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 as a Marker of Tubular Damag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lbuminuria 被引量:4
1
作者 Abeer A. Al-Refai Safaa I. Tayel +2 位作者 Ahmed Ragheb Ashraf G. Dala Ahmed Zahran 《Ope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4年第1期37-46,共10页
Background: Neut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 was shown to be a good marker for predicting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Some recent reports demonstrated that NGAL may be an early biomarker for kidney af... Background: Neut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 was shown to be a good marker for predicting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Some recent reports demonstrated that NGAL may be an early biomarker for kidney affe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urinary NGAL (UNGAL)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lbuminuria.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46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15 healthy age and sex matched individuals as the control group. 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UAE), normoalbuminuria, microalbuminuria and macroalbuminuria. UNGAL was measured in all populations and corrected to urinary creatinine to account for day to day variation in urine volume and transformed log. Comparison between 4 groups (control, normoalbuminuria, microalbuminuria and macroalbuminuria) was done. Results: Log UNGAL/Creatinine rati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ing control group (0.70 ± 0.58) versus normoalbuminuria (1.71 ± 1.06), microalbuminuria (1.57 ± 0.72) and macroalbuminuria (1.92 ± 0.63),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abetic groups. Pearson’s correlation showed that log UNGAL/Creatinine rati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and inversely with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bA1c, urinary creatinine and eGFR wer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og UNGAL/Creatinine ratio. Conclusion: Tubular markers like UNGAL may be early elevated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even before the incidence of glomerular injury detected by microalbuminuria and it can be used as an early marker for detection of kidney involvement in diabeti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 DIABETIC NEPHROPATHY ALBUMINURIA tubular markers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测定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解冰 江利萍 +1 位作者 王军 夏商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37-38,41,共3页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结果,以期了解这两种物质在慢性肾衰竭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期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MMP-9和TIMP-1的浓度...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结果,以期了解这两种物质在慢性肾衰竭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期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MMP-9和TIMP-1的浓度.结果:血清中MMP-9虽然在CRF病例中较高但方差分析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的结果按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呈上升趋势,以CRFⅣ组的结果为最高,CRFⅠ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液中TIMP-1的结果以CRFⅣ组的结果为最高,CRFⅠ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肾衰竭患者除CRFⅠ组α1-MG、β2-MG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MMP-9、TIMP-1以及尿液TIMP-1的浓度可以更好地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程度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TIMP-1 慢性肾衰竭 肾功能 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标志物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和胱抑素C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标志物的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郑国军 申红玉 +2 位作者 徐昕 王仕忠 樊燕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285-328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体(NGAL)和胱抑素C(Cys-C)水平在检测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两组:正常蛋白尿(UACR<30 mg/g)为对照组;微量白...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体(NGAL)和胱抑素C(Cys-C)水平在检测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两组:正常蛋白尿(UACR<30 mg/g)为对照组;微量白蛋白尿(UACR≥30 mg/g)为疾病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NGAL(S-NGAL)、尿液NGAL(U-NGAL)和血清Cys-C(S-Cys-C)测定,并研究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患者U-NGAL、S-NGAL、S-Cys-C水平显著升高(P<0.05)。尿白蛋白与S-NGAL和U-NGAL呈正相关(P<0.05)。U-NGAL与糖尿病病程、血脂异常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U-NGAL和S-NGAL诊断糖尿病肾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和0.826,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1.9%和75.2%,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4.6%。结论在尿微量白蛋白阴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生物标志物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之前,可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体 胱抑素C 肾小管标记物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测定在肾脏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解冰 江利萍 +1 位作者 王军 夏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2期84-87,共4页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肾脏病患者中的结果,以期了解其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病例的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中的 MMP‐9和 TIMP‐1的浓度...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肾脏病患者中的结果,以期了解其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病例的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中的 MMP‐9和 TIMP‐1的浓度以及尿液中 TIMP‐1的浓度。结果血清 MMP‐9的结果在糖尿病肾病组为最高,肾功能衰竭病例均高,但不同病期肾衰竭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所有组肾脏病例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TIM P‐1的结果按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呈上升趋势,以 CRF Ⅳ组的结果为最高,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 TIMP‐1的结果也是按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呈上升趋势,以 CRF Ⅳ组的结果为最高,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MP‐9/TIM P‐1的结果与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呈下降趋势,以CRF Ⅳ组的结果为最低,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中 MMP‐9和 TIMP‐1的浓度,以及尿液中 TIMP‐1的浓度可以更好地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TIMP-1 肾功能 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标志物
下载PDF
肾损伤因子-1在慢性肾脏病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5
作者 解冰 江利萍 +3 位作者 王军 周逊 刘永平 夏商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肾损伤因子-1(Kim-1)在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和尿液Kim-1浓度;检测尿液肾小管标志物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以及尿... 目的探讨肾损伤因子-1(Kim-1)在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和尿液Kim-1浓度;检测尿液肾小管标志物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以及尿蛋白总量和血液生化指标BUN、Cr、胱抑素C(Cys 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类患者血清和尿液中Kim-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肾小管标志物α1-MG、β2-MG、NAG和尿蛋白总量显著升高(P<0.01),同时肾功能BUN、Cr和Cys C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各类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Kim-1含量升高的同时,可伴随肾脏功能损伤指标的升高。提示,Kim-1含量的变化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其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因子-1 肾小管标志物 慢性肾脏损伤
下载PDF
肾小管功能在亚临床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祎 杨菊红 +11 位作者 郑妙艳 王颖 任慧珠 徐延光 杨艳辉 程静丽 韩菲 杨笑云 陈莉明 常宝成 单春艳 杨立成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分析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与亚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对照组(NC组,正常白蛋白尿及正常滤过率,n=100)、亚临...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分析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与亚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对照组(NC组,正常白蛋白尿及正常滤过率,n=100)、亚临床DN组(SDN组,正常白蛋白尿高滤过率,n =87)和早期DN组(EDN组,微量白蛋白尿,n=111).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 h UMA、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生化法测定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GAL),分析各组肾小管损伤标记物及其与亚临床DN的关系.结果 与NC组相比,SDN组NAG较高(χ2=9.032,P<O.01),而与ED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N组RBP水平明显高于NC组及SDN组(χ2=56.341,31.955,P均<0.01);NC组、SDN组、EDN组GAL、β2-MG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SDN组及EDN组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率较高(分别为59%,82%,78.2%,χ2=42.658,P<0.01).SDN组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中一项或两项异常者的比例高于NC组及EDN组.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中两项异常者有发生亚临床DN的风险[优势比(OR)=2.9,P=0.005],但经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P>0.05).结论 肾小管损伤可能对早期肾功能减退的判断较肾小球损伤更重要,尿白蛋白正常但GFR升高的亚临床DN患者肾小管损伤标记物的水平升高及种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损伤标记物 肾小球滤过率 微量白蛋白尿
原文传递
健脾补肾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疗效及对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晓 张庚良 +4 位作者 王柳芸 曹洁 何艳玲 杨雨菲 刘丹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347-1352,1358,共7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膏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期的疗效及对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脾肾气虚兼血瘀型DNⅢ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西医常规...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膏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期的疗效及对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脾肾气虚兼血瘀型DNⅢ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膏方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组内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2组间中医症状积分、糖脂代谢水平、尿蛋白指标及肾小管标志蛋白指标的差异,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7%(4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7%(3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膏方可有效改善DN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糖脂代谢水平,降低肾小管标志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损伤进展,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膏方 糖尿病肾病 脾肾气虚兼血瘀型 肾小管标志蛋白
下载PDF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对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辉 孙懿 姚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年第9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高危人群早期发现中的意义,分析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CKD高危人群266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microalbumin creatini...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高危人群早期发现中的意义,分析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CKD高危人群266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micro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肾小管损伤指标[包括尿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尿α1-微球蛋白(Alpha1-microglobulin,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依据尿ACR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的早期意义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尿ACR阳性组肾小管损伤的阳性率为86.36%,高于尿ACR阴性组,但在尿ACR阴性患者有48.72%的患者出现了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尿ACR阳性组患者的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损伤水平、异常项数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标志物阳性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OR=0.992,P=0.009)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相关因素。结论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检测对于发现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君霞 薛明月 +3 位作者 刘庆云 杨茜 王训 胡纪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96例HLD患者(HLD组,其中假性硬化型45例,脑内脏混合型41例,肝型58例,Wilson型52例)和4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尿常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肾小...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96例HLD患者(HLD组,其中假性硬化型45例,脑内脏混合型41例,肝型58例,Wilson型52例)和4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尿常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包括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HLD组中,尿常规正常54例,异常142例;HLD组尿NAG、RBP、α1-MG和β2-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HLD组各型间尿NAG、RBP、α1-MG和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常规异常的HLD患者尿NAG、RBP和α1-MG水平显著高于尿常规正常的患者(均P<0.01),但尿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D患者尿液中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均显著升高,尿NAG、RBP和α1-MG水平可以更敏感的反映HLD患者肾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肾小管损害标志物
下载PDF
肾小管标志蛋白与肾病综合征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孝猛 刘劲松 +1 位作者 李萌 刘丽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标志蛋白和肾病综合征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12月,共选择患者91例,经临床确诊均为肾病综合征,所得数据记疾病组,对患者尿液中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含量进行测量,根据肾小管标志蛋白是否增加进行分... 目的探讨肾小管标志蛋白和肾病综合征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12月,共选择患者91例,经临床确诊均为肾病综合征,所得数据记疾病组,对患者尿液中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含量进行测量,根据肾小管标志蛋白是否增加进行分组,同时采取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方案,记录两类患者治疗效果。在同一时段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同样对其尿液肾小管标志蛋白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记健康组。结果疾病组患者β_2微球蛋白含量为(2.61±0.37)ml/L,高于健康组(0.20±0.08)ml/L(P<0.05)。标志蛋白增高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36/63),低于未增高组92.86%(26/28)(P<0.05)。结论肾小管标志蛋白增高会降低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标志蛋白 疗效
下载PDF
祛风活血方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评价及对肾小管标志性蛋白和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业 赵俊 +5 位作者 黄科 王力勇 娄成利 徐秀琴 王向晶 何立群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7年第6期22-27,共6页
目的:评价祛风活血方联合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祛风活血方联合160 mg缬沙坦)30例,B组(祛风活血方联合80 mg缬沙坦)30例,疗程12周,两组均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 目的:评价祛风活血方联合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祛风活血方联合160 mg缬沙坦)30例,B组(祛风活血方联合80 mg缬沙坦)30例,疗程12周,两组均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和治疗前后血、尿TGF-β_1、尿RBP酶、尿NAG酶、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ALB)等疗效性指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BUN和Scr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和AL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4h尿蛋白由(1.83±0.48)g/24h降至(1.07±0.45)g/24h,ALB由(32.79±2.27)g/L升至(37.53±2.6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h尿蛋白由(1.95±0.52)g/24h降至(1.47±0.57)g/24h,ALB由(32.76±2.74)g/L升至(34.01±1.9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ALB明显上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治疗后尿NAG由(19.29±7.03)U/L降至(13.71±6.60)U/L,尿RBP由(2.84±1.20)mg/L降至(1.40±0.63)mg/L,尿β_2-MG由(0.57±0.12)mg/L降至(0.36±0.19)mg/L,尿TGF-β_1由(329.5±42.1)pg/ml降至(221.7±32.7)pg/ml,血TGF-β_1由(231.8±99.7)pg/ml降至(123.9±67.4)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前、后尿NAG、尿RBP和尿β_2-MG无明显变化(P>0.05);但B组治疗后尿TGF-β_1由(326.2±40.4)pg/ml降至(268.6±65.5)pg/ml,血TGF-β_1由(228.4±98.5)pg/ml降至(161.8±91.5)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尿TGF-β_1和血TGF-β_1明显下降,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血方联合缬沙坦有降低蛋白尿、提升血浆白蛋白,降低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减轻肾小管损伤,同时提示双倍剂量的缬沙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祛风活血方 缬沙坦 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 蛋白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