pb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 被引量:198
2
作者 刘玉平 李正祥 +5 位作者 李惠民 郭利果 徐伟 叶霖 李朝阳 皮道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7-976,共10页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9.8±3.2Ma(MSWD=3.16),(238)U/^(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82.0±9.6Ma (MSWD=4.81);隐伏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2.9±1.9Ma(N=10,MSWD=0.71),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6.9±1.4Ma(N=9,MSWD=3.70),表明锡(铜)矿化主要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个旧、白牛厂两个超大型矿床和相关花岗岩体的年代学资料,指示滇东南地区于白垩纪存在以锡矿化为特色的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可能与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块岩石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锆石 u-pb年龄 白垩纪 成岩-成矿事件 都龙锡-锌矿床 滇东南
下载PDF
南秦岭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6
3
作者 孙卫东 李曙光 +1 位作者 Yadong Chen 李育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9-216,共8页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以北迷坝、光头山和东江口等花岗岩体形成于三叠纪(206~220 Ma),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洋盆的闭合时代及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时代基本一致,显示了它们的形成与勉-略古生代洋盆...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以北迷坝、光头山和东江口等花岗岩体形成于三叠纪(206~220 Ma),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洋盆的闭合时代及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时代基本一致,显示了它们的形成与勉-略古生代洋盆闭合后及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支持华南和华北两大陆块最终在印支期碰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碰撞时代 南秦岭 铀-铅定年
下载PDF
藏南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时代、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0
4
作者 李皓扬 钟孙霖 +5 位作者 王彦斌 朱弟成 杨进辉 宋彪 刘敦一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3-500,共8页
本文对林子宗火山岩命名地-林周盆地内典中组最底部的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和年波组下段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前者形成于62.5±1.1Ma,而后者形成于56.4±1.2Ma,表明林子宗火山活动的起始... 本文对林子宗火山岩命名地-林周盆地内典中组最底部的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和年波组下段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前者形成于62.5±1.1Ma,而后者形成于56.4±1.2Ma,表明林子宗火山活动的起始时间略晚于K/T界限年龄。岩浆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为+9.0~+0.5和+11.0~+4.8,显示亏损地幔的特征,与同时期冈底斯岩体的岩浆锆石相似,应为同源产物,源自于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此外,典中组样品含有石炭纪年龄的捕获锆石,它们的ε_(Hf)(T)值介于-0.6~-3.2之间,具有中元古代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与附近念青唐古拉岩带花冈岩的捕获锆石相若,暗示拉萨陆块老地壳的混染在岩浆演化中亦扮演了角色。结合区域地质,我们认为在藏南拉萨陆块上的林子宗火山岩是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前到碰撞初期新特提斯海洋板块向北俯冲、拆离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子宗火山岩 林周盆地 西藏 锆告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下载PDF
柴北缘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来自U-Pb及Ar-Ar同位素测定的证据 被引量:82
5
作者 张建新 杨经绥 +3 位作者 许志琴 张泽明 陈文 李海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7-222,共6页
柴北缘大柴旦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以角闪岩相变质条件为特征的片麻岩中。选择新鲜的保存较好的榴辉岩分别进行U-Ph和Ar-Ar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含石榴子石的白云母片麻岩(此榴辉岩的围岩)被选用于白云母的Ar-Ar测定。榴辉... 柴北缘大柴旦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以角闪岩相变质条件为特征的片麻岩中。选择新鲜的保存较好的榴辉岩分别进行U-Ph和Ar-Ar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含石榴子石的白云母片麻岩(此榴辉岩的围岩)被选用于白云母的Ar-Ar测定。榴辉岩的 U-Ph测定显示^(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94. 6±6. 5)Ma,代表榴辉岩的峰期变质作用年龄。同样榴辉岩样品的多硅白云母被分选出用于^(39)Ar-^(40)Ar年代学测定。测定结果获得的坪年龄为(466. 7±1. 2)Ma,等时线年龄为(465. 9±5. 4)Ma,代表榴辉岩在退变过程中的冷却年龄;围岩中白云母的^(39)Ar-^(40)Ar年代学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477. 67±17. 72)Ma。相似的 Ar-Ar年龄值表明,榴辉岩和围岩在抬升过程中经历了一致的冷却及退变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柴达木盆地 铀-铅定年 氩-氩定年
下载PDF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tandard zircons for U-Pbdating 被引量:91
6
作者 XUPing WUFuyuan XIELiewen YANGYue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5期1642-1648,共7页
Using the newly published Yb isotopic abundances and the mass bias relationship between Yb and Hf, we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of Hf isotopes in the standard zircon 91500 by means of 193 nm laser attached to Neptune mu... Using the newly published Yb isotopic abundances and the mass bias relationship between Yb and Hf, we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of Hf isotopes in the standard zircon 91500 by means of 193 nm laser attached to Neptune multi-collector ICP-MS (LA-MC-ICPMS). The obtained Hf isotopic data, in either in situ or line scan modes, are not only identical for different spot sizes, but also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ults obtained on TIMS or other MC-ICPMS machines within errors. This indic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reliable ^176Hf/^177Hf isotopic ratios for zircon in either in situ or line scan conditions on LA-MC-ICPMS machine, and the applied procedures in our study for elemental interfering correction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purpose of acquiring satisfactory accuracy for Hf isotope analyses. The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four zircon standards i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U-Pb dating, 91500, CZ3, CN92-1 and TEMORA, a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176Hf/^177Hf ratios are 0.282316±4 (n=34,2σ) for91500, 0.281704±6 (n = 16,2σ) for CZ3, 0.282200±6 (n=20,2σ) for CN92-1 and 0.282684±14 (n=24,2σ) for TEMORA, respectively, with ^176Lu/^177Hf ratios of -0.00031, 0.000036,0.00083 and 0.00127. Zircons 91500 and CZ3 show narrowervariations in ^176Hf/^177Hf and ^176Lu/^177Hf ratios than those of zircons CN92-1 and TEMORA, and thus are appropriate standards for the Hf isotop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铪同位素 标准锆石 u-pb定年 LA-MC-ICPMS 等压干扰修正
原文传递
黔中隆起性质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88
7
作者 邓新 杨坤光 +1 位作者 刘彦良 佘振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9,共11页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广西运动期间,受到来自南部云开地块与桂滇-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向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碰撞脉动式收缩的远程效应,出现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带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带共存的现象,之后,"黔中隆起"作为独立意义的构造单元消失,与"江南古陆"相连接进入联合发展时期。东吴运动和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改变了黔中隆起控制东西走向的沉积古地理格架,变为近南北向,黔中隆起与上扬子地区的构造演化彻底融为一体,标志黔中隆起演化的彻底结束。黔中隆起南缘边界的镇远—贵阳断裂中的钾镁煌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1.3±8.0)Ma,很好地指示了黔中隆起作为独立单元发展的最后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构造运动 u-pb年龄 构造性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冀北承德盆地髫髻山组火山岩的时代 被引量:83
8
作者 刘健 赵越 柳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17-2630,共14页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代表燕山期大规模火山喷发的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的年代学数据得到迅速积累。本文在结合前人对燕山地区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 U-Pb 同位素定年工作的基础上,对取自冀北承德盆地兴隆山附近髫髻山组火山岩顶、...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代表燕山期大规模火山喷发的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的年代学数据得到迅速积累。本文在结合前人对燕山地区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 U-Pb 同位素定年工作的基础上,对取自冀北承德盆地兴隆山附近髫髻山组火山岩顶、底样品的锆石进行 U-Pb LA-ICP-MS 定年,试图进一步限定该地区髫髻山期火山岩起始和结束的时代。承德盆地髫髻山组火山岩定年结果表明,其顶部晶屑凝灰岩时代为153±1Ma(2σ),底部粗安岩时代为156±3Ma(2σ)。两者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该地区髫髻山组火山岩喷发是在短时期内完成的。燕山地区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时代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岩初步限定的底部年龄和顶部年龄分别为158±1Ma、153±1Ma。其形成时代在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后城组)与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岩的界线年龄为153±1Ma,这是第一次获得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界线年龄。土城子组顶部的时限确定在134±2~136±2Ma 之间。其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而髫髻山组火山岩之下的九龙山组的时代可能亦为晚侏罗世。区域张家口组的底部时代限定在134±2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盆地 髫髻山组(蓝旗组) 土城子组(后城组)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下载PDF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4
9
作者 杨启军 徐义刚 +2 位作者 黄小龙 罗震宇 石玉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2-1104,共13页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东侧,区域内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花岗岩(简称腾梁花岗岩)由古永岩群、宾榔江岩群的若干个花岗岩体组成,以岩基、岩株、岩墙状态产出。花岗岩呈现带状沿着一系列北北东向弧形断裂平行分布,展示...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东侧,区域内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花岗岩(简称腾梁花岗岩)由古永岩群、宾榔江岩群的若干个花岗岩体组成,以岩基、岩株、岩墙状态产出。花岗岩呈现带状沿着一系列北北东向弧形断裂平行分布,展示明显的同构造剪切被动侵位和岩墙扩展侵位特征。岩浆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东侧的古永岩群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白垩世晚期(76~68Ma);而西侧的槟榔江岩群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稍晚的始新世(53Ma)。腾梁花岗岩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条纹长石花岗岩、伟晶花岗岩,缺少典型的富铝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腾梁花岗岩是起源于中下地壳的过铝-强过铝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源岩是富含泥质的硬砂岩,并具有岛弧-后碰撞花岗岩特征。由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封闭及印度陆块与亚洲陆块的陆陆碰撞发生于65Ma,进一步推测腾梁花岗岩是新特提斯封闭到陆陆碰撞造成陆壳增厚所引起的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腾梁花岗岩是冈底斯的东延部分,但在形成机制上,与冈底斯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梁花岗岩 u-pb定年 喜马拉稚特提斯 陆陆碰撞
下载PDF
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古隆起构造-热事件及其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80
10
作者 邬光辉 李浩武 +3 位作者 徐彦龙 苏文 陈志勇 张宝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35-2452,共18页
通过盆地内部锆石U-Pb测年分析表明,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存在2950~3100Ma、2100~2400Ma、1900~2000Ma、1300~1600Ma、900~950Ma、700~800Ma、540~560Ma、400~500Ma和270~290Ma等9期构造-热事件。中央航磁异常带井下花岗岩锆石SHRI... 通过盆地内部锆石U-Pb测年分析表明,塔里木克拉通基底存在2950~3100Ma、2100~2400Ma、1900~2000Ma、1300~1600Ma、900~950Ma、700~800Ma、540~560Ma、400~500Ma和270~290Ma等9期构造-热事件。中央航磁异常带井下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发现1908.2±8.6Ma前寒武纪基底,表明盆地内部可能存在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形成的古老花岗岩基底。结合新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具有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基底结构,北部为中-新元古代中浅变质岩基底、中部为古元古代花岗岩基底、南部为新元古代早-中期岩浆岩与变质岩基底、东南部为遭受早志留纪区域变质改造的变质岩基底。井震结合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前寒武系发育广泛分布的大型不整合,形成塔北与塔南两大前寒武纪基底古隆起,可能与550Ma"泛非运动"相关。塔里木盆地基底古隆起主要经历5期演化,古元古代中期形成克拉通化基底,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统一的变质结晶基底,寒武纪沉积前两大基底古隆起形成,加里东晚期五大基底古隆起基本定型,海西期以来发生局部调整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前寒武纪基底 古隆起 u-pb年龄 超大陆 演化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3
11
作者 郭丽爽 刘玉琳 +3 位作者 王政华 宋达 许发军 苏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 火山岩 锆石 u-pb年代学
下载PDF
赣南天门山—红桃岭钨锡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精细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9
12
作者 丰成友 许建祥 +7 位作者 曾载淋 张德全 屈文俊 佘宏全 李进文 李大新 杜安道 董英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52-963,共12页
素有“世界钨都”美誉的赣南产有密集的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然而,目前对钨锡成矿和花岗岩成岩年龄还缺乏很好的约束。本文以天门山-红桃岭钨锡矿田为对象,在详细的矿田地质调查和典型矿床解剖基础之上,采用高精... 素有“世界钨都”美誉的赣南产有密集的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然而,目前对钨锡成矿和花岗岩成岩年龄还缺乏很好的约束。本文以天门山-红桃岭钨锡矿田为对象,在详细的矿田地质调查和典型矿床解剖基础之上,采用高精度测年技术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利用锆石SHRIMPU-Pb法,分别获得天门山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和红桃岭黑云母花岗岩体成岩年龄分别为151.8±2.9Ma(n=14,MSWD=1.3)和151.4±3.1Ma(n=11,MSWD=0.34);利用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分别获得牛岭内带石英脉型和樟斗外带石英脉型钨矿成矿年龄分别为154.9±4.1~154.6±9.7Ma和149.1±7.1Ma(n=6,MSWD=1.3)。可见,本区钨矿床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成岩年龄限定在晚侏罗世,对应于区域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钨成矿与花岗岩成岩基本不存在时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山-红桃岭矿田 锆石SHRIMP u-pb定年 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赣南钨矿
下载PDF
东昆中隆起带东段闪长岩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2
13
作者 李碧乐 孙丰月 +3 位作者 于晓飞 钱烨 王冠 杨延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3-1172,共10页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分布一套高钾的钙碱性闪长岩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浆...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分布一套高钾的钙碱性闪长岩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该闪长岩属混合成因,即由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阿斯哈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244Ma左右,属印支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侵入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u-pb年龄 东昆中隆起带
下载PDF
中亚构造域多期叠加斑岩铜矿化:以阿尔泰东南缘哈腊苏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为例 被引量:61
14
作者 薛春纪 赵战锋 +6 位作者 吴淦国 董连慧 冯京 张招崇 周刚 池国祥 高景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82,共30页
新疆青河县新近发现哈腊苏铜矿床,正在进行的勘探证实具有大型铜储量前景。它位于阿尔泰东南缘,靠近额尔齐斯构造变形带。这个区域经历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陆俯冲、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以及其后的陆内活化等地质过程。铜成矿与哪种地质... 新疆青河县新近发现哈腊苏铜矿床,正在进行的勘探证实具有大型铜储量前景。它位于阿尔泰东南缘,靠近额尔齐斯构造变形带。这个区域经历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陆俯冲、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以及其后的陆内活化等地质过程。铜成矿与哪种地质地质过程有关受人关注,矿床成因也存在斑岩型、热液脉型和火山岩型等不同认识。哈腊苏铜矿区主要出露中泥盆统基性火山岩(含苦橄岩)及侵入其中的不同时期含铜蚀变斑岩体,包括花岗闪长斑岩、斑状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斑岩等,斑岩SiO_2质量分数为57.24%~65.45%,其中花岗闪长斑岩δ^(18)O_(V-SMOW)=7.9‰~8.6‰,ε_(Nd)(t)=7.3~8.5(接近于MORB值),(^(87)Sr/^(86)Sr)_t=0.70383~0.70410(接近原始地幔值),暗示岩浆起源于地幔或下地壳。矿区含铜蚀变斑岩全岩矿化(Cu 0.2%),矿体(Cu 0.3%以上)呈透镜状和不规则分枝脉状,产状与斑岩体相仿,95%以上矿体产于斑岩体内。围岩蚀变从矿体到斑岩再到基性火山岩围岩,发育钾长石黑云母化、黑云母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的分带,后期脉状线型钾长石化叠加于早期面状弥散型钾硅酸盐蚀变之上。没有次生硫化物富集现象,原生铜矿石出现细脉浸染型和脉状叠加型两种自然类型,前者以"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为典型金属矿物组合,后者呈在前者背景上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脉状叠加矿化。相对于前者,后者Cu、Au品位明显偏高(分别达到Cu 2.21%、Au 0.83 g/t)、微量和稀土元素总量降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和REE配分曲线更为平缓,Eu正异常更加显著。基性火山喷发、幔源岩浆侵入和多期矿化叠加是哈腊苏铜成矿的关键,早期斑岩型铜成矿基础上的后期构造热液矿化叠加显著。细脉浸染型铜矿石中共生黄铁矿-黄铜矿的硫同位素温度计指示斑岩型铜成矿温度为420~560℃。铜矿石硫化物δ^(34)S_(V-C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 u-pb Re-Os法 AR-AR法 斑岩铜矿 多期叠加矿化 哈腊苏 中亚
下载PDF
北秦岭造山带的早古生代多期变质作用 被引量:61
15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孟繁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9-1190,共12页
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以高级变质岩石为特征,主要包括少量榴辉岩、高压麻粒岩和区域上广泛分布的麻粒岩-角闪岩相变质岩石。年代学研究显示秦岭岩群中不同岩石记录了多期变质作用。已有的定年资料给出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辉岩的年龄为5... 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以高级变质岩石为特征,主要包括少量榴辉岩、高压麻粒岩和区域上广泛分布的麻粒岩-角闪岩相变质岩石。年代学研究显示秦岭岩群中不同岩石记录了多期变质作用。已有的定年资料给出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辉岩的年龄为500Ma左右,代表榴辉岩相的变质时代。结合岩相学资料,对两个高压麻粒岩样品的SHRIMP和LA-ICPMSU-Pb测定分别获得504±7Ma和506±3Ma的年龄,应代表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这表明高压麻粒岩和相邻的榴辉岩有相近的变质时代,但形成在造山带中不同的构热造环境中。西峡地区的角闪二辉麻粒岩的U-Pb定年给出两组早古生代年龄,一组为440±2Ma,可能代表了中低压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另一组为426±1Ma,应代表区域角闪岩相的变质时代。桐柏山北部的石榴二辉麻粒岩的U-Pb定年数据给出436±1Ma的年龄,为中压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这些资料表明北秦岭造山带经历了早奥陶世的俯冲和地壳增厚作用,并在晚志留世遭受了广泛的巴罗式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榴辉岩 高压麻粒岩 u-pb定年 巴罗式变质作用 碰撞造山作用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岩浆作用的深部过程 被引量:60
16
作者 吴才来 董树文 +8 位作者 国和平 郭祥炎 高前明 刘良根 陈其龙 雷敏 WOODENJ L MAZADAB FK MATTINSON C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01-1812,共12页
铜陵狮子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白茫山辉石二长闪长岩、鸡冠山和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胡村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138.21±0.82Ma、139.9±1.1Ma、139.3±1.2Ma 和140.9±1.2Ma。岩浆... 铜陵狮子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白茫山辉石二长闪长岩、鸡冠山和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胡村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138.21±0.82Ma、139.9±1.1Ma、139.3±1.2Ma 和140.9±1.2Ma。岩浆侵位顺序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根据锆石 SHRIMP U-Pb 年龄变化范围,推测该区岩浆活动持续的时间约为15Ma,且岩浆属脉动式多次侵位,后期岩浆侵位的热使早期岩体中已结晶的锆石发生熔解、重结晶,形成新的锆石。地下深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多级岩浆房,使得本区的莫霍面界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狮子山 铜陵
下载PDF
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体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吴荣新 郑永飞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7-606,共20页
对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以及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个时代的岩浆锆石,在阴极发光结构图像上没有明显区别, 对应的U-Pb年龄分别... 对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以及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个时代的岩浆锆石,在阴极发光结构图像上没有明显区别, 对应的U-Pb年龄分别为821±7Ma和881±9Ma,其中较老年龄的分析点多在锆石核部。这些岩石以富Al2O3为特点,为典型的过铝花岗岩;其全岩δ18O值高达11.1-13.6‰,显示了突出的壳源S型花岗岩的特点。但是,这些岩石具有与地幔相似的 Nd-Sr同位素组成,εNd(t)值为-2.06-0.02,初始87Sr/86Sr比值是0.7033-0.7087,指示其岩浆源区含有显著的初生地壳组分, 类似于Ⅰ型花岗岩的特点。石英、锆石、石榴石等氧同位素封闭温度高的矿物保存了岩浆结晶时的δ18O值,而钾长石、斜长石等矿物在岩浆冷却中经受不同程度地中低温热液蚀变。根据这些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我们将U-Pb年龄 881±9Ma左右的锆石解释为继承来源,而年龄821±7Ma的锆石解释为同时代岩浆成因。因此在约900-880Ma,在扬子板块东南缘的皖南地区出现过大规模的幔源岩浆活动。这些新生岩浆岩很快遭受风化沉积作用后,形成低成熟度的沉积岩。大约820Ma热事件(地幔超柱活动?)使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地壳加热,导致拉伸加厚地壳内部的富水沉积岩重熔形成典型S型花岗岩。在花岗岩浆冷却过程中,出现的是中低温热液蚀变而不是高温超固相热液蚀变,指示皖南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前裂谷期而不是裂谷活动高峰期。由于前裂谷期阶段没有软流圈地幔物质的直接加入,只有热源引起地壳加厚部位岩石部分熔融,因此由这种年青沉积物重熔所形成的花岗闪长岩兼具S型花岗岩和初生地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点,从而见证了初生地壳的短周期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氧同位素 u-pb定年 新元古代 花岗闪长岩 热液蚀变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4
18
作者 郑永飞 陈仁旭 +3 位作者 张少兵 唐俊 赵子福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7-330,共14页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在^(206)Pb/^(238)U年龄、初始Hf同位素组成、Th/U及Lu/Hf比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年龄较老的岩浆核部和幔部相比,年轻的变质增生边具有低的Th/U和Lu/Hf比值但高的ε_(Hf)(t)值。不同成因锆石的Th/U和Lu/Hf比值存在着正相关性,表明变质作用对锆石的U-Th-Pb和Lu-Hf同位素体系有着相似的影响。高级变质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岩浆锆石增生边^(176)Hf/^(177)Hf比值的显著升高,导致变质新生颗粒或增生边类似于新生地壳的高ε_(Hf)(t)值假象。对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核部的分析发现,镁铁质和长英质原岩在大约750Ma左右形成一个双峰式火山岩套,另外包含少量的年龄约为2.15Ga的陆壳。初始Hf同位素组成可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正的ε_(Hf)(t)值,为5.9±0.9~12.9±0.7;第二组ε_(Hf)(t)值在零左右,为-4.3±0.5-2.3±0.3。正的ε_(Hf)(t)值与较年轻的模式年龄相对应,负的ε_(Hf)(t)值与古元古代模式年龄相对应。前者表明,在扬子陆块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将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到大陆地壳中,同时在新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带中存在同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岩浆活动中,既有新生地壳生长和即时再造,也有古老地壳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榴辉岩 片麻岩 锆石 u-pb定年 Lu-HF同位素 地壳生长
下载PDF
苏鲁地体超高压和退变质时代的厘定:来自片麻岩锆石微区SHRIMP 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50
19
作者 刘福来 许志琴 宋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7,T005,T006,共11页
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和阴极发光测试以及相应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苏鲁地体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复杂的年代学信息。其中副片麻岩锆石核部记录了345~743 Ma的继承性锆石年龄,标志着原岩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含柯石... 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和阴极发光测试以及相应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苏鲁地体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复杂的年代学信息。其中副片麻岩锆石核部记录了345~743 Ma的继承性锆石年龄,标志着原岩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含柯石英的锆石微区记录了220~234 Ma的超高压变质年龄;而含石英包体的边部则记录了202~219 Ma的退变质年龄。正片麻岩继承性锆石核部所记录的年龄为574~680 Ma,表明原岩锆石曾经历了部分Pb丢失,原岩的形成年龄应大于680 Ma;含柯石英锆石微区所记录的超高压变质年龄为224~242 Ma;而锆石边部所记录的退变质年龄为209~219 Ma。两类片麻岩锆石微区所隐藏的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年龄信息十分相近,平均值分别为229±4Ma和211±4Ma,标志着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时代应为印支期,相应的构造抬升速率约5.6 km/Ma。该项成果不仅确定了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时代,而且对于深入探讨苏鲁地体快速折返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地体 矿物包体 片麻岩 锆石 年代学信息 退变质年龄 动力学机制 u-pb定年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花岗岩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性质: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与示踪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杨德彬 许文良 +2 位作者 裴福萍 王清海 柳小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54,共12页
蚌埠隆起区西庐山及女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9.3±4.8)Ma(n=7)和(130.1±3.2)Ma(n=9),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曹山二长花岗岩和蚂蚁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 蚌埠隆起区西庐山及女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9.3±4.8)Ma(n=7)和(130.1±3.2)Ma(n=9),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曹山二长花岗岩和蚂蚁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0.3±2.8)Ma(n=17)和(115.8±3.1)Ma(n=18),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体的岩相学和具有震荡环带岩浆锆石的存在表明该类花岗岩均为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混合岩化成因。西庐山和女山花岗岩中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和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存在以及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存在暗示岩浆源区既有扬子地块基底物质又有华北地块基底物质,其中某些遭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改造。蚌埠隆起区深部地壳中扬子地块基底物质的存在与扬子地块沿郯庐断裂带于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的地质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u-pb定年 示踪 岩石成因论 蚌埠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