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杂交稻优势生态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孙传清 陈亮 +4 位作者 李自超 张培江 李任华 姜廷波 王象坤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8,共5页
研究了培矮64S和N422S与粳亚种中的东北粳、华北粳、日韩粳、云贵粳、非洲粳、美国稻及籼亚种中的云贵籼、太湖籼、华中籼和Aus稻的杂种F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初步确定美国稻、非洲粳、云贵粳以及华北粳中的... 研究了培矮64S和N422S与粳亚种中的东北粳、华北粳、日韩粳、云贵粳、非洲粳、美国稻及籼亚种中的云贵籼、太湖籼、华中籼和Aus稻的杂种F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初步确定美国稻、非洲粳、云贵粳以及华北粳中的改良品种是粳稻的优势生态型,太湖籼与云贵籼是籼稻的优势生态型。对籼粳优势生态型的产量优势进行比较发现,N422S/太湖籼低于N422S/美国稻,但与N422S/非洲粳和N422S/云贵粳相当;培矮64S与粳稻优势生态型的优势强于与籼稻优势生态型的优势。两个不育系的优势比较表明,培矮64S与各生态型的杂种优势强于N422S与各生态型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籼亚种 粳亚种 生态型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盛花期高温对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隗溟 王光明 +2 位作者 陈国惠 朱自均 杨朝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两优培九和汕优 6 3在盛花期置于人工气候室 36℃高温下处理不同时间的结果表明 ,在无库源关系限制下 ,两优培九结实率明显高于汕优 6 3,表明两优培九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然而 ,当两优培九、汕优 6 3和Ⅱ优 7号种植于不同密肥构建... 对两优培九和汕优 6 3在盛花期置于人工气候室 36℃高温下处理不同时间的结果表明 ,在无库源关系限制下 ,两优培九结实率明显高于汕优 6 3,表明两优培九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然而 ,当两优培九、汕优 6 3和Ⅱ优 7号种植于不同密肥构建的 6种库源群体条件下时 ,两优培九结实率却明显低于汕优 6 3和Ⅱ优 7号。对空秕率构成的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培九 结实率 高温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亲本籼粳程度 亚种间杂交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65396的光合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姚克敏 邹江石 +1 位作者 王志南 顾显跃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分期播种和平行比较方法,对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 65396 的光合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与汕优 63 相比,两优培九和 65396 在单株绿叶数达到最大值之前的增长速率基本一致,但其后的衰减速率却明显要慢,且功能叶较... 采用分期播种和平行比较方法,对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 65396 的光合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与汕优 63 相比,两优培九和 65396 在单株绿叶数达到最大值之前的增长速率基本一致,但其后的衰减速率却明显要慢,且功能叶较厚、叶角小、叶凹度大,光合优势明显。若以叶面积×叶重系数为综合光合特性,则 3 个组合中,65396 功能叶的光合优势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两优培九 光合形态特征 水稻
下载PDF
乳熟期淹水对两系杂交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绍清 李阳生 +1 位作者 李达模 廖江林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8-40,44,共4页
选择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特青和培两优 2 88进行乳熟期模拟淹水胁迫处理 ,研究了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的源库特征 ,其结果如下 :a)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绿叶数减少 ,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 a/b比值及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 ,剑叶光合... 选择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特青和培两优 2 88进行乳熟期模拟淹水胁迫处理 ,研究了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的源库特征 ,其结果如下 :a)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绿叶数减少 ,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 a/b比值及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 ,剑叶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b)乳熟期受淹期间 ,灌浆基本停止 ,甚至出现负增长 ,当解除胁迫后 ,随之出现一补偿灌浆高峰 ;c)乳熟期受淹导致谷粒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 ,比重大于 1 .3的谷粒所占比例显著减少 ,而比重小于 1 .1的谷粒所占比例显著增加 ,同时 ,谷粒的长度略有增加 ,宽度和厚度却略有缩小 ;d)乳熟期淹水引起的源受损致使培两优特青和培两优 2 88的灌浆受到抑制 ,结实率和谷粒充实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乳熟期 淹涝胁迫 源库特征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宗修 于永红 +3 位作者 胡国成 肖晗 斯华敏 付亚萍 《科技通报》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介绍了全国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育种的重要进展. 在分析浙江省光温敏不育系和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育性转换 水稻 浙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岑巩县两系杂交稻制种的安全时段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际凤 黄宗洪 +2 位作者 陈文强 向关伦 罗德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16-18,共3页
根据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对岑巩县 38年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岑巩县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安全时段。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可安排在 7月 13日至 8月 6日 ,扬花授粉期安排在 8月 14~ 2 5日为优。并对贵州省... 根据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对岑巩县 38年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岑巩县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安全时段。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可安排在 7月 13日至 8月 6日 ,扬花授粉期安排在 8月 14~ 2 5日为优。并对贵州省选育审定通过的两个两系组合两个安全期安排技术及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两系杂交水稻 制种 岑巩县 安全期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体的利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贵付 舒庆尧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本试验对2个由60Coγ射线辐照产生的苗期白化突变体W24和W27的叶色转换过程及其稳定性、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在不同生长温度下均可表达,叶色特征基本相似。第1~3张叶片在伸... 本试验对2个由60Coγ射线辐照产生的苗期白化突变体W24和W27的叶色转换过程及其稳定性、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在不同生长温度下均可表达,叶色特征基本相似。第1~3张叶片在伸出时表现白化,但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逐渐转绿,可转绿叶片的面积,第1叶约为40%,第3叶约为90%,第4叶开始表现正常绿色。突变体与亲本2177S的柱头外露率及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并保持了亲本的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从而表明,叶色突变性状可作为选择标记,在苗期可排除杂交种子中的自交种子,而对杂交优势表达和制种没有显著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绿型 叶色突变 配合力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下载PDF
中后期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唐启源 邹应斌 +1 位作者 黄志远 黄见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为了探索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并筛选水稻中后期化学调控的配方 ,2 0 0 0年早季在湖南宁乡县对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香两优 6 8进行了中期无效分蘖控制和后期米质调控研究 .结果表明 :香两优 6 8单、双本之间 ,各药剂处... 为了探索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并筛选水稻中后期化学调控的配方 ,2 0 0 0年早季在湖南宁乡县对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香两优 6 8进行了中期无效分蘖控制和后期米质调控研究 .结果表明 :香两优 6 8单、双本之间 ,各药剂处理之间的有效穗数无明显差异 .不同配方化控剂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 ,提高成穗率 ,其中以控制生长为主的配方 T4的控蘖效果最好 ,但明显减少每穗粒数 ,产量降低 .以调动顶端优势为主的配方 T1的综合效果最好 ,其控蘖、成穗效果仅次于 T4,但每穗粒数明显增加 ,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后期化学调控可延缓根系与叶片衰老、促进壮籽结实 ,其中配方 Q3显著增产 ,配方 Q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杂交稻 化学调控 分蘖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两系组合两优培九与三系组合Ⅱ优58后期光合生产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严斧 李悦丰 卓儒洞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本地表现最好的三系杂交稻Ⅱ优 5 8和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两组合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功能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剑叶在后期不同阶段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后期干物质的转运与分配。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后期虽具有叶绿素功... 以本地表现最好的三系杂交稻Ⅱ优 5 8和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两组合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功能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剑叶在后期不同阶段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后期干物质的转运与分配。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后期虽具有叶绿素功能期较长和光合速率较稳定等优势 ,但在中肥条件下 ,仍表现库大源小 ,干物质转运欠畅 ,源库流关系欠协调 ,因而结实率较低 ,谷粒充实度较低 ,限制了其增产潜力的发挥。两系杂交稻的超高产栽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生育后期 光合生产特性
下载PDF
两个高产两系杂交稻组合形态与产量形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郎有忠 周桂香 +1 位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对两个高产两系组合与两个三系对照组合的比较研究表明 ,该两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及产量形成特征 :剑叶较长 ,穗下节间长 ,基部节间短且茎壁较厚 ,叶片直立性好 ,叶披垂度小 ;群体中、下部透光性能好 ;干物质总积累量大 ,但茎... 对两个高产两系组合与两个三系对照组合的比较研究表明 ,该两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及产量形成特征 :剑叶较长 ,穗下节间长 ,基部节间短且茎壁较厚 ,叶片直立性好 ,叶披垂度小 ;群体中、下部透光性能好 ;干物质总积累量大 ,但茎鞘物质转运率小 ,总库容大 ,源库比较小 ;群体穗数少 ,穗粒数多 ,粒重小 ,结实率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株型 群体结构 源库特征 产量构成 形态
下载PDF
培矮64s/E32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靳德明 王维金 +2 位作者 蓝盛银 徐珍秀 杨书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6-521,共6页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 6 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 6 3为供试材料 ,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 ,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 6 2 .74 %和 4 8.16 % ,超亲...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 6 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 6 3为供试材料 ,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 ,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 6 2 .74 %和 4 8.16 % ,超亲优势分别为 30 .0 6 %和 32 .18%。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突出 ,单株穗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则为负值。用着粒密度指数对稻穗及其枝梗的着粒密度进行了分析 ,培矮 6 4s/E32的穗着粒密度指数为 7.4 0 ,枝梗着粒密度指数为 1.2 0~ 1.5 2 ,其稻穗基部二次枝梗的着粒密度偏高。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单穗谷重、穗长、穗着粒密度指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谷粒数和二次枝梗谷粒数这 6个性状相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r值为 0 .6 5 1785~ 0 .994 34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培矮64S/E32 穗部性状 杂种优势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与茎鞘物质运转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华 屠乃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4-278,共5页
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分别对 3个早稻 ,3个晚稻共 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 1个晚稻恢复系的灌浆特性及其与茎鞘物质运转和输导组织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高的灌浆速率应作为选择高产组合的依据之... 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分别对 3个早稻 ,3个晚稻共 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 1个晚稻恢复系的灌浆特性及其与茎鞘物质运转和输导组织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高的灌浆速率应作为选择高产组合的依据之一 ,并且要将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结合考虑 .2 )两段灌浆时间差越小 ,越有利于提高籽粒结实率和充实度 .3)高糖花比是促进籽粒灌浆的前提 ,抽穗前提高糖花比 ,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 ,减少空秕粒的产生 ,进而提高千粒重 .4 )输导组织对物质运转的作用 ,不同组合表现不同 .早稻由于“流”的空间过小 ,对物质运转产生一定障碍 ;而晚稻“流”的大小足以承载碳水化合物的运转且表现空间过剩 .生产中可通过壮秆来扩大“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灌浆特性 籽粒 茎鞘 物质运转
下载PDF
几个两系法高产杂交组合的光能利用率初探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友订 黄秋妹 +3 位作者 黄农荣 刘彦卓 梁祖扬 张旭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40,共4页
:1 998年早、晚季 ,在广州测算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培矮 6 4S/E32、培矮 6 4S/931 1、粤杂 1 2 2和常规优质高产品种粤香占和高产品种特三矮 2号的光能利用率。结果显示 :早季稻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 0 .996 %±0 .0 5 9% ,晚季... :1 998年早、晚季 ,在广州测算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培矮 6 4S/E32、培矮 6 4S/931 1、粤杂 1 2 2和常规优质高产品种粤香占和高产品种特三矮 2号的光能利用率。结果显示 :早季稻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 0 .996 %±0 .0 5 9% ,晚季稻为 0 .843%± 0 .0 2 9% ;早季以培矮 6 4S/E32光能利用率最高 ,达 1 .0 6 2 % ,晚季以培矮 6 4S/931 1最高 ,为 0 .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光能利用率 杂交组合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赣亚1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北平 李桂勇 +2 位作者 廖军铖 陈大洲 尹建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10,共4页
赣亚 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粳型恢复系Hb -0 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 2 0 0 1年 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 0 0 2年 ... 赣亚 1号是江西省滨湖农科所用广亲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粳型恢复系Hb -0 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是目前国内亲缘关系最远的实用型亚种间组合。 2 0 0 1年 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耐肥抗倒、弱感光、易制种、适应性广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赣亚1号品种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云南气候条件下选育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学林 陶光喜 +2 位作者 蒋春和 卢文成 贺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27,41,共3页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的经验 ,对今后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利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云南纬度低 ,海拔差异大 ,日可照时数变化较小 ,在云南进行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其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利用海拔差异筛选温敏不育系和在不同海拔进行繁殖制种 ;在选育中运用花药培养技术 ,缩短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光敏不育系 温敏不育系 花药培养 云南生态区 气候条件 选育 利用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抗除草剂基因转入两系杂交稻恢复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国成 肖晗 +4 位作者 于永红 朱正歌 斯华敏 付亚萍 孙宗修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1-515,共5页
利用农杆菌水稻高效转化系统 ,成功地将外源BAR基因转入实用性两系杂交稻恢复系R187和秀水0 4,经过除草剂Basta田间涂布试验 ,其阳性率达到 90 %以上 .对转基因植株同步进行的PCR特异扩增和总DNASouthern检测结果也证实抗Basta的植株中... 利用农杆菌水稻高效转化系统 ,成功地将外源BAR基因转入实用性两系杂交稻恢复系R187和秀水0 4,经过除草剂Basta田间涂布试验 ,其阳性率达到 90 %以上 .对转基因植株同步进行的PCR特异扩增和总DNASouthern检测结果也证实抗Basta的植株中含有BAR基因 .讨论了应用转BAR基因的方法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的条件 .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恢复系 农杆菌转化 抗除草剂基因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陈立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间杂种 F1 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 ,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78.2 0 % ,特殊配合力方差占 2 1 .80 % .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 ,父本即粳型广亲和品种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4.86 )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2 .34 )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的遗传主要是受基因作用的影响 ,其广义遗传率为 82 .1 0 % ,狭义遗传力为 7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充实度 配合力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育种
下载PDF
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孝和 邱趾忠 李任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7-8,共2页
以农垦 5 8S为母本、培矮 64为父本 ,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成的培矮 64S ,于 1991年 9月通过湖南省鉴定。培矮 64S具有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特点 ,在长日条件下为 2 3 .8℃ ,短日条件下为 2 3 .3℃。它育性稳定、亲和性强、配合力好、适... 以农垦 5 8S为母本、培矮 64为父本 ,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成的培矮 64S ,于 1991年 9月通过湖南省鉴定。培矮 64S具有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特点 ,在长日条件下为 2 3 .8℃ ,短日条件下为 2 3 .3℃。它育性稳定、亲和性强、配合力好、适应性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两用不育系 培矮64S 临界温度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技术创新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涂建 卢义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456-1461,共6页
水稻育种从矮化育种到杂交优势的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使水稻育种水平有了质和量的飞跃。针对当前消费者对稻米品质需求,品质育种成为水稻育种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简要归纳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及历程,并结合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和得... 水稻育种从矮化育种到杂交优势的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使水稻育种水平有了质和量的飞跃。针对当前消费者对稻米品质需求,品质育种成为水稻育种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简要归纳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及历程,并结合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运用光温互换+生态压力淘汰法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对云南选育软米核不育系成效进行总结,并对有效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基础及软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软米 光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途径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