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的陆相湖盆精细沉积体系研究——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占龙 肖冬生 +3 位作者 周隶华 黄云峰 黄小鹏 沙雪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深化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富油气区侏罗系—古近系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以井-震匹配的四级层序格架建立为基础,系统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约束下的精细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井-震匹配的四级层序格架单元是开展空间精细沉积体系... 为深化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富油气区侏罗系—古近系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以井-震匹配的四级层序格架建立为基础,系统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约束下的精细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井-震匹配的四级层序格架单元是开展空间精细沉积体系研究的最大单元;层位与储层的两步标定是准确建立井-震匹配关系的关键步骤;等时层序格架内的地震反射横向变化分析是明确沉积体系横向对接和演变的核心。研究认为:北部天山和南部觉罗塔格造山带的差异构造活动是控制沉积体系横向变迁的主要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的河道侧向、上倾尖灭砂体是盆地西缘葡北、葡萄沟、神泉、胜南地区岩性油气藏扩展勘探的有利方向。在该认识指导下,吐鲁番坳陷西部富油气区岩性油气藏扩展勘探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高分辨率层序格架 侏罗系-古近系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北部逆冲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占龙 吴青鹏 +1 位作者 黄云峰 黄小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4-981,共8页
针对吐哈再生型前陆盆地北部山前逆冲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的需要,结合山前带不同块体构造发育特征分析与已发现油气藏解剖,提出山前带主要发育以走滑断裂体系为主、逆冲断裂为辅的断裂输导体系和与输导砂体相配置的构造脊2类输导体系... 针对吐哈再生型前陆盆地北部山前逆冲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的需要,结合山前带不同块体构造发育特征分析与已发现油气藏解剖,提出山前带主要发育以走滑断裂体系为主、逆冲断裂为辅的断裂输导体系和与输导砂体相配置的构造脊2类输导体系,发育2种主控因素各异的油气成藏模式,即有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输导体系主要受控于走滑断裂及与其配置的逆冲断裂体系,缺乏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运移主要受控于与输导砂体相配置的构造脊。结合已有油气勘探发现过程分析,受走滑断裂控制的构造块体的油气扩展方向为构造高点靠近走滑断裂一侧的低断块,预探方向为逆冲断裂带下盘,油藏主体位于构造高部位;缺乏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预探方向主要为逆冲断裂带下盘,油藏主体位于逆冲断裂带下盘靠近生烃洼陷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逆冲构造带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吐鲁番坳陷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成藏条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占龙 刘震华 +4 位作者 黄云峰 吴青鹏 韩小锋 黄小鹏 牛慧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801,共7页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发育构造、岩性2大类和背斜、断鼻、断块、顺物源岩性和反物源岩性5种类型圈闭,构造类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岩性类圈闭主要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剩余圈闭面积大且成群成带分布,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紧邻3大主力生烃凹陷(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油源条件优越;发育中侏罗统区域和中下侏罗统局部2套盖层,逆掩断裂带下盘上倾方向断裂封堵条件好,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较低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整体构造体系与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到白垩系早期,与侏罗系末白垩系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期匹配良好,是吐哈盆地侏罗系进一步勘探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掩断裂带下盘 油气成藏条件 侏罗系 吐鲁番坳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占龙 黄云峰 +3 位作者 吴青鹏 黄小鹏 韩小峰 牛慧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6-1163,共8页
以吐鲁番—哈密盆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构造展布特点分析为基础,以轴面成图为基础的构造趋势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三维空间构造模拟认为吐鲁番坳陷沉积盖层发育EW向展布的3排弧形构造带构成的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模... 以吐鲁番—哈密盆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构造展布特点分析为基础,以轴面成图为基础的构造趋势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三维空间构造模拟认为吐鲁番坳陷沉积盖层发育EW向展布的3排弧形构造带构成的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模拟研究认为,以盆地中部应力突破带为东西方向对称中心,依附于3大主力生烃洼陷(胜北洼陷、丘东洼陷、小草湖洼陷)发育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油气地质特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对称性。盆地现今构造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征明显,区域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是吐鲁番坳陷弧形构造体系形成且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构造特征的主要原因。由于燕山中晚期到喜马拉雅期博格达山由北向南的冲断推覆,在盆地内发育大规模由北向南的层间差异滑脱推覆构造,弧形构造带西段以NW向展布为主,东段以NE向展布为主,应力的左旋、右旋特征形成了平面构造格局的"弧形"展布并在盆地内部形成3排弧形构造带。近EW向发育的具有挤压性质的断层构成构造圈闭的良好封堵要素,SN向发育的具有走滑性质的平移断层因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烃源岩而构成圈闭的良好输导条件。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吐鲁番—哈密盆地整体构造格局的认识,依据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可比性和对称性及弧形构造体系本身的构造特点,对进一步扩展吐鲁番坳陷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体系 应力场 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技术 油气勘探领域 吐鲁番—哈密盆地
原文传递
吐哈盆地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发育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占龙 黄云峰 +3 位作者 沙雪梅 吴青鹏 黄小鹏 郝彬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7,共9页
为了有效分析油气藏与沉积体系平面展布之间的"不协调性"并优选富油气区带有利扩展勘探方向,以地震沉积体系分析为出发点,以钻井揭示的砂体类型与平面分布分析为依据,结合断裂体系平面展布与纵向演化分析,系统建立了吐哈盆地... 为了有效分析油气藏与沉积体系平面展布之间的"不协调性"并优选富油气区带有利扩展勘探方向,以地震沉积体系分析为出发点,以钻井揭示的砂体类型与平面分布分析为依据,结合断裂体系平面展布与纵向演化分析,系统建立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自南向北发育的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的沉积体系受近东西向断裂系早期正断层发育期下降盘的明显输导与控制;发育有2种类型的沉积砂体:一类是包含底部载荷、粒度较粗、在东西向断裂体系断距较小部位发育的近南北向水下分流河道主沟槽砂体;另一类是以悬浮载荷为主、粒度较细、依附早期正断层发育期下降盘地形低部位发育的厚层块状或互层砂体。受近东西向断裂的约束与输导,南物源沉积体系不同分支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依附近东西向断裂、在断裂低部位互层发育或叠加连片。近东西向断裂北侧发育的厚层块状或互层砂体形成的岩性圈闭是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深化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发育模式 砂体类型 中-下侏罗统 鄯善弧形带东翼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