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苗建宇 周立发 +2 位作者 邓昆 韩中原 布占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4-430,共7页
二叠系烃源岩是中国西部吐鲁番坳陷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详细探讨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 二叠系烃源岩是中国西部吐鲁番坳陷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详细探讨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层系沉积时水体的环境为弱还原相—还原相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中陆源生物占优势,低等水生生物也有大量的分布。油气为还原环境沉积有机质的转化产物,坳陷具有良好的成烃潜力。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沉积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因此,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反之,则明显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吐鲁番坳陷 二叠系 沉积环境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有机质 泥岩 生烃 沉积相带 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油田水地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伟 刘济民 陈晓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8,共7页
本文在讨论吐鲁番坳陷油田水无机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含油气区油田水的有机质含量、低碳脂肪酸分布、芳烃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主要特征。对该坳陷的油气藏按保存条件的优劣迸行分类,讨论了不同... 本文在讨论吐鲁番坳陷油田水无机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含油气区油田水的有机质含量、低碳脂肪酸分布、芳烃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主要特征。对该坳陷的油气藏按保存条件的优劣迸行分类,讨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油田水化学特征,重点分析了rNa/rCa──rNa/rC1相关分析图上的聚类特点。据此阐述该坳陷油田水地球化学基本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油气藏类型 油田水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鲁克沁稠油油藏形成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伟 梁世君 +2 位作者 姜均伟 付建奎 焦立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8,共5页
鲁克沁稠油油藏位于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中部,是目前在该盆地三叠系中发现的惟一稠油油藏,也是该盆地中规模较大的石油聚集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聚集规律。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该构造带在印支末期前后的地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构造... 鲁克沁稠油油藏位于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中部,是目前在该盆地三叠系中发现的惟一稠油油藏,也是该盆地中规模较大的石油聚集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聚集规律。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该构造带在印支末期前后的地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构造上的复杂变化与某些成藏条件的变化造成了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异常的稠油聚集特点。该稠油聚集带东高西低,说明稠油的运移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自东向西的运聚。高孔隙度厚层砂岩中的断层能形成侧向封堵,并形成厚层断块稠油油藏。稠油聚集带不同部位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石油的注入位置不在现今构造带的最低部位,而在其倾斜构造带中东部的玉东1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鲁克沁构造带 稠油油藏 油气运移与聚集 油藏演化特征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及其保护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丽 宋和平 +1 位作者 赵以琴 刘兵 《水利经济》 2009年第5期14-16,共3页
阐述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针对吐鲁番盆地坎儿井数量减少的现状,分析了其衰败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措施:①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法规;②统筹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③加强坎儿井的管理;④建立坎儿井保护区。
关键词 坎儿井 坎儿井价值 坎儿井保护 吐鲁番盆地
下载PDF
台南凹陷构造演化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志军 李斌 陈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燕山的构造反转、裸露剥蚀、块断掀斜、构造肢解等三次较大的改造 ,决定了台南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局限、热演化程度低、资源潜力小 ,以低熟稠油为主。因此 ,鲁克沁巨大稠油油藏的油应主要来自台北凹陷。鲁克沁圈闭形成期为印支晚期 ,成藏期为印支末燕山早期 ,油气运聚成藏后遭受进一步稠化、调整运移及破坏 ,使鲁克沁构造带形成众多的断块稠油油藏和沥青封堵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台南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规律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沉积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苗建宇 周立发 邓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二叠系烃源岩是我国西部吐鲁番坳陷中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探讨了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的Eh值、pH值及沉积特征。利用烃源岩分布、有机碳含量及有机质显... 二叠系烃源岩是我国西部吐鲁番坳陷中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探讨了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的Eh值、pH值及沉积特征。利用烃源岩分布、有机碳含量及有机质显微组份的赋存状态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有机质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烃源岩有机质的赋存大体上有3种不同的状态:顺层富集型、局部富集型及分散型。泥质碳酸盐岩类和泥岩类烃源岩主要沉积在半深湖—深湖相带,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高;灰色、深灰色泥岩及黑灰色碳酸盐岩主要沉积在浅湖相带,有机碳含量偏低;绿灰色、灰色泥岩主要沉积在河流—三角洲平原相带,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低。烃源岩沉积时具还原程度强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沉积有机质能及时沉积并保存,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反之,则明显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烃源岩 吐鲁番 坳陷 有机质 沉积特征 岩性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泥岩超压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伟 谢俊 +2 位作者 高晓辉 张龙海 于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3,共6页
吐鲁番坳陷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上侏罗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也有分布,为了查明该坳陷油气藏的分布与超压泥岩地层的关系,对泥岩地层超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存在多套超压泥岩盖层,其中最稳定与最有利的区域... 吐鲁番坳陷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上侏罗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也有分布,为了查明该坳陷油气藏的分布与超压泥岩地层的关系,对泥岩地层超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存在多套超压泥岩盖层,其中最稳定与最有利的区域封盖层是中侏罗统七克台组超压泥岩段。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及其以上的油气藏分布主要受超压泥岩盖层的控制,在没有超压泥岩段发育的地区,油气藏由于多期断裂的活动而遭受破坏。此外,油藏与气藏对超压泥岩盖层的依存度存在差别,超压泥岩段对油藏的封盖作用多表现为间接封堵,而对气藏与气顶油藏的封盖作用多表现为直接封堵。分析认为,在中国西部多旋回叠合盆地中,如果没有盐岩、膏岩存在,超压泥岩在油气成藏及油气藏的后期保存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泥岩 超压 油气藏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再认识 被引量:8
8
作者 姚丽景 于炳松 +2 位作者 樊太亮 董洪奎 郭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7-405,共9页
吐哈盆地是新疆3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由侏罗系煤成烃形成大规模油气聚积的盆地。为了正确认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通过详细的露头剖面观察和钻井岩心、测井分... 吐哈盆地是新疆3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由侏罗系煤成烃形成大规模油气聚积的盆地。为了正确认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通过详细的露头剖面观察和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对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发现,其沉积相类型除了已被普遍认识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以外,还存在典型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在沉积相纵向演化和横向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从八道湾组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向上至西山窑组和三间房组演化为以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至顶部七克台组则发育以滨浅湖沉积体系为主,纵向上构成一个明显的基准面上升的退积序列;南北坡沉积体系的构成具有较大差异,南坡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为特征,北坡则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中-下侏罗统 吐鲁番坳陷
下载PDF
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劲松 王华 +2 位作者 梁世君 黄卫东 吕学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337,共5页
吐哈盆地位于世界著名的巨型天然气聚集区特提斯构造域北缘盆地群东部。通过与库车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研究认为,吐哈盆地具备形成大中型天然气富集区带的地质条件。根据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围绕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丘东—小... 吐哈盆地位于世界著名的巨型天然气聚集区特提斯构造域北缘盆地群东部。通过与库车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研究认为,吐哈盆地具备形成大中型天然气富集区带的地质条件。根据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围绕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丘东—小草湖、胜北、托克逊3个生气中心区和坳陷北部山前冲断构造带、前陆坳陷斜坡坡折带、南部前陆隆起带,是大中型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勘探方向。指出吐哈盆地下部组合发育的上二叠统湖相泥岩和石炭系的海相烃源岩,是可能的大型天然气成藏领域。初步预测吐哈盆地煤层气资源雄厚,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天然气 油气勘探 吐鲁番坳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新疆构造演化与吐哈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童崇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13,共6页
新疆地区新生代盆-山体制独特,深断裂活动既造山又造盆。活动带集中在山系及山前带,盆地内保存稳定地块区。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不存在大型盖层滑脱型推覆构造带。火焰山构造带受基底逆冲断裂控制,断裂控制背斜圈闭形成。油气沿隐伏断... 新疆地区新生代盆-山体制独特,深断裂活动既造山又造盆。活动带集中在山系及山前带,盆地内保存稳定地块区。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不存在大型盖层滑脱型推覆构造带。火焰山构造带受基底逆冲断裂控制,断裂控制背斜圈闭形成。油气沿隐伏断裂伴生的构造圈闭富集成藏。湖-沼相侏罗系含煤系是重要的油气源层,湖相三叠—二叠系亦有含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吐鲁番断陷 油气地质 构造演化 新疆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成藏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占龙 刘震华 +4 位作者 黄云峰 吴青鹏 韩小锋 黄小鹏 牛慧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801,共7页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发育构造、岩性2大类和背斜、断鼻、断块、顺物源岩性和反物源岩性5种类型圈闭,构造类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岩性类圈闭主要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剩余圈闭面积大且成群成带分布,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紧邻3大主力生烃凹陷(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油源条件优越;发育中侏罗统区域和中下侏罗统局部2套盖层,逆掩断裂带下盘上倾方向断裂封堵条件好,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较低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整体构造体系与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到白垩系早期,与侏罗系末白垩系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期匹配良好,是吐哈盆地侏罗系进一步勘探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掩断裂带下盘 油气成藏条件 侏罗系 吐鲁番坳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物源体系变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晶 郝彬 +4 位作者 李双文 魏立花 刘娟娟 吴青鹏 徐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0-741,共12页
为明确吐鲁番坳陷侏罗系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重矿物特征、砂岩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物证,从不同角度对坳陷中东部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下侏罗统存在南、北2个物源区,坳陷不同部位、不同时期... 为明确吐鲁番坳陷侏罗系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重矿物特征、砂岩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物证,从不同角度对坳陷中东部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下侏罗统存在南、北2个物源区,坳陷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主物源体系存在明显差异.物源的变迁控制着沉积体系的演化,北部山前掩伏带为找油新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水西沟群沉积早中期,轻、重矿物及源岩判别图解(La-Th,La/Yb-ΣREE等)显示的物源方向一致,坳陷北部碎屑锆石显示2组年龄峰值,主峰值为(297±2)Ma,次峰值为(427±4)Ma,对应于2期构造热事件,与南缘觉罗塔格山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受南缘长物源控制,坳陷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远源、长轴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博格达地区为汇水沉积区,V/V+Ni,V/Cr,Ni/Co等泥岩地化指标表明古水介质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在水西沟晚期和三间房沉积期,重矿物和碎屑成分具有明显分区性,坳陷北部物源和沉积环境均具有近源沉积的特征,主物源来自博格达山,表明水西沟晚期是博格达山再次隆升的初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博格达山 物源体系 元素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水西沟群
原文传递
New equation to decip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ethane and maturity of gas source rocks 被引量:4
13
作者 Jianping CHEN Xulong WANG +6 位作者 Jianfa CHEN Yunyan NI Baoli XIANG Fengrong LIAO Wenjun HE Limiao YAO Erting 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470-493,共24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natural gas is always a difficult and hot issue.Hereinto,the maturity ident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problems.Many empirical equations have been 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natural gas is always a difficult and hot issue.Hereinto,the maturity ident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problems.Many empirical equ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decip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urity of gas source rocks and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atural gas.However,these equations proposed often fail to identify the maturity of the source rocks correctly,which in turn preven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types and source rocks of the natural gas because the petroliferous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 are complex and diverse,with multiple sets of source rocks and different thermal history.In this paper,the oil-associated gas from the Permian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and the coal-derived gas from the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 Junggar and Turpan-Hami basi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decip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urity(vitrinite reflectance)of gas source rocks and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ethane.The equations established areδ^(13)C_(1)=25lgR_(o)-42.5 for oil-associated gas,andδ^(13)C_(1)=25lgR_(o)-37.5 for coal-derived gas.These new equations are suitable for the maturity identification of source rocks in most petroliferous basins,and favorabl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tic type and source of natural gas,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geological theory of natural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Coal-derived gas Oil-associated gas MATURITY Carbon isotope of methane Vitrinite reflectance Junggar Basin turpan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吐鲁番坳陷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红军 徐树宝 +1 位作者 杨茂源 王鹏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是吐鲁番坳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之一。该区油气分布是同一套烃源岩两期生烃、成藏的结果。中燕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的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 ,以生成轻质油为主 ,通过断层向位于生油凹陷中的温吉桑构造带供源。此时丘东背...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是吐鲁番坳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之一。该区油气分布是同一套烃源岩两期生烃、成藏的结果。中燕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的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 ,以生成轻质油为主 ,通过断层向位于生油凹陷中的温吉桑构造带供源。此时丘东背斜尚未形成 ,油气由北向南方向运移 ,轻质油在运移过程中以氧化作用占主导地位。喜山运动时期 ,丘东凹陷和温吉桑构造带进一步深埋 ,烃源岩以生成凝析气为主 ,同时由于挤压作用形成了丘东背斜。油气沿由北向南方向运移 ,凝析气运移过程中以地层层析作用为主。同期形成的丘东背斜只捕获了该时期生成的凝析气 ,形成纯的凝析气田。米登背斜由于聚集了中燕山运动时期形成的轻质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温吉桑油气聚集带 成藏机理 油藏地球化学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天然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昌桂 郭彦如 +1 位作者 张朝富 张子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本文以吐鲁番坳陷的沉积、构造特征入手,全面阐述了坳陷内三套主要目的层的生、储、盖、圈等天然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提出了天然气富集规律、成藏模式及可能的气藏类型。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区域地质 天然气 类型
下载PDF
压性浅水湖盆沉积体系——以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2 位作者 于炳松 宫雪 郭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5,共7页
为了探讨压性浅水湖盆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运用沉积学理论,通过野外露头考察、钻井岩心观察、岩心薄片鉴定以及大量测井、地震等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发育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 为了探讨压性浅水湖盆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运用沉积学理论,通过野外露头考察、钻井岩心观察、岩心薄片鉴定以及大量测井、地震等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发育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等6种沉积体系,并发现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体系在中下侏罗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依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细分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旋回.对各旋回发育期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压性浅水湖盆有缓坡型和具沉积坡折型2种沉积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出3个有利储层发育区,即台北凹陷中部、台北凹陷南部和盆地南部边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性浅水湖盆 吐鲁番坳陷 沉积体系 发育模式 有利储层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隐伏构造遥感信息提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桂宏 殷利甫 张友焱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提取隐伏构造信息,选择了台北凹陷内几个子区使用TM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及频率增强等方法。处理后的图像较好地反映了隐伏的局部构造和断层。最后浅述了环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并结合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预测了环形构造... 为提取隐伏构造信息,选择了台北凹陷内几个子区使用TM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及频率增强等方法。处理后的图像较好地反映了隐伏的局部构造和断层。最后浅述了环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并结合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预测了环形构造的含油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隐伏断层 遥感图像 地质解释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北部山前带地质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实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玮 柳益群 王成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笔者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吐鲁番坳陷北部山前带的地质热历史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对恰 1井、照 2井、大步 1井的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进行研究 ,得出北部山前带总体上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随温度增高而逐渐减小 ,北部山前带的地温梯度... 笔者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吐鲁番坳陷北部山前带的地质热历史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对恰 1井、照 2井、大步 1井的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进行研究 ,得出北部山前带总体上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随温度增高而逐渐减小 ,北部山前带的地温梯度古高今低和东高西低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 ,三叠纪、侏罗纪的烃源岩在侏罗纪开始成熟 ,两套烃源岩均在侏罗纪末期达生烃高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地温梯度 烃源岩 新疆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走滑断层特征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代瑜 林明强 +2 位作者 徐涛 朱峰 杨双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0-24,共5页
吐哈盆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作用相互叠加,中浅层断裂特征、构造样式复杂多变。盆地西部吐鲁番坳陷由于持续受到南北向构造应力作用,平面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剖面上"盖层滑脱"。由于侏罗系广泛发育煤层,加... 吐哈盆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作用相互叠加,中浅层断裂特征、构造样式复杂多变。盆地西部吐鲁番坳陷由于持续受到南北向构造应力作用,平面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剖面上"盖层滑脱"。由于侏罗系广泛发育煤层,加之挤压地质作用横向差异性强,吐鲁番坳陷中浅层发育大量走滑断层,断层特征纵、横向变化较大,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综合利用卫星照片、地面地质露头及地震资料,对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走滑断层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重点探讨了走滑断层的类型、平面分布、剖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合已知油气藏分布特征探讨了走滑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走滑断层 油气成藏 有利区带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地下水动力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
20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1 位作者 李华明 张慧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8,501,共9页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淡化,凹陷中心泥岩压实排水淡化,越流泄水区浓缩。在离心流和向心流的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矿化度的相对高值区。泥岩...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淡化,凹陷中心泥岩压实排水淡化,越流泄水区浓缩。在离心流和向心流的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矿化度的相对高值区。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在地下水的越流泄水过程中有利于大量的油气聚集;在泥岩压实离心流过程中,由于岩性、地层、断层等圈闭也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在向心流的推进过程中,先前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另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油田水 水化学 水动力 油气成藏动力学 吐鲁番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