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研究——以忠县涂井乡、石宝镇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玲 李孝坤 余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相对密集,西部、西南部较为稀疏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道路、水源指向性。海拔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200~400m和坡度5°~15°范围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并且乡村聚落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偏左态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等人文因素,也是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重要㈥素。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凼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GIS 重庆三峡库区 涂井乡 石宝镇
下载PDF
论宋代图经向方志的转变——以图的变化为中心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旭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宋代是图经向方志转变的过渡期,这种转变鲜明地体现在经"图"的变化上,即图数量的减少和图类型的变化。究其原因,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与地方官员、士绅势力的上升是这种文化表象的社会政治背景,而地方士人参与到地方志书的... 宋代是图经向方志转变的过渡期,这种转变鲜明地体现在经"图"的变化上,即图数量的减少和图类型的变化。究其原因,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与地方官员、士绅势力的上升是这种文化表象的社会政治背景,而地方士人参与到地方志书的修撰乃是转变的催化剂。农田水利、书院等图表达了地方官员治理地方的需求,而风景、先贤等图则反映了地方士绅弘扬地方文化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图经 方志 地图
原文传递
宋代方志转型问题再论 被引量:4
3
作者 桂始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7,95,共10页
在"地记—图经—地方志"三阶段论成为学界共识的背景下,人们讨论宋代方志转型时,往往偏重图经而忽略其余,似乎南宋以后的地方志乃图经演变而来。本文以地理、人物、职官、选举、艺文五大内容作为方志定型标准,从而提出新的看... 在"地记—图经—地方志"三阶段论成为学界共识的背景下,人们讨论宋代方志转型时,往往偏重图经而忽略其余,似乎南宋以后的地方志乃图经演变而来。本文以地理、人物、职官、选举、艺文五大内容作为方志定型标准,从而提出新的看法,认为以祥符《州县图经》、《吴郡图经续记》为代表的图经,注重记载职官、艺文等人文内容,积极促进方志转型;同时,以《吴兴统记》、《成都古今集记》为代表的地记在编制牧守题名、艺文志以及登科录上,也对方志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南宋以后的定型方志是由图经、地记汇聚而成,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图经 地记 汇聚 方志
原文传递
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 被引量:3
4
作者 仓修良 《阴山学刊》 2004年第2期46-52,共7页
编修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隋唐五代之图经是方志发展的第二阶段,宋代方志进入定型成熟阶段,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修志事业的全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新修志书体现了时代精神,体例上也形成了新... 编修地方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隋唐五代之图经是方志发展的第二阶段,宋代方志进入定型成熟阶段,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修志事业的全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新修志书体现了时代精神,体例上也形成了新的志书体裁,并且还将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中华民族 优良传统 地记 图经
下载PDF
盐业生产、道路与信仰:重庆忠县涂井汉至六朝时期盐业文化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5
作者 牛英彬 白九江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29-42,共14页
涂井是四川盆地东部的一处重要制盐产地,这里的制盐活动自商周时期开始一直持续至近现代。考古学家在涂井已开展过多次考古调查、发掘,获取了一批有关盐业及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材料,其中以汉至六朝时期的遗存最为集中,发现了制盐遗址、... 涂井是四川盆地东部的一处重要制盐产地,这里的制盐活动自商周时期开始一直持续至近现代。考古学家在涂井已开展过多次考古调查、发掘,获取了一批有关盐业及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材料,其中以汉至六朝时期的遗存最为集中,发现了制盐遗址、墓葬、修路碑等,是认识该时期涂井井盐生产技术体系及盐业与社会发展的珍贵材料。文章结合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对涂井的盐业生产技术、盐运道路、生产人群以及宗教信仰进行考察,以复原汉至六朝时期,盐业如何塑造了涂井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井 汉至六朝时期 制盐遗址 墓葬 盐道 宗教信仰
下载PDF
齐地图经文献佚文三则辑考及其中所见齐文化特质
6
作者 姜复宁 周琦玥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第2期74-80,共7页
隋唐时期所撰作的诸多图经类文献早已亡佚不传,今见的部分佚文中有三则故齐地所属地域的图经。前人对其进行的辑录有漏辑之处,其解题也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对这些佚文进行辑录、考证,既有还原图经文献部分原貌的价值,又能为齐地文史研... 隋唐时期所撰作的诸多图经类文献早已亡佚不传,今见的部分佚文中有三则故齐地所属地域的图经。前人对其进行的辑录有漏辑之处,其解题也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对这些佚文进行辑录、考证,既有还原图经文献部分原貌的价值,又能为齐地文史研究、齐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可资参考的资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条辨,可从中窥得齐文化的部分特质,是文献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地 图经 辑佚 齐文化
下载PDF
图经与唐诗的风土书写
7
作者 杨玉锋 《厦大中文学报》 2022年第1期66-76,共11页
图经指的是描绘地方地理、记载地方物产、记录典故旧闻等内容的地方图志资料,唐代的图经修纂频繁,加上流传的唐前著作,唐人能够看到数量丰富的图经著作。唐人的风土认知的知识来源很广,如常识性的知识、前代诗文的记载、山川图画、图经... 图经指的是描绘地方地理、记载地方物产、记录典故旧闻等内容的地方图志资料,唐代的图经修纂频繁,加上流传的唐前著作,唐人能够看到数量丰富的图经著作。唐人的风土认知的知识来源很广,如常识性的知识、前代诗文的记载、山川图画、图经地记等等,图经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唐诗记录了许多风土知识,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诗歌的解读,可以看出唐代许多文人都有阅读图经的经历,图经使诗人摆脱地域的限制,了解到其他地域的山川地理、民风民俗,同时,也给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资料线索。作为唐诗的一大题材,送别诗中经常书写地方的风土知识,根据诗句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图经是它们的一大来源。而且,由于有的诗歌对地方风土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铺排书写,使送别诗带有图经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经 唐诗 风土 送别诗
原文传递
“地峡”探源
8
作者 黄河清 《中国科技术语》 2018年第2期70-73,共4页
在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地峡(isthmus)被称为"微地"。随后,汉语中有关地峡的各种名称相继出现,如峡、微路、土腰、土颈、地颈,等等。1884年,在姚文栋的译著《日本地理兵要》中,日语借词"地峡"出现了。虽然... 在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地峡(isthmus)被称为"微地"。随后,汉语中有关地峡的各种名称相继出现,如峡、微路、土腰、土颈、地颈,等等。1884年,在姚文栋的译著《日本地理兵要》中,日语借词"地峡"出现了。虽然此后又出现了一些别的名称,但是最后"地峡"还是在众多词语中脱颖而出,成为汉语中用来表示isthmus的一个标准的地理学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峡 微地 微路 土腰 土颈
下载PDF
徐兢及《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关联问题考辨
9
作者 刘婷 《德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6-58,67,共4页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徐兢随使高丽归国后写的一部奉使记,为研究宋丽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在运用这一史料的基础上,探讨徐兢生平、随使时间及《图经》的撰成时间等学界有分歧的相关问题。《宋史》无徐兢传主要是因为《宋史》撰修者并未...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徐兢随使高丽归国后写的一部奉使记,为研究宋丽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在运用这一史料的基础上,探讨徐兢生平、随使时间及《图经》的撰成时间等学界有分歧的相关问题。《宋史》无徐兢传主要是因为《宋史》撰修者并未真正见到附有张孝伯《行状》的完整版本《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兢 《图经》 《行状》 《宋史》
下载PDF
忠县涂井崖墓的时代与相关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钟治 韦正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0,共8页
忠县涂井崖墓群颇受学术界关注,发掘简报根据其部分墓葬中出土的蜀汉钱币认为这批墓葬的时代为蜀汉时期,其实,根据这批墓葬的随葬品和墓葬形制来分析,该墓群应属于蜀汉至六朝早期。
关键词 忠县 涂井崖墓群 蜀汉-东晋
下载PDF
《本草图经》中的外来药物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华胜 黄璐琦 《中华医史杂志》 2021年第1期15-23,共9页
《本草图经》是记录中国北宋中叶时期外来药物交流与应用的珍贵史料。书中记载了29个域外国家的外来药材,也记载一些来自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少数民族地区等泛称区域的外来药材,全面反映了宋代以前的外来药物品种,宋代已用境产资源... 《本草图经》是记录中国北宋中叶时期外来药物交流与应用的珍贵史料。书中记载了29个域外国家的外来药材,也记载一些来自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少数民族地区等泛称区域的外来药材,全面反映了宋代以前的外来药物品种,宋代已用境产资源,境内外资源并用品种,其中包括境外的道地药材。《本草图经》中外来品种的绘图基本真实,有一些外来药材品种图则具有臆想成分,还有一些外来药材有详细性状描述但未附图。该书还如实记载了一些没有调查到样品的外来药材。通过《本草图经》,可见外来药材已经融入到宋代日常生活,宋代朝廷对外来药材调查给予高度重视。《本草图经》对北宋以前的外来药材进行了系统总结,为研究宋代外来药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外来药物 中药资源调查
原文传递
《本草图经》所引张仲景医书佚文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永宣 王庆国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另一类专论杂病,有可能是宋臣校正《金匮要略方》的基础。另据《本草图经》引文中的文字特点,以及该书转引其他来源仲景佚文中有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载内容,推测苏颂所参底本可能早于唐高宗李治之时,比宋臣校改的仲景医书底本更加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张仲景 佚文
原文传递
《本草图经》小青本草考证
13
作者 杨红霞 马香丽 +1 位作者 林舒晴 黄泽豪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161-163,共3页
目前已有多个学者对小青基原进行考证,但结果不一。以古今本草著作记载为基础,结合植物学形态研究,从植物形态、产地、性味、功效、应用等方面对《本草图经》中的小青进行本草考证,发现其原植物有可能为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 目前已有多个学者对小青基原进行考证,但结果不一。以古今本草著作记载为基础,结合植物学形态研究,从植物形态、产地、性味、功效、应用等方面对《本草图经》中的小青进行本草考证,发现其原植物有可能为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chb.f.。该研究以期能为小青的基原考证及斑叶兰的历史沿革整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小青 本草考证 斑叶兰
《本草图经》菜部品种特色及其临床中药学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诗情 黄泽豪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518-523,共6页
以《本草图经》(辑校本)菜部收录的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该卷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结果表明,《本草图经》菜部收载的品种多为既可以食用,又有医疗作用的中药,苏颂在记载该类药材品种时,特别注重记录其服... 以《本草图经》(辑校本)菜部收录的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该卷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结果表明,《本草图经》菜部收载的品种多为既可以食用,又有医疗作用的中药,苏颂在记载该类药材品种时,特别注重记录其服食禁忌、用法和制法、医方出处,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正确、安全、合理。由此可见,苏颂的学术思想对现代临床中药学有着很好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菜部 临床中药学
下载PDF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演变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金涛 陈子杰 +5 位作者 王维广 王慧如 李梦琳 陈敬文 梁艳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16-820,共5页
明确宋及宋以前经脉理论的概念及历史沿革。通过考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经脉理论篇文,并与《黄帝内经》《难经》等记载经脉理论的著作进行对比研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从经脉运行"营气"转变为... 明确宋及宋以前经脉理论的概念及历史沿革。通过考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经脉理论篇文,并与《黄帝内经》《难经》等记载经脉理论的著作进行对比研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脉理论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从经脉运行"营气"转变为"血气",并濡养全身;经脉命名方式由"脏(腑)手(足)某某之脉"逐步转变为"手(足)某某脏(腑)经";继承并发展了《难经》"是动""所生病"理论;发展《黄帝内经》"人迎气口脉法";提出"任脉为阴脉之海"的概念。本文厘清了经脉理论的相关概念,澄清了宋以前经脉理论一些问题的源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经脉理论的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经脉理论 演变
原文传递
福建医家苏颂《本草图经》学术成就探颐 被引量:5
16
作者 金丽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4-27,共4页
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为首的苏颂,对医药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为:负责编写了与《嘉祐本草》相辅相行的本草著作——《本草图经》。《本草图经》保存了北宋中叶全国性药物普查的丰硕成果;开创本草学以文献积累方式治学的先河;发展了中国古代生药... 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为首的苏颂,对医药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为:负责编写了与《嘉祐本草》相辅相行的本草著作——《本草图经》。《本草图经》保存了北宋中叶全国性药物普查的丰硕成果;开创本草学以文献积累方式治学的先河;发展了中国古代生药学;药物与方剂有机结合,保存大量汉晋魏唐名方及民间验方。《本草图经》勘称中国"本草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颂 本草图经 福建名医 本草学
下载PDF
《本草图经》兴化军防己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红霞 陈玉燕 黄泽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年第5期407-410,共4页
对《本草图经》中兴化军防己的附图及文字记载进行本草考证,探究其原植物品种。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分布及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草图经》中的兴化军防己应为今之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 对《本草图经》中兴化军防己的附图及文字记载进行本草考证,探究其原植物品种。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产地分布及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草图经》中的兴化军防己应为今之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L.)DC.],为防己类中药的古今品种沿革及基原考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兴化军防己 木防己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本草图经》引葛洪文献考
18
作者 林舒晴 张晓俊 黄泽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3期10-14,共5页
目的:为了更深入地比较苏颂所著《本草图经》对医药古籍文献引用的异同,探究《本草图经》对前人学术经验传承与发展的情况。方法:文章以整理《本草图经》中所有引用葛洪文献条目为例,通过与葛洪原著出处进行考证,比较两者差异,总结引用... 目的:为了更深入地比较苏颂所著《本草图经》对医药古籍文献引用的异同,探究《本草图经》对前人学术经验传承与发展的情况。方法:文章以整理《本草图经》中所有引用葛洪文献条目为例,通过与葛洪原著出处进行考证,比较两者差异,总结引用特点,展现苏颂对葛洪医籍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发展。结果:《本草图经》里引用葛洪文献的药物品种共计45种,经考证与文献原文一致有6处;考证与文献原文有差异,其中与原文保持相近者有33处,引用内容与原文有出入者有9处;文献原文中未考证到出处者有2处。通过考证总结苏颂在引用葛洪文献时所具有的学术特点。讨论:苏颂通过引用葛洪著作的有关内容,丰富本草图谱,突出本草文献便民性与实用性,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中药临床应用、临方炮制、制剂加工等方面,对如今中药学不同学科方向发展也极具参考价值,为《本草图经》的相关研究方向另辟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苏颂 葛洪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本草图经》玉石部文献特色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兴全 魏晓光 +1 位作者 赵宏岩 王之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76-3378,共3页
文章从药物绘图、产地、医案、服食、古籍引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本草图经》玉石部文献,阐述了《本草图经》玉石部的文献研究特色,认为《本草图经》玉石部绘图精致,能体现药物形态与特征;产地广阔,反映了各地用药及贸易状况;医案详尽,客... 文章从药物绘图、产地、医案、服食、古籍引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本草图经》玉石部文献,阐述了《本草图经》玉石部的文献研究特色,认为《本草图经》玉石部绘图精致,能体现药物形态与特征;产地广阔,反映了各地用药及贸易状况;医案详尽,客观表达了方药效验;注重服食,反映了时代特征;引用广泛,保存了大量古籍文献。这部上继《神农本草经》、下启《本草纲目》的本草巨著,因其编撰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医药结合,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玉石部 文献 特点
原文传递
试析《本草图经》研究方法的特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萍 苏颖 胡亚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77-2280,共4页
《本草图经》是中医药文献史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本草学著作。文章从药图形象,易于辨识;描述细致,内容丰富;重视产地,强调道地;广集医方医案,效用齐备;博采众说,广引文献等5个方面阐述了《本草图经》研究方法的特点。对于本草研究提出了新... 《本草图经》是中医药文献史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本草学著作。文章从药图形象,易于辨识;描述细致,内容丰富;重视产地,强调道地;广集医方医案,效用齐备;博采众说,广引文献等5个方面阐述了《本草图经》研究方法的特点。对于本草研究提出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即应该与大自然四时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紧密结合,运用整体的、动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与苏颂《本草图经》推本求源的思路与方法相吻合。因此,重研《本草图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研究方法 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