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Jiamoshan MVT Pb–Zn Deposit in the Sanjiang belt,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Yingchao YANG Zhusen +3 位作者 YUE Longlong YU Yushuai MA Wang TANG Bol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238-1255,共18页
The carbonate-hosted Pb–Zn deposits in the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typical of MVT Pb–Zn deposits that form in thrust-fold belts. The Jiamoshan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hangdu a... The carbonate-hosted Pb–Zn deposits in the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typical of MVT Pb–Zn deposits that form in thrust-fold belts. The Jiamoshan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hangdu area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anjiang belt, and it represents a new style of MVT deposit that was controlled by karst structures in a thrust–fold system. Such a karst-controlled MVT Pb–Zn deposit in thrust setting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we therefore mapped the geology of the deposit and undertook a detailed study of its genesis. The karst structures that host the Jiamoshan deposit were formed in Triassic limestones along secondary reverse faults, and the orebodies have irregular tubular shapes. The main sulfide minerals are galena, sphalerite, and pyrite that occur in massive and lamellar form. The ore-forming fluids belonged to a Mg2+–Na+–K+–SO2-4–Cl-–F-–NO-3–H2 O system at low temperatures(120–130°C) but with high salinities(19–22% NaCl eq.). We have recognized basinal brine as the sourc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on the basis of their H–O isotopic compositions(-145‰ to-93‰ for δDV-SMOW and-2.22‰ to 13.00‰ for δ18 Ofluid), the ratios of Cl/Br(14–1196) and Na/Br(16–586) in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the C–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alcite(-5.0‰ to 3.7‰ for δ13 CV-PDB and 15.1‰ to 22.3‰ for δ18 OV-SMOW). These fluids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evaporated seawater trapped in marine strata at depth or from Paleogene–Neogene basins on the surface. The δ34 S values are low in the galena(-3.2‰ to 0.6‰) but high in the barite(27.1‰), indicating that the reduced sulfur came from gypsum in the regional Cenozoic basins and from sulfates in trapped paleo-seawater by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galena samples(18.3270–18.3482 for 206 Pb/204 Pb, 15.6345–15.6390 for 207 Pb/204 Pb, and 38.5503–38.5582 for 208 Pb/204 Pb)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regional Triassic volcanic-arc 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 genesis thrust-fold belt karst-controlled style Jiamoshan pb-zn deposit MVT(Mississippi Valley type)pb-zn deposit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渝东南老厂坪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皓宇 叶霖 +4 位作者 胡宇思 韦晨 李珍立 黄智龙 双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3-634,共12页
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是华南低温大面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研究表明,该区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属于MVT型铅锌矿床,但是,对其中Ge和Ga的富集特征和赋存形式的研究十分薄弱。位于该成矿带西北段的渝东南的老厂坪... 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是华南低温大面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研究表明,该区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属于MVT型铅锌矿床,但是,对其中Ge和Ga的富集特征和赋存形式的研究十分薄弱。位于该成矿带西北段的渝东南的老厂坪是重庆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本文以该矿床中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原位分析,结合激光剥蚀曲线,分析该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揭示其中Ge和Ga等关键金属元素在闪锌矿中的分布规律及赋存形式,探讨其替代机制,为矿山关键金属Ge和Ga的综合利用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该矿床闪锌矿以富集Cd、Ga、Ge、Fe,贫Mn、Co、Ni、In为特征,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其中Ge和Ga均达到了伴生工业品位要求。类质同象是其主要赋存形式,Ge和Ga在闪锌矿中分布不均是其重要特征,Cu是影响Ge和Ga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耦合替代方式为3Zn^(2+)←→Ge^(4+)+2Cu^(+)和2Zn^(2+)←→Ga^(3+)+Cu^(+)。总体而言,该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MVT型铅锌矿床基本一致,结合其他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该矿床属于MVT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关键金属 Ge和Ga LA-ICPMS MVT型铅锌矿床 渝东南老厂坪
下载PDF
西藏昌都赵发勇溶洞控矿MVT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英超 杨竹森 +3 位作者 于玉帅 马旺 岳龙龙 唐波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3-870,共18页
赵发勇铅锌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中段昌都地区,铅锌矿化发育在新生代区域逆冲推覆构造中,以逆冲断层相关的古溶洞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代表了逆冲褶皱系MVT铅锌矿床中一种新的成矿模式——溶洞控矿成矿模式。因此,笔者在对赵发勇矿区详细... 赵发勇铅锌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中段昌都地区,铅锌矿化发育在新生代区域逆冲推覆构造中,以逆冲断层相关的古溶洞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代表了逆冲褶皱系MVT铅锌矿床中一种新的成矿模式——溶洞控矿成矿模式。因此,笔者在对赵发勇矿区详细地质填图基础上,对其成矿流体特征、成矿期方解石和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对逆冲褶皱系MVT铅锌矿床中这一新成矿模式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赵发勇铅锌矿床矿体呈漏斗状-筒状发育在逆(冲)断层上、下盘的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灰岩古溶洞中,以角砾状、块状和皮壳状为主要矿石构造,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经历了硫化物期(I)和硫化物-碳酸盐期(II)两期成矿过程。I期成矿流体总体具低温度(130~140℃)、高盐度(23%~24%NaCl eq.)特征,部分呈现中高温度(约高达400℃)、中低盐度(约低达8%NaCl eq.)特征;δDV-SMOW值介于–147‰~–94‰,δ18O流体值介于1.25‰~13.62‰;同成矿期方解石δ13CV-PDB值为–2.4‰~5.1‰,δ18OV-SMOW值为15.1‰~27.4‰。两期硫化物δ34S均为负值(–15.1‰~–1.6‰),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组成分别为18.703 0~18.966 2、15.638 9~15.687 2、38.554 8~38.924 0。研究表明,I期铅锌矿化由①封存在地层中的蒸发浓缩的海水或/和区域古近纪—新近纪盆地下渗的盆地卤水形成的低温度、高盐度的本地流体和②由区域或矿区地层释放的蒸发浓缩海水和变质基底释放的变质水混合而成的中低温、中高盐度的区域流体两种流体组成;两期矿化的成矿金属来自造山带中从基底变质岩到盖层灰岩或/和碎屑岩等在内的多套地层,还原硫来自古近纪—新近纪盆地卤水中的硫酸盐±灰岩地层封存水中的硫酸盐的细菌还原作用;富还原硫的本地流体和富金属物质的区域流体的混合是铅锌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结合对三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 溶洞控矿 赵发勇pb-zn矿床 成矿特征 矿床成因 逆冲褶皱带 三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云南沧源芒哈铅锌银矿成因及预测
4
作者 李建荣 张志平 +2 位作者 孙明祥 周伟 关志邦 《云南地质》 2008年第2期218-222,共5页
沧源芒哈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澜沧江南段火山岩成矿带乃至三江地区较重要的一种新类型,矿体产于花岗斑岩脉的外接触带,岩体和矿体同受北西走向的构造破碎带控制。
关键词 铅锌银矿新类型 花岗斑岩脉 外接触带 沧源芒哈
下载PDF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被引量:127
5
作者 毛景文 叶会寿 +5 位作者 王瑞廷 代军治 简伟 向君锋 周珂 孟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9,共8页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6~137Ma)和白垩纪中期(125~114Ma),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2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2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也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界面的部位。这种钼与铅锌矿的密切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 斑岩钼矿 脉状铅锌银矿 中生代 东秦岭地区
下载PDF
川、滇、黔交界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与美国同类矿床的对比 被引量:112
6
作者 王奖臻 李朝阳 +2 位作者 李泽琴 李葆华 刘文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我国川、滇、黔交接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的共同特征是 :1)含矿岩系都位于一套红色碎屑岩石之上。它们不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金属 ,而且由于渗透率较大而为成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通道。 2 )矿床的... 我国川、滇、黔交接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的共同特征是 :1)含矿岩系都位于一套红色碎屑岩石之上。它们不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金属 ,而且由于渗透率较大而为成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通道。 2 )矿床的形成时间都与造山作用的时间相一致。造山作用所引起的挤压应力 ,或者由于造山带的隆起所引起的盆山间的重力梯度为含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动力 ,促进了成矿作用的发生。 3)矿床的含矿岩系大多含有蒸发岩。蒸发岩的存在为成矿流体的形成提供了矿化剂 ,或者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硫。与美国中部地区的MVT矿床相比 ,我国西南地区MVT矿床的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矿床的分布严格受断裂控制 ,矿体常呈垂向延伸很大的桶柱状产出 ,矿床的蚀变规模较小。这些差别反映出这两个地区矿床形成时成矿流体的通道和沉淀机制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美国大陆 中部地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01
7
作者 王奖臻 李朝阳 +1 位作者 李泽琴 刘家军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2期41-45,共5页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 ,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较低 ,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40~ 2 0 0℃ ,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质演化...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 ,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较低 ,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40~ 2 0 0℃ ,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质演化经历了双层基底、连续盖层 ,以及前陆盆地 -造山带耦合几个主要演化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流动通道以及流体驱动力 ,从而在燕山期 -喜山期由于成矿流体的大规模流动 ,形成了川滇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川滇交界地区 形成温度 成矿流体
下载PDF
赣南晚侏罗世九龙脑钨锡铅锌矿集区不同成矿类型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8
作者 郭春丽 陈毓川 +2 位作者 黎传标 陈郑辉 楼法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88-1205,共18页
九龙脑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东部,它周围分布着众多钨、锡和铅锌矿床(点)。本文选择岩体北侧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东侧宝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底部的隐伏花岗岩,对比九龙脑岩体开展了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研究。上述岩体的SHRIMP锆... 九龙脑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东部,它周围分布着众多钨、锡和铅锌矿床(点)。本文选择岩体北侧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东侧宝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底部的隐伏花岗岩,对比九龙脑岩体开展了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研究。上述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是158.7±3.9Ma、157.7±2.7Ma、154.9±2.2Ma,形成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晚侏罗世产物。SiO2含量较高(69.67%~76.99%),Al2O3=12.41%~14.32%,A/CNK=1.00~1.37,属于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宝山矿区隐伏花岗岩的TiO2、CaO、TFe2O3、FeO、LOI含量相对偏高。九龙脑花岗岩、淘锡坑隐伏花岗岩和宝山隐伏花岗岩的εNd(t)值分别为-10.5^-9.1,-10.6^-10.2,-9.4^-8.6,t2DM值分别为1.84~1.63Ga、1.78~1.74Ga、1.61~1.54Ga,低于华夏地块大部分地区基底岩石(2.2~1.8Ga)和华南典型S型花岗岩(1.8Ga)的Nd模式年龄。三个岩体均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九龙脑岩体兼具淘锡坑和宝山隐伏花岗岩的两种特征,宝山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基性组分参与的程度更高。幔源物质的加入可能与中生代地壳拉张减薄作用有关,而地幔物质的上涌对华南地区一些重要金属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锆石HF同位素 九龙脑 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
下载PDF
一个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独立铅锌成矿系统的建立——以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英超 纪现华 +6 位作者 侯增谦 田世洪 李振清 赵晓燕 周金胜 马旺 杨竹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9-556,共18页
通过对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4套矿化型式的系统梳理,根据地质事实和相关同位素证据,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纳如松多铅锌矿化和石英正长斑岩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了产在斑岩外围的古新世典中组凝灰... 通过对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4套矿化型式的系统梳理,根据地质事实和相关同位素证据,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纳如松多铅锌矿化和石英正长斑岩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了产在斑岩外围的古新世典中组凝灰岩地层中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产在斑岩与二叠纪下拉组灰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型矿化、产在斑岩外围典中组凝灰岩与二叠纪昂杰组砂板岩岩性分界面上的矿层型矿化以及产在凝灰岩或砂板岩内部先存裂隙中的脉型矿化等4种铅锌矿化型式。它们均以绿帘石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为主要围岩蚀变类型,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主要脉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蚀变和矿物组合特征指示它们发育在同一矿化系统中,但成矿热液温度逐渐降低。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成矿流体δDV-SMOW值分布范围较大(-177‰^-118‰和-164‰^-139‰),δ18OV-SMOW值分布范围较小(-2.76‰~3.29‰和-5.46‰^-4.58‰),反映其主要来自发生了去气作用的岩浆水,并混合了少量大气降水。4种矿化型式的S同位素值按照隐爆角砾岩型(4.15‰)、矽卡岩型(7.92‰)、矿层型(8.49‰)和脉型(8.80‰)的顺序逐渐增大,反映其主要来自发生了H2S去气作用的残余岩浆相。矿区成矿斑岩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斑岩极为相似,推测矿区深部也有斑岩型铅锌矿化的可能。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由此建立,它包括了发育在挤压环境中所有和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矿化类型,可简述如下:新特提斯洋壳俯冲回转,地幔楔及上覆地壳部分熔融,纳如松多独具特色的斑岩岩浆形成;岩浆上升侵位,H2O及H2S去气,流体初溶,岩浆内部和顶部分别汇集了富氧化性质S和金属物质及富还原性质S和金属物质的残余岩浆流体;岩浆进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 矽卡岩型铅锌矿化 矿层型铅锌矿化 脉型铅锌矿化 与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成矿系统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 西藏
下载PDF
保山镇康地块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玉龙 叶霖 +2 位作者 程增涛 鲍谈 高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4-564,共11页
保山镇康地块是"三江"南段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构造复杂,铅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中核桃坪与芦子园是近年发现的两个大型铅锌矿床,矿床受近NE向断裂、背斜轴部和地层控制明显,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与沙河床组大理岩... 保山镇康地块是"三江"南段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构造复杂,铅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中核桃坪与芦子园是近年发现的两个大型铅锌矿床,矿床受近NE向断裂、背斜轴部和地层控制明显,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与沙河床组大理岩化灰岩为主要赋矿地层,近矿围岩矽卡岩化强烈,流体包裹体,Pb、S、H、O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核桃坪和芦子园铅锌矿床均经历了中温、高温两个矿化阶段;核桃坪铅锌矿床矿石铅同位素较芦子园铅锌矿床有较高的比值和较大的变化范围,均以高μ值为特征,属于放射性成因铅,暗示其成矿物质以壳源铅为主;硫化物硫同位素均多为较低正值并呈塔式分布,具有岩浆硫特征,两者均无生物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参与,其中硫同位素分馏已达平衡;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δDH2O(-109‰^-91‰)和δ18OH2O(-4.3‰~2.3‰)同位素研究表明核桃坪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并遭受后期大气降水或地层水的混合;核桃坪矿床与芦子园矿床的微量元素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特征,不同于VMS型、MVT型铅锌矿床。因此,笔者认为两个矿床应属于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区深部隐伏岩体的侵入产生岩浆热液并携带Pb、Zn等成矿物质与地层水或大气降水混合,在背斜轴部与NE向断裂的交汇处形成该类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镇康地块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下载PDF
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 被引量:23
11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贾润幸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3-705,共43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形成了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是中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波浪镶嵌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构造岩相学...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形成了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是中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波浪镶嵌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的物质-时间-空间结构模型进行研究,探索该陆内特色成矿单元内区域成矿规律。按照塔西地区盆-山-原耦合转换不同期次的构造岩相学序列、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原型盆地和盆地动力学等综合角度,将塔西地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划分为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它们在物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上受塔西地区盆-山-原镶嵌构造区挤压-伸展转换过程控制显著。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形成于中生代陆内走滑拉分断陷盆地中,受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和碱性辉长辉绿岩脉群侵入构造系统等复合控制,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期并耦合了深部热正反转构造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分布在乌拉根晚白垩世—古近纪挤压-伸展转换盆地中,受后展式厚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斜歪复式向斜构造和层间滑脱构造带复合控制,砂砾岩型铅锌-铀矿床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高峰期,而天青石矿床形成于盆地负反转构造期初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形成于新生代周缘山间咸化湖盆,受前展式薄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等复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亚系统 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 盆-山-原 模型 镶嵌构造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河南王坪西沟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 被引量:19
12
作者 姚军明 赵太平 +1 位作者 魏庆国 原振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13-2123,共11页
王坪西沟铅锌矿床隶属于东秦岭外方山钼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车村—鲁山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系中,受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王坪西沟铅锌矿床隶属于东秦岭外方山钼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车村—鲁山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系中,受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组合、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为标志。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 CO_2-H_2O-NaCl±CaCl_2体系,石英或闪锌矿中可见 CO_2-H_2O 型、含子晶型和水溶液型三类包裹体,CO_2-H_2O 型包裹体集中在早阶段产出。早、中、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80~386℃、180~350℃和120~230℃,从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分别集中在3%~7%NaCl eqv.、3.55%~17.43% NaCl eqv.和3.06%~13.51%NaCl eqv.。含子晶型流体包裹体主要出现在中阶段,子晶为方解石,该阶段为成矿主要阶段,可见 CO_2-H_2O 型包裹体与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均一温度相近,指示流体沸腾, 发生 CO_2的逃逸,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总之,王坪西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成矿机理可由碰撞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坪西沟铅锌矿床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铅锌矿 东秦岭 CMF模式
下载PDF
西藏昌都地区拉拢拉类MVT铅锌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英超 侯增谦 +3 位作者 于玉帅 田世洪 李玉龙 杨竹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7-1426,共20页
昌都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东北部,是西南三江Pb-Zn-Cu-Ag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大量产出,成矿明显受到新生代区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拉拢拉铅锌矿床位于昌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集区西... 昌都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东北部,是西南三江Pb-Zn-Cu-Ag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大量产出,成矿明显受到新生代区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拉拢拉铅锌矿床位于昌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集区西南部,是区内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为了填补三江带昌都地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研究空白,笔者在对拉拢拉矿区详细地质填图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铅锌矿化成因,建立了铅锌成矿模型。矿区铅锌矿体产于逆冲断层上盘,主要呈透镜体状沿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泥页岩和波里拉组灰岩岩性分界面展布,角砾状和网脉状为主要矿石构造,方铅矿、闪锌矿和菱锌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矿体控矿要素和产状代表了三江带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一种全新矿床式,命名为拉拢拉式。矿区主要成矿过程划分为硫化物期(I)和硫化物-碳酸盐期(II),两期之间以一期构造活动相隔。I期发育富液相LV流体包裹体和富CO2和CH4的LV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显微测温显示出低温(130~140℃)、高盐(23%~24%NaCleqv)、中高密度(1.10~1.12g·cm-3)和中低温(170~180℃)、高盐(23%~24%NaCleqv)、中低密度(1.06~1.08g·cm-3)两种特征。两期矿化流体均为Ca2+-Mg2+-Na+-K+-SO42--Cl--F--NO3-卤水体系,其离子含量相近,H-O同位素组成相似(δDV-SMOW为-137‰~-110‰,δ18OV-SMOW为-2.92‰~13.42‰),形成方解石的C-O同位素分布规律一致(δ13CV-PDB为0.9‰~7.2‰,δ18OV-SMOW为9.1‰~26.5‰),揭示矿区至少存在两种流体来源,分别为中低温度、高盐度盆地卤水和由大气降水、地层封存蒸发浓缩海水及区域变质水混合而成的区域流体。两期矿化中矿物S同位素组成相近,硫化物δ34S为负值(-24.7‰~-11.5‰),重晶石δ34S为正值(11.3‰~22.9‰),第三纪石膏δ34S值(2‰~4.7‰)介于二者之间,反映还原硫主要来自生物还原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MVT铅锌矿床 拉拢拉式pb-zn矿床 成矿特征 矿床成因 昌都 西藏
下载PDF
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中的关键金属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英超 侯增谦 +2 位作者 岳龙龙 马旺 唐波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6-424,共19页
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主要包括碎屑岩赋矿(clastic-dominated,CD)矿床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Valley type,MVT)矿床两种,它是世界上Cd、Ga、Ge等关键金属的重要来源,并具有In、Co、Tl的资源潜力.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 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主要包括碎屑岩赋矿(clastic-dominated,CD)矿床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Valley type,MVT)矿床两种,它是世界上Cd、Ga、Ge等关键金属的重要来源,并具有In、Co、Tl的资源潜力.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5个成矿区/带,提供了全国54%的铅锌用量,但其伴生关键金属的资源潜力和成矿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述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中伴生的主要关键金属和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中关键金属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各类关键金属元素在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中分布不均,相对地壳丰度,Cd、Ge、In最为富集,Tl、Co有一定富集,Ga的富集程度较低;从矿床类型上来看,Cd、Ga、Ge、Tl在中国MVT矿床中相对富集,In、Co在CD矿床中相对富集;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不同元素的富集区带差异很大,除Cd在5个成矿区/带都有较好富集外,其他金属在三江带、扬子地台、厂坝成矿带出现不同程度富集.总结发现,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对所富集关键金属的种类具选择性,而关键金属在该类矿床中的富集程度也具差异性.前者主要由关键金属元素同矿床中相关矿物组成元素(主要为Zn和Fe)的地球化学相似性导致,后者则由关键金属进入赋存矿物的替代形式、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背景导致.目前,中国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伴生关键金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相关资源数据库,深入开展富集成矿机制研究,厘定不同铅锌成矿区/带关键金属的区域成矿规律是亟须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 碎屑岩赋矿(CD)铅锌矿床 关键金属
原文传递
南岭地区与铅锌矿有关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正 王登红 +1 位作者 张长青 何玉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之一,除传统的层控-热液改造型矿床外,近些年新发现(或储量增加)的铅锌矿产地中岩浆热液型矿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主要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之一,除传统的层控-热液改造型矿床外,近些年新发现(或储量增加)的铅锌矿产地中岩浆热液型矿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主要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与铅锌矿有关的岩浆岩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问题。并与成钨锡矿的花岗岩进行了对比,指出燕山早期(146~173 Ma)和燕山晚期(84~102 Ma)是南岭地区的两个成铅锌矿集中期,分别以赣南、湘南和桂北为代表。成铅锌矿的岩浆岩具有深源浅成、低分异、中酸性-酸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过渡系列岩浆特点,其高LREE/HREE比值和低δEu异常等特征区别于成钨锡矿的岩浆岩。成铅锌矿岩浆岩进一步划分为铅锌钨锡组合相关的壳源重熔型和铅锌铜金银相关的混合源区型,前者 SiO2含量较高(通常〉70%)且与成钨锡矿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变质砂岩熔融源区,后者则为基性岩熔融或壳幔混合型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地区 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 岩浆岩 成矿专属性 燕山早期
下载PDF
广西西大明山弄屯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指示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柴明春 付伟 +6 位作者 冯佐海 徐文忠 乐兴文 李赛赛 陆建辉 刘武文 庞运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8-964,共17页
弄屯矿床发育在华南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广西境内,它是近年来广西在大规模找矿勘查中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弄屯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和似层状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矿体及围岩中硅化和碳酸... 弄屯矿床发育在华南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广西境内,它是近年来广西在大规模找矿勘查中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弄屯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和似层状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矿体及围岩中硅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大量发育。依据矿物组合及脉体穿插关系,矿床中的热液流体活动可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闪锌矿-黄铁矿阶段(Ⅱ)、铅锌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表明,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单相水溶液包裹体,仅在Ⅰ、Ⅱ阶段出现少量富气相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由早阶段至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逐步降低,分别为276~342℃(Ⅰ)、209~301℃(Ⅱ)、140~272℃(Ⅲ)和116~172℃(Ⅳ),对应盐度ω(NaCl_(eq))分别为8.81%~15.07%(Ⅰ)、5.26%~11.58%(Ⅱ)、3.23%~9.98%(Ⅲ)和0.88%~4.34%(Ⅳ)。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参数对比,弄屯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与SEDEX型、MVT和Skam型铅锌矿床明显不同,而与热液脉型矿床十分相似,结合该矿床产于细碎屑岩建造并且受断裂构造控制等一系列的证据,将弄屯矿床定为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氢同位素(δD=-97‰^-54‰)和氧同位素(δ^(18)O_(H_2O)=0.98‰~3.83‰)证据指示,成矿期流体与岩浆源流体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出现同步降低的演化趋势,暗示了岩浆源流体与天水流体的混合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流体包裹体 氧同位素 弄屯铅锌矿床 西大明山 广西
下载PDF
豫西老里湾银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常云真 裴海洋 +2 位作者 范海洋 赵康 王中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68,共23页
河南省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崤山断隆区,是近年来在崤山东部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矿床。老里湾矿床的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脉状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体内的NW向和NNW向断裂破碎带... 河南省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崤山断隆区,是近年来在崤山东部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矿床。老里湾矿床的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脉状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体内的NW向和NNW向断裂破碎带中,亦有少量的矿体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内的断裂中。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及脉体穿插关系,将老里湾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1)绢云母+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早阶段);(2)重晶石+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碳酸盐±石英阶段(中阶段);(3)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阶段(晚阶段)。文章对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和热液阶段重晶石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石英斑晶中主要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富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及少量的富气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G型);重晶石中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介于338~586℃,平均494℃;盐度w(Na Cleq)介于11.0%~70.2%,密度为0.87~1.27 g/cm^3,属于高温、高盐度的H_2O-Na Cl体系。成矿中阶段的重晶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8~401℃,平均254℃;盐度w(Na Cleq)为1.6%~8.1%,密度0.59~0.95g/cm^3,属于中温、低盐度的H_2O-Na Cl体系。成矿中阶段重晶石中流体的δ^(18)O水值介于5.9‰~8.4‰,δDV-SMOW值介于-89.7‰^-65.5‰,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重晶石的δ^(13)CPDB变化于-22.9‰^-12.5‰,具有花岗质岩浆演化形成的流体特征。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9‰~5.9‰,平均3.5‰,具有深源硫的特征;成矿阶段重晶石的δ^(34)S值介于9.2‰~11.1‰,平均10.2‰。重晶石的δ34S值大于硫化物的δ^(34)S值,是同位素分馏造成的。矿床金属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206)Pb/^(204)Pb介于17.262~17.430;^(207)Pb/^(204)Pb介于15.444~15.501;^(208)Pb/^(204)Pb介于37.774~38.050。S-Pb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流体包裹体 H-O-C-S-pb同位素 斑岩型成矿系统 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 老里湾 豫西
下载PDF
滇东北矿集区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随海 韩润生 +3 位作者 申屠良义 吴鹏 邱文龙 文德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1-721,共11页
围岩蚀变是昭通铅锌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区760中段98勘探线剖面实测、蚀变岩分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迁移特征与参数计算,指出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热液蚀变分带明显,在蚀变中心,黄铁矿化最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之,硅化较弱... 围岩蚀变是昭通铅锌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区760中段98勘探线剖面实测、蚀变岩分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迁移特征与参数计算,指出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热液蚀变分带明显,在蚀变中心,黄铁矿化最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之,硅化较弱,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远离矿体,黄铁矿化逐渐减弱,而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逐渐增强。强黄铁矿化和强黄铁矿化-强方解石化-强硅化粗晶白云岩蚀变组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从细晶白云岩带到强黄铁矿化带,元素整体呈迁入形式,主要为与Zn-Pb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如Ge、Ag、Cd等迁入;同时伴随成矿流体作用,亲铁元素及铁明显富集,显示不同蚀变岩相受热液改造作用影响。蚀变指数(I_A)的大小,与矿化强弱呈正相关关系,I_A大,则矿化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分带 元素迁移 昭通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会泽型铅锌矿床
下载PDF
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小华 《福建地质》 2000年第2期57-65,共9页
研究丁家山铅锌矿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等表明 ,它是一个主要产于中元古代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绿片岩系中 ,可划分为火山喷发 (主成矿期 )、变质、改造叠加、表生 4个成矿期的 VHS型铅锌矿床 ,并具有 4条明显的... 研究丁家山铅锌矿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等表明 ,它是一个主要产于中元古代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绿片岩系中 ,可划分为火山喷发 (主成矿期 )、变质、改造叠加、表生 4个成矿期的 VHS型铅锌矿床 ,并具有 4条明显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北溪组 成矿期 VHS型锌矿床 福建
下载PDF
贵州五指山特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的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生伟 金灿海 +6 位作者 张玙 孙晓明 周清 廖震文 郭阳 蒋小芳 王子正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7-87,共11页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床为近年新勘探出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争议较大。本文测定的该矿床那雍枝矿段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58. 2±2. 9Ma (MSWD=1. 07,n=5),初始^(87)Sr/^(86)Sr=0. 713823±0....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床为近年新勘探出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争议较大。本文测定的该矿床那雍枝矿段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58. 2±2. 9Ma (MSWD=1. 07,n=5),初始^(87)Sr/^(86)Sr=0. 713823±0. 000010,表明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晚期至晚奥陶世早期,晚于赋矿地层沉积时代。结合矿床地球化学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五指山铅锌矿床为典型的后生矿床,成因类型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五指山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加里东构造运动紧密相关,与黔中隆起构造事件对应。基底断层构造及破碎带是成矿作用的内在控制因素,而加里东期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运动,即都匀运动及广西运动是五指山特大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测年 闪锌矿 MVT型铅锌矿床 黔中隆起 那雍枝 五指山 安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