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孔平行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邱明明 杨果林 +2 位作者 吴镇清 姜安龙 林宇亮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盾构法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影响,故加强盾构施工变形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某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双孔平行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的双线隧... 盾构法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影响,故加强盾构施工变形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某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双孔平行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的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间距越大,形成"W"形沉降曲线特征越明显;隧道埋深越小,沉降曲线由"V"形向"W"形转变所需的隧道间距L越小;土质条件越好,地层扰动影响范围越小,"W"形沉降槽特征也越显著;采用C=L/2i来描述双线平行隧道地表沉降分布特征是可行的,随C值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分布由"V"形—"锅底"形—"W"形发展,"W"形非对称性分布特征与隧道相对间距有关;由本文提出的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地表沉降预测值与实测沉降曲线吻合较好,可用于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对盾构隧道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平行隧道 地表沉降 计算方法 数值试验 城市地铁
下载PDF
双连拱隧道开挖整体性态三维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翁其能 袁勇 +1 位作者 杜国平 杜小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96-100,共5页
双连拱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及衬砌的稳定性都要比单拱隧道差,其整体开挖力学性态也较为复杂;作者就不同开挖断面组合,并考虑非理想化施工影响条件下的连拱隧道整体性态进行了分析;分析采用三维拉格朗日元法(Lagrange)进行。就计算围岩、结... 双连拱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及衬砌的稳定性都要比单拱隧道差,其整体开挖力学性态也较为复杂;作者就不同开挖断面组合,并考虑非理想化施工影响条件下的连拱隧道整体性态进行了分析;分析采用三维拉格朗日元法(Lagrange)进行。就计算围岩、结构应力、位移及锚杆作用力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结论对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拉格朗日元法 整体性态 位移 应力
下载PDF
天津地铁6号线双线平行盾构隧道施工间隔对地表土体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社荣 于茂 +1 位作者 杜晓喻 娄雨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9-996,共8页
研究双线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间隔下施工时地表的变形规律,对控制地表整体变形及不均匀变形十分重要。依托天津地铁6号线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天津西站站场实际工程实例,以铁路线设施的关键变形控制指标为评判依据,研究盾构左右线不同施工间... 研究双线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间隔下施工时地表的变形规律,对控制地表整体变形及不均匀变形十分重要。依托天津地铁6号线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天津西站站场实际工程实例,以铁路线设施的关键变形控制指标为评判依据,研究盾构左右线不同施工间隔下的地表变形分布特性,对比分析间隔距离与地表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关系,为双线盾构隧道工程选择合适的施工间隔提供依据,以保证工程安全及地表铁路设施的正常运行。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间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掘进过程对地表土体变形的扰动程度及扰动范围的明显差异:对于地表沉降变形而言,施工间隔越小,掌子面处地表土体沉降越快,且左线完全先行时,地表土体的纵向变形范围约为20 m,相较两洞同时施工时变形范围减小约25 m;对于地表不均匀变形而言,左线完全先行施工条件下,地表轨向变形、水平变形、轨距变形最大分别约为1、0.6、0.2 mm,相较两洞同时施工时分别减小0.8、0.2、0.15 mm。因此,对于双线盾构隧道而言,两洞同时施工时最不利于地表变形的控制,而一条隧道完全先行掘进的方案最有利于地表变形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铁 盾构隧道 双线隧道 施工间隔 地表变形规律 数值仿真
下载PDF
盾构法双管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晏莉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9-427,共9页
盾构法双管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预测方法按照不同的分析原理,可归纳为半经验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搜集国内外41条双管盾构隧道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曲线,通过对曲线分布形态及其成因的分析以及地... 盾构法双管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预测方法按照不同的分析原理,可归纳为半经验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搜集国内外41条双管盾构隧道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曲线,通过对曲线分布形态及其成因的分析以及地表最大沉降值数据的归纳整理,总结了双管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布的3大特点,即:1)地表沉降曲线主要呈现"单峰"和"双峰"2种形态,双管隧道间距及埋深是决定曲线形态的重要因素;2)影响地表沉降曲线形态的因素主要为地质和环境因素以及施工因素;3)地表最大沉降值与隧道埋深、双管隧道的间距、地层条件以及采用的盾构方法等均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双管并行隧道 地表沉降 现场量测
下载PDF
双线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及施工控制 被引量:25
5
作者 鞠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25,139,共7页
为了研究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及其控制措施,在讨论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在厦门地铁某区间隧道适用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3种方法,揭示双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 为了研究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及其控制措施,在讨论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在厦门地铁某区间隧道适用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3种方法,揭示双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布规律和地表动态变形特性,分析影响地表沉降的施工控制参数的效果。结果表明:(1)双孔平行隧道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完成后,地表形成非对称的'W'形沉降槽;(2)地表沉降本质上是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损失累积造成的,在开挖面到达目标面时,实测地表沉降达到最终沉降值的45%;(3)设置合理的同步注浆、土舱压力和推进速度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建议增加同步注浆量作为控制地表沉降的首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双孔平行隧道 地表沉降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沉降控制
下载PDF
关角隧道单车道无轨斜井施工方案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志平 李永生 《隧道建设》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针对关角隧道XGZHQ5-2标段单车道无轨斜井施工进度滞后的现状及其施工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经验总结,采取双联进洞、中隔板通风、皮带机运输等方式对施工方案进行切实可行的优化,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有效地缓减了工期压力,为... 针对关角隧道XGZHQ5-2标段单车道无轨斜井施工进度滞后的现状及其施工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经验总结,采取双联进洞、中隔板通风、皮带机运输等方式对施工方案进行切实可行的优化,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有效地缓减了工期压力,为关角隧道现场施工提供指导,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轨运输 斜井 双联进洞 中隔板通风 皮带机运输 方案优化
下载PDF
单斜井双正洞施工通风技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肖元平 杨立新 《隧道建设》 2012年第3期296-301,共6页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算,说明了这种新型通风模式的科学性,通过在包家山隧道3#斜井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的可行性,爆破15 min后CO和NO2的浓度都在国家标准控制之内。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这项新型射流通风技术,摒弃了过去一直将射流通风技术仅仅应用于平行双洞的惯例,成功解决了由斜井进入正洞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通风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 风机风管 配套选型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层采空区引起的地层移动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雪金 方勇 +1 位作者 杨斌 刘书斌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7,共8页
小净距隧道下穿采空区地层施工时,相邻隧道的施工扰动会出现叠加,严重影响采空区地层的稳定性。文章开展了小净距隧道下穿采空区地层施工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及采空区的沉降进行了监测。试验考虑了采空区倾角为15... 小净距隧道下穿采空区地层施工时,相邻隧道的施工扰动会出现叠加,严重影响采空区地层的稳定性。文章开展了小净距隧道下穿采空区地层施工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及采空区的沉降进行了监测。试验考虑了采空区倾角为15°和25°两种情况,通过控制岩块抗压强度和孔隙度两个指标,实现了采空区地层离散性的模拟以及模型与原型的相似。结果表明:采空区地层在左、右洞及中岩墙上方有3处沉降极值点,其中先行洞上方沉降最大;倾角越大,采空区地层沉降越大、沉降范围越广;小净距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沉降较单洞高35%-74%,且先行洞开挖对后行洞上方采空区地层沉降的影响小于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上方采空区地层沉降的影响;采空区地层沉降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其中左、右洞开挖面通过时沉降发展较快。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后行洞开挖时扰动范围的扩大,后行洞开挖宜在先行洞开挖引起的采空区地层沉降稳定或二次衬砌施作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采空区 小净距隧道 模型试验 地层移动
下载PDF
合肥膨胀土地层浅埋双洞地铁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炜韬 董宇苍 +2 位作者 方霖 于丽 舒东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为分析膨胀土特殊地层对双洞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并对浅埋双洞地铁隧道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提出运用FLAC3D热力场-应力场耦合方法,利用标定设置热膨胀系数等效模拟膨胀土地层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结果经... 为分析膨胀土特殊地层对双洞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并对浅埋双洞地铁隧道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提出运用FLAC3D热力场-应力场耦合方法,利用标定设置热膨胀系数等效模拟膨胀土地层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结果经与现场实测值对比验证,该方法正确、合理;2)当两隧道净距大于1.5倍洞径时,最大地表沉降值为28.82 mm,衬砌结构内力增量小于20%,双洞中柱围岩塑性区不贯通;3)当双洞掌子面距离大于40 m时,最大地表沉降值小于30 mm,拱顶沉降增量小于10%;当双洞掌子面距离大于30 m时,双洞隧道中柱围岩塑性区不贯通;4)建议双洞地铁隧道净距大于1.5倍洞径、双洞掌子面距离大于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浅埋暗挖 双洞地铁隧道 热力场-应力场耦合 隧道净距 掌子面距离
下载PDF
软岩大跨小间距双洞隧道洞口处理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新社 曹正喜 《隧道建设》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沈应线隧道工程位于较为繁华的舟山沈家门城区,长1230m,其南北出入口地质很差,多为全-强风化岩层的黏性土夹砾石,围岩稳定性差,介绍了对该工程的洞口段所进行的小导管、大管棚预支护与注浆加固处理技术。
关键词 大跨小间距双洞隧道 软弱围岩 洞口 大管棚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建设的若干问题综述 被引量:23
11
作者 唐雨春 徐林生 金美海 《隧道建设》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从一些典型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等多方面认识入手,总结了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取舍、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断面形式设计、中夹岩加固、支护衬砌参数。同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 从一些典型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等多方面认识入手,总结了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取舍、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断面形式设计、中夹岩加固、支护衬砌参数。同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超前加固 中夹岩 断面形式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快速施工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景宁 《山西建筑》 2007年第35期336-338,共3页
结合陕西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谭坝四号隧道的施工技术,对如何快速、优质地完成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保证了工程进度,达到动态项目技术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 小径距隧道 施工技术 监控 施工进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