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付权 刘慈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2,36,共4页
实验表明,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 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定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实验表明,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 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定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启动压力梯度、注入速度和注采井距。分析表明, 低渗透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受到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启动压力梯度越大, 见水时间越早, 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小, 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越低; 而增大生产压力梯度, 可以有效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生产压力梯度越大, 见水时间越早, 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大, 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越高; 增大生产压力梯度的方法有增大注入量和减小注采井距两种, 都可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集层 两相渗流 采收率 水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建军 熊俊 何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559-563,共5页
基于 Buckley-Leverett 两相渗流方程,提出了新的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隐式压力显示饱和度数值求解方法,编制了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模拟了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岩体渗流场孔隙压力变化... 基于 Buckley-Leverett 两相渗流方程,提出了新的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隐式压力显示饱和度数值求解方法,编制了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模拟了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岩体渗流场孔隙压力变化和含水饱和度变化,模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对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渗流 数值模拟 两相渗流 uckley-Leverett方程
下载PDF
龙岗地区储层微观鲕粒模型气水两相渗流可视化实验及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鄢友军 陈俊宇 +2 位作者 郭静姝 陈英 张清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6,123-124,共3页
为了研究气水两相渗流在鲕粒灰岩中形成封闭气和残余水的机理,选取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储层铸体薄片为模板制作的激光刻蚀微观鲕粒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实验过程用高清数码相机对气驱水和水驱气现象进行拍摄和记录。对实验现象... 为了研究气水两相渗流在鲕粒灰岩中形成封闭气和残余水的机理,选取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储层铸体薄片为模板制作的激光刻蚀微观鲕粒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实验过程用高清数码相机对气驱水和水驱气现象进行拍摄和记录。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鲕粒模型,水驱气时卡断、绕流是形成封闭气的主要原因,盲端和不连通的孔隙也会形成封闭气;在气驱水时,细长孔道、狭窄喉道处以及卡断都有可能形成残余水。这些现象及其机理分析对于以鲕粒灰岩为主的气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气田 储集层 鲕粒 两相渗流 封闭气 残余水 可视化
下载PDF
非饱和土渗流与变形耦合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炎兵 韦昌富 +1 位作者 李幻 陈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90-1496,共7页
基于多孔介质力学原理,建立能模拟非饱和土两相流动与变形耦合问题的理论模型。利用Galerkin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得到控制方程的有限元计算格式。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有限元计算程序U-DYSAC2,并对Liakopoulos两相流动试验这一经典... 基于多孔介质力学原理,建立能模拟非饱和土两相流动与变形耦合问题的理论模型。利用Galerkin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得到控制方程的有限元计算格式。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有限元计算程序U-DYSAC2,并对Liakopoulos两相流动试验这一经典算例以及重非亲水相流体(DNAPL)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在模拟非饱和土渗流以及变形问题时的有效性,从而为定量研究饱和-非饱和渗流以及变形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两相流 有限元法 离心模型试验 饱和-非饱和渗流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渗透注浆扩散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连震 张庆松 +3 位作者 张霄 李志鹏 王德明 赵鹏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82,共9页
渗透注浆过程中,地下水流动对浆液扩散过程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应用流体两相渗流理论描。述动水条件下的渗透注浆扩散过程,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注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动水条件下的浆液扩散规律及浆液扩散范围影响因素... 渗透注浆过程中,地下水流动对浆液扩散过程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应用流体两相渗流理论描。述动水条件下的渗透注浆扩散过程,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注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动水条件下的浆液扩散规律及浆液扩散范围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动水条件下浆液沿顺水流方向呈轴对称的U形分布。动水流场限制注浆影响范围;浆液横向扩散与纵向扩散、顺水扩散与逆水扩散存在明显差异性,注浆压力与浆液流速在注浆孔附近衰减显著;地下水流场与注浆压力是影响浆液扩散范围的主控因素,浆液扩散范围与注浆压力正相关而与动水流速负相关;最后对动水条件下的渗透注浆设计及工艺提出了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水注浆 渗透注浆 两相渗流 数值模拟 浆液扩散
下载PDF
基于Buckley-Leverett方程的水气两相渗流理论 被引量:6
6
作者 熊俊 刘建 +1 位作者 刘建军 黄小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5,共3页
为了准确的研究降雨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带地下水运动水气二相渗流过程,以Buckley-Leverett两相渗流方程为基础,从水气二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和达西定律出发,推导了岩土饱和-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渗流的三维动力耦合模型,并利用伽辽金有限元... 为了准确的研究降雨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带地下水运动水气二相渗流过程,以Buckley-Leverett两相渗流方程为基础,从水气二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和达西定律出发,推导了岩土饱和-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渗流的三维动力耦合模型,并利用伽辽金有限元法和隐式向后差分法给出了数值解法,编制了相应的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以龙滩水电站工程为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对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渗流 数值模拟 两相渗流 Buckley-Leverett方程
下载PDF
岩心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国辉 刘新荣 +2 位作者 李福堂 秦毓莹 李佳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72-5380,共9页
低渗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充分认清水驱油时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油藏水驱开发至关重要。为了搞清油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渗透率、不同含水饱和度、不同润湿性岩心水驱油两... 低渗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充分认清水驱油时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油藏水驱开发至关重要。为了搞清油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渗透率、不同含水饱和度、不同润湿性岩心水驱油两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室内实验测定,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分析了产生启动压力的岩心孔隙内部的阻力效应和微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低渗岩心随含水饱和度增加,启动压力梯度增大;气体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的中高渗岩心启动压力梯度随含水饱和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数值较小;对于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渗透率降低而增大,随岩心润湿指数增加而减小;岩心边界层液体厚度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产生启动压力的附加阻力效应有油滴毛管力产生的摩擦阻力、静润湿滞后导致油珠变形产生的阻力及液阻效应产生的阻力,其大小和岩石孔喉半径、润湿指数、微观孔隙的油水分布状态、边界层厚度及固液界面张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两相渗流 渗透率 润湿指数 边界层 阻力效应 毛管压力 界面张力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沙二段气藏储层物性与渗流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岩 王勇飞 +2 位作者 王琼仙 邹毅 沈秋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分析新场气田沙二段气藏不同砂组之间产能差异较大的原因,本文利用物性分析和气水两相渗流实验,对覆压渗透率和气水两相渗流特征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岩心物性证实主力层和难采层砂组渗透率平均值基本接近,但在覆压条件... 为了分析新场气田沙二段气藏不同砂组之间产能差异较大的原因,本文利用物性分析和气水两相渗流实验,对覆压渗透率和气水两相渗流特征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岩心物性证实主力层和难采层砂组渗透率平均值基本接近,但在覆压条件下,主力层和难采层渗透率差异明显;黏土矿物含量越高且产状越复杂,喉道越细小,喉道闭合越大,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应力敏感性越强。难采层气相相对渗透率最大值低,临界含水饱和度高,水相上升快且相对渗透率最大值比主力层高。在开发过程中,难采层气井见水早,产水量比主力层大,井底积液、水锁伤害比主力层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覆压渗透率 孔隙结构 黏土矿物 两相渗流
下载PDF
地下水对CAES地下储气库气密性和围岩稳定性影响
9
作者 万发 蒋中明 +1 位作者 廖峻慧 李海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9-1908,共10页
压缩空气储能(CAES)储气库密封和稳定是保证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储气库受力影响因素众多,且特性复杂,长期运行过程中气密性和稳定性的精准预测和评估一直是热点和难点。以考虑渗漏和传热过程的压缩空气热力学模型为非稳态边界、以... 压缩空气储能(CAES)储气库密封和稳定是保证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储气库受力影响因素众多,且特性复杂,长期运行过程中气密性和稳定性的精准预测和评估一直是热点和难点。以考虑渗漏和传热过程的压缩空气热力学模型为非稳态边界、以热流固耦合理论为核心建立了储气库多物理场耦合下气密性和稳定性联合分析模型,探讨了洞周围岩中的地下水对储气库气密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1)地下水的存在可使储气库每个循环气体损失量降低78%;(2)衬砌结构主要受拉应力作用,顶部和底部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需进行加密配筋;(3)岩体中存在地下水有助于强化储气库内的气体密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热流固耦合 非稳态边界 应力应变 两相流
下载PDF
The primary controlling parameters of porosity, permeability,and seepage capability of tight gas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n Upper Paleozoic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Northern China 被引量:5
10
作者 Hong-Jun Qu Bo Yang +4 位作者 Xia-He Tian Xin-She Liu Huan Yang Wen-Wu Dong Ya-Hui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270-1284,共15页
Tight sandstone gas(hereafter"tight gas")has become a subject of unconventional gas exploration globally.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ight gas resources in the USA,in particular,facilitated the ra... Tight sandstone gas(hereafter"tight gas")has become a subject of unconventional gas exploration globally.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ight gas resources in the USA,in particular,facilitated the rapid rebound of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n the USA,in addition to driv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ight gas worldwide.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the Upper Paleozoic feature includes multiple layers of gas,a shallow depth,and notable potential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However,the reservoirs in the area are relatively tight,exhibit strong heterogeneity,and possess a complex micropore structure,thus restricting the eff 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Thus,research on the primar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pore throat structure and the seepage capability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effci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The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colation ability,as well as permeability,were analyzed using systematic sampling of the of the Upper Paleozoic Benxi,Taiyuan,and Shanxi Formations in the eastern Ordos Basin,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and gas–water-phase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ervoir poros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effective pore volume and number,whereas permeabil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largest throat radius,rather than the average.The effective pore volume controls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while reservoir percolation capabil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effective pore volume,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and size of the gas–water two-phase seepag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Largest throat radius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Effective pore throat volume The range of gas–water two-phase seepage zone
下载PDF
润湿性对两相渗流黏性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呼园平 樊平天 +1 位作者 张峰 刘浪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82-86,共5页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两相流模型,根据润湿固体骨架比例和润湿接触角将混合润湿分为4种不同的润湿形态,为了研究多孔介质流的黏度比、表面张力、压力梯度和固体骨架不均匀性等因素,建立多组实验进行数值模拟,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考...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两相流模型,根据润湿固体骨架比例和润湿接触角将混合润湿分为4种不同的润湿形态,为了研究多孔介质流的黏度比、表面张力、压力梯度和固体骨架不均匀性等因素,建立多组实验进行数值模拟,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考虑混合润湿下对流体流动中黏性耦合效应的影响,并得到了以下的认知和结论:对于均匀润湿,强润湿性将使得非润湿相的相对渗透率增加而使润湿相的相对渗透率减小;单一润湿性(固定接触角)的强弱会显著影响两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分布的位置和接触面积的大小;对于混合润湿,转变为混合润湿后,非润湿相的相对渗透率会显著下降。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固体骨架润湿性对目前复杂润湿性油藏的影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调控岩石润湿性,增加油田的二次采油产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两相渗流 黏性耦合 混合润湿 相对渗透率
下载PDF
确定含水气井流入动态关系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晓华 李晓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针对高含CO2或H2S气藏的渗流过程中,气体从水中逸出,或水从气体中析出,从而改变气藏渗流特征的实际情况,从渗流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质量守恒原理,考虑地层中气水相互溶解和挥发的过程,建立了气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受层流系... 针对高含CO2或H2S气藏的渗流过程中,气体从水中逸出,或水从气体中析出,从而改变气藏渗流特征的实际情况,从渗流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质量守恒原理,考虑地层中气水相互溶解和挥发的过程,建立了气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受层流系数、紊流系数、气溶水系数及水溶气系数影响的4参数气水两相渗流产能方程。结合相对渗透率辅助方程及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压降方程,建立了联合求取气水相渗曲线、单井控制储量与水侵强度的综合渗流模型。通过对气井产气量、产水量、油套压的自动拟合分析,提出了同时求取上述参数(包括4个参数)的自动拟合方法。该分析方法摆脱了确定气井产能必须依靠现场试井的局限,为气水两相流井的产能及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渗流 流入动态 产能方程 动态储量 自动拟合
下载PDF
Controlling Effects of Tight Reservoir Micropore Structures on Seepage Ability: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 被引量:4
13
作者 YANG Bo QU Hongjun +4 位作者 PU Renhai TIAN Xiahe YANG Huan DONG Wenwu CHEN Ya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22-336,共15页
In this study, the types of micropores in a reservoir are analyzed using casting thin section(CTS) observa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xperiments. The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HPMI) and constant-... In this study, the types of micropores in a reservoir are analyzed using casting thin section(CTS) observa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xperiments. The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HPMI) and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CRMI)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of the reservoi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gas-water relative seepage, and gas-water two-phase displacement studies a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seepage ability and parameters of the reservoir, and further analyses are done to confirm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reservoir micropore structures on seepage 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enxi, Taiyuan, Shanxi, and Shihezi form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re typical ultra-low porosity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Owing to compaction and later diagenetic transformation, they contain few primary pores. Secondary pores are the main pore types of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Six main types of secondary pores are: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s,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s, lithic dissolved pores, intercrystalline dissolved pores, micropores, and micro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servoirs with small pore-throat radius, medium displacement pressure, and large differences in pore-throat structures are present in the study area. The four types of micropore structures observed are: lower displacement pressure and fine pores with medium-fine throats, low displacement pressure and fine micropores with fine throats, medium displacement pressure and micropores with micro-fine throats, and high displacement pressure and micropores with micro throats.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is complex, and the reservoir seepage ability is poor in the study areas.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range of the gas-water two-phase seepage zone, and displacement types are the three parameters that well represent the reservoir seepage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ore structure seepage ability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the range of GAS-WATER two phase seepage zone DISPLACEMENT types
下载PDF
大开度裂隙网络内非线性两相渗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燕 周轩 叶剑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939,共9页
裂隙渗流对矿产地下巷道开采、水电洞室开挖等工程具有重要的不利影响。当围岩扰动裂隙带内的裂隙开度较大,且与中~高压含水地层发生水力连通,就会形成高速非线性渗流导致的涌水、突水等灾害。前人对裂隙岩体渗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 裂隙渗流对矿产地下巷道开采、水电洞室开挖等工程具有重要的不利影响。当围岩扰动裂隙带内的裂隙开度较大,且与中~高压含水地层发生水力连通,就会形成高速非线性渗流导致的涌水、突水等灾害。前人对裂隙岩体渗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基本上都针对单裂隙或简单交叉裂隙,以及采用简化的适用于低速层流的立方定律来描述渗流过程;对复杂裂隙网络、裂隙粗糙度、高速非线性渗流、局部湍流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工作。本文采用两相流理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开源软件平台Open Foam为研究工具,系统地研究包含大开度裂隙网络的岩体内部的高速非线性渗流的过程特征。计算结果精细地捕捉到了大开度裂隙网络高速渗流的进水、驱气、出水过程;揭示了渗流速度的分布、变化特征。同时还确认裂隙渗流中边界层的存在,给出边界层内的黏性剪应力、渗流雷诺数、渗流耗能以及等效渗透系数的量级。研究表明,采用两相流理论精细求解米级尺度的裂隙岩体内的非线性渗流过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两相流 裂隙网络 大开度裂隙 非线性渗流 N-S方程 OPENFOAM
原文传递
水驱油二相渗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9-194,共6页
对非定常、非均匀多孔介质中水驱油二相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恒速和恒压两种渗流全过程。从理论上论证了高注低采较之低注高采更能提高采油率。
关键词 水驱油 二相渗流 数值模拟 渗流 采油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强非均质油藏剩余油研究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金蔓 霍宏博 +2 位作者 胡勇 张雷 李金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3-47,共5页
渤海Q油田储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强,地质模型建立难度大,且存在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相结合,利用生产测井资料提供的单层产液量和含水率及分层注入量等数据,判断流... 渤海Q油田储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强,地质模型建立难度大,且存在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相结合,利用生产测井资料提供的单层产液量和含水率及分层注入量等数据,判断流体运移规律,确定油藏内任意一点上的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应用该方法,渤海Q油田进行注水单元流场调控,提出增注、卡层、堵水等措施,单井产量增加14倍,油田年产油量负递减。实践表明,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结合可有效识别剩余油分布,为特高含水期强非均质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流线分布 两相渗流 源汇 非均质 吸水剖面 产液剖面 剩余油
下载PDF
裂缝中气液二相流体临界渗流现象及其随机混合渗流数学模型研究
17
作者 杨栋 赵阳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通过对裂缝中气液二相流体临界渗流现象的分析推理,建立描述这一现象的随机混合渗流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出现临界渗流现象的概率分布范围、临界渗流区内气水连通团的微观分布特征以及临界渗流区内压力梯度的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对裂缝中气液二相流体临界渗流现象的分析推理,建立描述这一现象的随机混合渗流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出现临界渗流现象的概率分布范围、临界渗流区内气水连通团的微观分布特征以及临界渗流区内压力梯度的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从而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机制,并确定临界渗流现象在气体相对饱和度为44%~70%时都可能出现,但出现临界渗流现象的概率范围大于0.8的气体相对饱和度范围为47%~65%,在气体饱和度为57%~60%时,出现临界渗流现象的概率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裂缝 二相流 随机 临界渗流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整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与储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研究
18
作者 付春权 张俊廷 +3 位作者 王海涛 尹洪军 周志军 王立军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87-192,共6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非达西渗流的问题,建立了整体压裂三维油水两相油藏和裂缝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针对不同储层渗透率级别,研究裂缝导流能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级储层渗透率级别下... 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非达西渗流的问题,建立了整体压裂三维油水两相油藏和裂缝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针对不同储层渗透率级别,研究裂缝导流能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级储层渗透率级别下,随着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加,采油强度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引入采油强度变化率的概念,确定了不同储层渗透率级别下裂缝导流能力与采油强度变化率的关系,进而得到不同储层渗透率级别下的最佳裂缝导流能力.为合理、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压裂 两相渗流 导流能力 优化 采油强度变化率
原文传递
钻井液侵入条件下水淹层测井精细评价方法
19
作者 刘欢 申辉林 +3 位作者 秦敏 孙殿强 黄信雄 章利民 《测井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310-315,共6页
油层在不同的水淹状况下会出现“L”型、“U”型、“S”型等复杂的岩电关系,水淹层测井精细评价的技术难点在于测井资料多解性和复杂性,导致没有统一的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提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油藏水驱油动态实时驱替过程的动态... 油层在不同的水淹状况下会出现“L”型、“U”型、“S”型等复杂的岩电关系,水淹层测井精细评价的技术难点在于测井资料多解性和复杂性,导致没有统一的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提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油藏水驱油动态实时驱替过程的动态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利用该理论解释模型在准确计算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含水饱和度、产水率等水淹层关键参数的基础上,结合两相渗流理论模型,分别计算储层在钻井液侵入校正前后的含水饱和度。结合动态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和两相渗流理论的测井定量解释模型适合于不同水淹类型的测井精细评价,为建立统一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奠定了理论基础。经研究区块60余口井实际测井资料的处理,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符合率达86%以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水淹层 物质平衡法 钻井液侵入 两相渗流
下载PDF
盾构同步注浆浆液固结及压力消散两相渗流理论模型研究
20
作者 李培楠 黄德中 +1 位作者 寇晓勇 翟一欣 《中国市政工程》 2020年第6期59-63,113,114,共7页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过程中,由于浆液注入盾尾间隙后的压力高于地层静水压力,所以浆液会扩散到地层中发生渗流,并随着时间发生固结,浆液压力随之消散。在现有的分析模型中,浆液在地层中的渗流被看作单相流问题,忽略浆液与地下水在地层中渗...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过程中,由于浆液注入盾尾间隙后的压力高于地层静水压力,所以浆液会扩散到地层中发生渗流,并随着时间发生固结,浆液压力随之消散。在现有的分析模型中,浆液在地层中的渗流被看作单相流问题,忽略浆液与地下水在地层中渗流的差异性。在现有解析公式的基础上,将浆液在地层中的压力消散和渗流视为二维的两相流模型,分析浆液渗流以及驱替作用下地下水渗流引起的水头损失,并且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的影响,推导盾构同步注浆浆液固结及压力消散的两相渗流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浆液固结及消散的压力稳定值和体积损失率等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浆液固结及压力消散理论模型中应根据固结时间和浆液扩散范围考虑浆-水两相渗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同步注浆 浆液固结 压力消散 两相渗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