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对铅和镉的生物富集与释放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崔正国 苑旭洲 +4 位作者 崔毅 陈碧鹃 李永霞 梁峻 赵学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利用双箱模型模拟了虾夷扇贝在混合暴露条件下富集、释放铅和镉的动力学特征,通过测定不同规格虾夷扇贝、不同组织富集、释放过程中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不同生长阶段虾夷扇贝对铅和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 利用双箱模型模拟了虾夷扇贝在混合暴露条件下富集、释放铅和镉的动力学特征,通过测定不同规格虾夷扇贝、不同组织富集、释放过程中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不同生长阶段虾夷扇贝对铅和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以及不同组织中铅和镉的富集参数。结果显示,大、小两种规格虾夷扇贝对铅的BCF分别为1671、896,对镉的BCF分别为7433、1123;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对铅、镉的BCF顺序为:大规格>小规格;相同规格虾夷扇贝BCF:镉>铅,表明虾夷扇贝对镉的富集能力强于铅;铅、镉的B1/2为:大规格>小规格,说明大规格的虾夷扇贝对铅、镉的代谢排出能力更强;铅在虾夷扇贝各组织中的富集顺序依次为:鳃>内脏团>闭壳肌,镉的富集顺序依次为:内脏团>鳃>闭壳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生物富集 双箱模型
下载PDF
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的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宗玲 陆洋 +2 位作者 杜守颖 陈晓兰 王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栀子苷浓度的高效液相方法,研究醒脑静滴鼻液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醒脑静滴鼻液家兔鼻腔给药,给药量为12 mg.kg-1(以栀子提取物计),于给药后1,3,5,10,20,30,45,60,90,120,240 min左颈...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栀子苷浓度的高效液相方法,研究醒脑静滴鼻液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醒脑静滴鼻液家兔鼻腔给药,给药量为12 mg.kg-1(以栀子提取物计),于给药后1,3,5,10,20,30,45,60,90,120,240 min左颈动脉采血,乙腈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HPLC测定血浆中栀子苷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栀子苷在0.136 5~2.73 mg.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7.14±3.78)%,(95.06±2.95)%,(91.50±1.82)%,其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符合要求。醒脑静滴鼻液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家兔血浆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拟合值)为Cmax为(2.013±0.563)mg.L-1,Tmax为(6.405±1.764)min,Ke为(0.032 5±0.013 3)min-1,CL为(0.059 3±0.024 6)L.min-1.kg-1,AUC为(116.89±50.19)mg.min-1.L-1,MRT为(84.447±19.420)min。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血浆处理及HPLC方法适用于家兔体内栀子苷的含量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醒脑静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吸收迅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栀子苷 鼻腔给药 血药浓度 二室模型
原文传递
2,4,6-三氯酚在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的迁移、降解 被引量:4
3
作者 戴树桂 王菊先 王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用GC/ECD法测定土壤-小麦模拟生态系统中,2,4,6-三氯酚(TC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显示出TCP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天,在小麦中的半衰期为8天。实验周期以后,土壤、小麦中未检出TCP残留物。假设TCP在系统... 用GC/ECD法测定土壤-小麦模拟生态系统中,2,4,6-三氯酚(TC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显示出TCP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天,在小麦中的半衰期为8天。实验周期以后,土壤、小麦中未检出TCP残留物。假设TCP在系统中的迁移、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过程,用二室系统模型预测了该土壤-小麦系统,土壤和小麦中TC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比较TCP浓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说明此模型是可靠的。实验结果为经天津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污水的安全回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小麦 迁移 降解 三氯酚 污水灌溉
下载PDF
基于EXCEL软件的二室模型静脉推注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苏银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多剂量二室模型静脉推注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方法 :在获得中央室血药浓度和有关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后 ,采用EXCEL软件中单元格引用和函数引用的方法实现与给药方案有关的各种数值的计算。结果 :输入参数α、β...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多剂量二室模型静脉推注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方法 :在获得中央室血药浓度和有关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后 ,采用EXCEL软件中单元格引用和函数引用的方法实现与给药方案有关的各种数值的计算。结果 :输入参数α、β、K12 、V1,以及给药间隔Ts、最低有效浓度(MEC)或最小中毒浓度 (MTC)后 ,电子表格显示最大给药剂量Dmax(或最低有效剂量Dmin) ;输入选定的维持量、给药周期n后 ,电子表格显示第n周期(或稳态 )任一次给药后的峰谷浓度、瞬时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负荷剂量及有效血药浓度累积时间(Tec)。结论 :方法设计简单 ,使用直观、简便 ,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给药方案 二室模型 EXCEL
下载PDF
磁性生物炭对铅和镉离子的竞争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7
5
作者 许端平 姜紫微 张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67-72,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磁性生物炭,结合SEM、EDS、XRD、FTIR、BET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温度、竞争作用对磁性生物炭吸附Pb^2+、Cd^2+的影响。利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双室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磁性生物炭,结合SEM、EDS、XRD、FTIR、BET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温度、竞争作用对磁性生物炭吸附Pb^2+、Cd^2+的影响。利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双室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磁性生物炭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及芳香结构,表面覆盖Fe 3O 4颗粒。磁性生物炭对Pb^2+、Cd^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无论是单独吸附还是竞争吸附,Pb^2+在磁性生物炭上的吸附量高于Cd^2+,且升温有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双室模型也能较好地描述Pb^2+、Cd^2+在磁性生物炭上的吸附过程。Pb^2+、Cd^2+的吸附均以快室吸附为主,升温有助于提高快、慢室吸附速率。Pb^2+在快室吸附中的竞争能力高于Cd^2+,其竞争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b^2+于慢室吸附中的竞争能力在25℃时占优势,但随着温度升高,Cd^2+在慢室吸附中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铅离子 镉离子 竞争吸附 动力学 双室模型
下载PDF
基于T>MIC简易数学模型对二室模型的拓展适用性探讨美罗培南给药方案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瑶 宋香清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考察T>MIC简易数学模型对二室模型的适用性,简化T>MIC计算过程,并据此探讨美罗培南给药方案。方法以美罗培南的推荐剂量和静脉输注时间分别为0.5h与3h设计6种临床常用方案(0.5g/次q8h0.5h、0.5g/次q8h3h、1.0g/次q8h0.5h、1.... 目的考察T>MIC简易数学模型对二室模型的适用性,简化T>MIC计算过程,并据此探讨美罗培南给药方案。方法以美罗培南的推荐剂量和静脉输注时间分别为0.5h与3h设计6种临床常用方案(0.5g/次q8h0.5h、0.5g/次q8h3h、1.0g/次q8h0.5h、1.0g/次q8h3h、2.0g/次q8h0.5h、2.0g/次q8h3h),各方案分别与美罗培南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4种MIC敏感性折点(0.5、1、2、4μg/ml)组合形成不同的T>MIC,每种方案的T>MIC又可根据简易模型和二室模型计算,结果形成不同方案下的T>MIC对子,T>MIC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简易数学模型的拓展适用性。并根据简易模型计算T>MIC%,以其达到40%~100%探讨美罗培南对不同细菌感染的给药方案。结果与结论简易模型可替代二室模型计算T>MIC,根据该模型从理论上可方便快捷地对美罗培南给药方案进行初判和模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IC 碳青霉烯 美罗培南 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
下载PDF
GC-FID测定大鼠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龙脑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陆洋 杜守颖 +4 位作者 陈晓兰 李鹏跃 翟永松 吴清 李冬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200-2202,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脑浓度的GC-FID测定方法,探讨新型醒脑静静脉注射后龙脑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大鼠以10.00 mg.kg-1(以艾片量计)剂量尾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0.5,1,3,5,8,12,20,30,45 min眼底采血,分离血浆,十八烷为...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脑浓度的GC-FID测定方法,探讨新型醒脑静静脉注射后龙脑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大鼠以10.00 mg.kg-1(以艾片量计)剂量尾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0.5,1,3,5,8,12,20,30,45 min眼底采血,分离血浆,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GC-FID测定血浆中龙脑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龙脑血药浓度在1.67~16.67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测得低、中、高浓度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2.81±1.11)%,(85.38±0.86)%,(84.58±0.5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0%。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龙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1.18±0.20)min,t1/2β=(22.27±6.85)min,Cmax(Calc)=(18.76±2.10)mg.L-1,MRT=(23.84±7.67)min-1,AUC=(100.00±15.85)mg.min.L-1。结论:建立的GC-FID适用于龙脑血浆药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新型醒脑静中龙脑在体内分布迅速,代谢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FID 醒脑静 龙脑 血药浓度 二室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二房室模型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建模与仿真
8
作者 关英子 刘畅 +2 位作者 张菲 庞留勇 王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研究了多次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下,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血药浓度在稳态情况下将呈现周期性变化。依据用药安全窗口,探讨了给药方案设计的具体流程和算法步骤。进一步地,结合通过实验测得的24位肿瘤患者单次静...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研究了多次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下,二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血药浓度在稳态情况下将呈现周期性变化。依据用药安全窗口,探讨了给药方案设计的具体流程和算法步骤。进一步地,结合通过实验测得的24位肿瘤患者单次静脉注射氨甲蝶呤后不同时序的血药浓度数据,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4位患者药代动力学特异性参数进行了估计,并运用患者特异性参数值研究了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最后,基于不同患者的特异性参数值,给出了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房室模型 静脉注射 个体化差异 给药方案设计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中丹参素钠 被引量:4
9
作者 智红英 钟大放 +3 位作者 马晓菊 宋吉伦 李桂生 刘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建立了紫外检测的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犬血浆中的丹参素钠。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原儿茶酸为内标,采用Discovery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HPLC测定犬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犬分别静脉滴注给予10、20、40 mg/kg丹... 目的建立了紫外检测的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犬血浆中的丹参素钠。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原儿茶酸为内标,采用Discovery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HPLC测定犬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犬分别静脉滴注给予10、20、40 mg/kg丹参素钠后,AUC0-t、AUC0-∞、Cmax均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AUC0-t、AUC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Cmax的相关系数为0.934 7;丹参素钠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通过方法学确证,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丹参素钠在犬血浆中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钠 二室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福军 谢跃生 +3 位作者 肖学凤 许妍妍 张智禹 刘昌孝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考察杠柳毒苷iv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iv给予低、中、高剂量(0.37、0.74、1.48mg/kg)杠柳毒苷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C18固相萃取处理,HPLC-UV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杠柳毒苷药物浓度。用... 目的考察杠柳毒苷iv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iv给予低、中、高剂量(0.37、0.74、1.48mg/kg)杠柳毒苷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C18固相萃取处理,HPLC-UV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杠柳毒苷药物浓度。用DAS药动学数据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低、中、高剂量组杠柳毒苷的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49、2.32、3.48min,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14.00、12.37、15.44min,无显著性差异。AUC0-60分别为8.581、19.782、50.615mg/L·min,与剂量呈线性相关。结论杠柳毒苷iv给药在大鼠体内分布及消除迅速,其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在0.37~1.48mg/kg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毒苷 香加皮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 二房室模型
原文传递
生物炭去灰分对萘和1-萘酚的吸附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萌 吕耀斌 +4 位作者 朱一滔 罗雅琪 李威 李萍萍 王喜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06-2814,共9页
为探究生物炭矿物组分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过程的影响机制,考察(非)极性有机污染物萘和1-萘酚在不同温度(300、400、500℃)下制得的小麦秸秆原始生物炭以及去灰分后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拟二级和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精确地... 为探究生物炭矿物组分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过程的影响机制,考察(非)极性有机污染物萘和1-萘酚在不同温度(300、400、500℃)下制得的小麦秸秆原始生物炭以及去灰分后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拟二级和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精确地描述目标污染物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去灰分处理增加生物炭芳香碳含量,增强其与萘和1-萘酚间的p-p和疏水作用;同时降低生物炭表面极性,特别是减少表面烷氧基官能团的分布,提高疏水碳吸附域(主要是芳香碳)的可达性,导致平衡吸附量(Qe)增大。除灰后极性官能团在生物炭表面的暴露减少,促进萘分子向表面疏水吸附位点扩散,使得萘在生物炭上快吸附单元的吸附速率常数(kfast)升高;而极性1-萘酚结构中的—OH能通过氢键与生物炭表面极性官能团或矿物含氧表面相互作用,对快吸附有重要贡献,去灰分削弱氢键,造成其kfast下降。致密的芳香碳组分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主要对萘和1-萘酚在生物炭上的慢吸附起作用,去灰分提高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和孔隙度,使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fslow)增大;同时使得化合物分子较难扩散进入更致密的生物炭内部。另外表面积和孔隙度的增大延长吸附平衡时间,两种化合物的慢吸附速率常数(kslow)均降低。研究表明,生物炭的矿物组分、化学组成和极性官能团的空间分布显著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吸附过程,从而影响生物炭在有机污染控制中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污染物 去灰分 吸附动力学 双室模型
下载PDF
双频激励下的两房室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孟盼 季全宝 +1 位作者 陈艳美 董健卫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4,共7页
以双频激励下的两房室神经元模型为例,研究了多频激励下的不同激励频率对快慢耦合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及其产生机制的影响.以一个慢变量表达式建模多个外激励项,将系统转化为耦合的快慢混合系统,从快慢分析的传统观点探索分岔模式及相... 以双频激励下的两房室神经元模型为例,研究了多频激励下的不同激励频率对快慢耦合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及其产生机制的影响.以一个慢变量表达式建模多个外激励项,将系统转化为耦合的快慢混合系统,从快慢分析的传统观点探索分岔模式及相应分岔行为与慢变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两个激励频率均远小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可以产生混合簇振荡行为.本文的结果说明不同的周期激励对系统的分岔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快子系统在不同激励频率取值下能够产生多个平衡态和多种分岔共存的现象,从而使得系统存在着混合簇振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房室神经元模型 不同激励频率 簇模式 快慢动力学分析 分岔
下载PDF
口服给药二房室模型吸收和消除速率常数与血药浓度关系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磊 施心陵 +1 位作者 杨利鹏 陈建华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2年第3期143-147,151,共6页
提出一种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血药浓度随吸收速率常数(Ka)和消除速率常数(K10)的变化规律。根据参考文献中的参数估计值,选取具有一级吸收速率的口服给药二房室模型,改变不同的参数值,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中心室血药浓度的仿真,结果... 提出一种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血药浓度随吸收速率常数(Ka)和消除速率常数(K10)的变化规律。根据参考文献中的参数估计值,选取具有一级吸收速率的口服给药二房室模型,改变不同的参数值,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中心室血药浓度的仿真,结果以二维或三维图形显示。仿真结果中血药浓度随两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实际结果一致。从图中可以很清楚地观察两个参数和血药浓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用来模拟预测个体的血药浓度特性,并能得到大量个体数据,对新药的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药代动力学 二房室模型 吸收速率常数 消除速率常数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海娜 李吉学 姚会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515-3518,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小鼠按10 mg.kg-1尾静脉注射冬凌草甲素后,不同时间点摘除眼球取血,乙酸乙酯萃取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浓度,并用3P97软...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小鼠按10 mg.kg-1尾静脉注射冬凌草甲素后,不同时间点摘除眼球取血,乙酸乙酯萃取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浓度,并用3P97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冬凌草甲素在0.202~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测得低、中、高浓度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3%,低、中、高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冬凌草甲素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在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代动力学方程为C=16.192 5e-0.5546t+5.475 7e-0.0163t,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1.249 9 min,t1/2β42.638 4 min,K21 0.152 3 min-1,K12 0.359 3 min-1,K10 0.059 2 min-1,AUC 366.035 0μg.min-1.mL-1,CL 0.027 3 L.min-1.kg-1,VC 0.461 5 L.kg-1。结论:建立的RP-HPLC测定方法适用于体内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吸收快、分布也快,药物起效迅速,在体内以消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二室模型
原文传递
青蒿素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飞艳 姚晓霞 +1 位作者 田文慧 袁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13-2315,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尾静脉给药后血浆中青蒿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研究青蒿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以蒿甲醚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尾静脉给药后血浆中青蒿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研究青蒿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以蒿甲醚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样品中青蒿素在4.67~467.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4.67μg·ml^(-1)。青蒿素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准确度在85%~115%范围内。用二室模型拟合大鼠尾静脉注射青蒿素的药时曲线为最佳,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_(max):2 min;C_(max):89.23μg·ml^(-1);t_(1/2α):3.37 min;t_(1/2β):42.87 min。结论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青蒿素含量的HPLC法,此法适用于青蒿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青蒿素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大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二室模型
原文传递
栉孔扇贝对铜的富集与排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福新 王颖 吴志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通过暴露实验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对铜离子(Cu2+)的耐受性,实验暴露35d之后将栉孔扇贝移入自然海水排出30d,观察其体内铜含量变化规律。耐受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Cu2+较为敏感;富集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体内的铜含量与... 通过暴露实验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对铜离子(Cu2+)的耐受性,实验暴露35d之后将栉孔扇贝移入自然海水排出30d,观察其体内铜含量变化规律。耐受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Cu2+较为敏感;富集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体内的铜含量与暴露溶液里的Cu2+浓度呈正相关;排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排出实验初期,其体内的铜含量明显减少,其体内铜的排出与排出时间正相关。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栉孔扇贝富集Cu2+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栉孔扇贝体内铜含量(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双箱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栉孔扇贝对Cu2+的生物富集与排出实验。另外,栉孔扇贝可潜在的作为监测重金属Cu2+污染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CU2+ 耐受性 富集 排出 双箱动力学模型 指示生物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替考拉宁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志捷 植耀炜 +4 位作者 管宴萍 李方义 邹子俊 鲍强 余晓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5-1011,共7页
【目的】建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66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目的】建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66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水平。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脓毒症静脉滴注替考拉宁后的血药浓度数据,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变异情况,构建替考拉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采用二房室模型拟合所收集的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数据。替考拉宁中央室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0.45 L/min,外周室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0.72 L/min,中央室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为39.74 L,外周室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为152.41 L。逐步回归法筛选协变量结果显示,血清肌酐、总蛋白及乳酸对替考拉宁的中央室清除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二房室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较好预测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为后续优化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群体药代动力学 二房室模型
下载PDF
基于Excel软件的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谦和 苏银法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00-302,共3页
为获得一种简便的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 ,采用 Excel软件编写与给药方案相关的各种数值的计算程序。Excel规划求解法计算 tpeak、cmax,Excel单变量求解获得最大给药剂量 dmax(或最低有效剂量 dmin)。结果显示 ,输入基... 为获得一种简便的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 ,采用 Excel软件编写与给药方案相关的各种数值的计算程序。Excel规划求解法计算 tpeak、cmax,Excel单变量求解获得最大给药剂量 dmax(或最低有效剂量 dmin)。结果显示 ,输入基本参数α、β、ka、k2 1 、V1 、吸收分数 ( F )、滞后时间 ( tlag) ,以及给药间隔 (τs)、最低有效浓度 ( MEC)或最小中毒浓度 ( MTC)后 ,输入选定的维持量、给药周期 ( n)后 ,电子表格显示第 n周期 (或稳态 )第 s次给药后的瞬时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负荷剂量 ,并采用单变量求解获得给药间隔内的有效血药浓度累积时间 ( 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L软件 二室模型 血管外给药 方案设计 药理学 药动学
下载PDF
LHRH类似物在乳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旭 杨芳炬 +3 位作者 张敏 邹毅 扈正桃 胡朝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 :研究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uteinizinghormone releasinghormoneanalogue ,LHRH -A)在健康乳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 :采用氯胺T法 ,用12 5I标记LHRH A ,放化纯度 96.2 %。按 1mg·kg 1体重于乳猪颈背部两侧分别肌... 目的 :研究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uteinizinghormone releasinghormoneanalogue ,LHRH -A)在健康乳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 :采用氯胺T法 ,用12 5I标记LHRH A ,放化纯度 96.2 %。按 1mg·kg 1体重于乳猪颈背部两侧分别肌注 ,药后 2 1个不同时点分别取血 0 .2 0~ 0 .2 5ml做血药浓度测定 ,用大型药理学计算软件DAS统计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LHRH A在体内的分布、消除以二室模型方式进行。Tmax :1 .1 667± 0 .40 82h ,Cmax :98.82 0 0± 69.5 5 86μg·L 1,T1 /2 β :5 5 8.3 71 4± 3 76.93 2 8h ,AUC :5 5 65 .1 2 41± 3 5 60 .1 962 μg·L 1·h 1,Vd/F :0 .0 0 2 2± 0 .0 0 1 6L。结论 :LHRH A在乳猪体内的分布、消除方式为二室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类似物 乳猪 药代动力学 LHRH类似物 二室模型
下载PDF
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孙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中多西他赛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参数。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平均粒径为(221.6±13.4)nm,聚合物分散指数(PDI)为0.092±0.003,Zeta电位为-30.3 m V。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t_(1/2(α))分别为(0.072±0.014)和(0.066±0.015)h;t_(1/2(β))分别为(0.573±0.253)和(0.432±0.184)h;AUC_(0-12 h)分别为(7.98±1.25)和(6.26±1.83)μg·h/m L。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相比,在大鼠体内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双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脂肪乳 高压均质法 药代动力学 双室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