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粳型杂交水稻育种的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振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6-49,共4页
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利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技术,于1975年首次育成粳型强恢复系C57,为BT型、滇型粳三系应用于北方奠定了基础。黎优57是我国生产上第一个推广的粳型杂交组合,1980年后,南方也开始了粳型杂交稻的应... 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利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技术,于1975年首次育成粳型强恢复系C57,为BT型、滇型粳三系应用于北方奠定了基础。黎优57是我国生产上第一个推广的粳型杂交组合,1980年后,南方也开始了粳型杂交稻的应用。近年利用广亲和基因,杂交粳稻又进入到粳爪交次亚种间和粳籼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 水稻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下载PDF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镇 赵凌 +2 位作者 宗寿余 张亚东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07-212,共6页
以 4个两系不育系和 13个恢复系为亲本 ,采用 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分析 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除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粒重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 以 4个两系不育系和 13个恢复系为亲本 ,采用 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分析 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除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粒重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 ,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 ;交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明显大于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 ,不育系 30 87S、蜀光 6 12S和恢复系籼 10 0 38、C4 18、轮回 4 2 2、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两系法
下载PDF
直线度误差的数据处理及程序设计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亚军 郑志刚 《中国测试技术》 CAS 2007年第3期67-69,共3页
随着加工精度的发展,直线度测量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分别介绍了直线度误差的三种数据处理方法,两端点连线法、最小二乘法和最小区域法。每种方法都给出了实例,经过总结分析提出一种适合计算机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三种方法程序化,使用该... 随着加工精度的发展,直线度测量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分别介绍了直线度误差的三种数据处理方法,两端点连线法、最小二乘法和最小区域法。每种方法都给出了实例,经过总结分析提出一种适合计算机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三种方法程序化,使用该方法不仅可以进行计算还可以将图形打印出来,使工作中的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度误差 最小区域法 最小二乘法 两端点连线法 图形法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5
4
作者 吕川根 姚克敏 +2 位作者 李霞 胡凝 邹江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杂交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两系法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可以筛选到适合于不同口味类型的优良组合。通过建立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监控体系”和配以“以水... 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杂交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两系法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可以筛选到适合于不同口味类型的优良组合。通过建立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监控体系”和配以“以水调温”的保障技术,完善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应加强株型和生理育种,探索开拓数字化株型筛选技术;通过某些简单生理指标的快速鉴定,筛选具有强生理功能的组合,使其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并可部分替代多年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缩短鉴定年限和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亚种间杂交稻 株型生理育种
下载PDF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雷永群 宋书锋 李新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共5页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1代杂交水稻)和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2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成功与应用对国家粮食增产贡献巨大...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1代杂交水稻)和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2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成功与应用对国家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因三系配组受恢保关系制约,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总结第1代和第2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阐述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该技术对杂交水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第3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雄性不育 三系法 两系法 基因工程 育种技术
原文传递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兴飞 董华林 +6 位作者 郭英 殷得所 王红波 胡建林 查中萍 曹鹏 徐得泽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509-513,共5页
杂种优势利用是有效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基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建立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其不育系育性受核基因控制,不受恢保关系制约,与三系法相比,配组更加自由,稻种资源利用率更高,制种程序相对简单。回顾了光温... 杂种优势利用是有效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基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建立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其不育系育性受核基因控制,不受恢保关系制约,与三系法相比,配组更加自由,稻种资源利用率更高,制种程序相对简单。回顾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利用历程,总结了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对两系法杂交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两系法杂交水稻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育种 两系法 成就 展望
下载PDF
江苏省两系法杂交稻研究与生产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川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9-657,共9页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光温敏不育系育种体系的创新和加强苏中地区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光温敏不育系育种体系的创新和加强苏中地区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体系的研究;在两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选育上,应使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强恢复系筛选,着力塑造理想株型,注重生理指标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水稻 制种
下载PDF
两系杂交早稻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庆国 伏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2,共3页
对安农S-1配制的117个杂交早稻组合的杂种优势分析,阐述了两系杂交稻在产量、生育期和经济性状上的优势表现;论述了杂种与父本、杂种产量与产量性状及各产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选育两系杂交早稻组合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早稻 杂交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智权 肖宇龙 +2 位作者 王晓玲 雷建国 余传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23-28,共6页
综述了杂种优势利用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优缺点以及一系法的前景展望,分析了当前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的拓展和探索做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 水稻 三系法 两系法 一系法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 Ⅲ.两系杂种小麦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海清 刘雄伦 +3 位作者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周美兰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9,共3页
本试验对73个两系杂种小麦在单株稀植条件下,15个杂种在群体条件下的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91.8%的供试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杂种优势,比双亲增产20%以上的占65.8%,超高亲20%以上的占 50.7%。杂种优... 本试验对73个两系杂种小麦在单株稀植条件下,15个杂种在群体条件下的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91.8%的供试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杂种优势,比双亲增产20%以上的占65.8%,超高亲20%以上的占 50.7%。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穗数和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植株增高,抽穗期提早等方面。群体条件下 15个杂种中有14个显著超过高产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7.8%,最高增产45.8%,说明两系杂种小麦具有很强 的杂种优势。但群体优势比稀植条件下的单株优势降低,可能与杂种分蘖力强造成群体荫蔽或分蘖两极分化较 慢有关。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双亲平均值和高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小麦 两系法 长沙
下载PDF
两系杂交粳稻配合力测定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勤 王守海 +1 位作者 罗彦长 程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用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24个组合(缺失一个组合),单行种植,重复3,,按NCⅡ设计,估算配合力和有关方差,并按逐步剔除法作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贡献大的性状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就一般配... 用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24个组合(缺失一个组合),单行种植,重复3,,按NCⅡ设计,估算配合力和有关方差,并按逐步剔除法作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贡献大的性状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就一般配合力而言,_(7001)S、_(6085)S、轮回422的单株谷重,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所配组合的产量及实粒数也高.M_(105)S、皖恢9号的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高,所配组合易获多穗._(5088)S、M_(105)S、4859所配组合的千粒重高.就特殊配合力来说,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的组合为5047×皖恢9号,其次是M_(105)S×培C_(115),结实率的特殊配合效应最高的为_(6085)S×轮回422和_(7001)S×皖恢9号.从组合产量优势看,有22个组合超过鄂宜105,5个组合超过当优C堡,其中2个是_(7001)S配组,3个是轮回422配组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交 配合力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品种审定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现伟 杨远柱 +4 位作者 肖人鹏 李超明 段秀建 唐永群 李经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统计分析了1973—2021年期间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品种审定及推广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全国共育成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509个,选育出了一批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先后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审定品种数量... 统计分析了1973—2021年期间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品种审定及推广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全国共育成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509个,选育出了一批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先后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审定品种数量由“九五”期间的28个增加到“十三五”期间的1550个。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两系法超级稻品种31个,略低于三系法超级稻品种数量,但在单个品种的推广面积上,两系法杂交水稻则明显高于三系法杂交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法 品种审定 超级稻 推广面积
原文传递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变形影响
13
作者 王晨彬 王江锋 吴涵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研究新建双线盾构隧道邻近穿越既有地下建筑引起的一系列变形和破坏问题,以郑州地铁某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车站为背景,采用midas GT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过程。研究发现:车站底板的竖向沉降曲线随盾... 为研究新建双线盾构隧道邻近穿越既有地下建筑引起的一系列变形和破坏问题,以郑州地铁某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车站为背景,采用midas GT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过程。研究发现:车站底板的竖向沉降曲线随盾构施工过程由“V”形过渡为“W”形,影响范围由3倍隧道直径扩大到5倍,施工引起的既有车站底板变形曲线符合Peck曲线;邻近隧道开挖处支护结构的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变形量均小于安全控制标准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盾构施工期间不需进行额外加固措施,但应对既有车站底板X方向左右各16 m范围内以及C号出入口重点开展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隧道 盾构法 数值模拟 变形 地铁 下穿施工
下载PDF
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英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二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 4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与40例行常规方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比较疗效。结果二线减张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黏膜损伤率、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二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 4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与40例行常规方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比较疗效。结果二线减张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黏膜损伤率、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部畸形的发生率较低,鼻中隔摆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鼻中隔支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符合微创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二线减张法 鼻内镜外科手术 矫正术
原文传递
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才林 邹江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9-14,共6页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SR)在南京(32°03′N)自然温光条件下从不育到可育的转换期因材料不同而异,粳型早于籼型。中粳型和早、中籼型PGMSR的不育期长,但多数材料的不育性易受温度影响;晚粳型和晚籼型PGMSR的不育期短,未能观察到温度对...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SR)在南京(32°03′N)自然温光条件下从不育到可育的转换期因材料不同而异,粳型早于籼型。中粳型和早、中籼型PGMSR的不育期长,但多数材料的不育性易受温度影响;晚粳型和晚籼型PGMSR的不育期短,未能观察到温度对不育性的影响。早籼型PGMSR与粳型广亲和系配组,虽有一定优势,但生育期明显推迟;用中籼型PGMSR与粳型广亲和系配组,较易找到熟期适宜、产量优势较强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三系法与二系法杂交育种方法的比较
16
作者 陈玉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2-14,共3页
对三系法和二系法杂交育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育种方法,但它必须要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增加了育种的时间和资金;而二系法选用光敏核不育系的自交不育系做母本,用加显性标记基因的恢复系作父本... 对三系法和二系法杂交育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育种方法,但它必须要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增加了育种的时间和资金;而二系法选用光敏核不育系的自交不育系做母本,用加显性标记基因的恢复系作父本,省去了繁殖保持系的工作,同时,这种不育系会因光照长度或温度高低(或两者兼有)而在可育与不育之间互相转换,而这些条件都可以人为控制,这既保证了杂种优势的利用,又节省了资金,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法 二系法 杂交育种 光敏核不育系 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 自交不育系
下载PDF
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及其杂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淑媛 刘雄伦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2-64,共3页
92 40 3 0 - 1是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 ,92 40 3 0- 1×父本 3号是它的一个杂交种 .本文报道了 92 40 3 0 - 1的育性转换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生物学特性 ,以及 92 40 3 0- 1×父本 3号的杂种优势表现和主要制种技术 .9... 92 40 3 0 - 1是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 ,92 40 3 0- 1×父本 3号是它的一个杂交种 .本文报道了 92 40 3 0 - 1的育性转换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生物学特性 ,以及 92 40 3 0- 1×父本 3号的杂种优势表现和主要制种技术 .92 40 3 0 - 1表现出短日低温不育、长日高温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 ;为半冬性品系 ,株高适中 ,株叶型理想 ,综合抗性较好 ;不育播种期下开花期较长 ,内外颖张角高达 3 0 0 ,柱头生活力达 10天以上 ,具有理想的异交生物学特性 ,制种产量达 0 .2 43 7kg/m2 ;杂种 92 40 3 0 - 1×父本 3号产量达 0 .3 881kg/m2 ,比湘麦13号增产 14.0 5 % ,达 1%的极显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 育性转换 农艺性状 异交生物学特性 杂种优势 综合抗性
下载PDF
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9-45,共7页
对农作物两用系进行了分类,综述了我国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进展,对环境敏感型两用不育系的育性鉴定及雄性育性表达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农作物 两系法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TLE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simplex method
19
作者 Jinghong Liu Wanting Long +3 位作者 Yunchen Wu Jin Xu Jizhang Sang Xiangxu Le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EI CSCD 2023年第5期438-455,共18页
Two-Line Element(TLE)datasets are the only orbital data source of Earth-orbiting space objects for many civil users for thei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The datasets have uneven qualities that may affect the reliabilit... Two-Line Element(TLE)datasets are the only orbital data source of Earth-orbiting space objects for many civil users for thei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The datasets have uneven qualities that may affec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pagated positions of space objects using a single TLE.The least squares approach to use multiple TLEs also suffers from the poor quality of some TLEs,and reliable error information cannot be available.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x algorithm to estimate an optimal TLE from multiple TLEs and obtain the uncertainty of each element.It is a derivative-free technique that can deal with various orbit types.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using the TLE estimated from the simplex method is more reliable,stable,and effective than those from the batch least squares method.As an application example,the optimal TLE and its uncertainty are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fallen area,keeping the actual fallen site in the predictio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line element Reentry prediction Orbit determination Simplex method Least squares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f EAST Pedestal Structure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20
作者 王腾飞 臧庆 +3 位作者 韩效锋 肖树妹 胡爱兰 赵君煜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967-973,共7页
The pedestal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high confinement mode (H- mode)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finit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omson scattering (TS) diagnostic on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 The pedestal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high confinement mode (H- mode)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finit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omson scattering (TS) diagnostic on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EAST), it is necessary to characterize the pedestal with a suitable functional form. Based on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data of EAST, it is shown that the two-line method with a bilinear fitting has better reproducibility of pedestal parameters than hyperbolic tangent (tanh) and modified hyperbolic tangent (mtanh) methods. This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EAST type I edge localized mode (ELM) discharges, and the electron pedestal density is foun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line-averaged density and the edge pressure gradient is foun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pedestal pressure. Furthermore, the ion poloidal gyro-radiu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suitable parameter to describe the pedestal pressure wid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line method Thomson scattering pedestal characteristic pedestalmodels EA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