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麦莎”的强度对台风前部飑线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佳 沈新勇 +2 位作者 张大林 许映龙 毕明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5-1037,共13页
对2005年8月5日16时(UTC,下同)至6日00时发生的一次台风前部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台前飑线在母体台风和副高之间的湿区生成。台风为这次台前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包括强的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强的不稳定环境产生... 对2005年8月5日16时(UTC,下同)至6日00时发生的一次台风前部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台前飑线在母体台风和副高之间的湿区生成。台风为这次台前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包括强的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强的不稳定环境产生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强的地表辐合,使得初始的离散的对流单体组织发展形成台前飑线。成熟时期的台前飑线虽然比中纬度和热带飑线的变压强度小,但是具有更强的低层暖湿空气入流,中层的入流范围也更加宽广。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强度越强,其台前飑线的回波强度越强,移动速度更快,生命史也更长。强台风使得低空垂直风切变更大,有利于台前飑线的生成和发展,在台前飑线发展成熟后,低空垂直风切变强度减小,不利于台前飑线的维持,加之低空水汽输送的减少,使其逐渐趋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台前飑线 低空垂直风切变 位涡反演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麦莎台风造成冀东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艳 宿海良 +2 位作者 寿绍文 贾子冰 王莉萍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受其影响,8月8—10日河北东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有准饱和且深厚稳定的湿层,低层强烈辐合...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受其影响,8月8—10日河北东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有准饱和且深厚稳定的湿层,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辐散互相配合,强降水区与散度和垂直上升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台风东部暖、西部冷,中低层偏东风急流将海洋上的高能量暖湿空气向暴雨区输送;局地螺旋度的极大值中心对未来强降水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强降水区发生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大值中心或其东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莎台风 冀东大暴雨 风暴相对螺旋度
下载PDF
Impact of Different Guidances on Sensitive Areas of Targeting Observations Based on the CNOP Method 被引量:8
3
作者 谭晓伟 王斌 王栋梁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1期17-30,共14页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s(CNOPs) obtained by a fast algorithm are applied to determining the sensitive area for the targeting observation of Typhoon Matsa in 2005 using an operational regional ...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s(CNOPs) obtained by a fast algorithm are applied to determining the sensitive area for the targeting observation of Typhoon Matsa in 2005 using an operational regional prediction model-the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GRAPES).Through a series of sensitivity experiments,several issues on targeting strategy design are discussed,including the effectivity of different guidances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e area(or targeting area) and the impact of sensitive area size on improving the 24-h forecast.In this study,three guidances are used along with the CNOP to find sensitive area for improving the 24-h prediction of sea level pressure and accumulated rainfall in the verification region.The three guidances are based on winds only;on winds,geopotential height,and specific humidity;and on winds,geopotential height,specific humidity,and observation error,respectively.The distribution and effectivity of the sensitive area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itive areas identified by the three guidances are different in terms of convergence and effectivity.All the sensitive areas determined by these guidances can lead to improvement of the 24-h forecast of interest. The second and third guidances are more effective and can identify more similar sensitive areas than the first one.Further,the size of sensitive areas is changed the same way for three guidances and the 24-h accumulated rainfall prediction is examine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arger sensitive area can result in better prediction skill,provided that the guidance is sensitive to the size of sensitiv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CNOP) targeting observations observational system sensitivity experiment(OSSE) typhoon matsa
原文传递
Study on wavy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Matsa (2005) 被引量:10
4
作者 LI Ying WANG JiZhi +1 位作者 CHEN LianShou YANG YuanQ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07年第7期972-983,共12页
An analysis is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extensive heavy rainfall left by typhoon Matsa, after its landfall in China's Mainland in August 2005, based on a range of observational results, in... An analysis is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extensive heavy rainfall left by typhoon Matsa, after its landfall in China's Mainland in August 2005, based on a range of observational results, including surface intensive observation data, TBB data from China's FY-2 satellite, and NCEP 1°×1° reanalysis data. The study tries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mospheric waves, 3-D atmospheric structures, and typhoon rainbands. Observational facts, diagnostic analysis, and atmospheric wave theory are used to look in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stant typhoon rainbands. Results show that (1) Matsa rainbands have the features of noticeable wave train distribution and long distance propaga-tion; (2) the typhoon rainbands extend as far as 2000 km northwardly from the typhoon center, with a wavelength of 500―1000 km and a wave period of 12―24 h; (3) the wave structure of Matsa rainband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ave variation of the ambient 3-D atmospheric structures, including disturbance vorticity, divergence field, vertical motion field,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field, etc. (4) both observational fac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northward extending typhoon rainband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mixed effects of atmospheric inertia wave and internal gravity wave; (5) only under proper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and vertical wavenumber of gravity wave, can a ty-phoon stimulate such a wave being able to reach such a distance, and result in extending wavy rain-b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5年 麦莎台风 降水 波状起伏分布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typhoon Matsa on ionospheric TEC 被引量:8
5
作者 MAO Tian WANG JingSong +3 位作者 YANG GuangLin YU Tao PING JinSong SUO YuC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8期712-717,共6页
The effects of typhoon Matsa on the ionosphere are studied by using GPS-TEC data observed at about 50 GPS sta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ionosphere has been already influenced and TEC tends to increase before the landi... The effects of typhoon Matsa on the ionosphere are studied by using GPS-TEC data observed at about 50 GPS sta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ionosphere has been already influenced and TEC tends to increase before the landing of Matsa,and the difference of TEC from its monthly median over the typhoon area is about 5 TECU.With the landing of Matsa,both the magnitude and the area of increased TEC decrease.One day after the landing of Matsa,TEC reaches its minimum and is lower than the monthly median.In comparison of TEC along the typhoon's path with that along three reference paths far from the typhoon,it is found that typhoon's impact on TEC can be fully distinguished.The evolution of TEC variation has the same tendency as reported typhoon-induced fo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电离层 GPS站 TEC 中位数 月平均 风区
原文传递
台风麦莎的正压特征波动结构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沈新勇 刘佳 +1 位作者 秦南南 朱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71,共15页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05年8月西北太平洋台风麦莎(Matsa)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使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正压浅水方程组进行了数值差分计算,分析它在最大强度时刻的正压特征波动结构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台风麦莎内部包含有沿逆时针方向传...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05年8月西北太平洋台风麦莎(Matsa)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使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正压浅水方程组进行了数值差分计算,分析它在最大强度时刻的正压特征波动结构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台风麦莎内部包含有沿逆时针方向传播的重力惯性外波和涡旋Ross-by波,两种波动的结构和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主要存在于台风外围,增长率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加,台风外围的波动相速度为48.9~68.5m/s;后者主要位于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表现为3波最不稳定,半径100km处相速度约为5m/s。此外,重力惯性外波的扰动风场与高度场基本相垂直,扰动散涡比值大于3倍,甚至达到103倍,运动以辐合、辐散为主;涡旋Rossby波的扰动风场基本平行于高度场,扰动散涡比值为10-1~10-2,涡旋运动是其主要运动,与内螺旋雨带沿着切向圆周方向的传播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正压波动 特征值问题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台风“麦莎”的天气过程总结 被引量:5
7
作者 蒋名淑 施丹平 +1 位作者 商兆堂 濮梅娟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71-576,共6页
利用全市21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对苏州市的风雨影响,并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苏州造成严重影响的9015号和9711号两个台风,分别从登陆时强度、登陆后移动路径、影响苏州市的持续时间和形成的风雨实况等方面进... 利用全市21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对苏州市的风雨影响,并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苏州造成严重影响的9015号和9711号两个台风,分别从登陆时强度、登陆后移动路径、影响苏州市的持续时间和形成的风雨实况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台风“麦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苏州影响最严重的一次台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天气过程 总结
下载PDF
台风麦莎(0509)的数值模拟及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帆 王洪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5-390,共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成功地模拟了0509号台风"麦莎"的路径、强度及其内部结构。根据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分析了"麦莎"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包括环流结构、涡度、散度以及温湿场。结果表明:气旋低层的动力场及温...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成功地模拟了0509号台风"麦莎"的路径、强度及其内部结构。根据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分析了"麦莎"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包括环流结构、涡度、散度以及温湿场。结果表明:气旋低层的动力场及温湿场的明显不对称分布,加强了系统内部的上升运动;Q矢量散度辐合中心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500 hPa高度场上强Q矢量散度辐合区域以及正涡度区对地面强降水中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数值模拟 结构分析
下载PDF
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瑞 李本亮 +2 位作者 胡鹏 梁永礼 刘爱梅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2,共9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了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麦莎"整个生命史中,垂直风切变与其强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但垂直风切...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了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麦莎"整个生命史中,垂直风切变与其强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但垂直风切变不是影响其强度变化的唯一因素;"麦莎"登陆前及登陆后在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强对流和强降水均位于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对流和降水呈1阶非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强度 对流和降水结构 环境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台风“麦莎”作用下输电塔风荷载反演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莉 何涛 +1 位作者 谢强 李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2-45,共4页
由于输电塔结构外部作用实时测量难度大、数据精度低,可以根据现场测量结构动力特性,以实测动力响应来反演结构的动态荷载。本文利用某输电塔在台风"麦莎"作用下塔线耦联体系的现场风振实测结果,采用基于缩聚串联多自由度模... 由于输电塔结构外部作用实时测量难度大、数据精度低,可以根据现场测量结构动力特性,以实测动力响应来反演结构的动态荷载。本文利用某输电塔在台风"麦莎"作用下塔线耦联体系的现场风振实测结果,采用基于缩聚串联多自由度模型的荷载反演方法,反演得到输电塔在台风作用下的风荷载分布和地线、导线的动张力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张力 风荷载 反演 输电塔 台风麦莎
下载PDF
台风“麦莎”对西北太平洋近岸和离岸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劲超 赵辉 +1 位作者 沈春燕 吕建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7-74,共8页
研究了一个强度较强、移动较快的台风"麦莎"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经历前后海表叶绿素a浓度、海表温度(SST)和风速的变化,并初步讨论了近岸与离岸海域海表叶绿素a浓度在... 研究了一个强度较强、移动较快的台风"麦莎"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经历前后海表叶绿素a浓度、海表温度(SST)和风速的变化,并初步讨论了近岸与离岸海域海表叶绿素a浓度在台风影响下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台风"麦莎"对东海海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台风路径附近的近岸、离岸海域SST响应都十分明显,台湾岛以东的离岸海域SST平均值约由台风前29°C降为台风中的26.4°C,台风后回升至最大值27.8°C。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近岸区域SST从台风前28.6°C达到台风中最低值26.1°C,台风后回升至最大值28°C。离岸海域海表叶绿素a浓度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由台风前0.049 mg·m-3增长至台风后0.077 mg·m-3,在台风期间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而近岸区域在强烈风场的影响下,近岸台风发生前存在的较高值区出现了急剧的衰减,由台风前1.83 mg·m-3降至台风中0.73 mg·m-3,并在台风过境后两天迅速回升至1.17mg·m-3。台风期间近岸海域海表叶绿素a浓度和风速呈负相关,台风后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恢复至台风前水平时间很短,出现了与离岸海域截然不同的响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SST 叶绿素
下载PDF
台风“麦莎”(0509)登陆北上变性加强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凤翩 陈飞飞 张建海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一个在陆上长久维持并最终演变成温带气旋的登陆台风“麦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北上变性过程的分析发现,台风与中高纬西风槽的相互作用使得冷空气侵入是其变性加强的原因。高层位涡的变化可清楚揭示台风变性加强的物理过程,分析表明... 以一个在陆上长久维持并最终演变成温带气旋的登陆台风“麦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北上变性过程的分析发现,台风与中高纬西风槽的相互作用使得冷空气侵入是其变性加强的原因。高层位涡的变化可清楚揭示台风变性加强的物理过程,分析表明,“麦莎”变性过程中有高层正位涡下传的现象。在台风结构上,从变性前的垂直对称分布演变为倾斜的非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变性 加强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台风麦莎与赤道穿透对流云团的初步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丹 吕达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5-895,共11页
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资料详细分析比较了麦莎台风和位于南海南部的赤道穿透对流云团(EPCC)的云高以及降水结构特征。首先,对热带地区对流层到平流层的过渡带(TTL)以及进入TTL的穿透对流云团进行了... 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资料详细分析比较了麦莎台风和位于南海南部的赤道穿透对流云团(EPCC)的云高以及降水结构特征。首先,对热带地区对流层到平流层的过渡带(TTL)以及进入TTL的穿透对流云团进行了阐述和定义。然后,分析对比了赤道穿透对流云团和台风麦莎不同生命史阶段的云高、降水结构特征,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在强降水区:麦莎台风和EPCC的云顶上部均出现了冰粒子散射现象,但EPCC的散射强度强,微波亮温值均低于180 K,并且其雷达云高和红外云顶亮温云高相差较大、云顶亮温曲线平缓。(2)EPCC的深对流数量百分比、穿透对流数量百分比、尤其是穿透对流数量占深对流数量比,都比麦莎台风各阶段的高;在麦莎台风和EPCC(10—20 km)云体中大部分云高集中在10—12 km,但EPCC(10—20 km)的云高谱相对具有连续性、相对较宽。(3)麦莎台风以层云降水为主,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中也是层云降水贡献大,但是EPCC中却是对流性降水的贡献大,且EPCC对流降水与层云降水的像素数量比值和降水量比值也比麦莎台风的3个时次都高。(4)EPCC的降水廓线深度无论是层云降水还是对流降水都比麦莎台风深,层云廓线深度达11km,对流廓线深度达18 km。另外,从EPCC的穿透对流数量百分比比麦莎台风多,层云、对流降水廓线比麦莎台风深这几方面,一定程度上说明了EPCC的局部垂直对流强度比麦莎台风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麦莎台风 赤道穿透对流云团 热带对流层到平流层的过渡带(TTL)
下载PDF
台风“麦莎”活动期间TTL区域的物质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丹 苏涛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0-769,共10页
利用ECMWF逐6 h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的环流场、位势高度场以及涡度场随时间的演变,了解台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台风发生发展期间热带对流层顶(TTL,称为热带对流层到经流层的过渡带... 利用ECMWF逐6 h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的环流场、位势高度场以及涡度场随时间的演变,了解台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台风发生发展期间热带对流层顶(TTL,称为热带对流层到经流层的过渡带)区域的云覆盖情况和微量物质(臭氧、云冰、水汽)分布特征,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台风活动强盛地区的TTL区域臭氧浓度相对较低。(2)台风活动期间TTL区域云冰和水汽的浓度明显升高,浓度的高值中心处于台风中心附近。(3)台风活动会使其上空TTL区域的云覆盖量增加,在TTL区域上存在一个云量的极值区。(4)台风引起的垂直运动造成了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对TTL区域的微量物质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热带对流层到平流层的过渡带(TTL)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过程 物质分布
下载PDF
石门水库集水区重大土砂灾害探讨
15
作者 陈联光 游繁结 +4 位作者 陈建元 王俞婷 林圣琪 林又青 李卓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49-55,共7页
由于2004年艾利台风及2005年马莎台风作用,石门水库高浊度之泥砂造成北台湾多日严重的供水中断,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针对2次台风对于石门水库集水区崩塌地分布与地文、水文及人为开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透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探讨... 由于2004年艾利台风及2005年马莎台风作用,石门水库高浊度之泥砂造成北台湾多日严重的供水中断,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针对2次台风对于石门水库集水区崩塌地分布与地文、水文及人为开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透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探讨土砂的来源分布与致灾原因。结果显示:2005年马莎台风后水库集水区总崩塌地面积约为703hm^2,占整个集水区面积的0.92%;石门水库集水区坡度陡峭,地质破碎,加上超大豪雨与降雨集中等为造成水库严重土砂灾害之主要原因;根据崩塌量与历年水库淤积量之关系,台风豪雨所造成的重大崩塌事件,对于水库淤积量所造成之影响至少会延续5~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艾利台风 马莎台风 石门水库
下载PDF
台风麦莎登陆后粘性摩擦对正压特征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新勇 刘佳 +1 位作者 秦南南 冯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9-1234,共16页
本文推导出柱坐标系下含有粘性摩擦项的正压方程组。选取2005年台风麦莎登陆浙江过程中的8月6日15时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输出资料,利用数值差分方法对该正压方程组求特征波解,分析粘性摩擦对台风麦莎内部正压... 本文推导出柱坐标系下含有粘性摩擦项的正压方程组。选取2005年台风麦莎登陆浙江过程中的8月6日15时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输出资料,利用数值差分方法对该正压方程组求特征波解,分析粘性摩擦对台风麦莎内部正压特征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惯性外波在粘性摩擦的影响下,最不稳定波的波数为45左右,波动在摩擦的影响下衰减,波动沿逆时针传播,在半径1000 km处,1波波速为47.43 m/s,在半径r】800 km的范围内,径向风分量扰动加大,辐合辐散运动增强;而摩擦影响下的涡旋Rossby波,2波最不稳定,波动增长率减小,在半径r=200 km处波动相速度为4.282~29.172 m/s,扰动涡度大值区范围减小,涡旋Rossby波的波动区域沿着径向向台风中心收缩。分析包含所有波动时,考虑摩擦后,最不稳定波数在45左右且波动衰减,1波波速在r=1000 km处(外螺旋雨带)为26.374 m/s;在半径r=200 km(内螺旋雨带)为5.275 m/s,考虑径向基本气流后,最不稳定波的波数保持不变,半径r=1000 km处的波速增加为30.324 m/s,r=200 km(内螺旋雨带)处波速为6.065 m/s,摩擦使得径向风分量扰动明显增大,辐合辐散运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粘性摩擦 正压波动 特征值问题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