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旋转下不同非均匀姿势和持重时躯干肌的表面肌电活动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强民 范帅 王凤湖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观察脊柱旋转下不同非均匀姿势和持重时躯干肌的表面肌电活动规律。方法选取正常健康成年男性10名,每名受试者以足底顺时针方向(0°、45°、90°、135°、180°)依次旋转站立,右手在0。位置抓住手柄负重,... 目的观察脊柱旋转下不同非均匀姿势和持重时躯干肌的表面肌电活动规律。方法选取正常健康成年男性10名,每名受试者以足底顺时针方向(0°、45°、90°、135°、180°)依次旋转站立,右手在0。位置抓住手柄负重,除0。位置外,受试者均为单纯侧屈姿态。每个测试位置均由带脊柱旋转的3个非均匀姿势组成,即直立位、左侧及右侧伸屈位。测试时,采用VICON三维拍摄测试系统观察躯干角的三维角度运动轨迹,利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受试者双侧腹直肌(RA)、腹外斜肌(EO)、竖脊肌(Es)、多裂肌(LM)、臀中肌(GM)的肌电变化。结果不持重0。足位下,双侧RA、EO、ES、LM、GM的最大自主静态收缩值(MVC)百分比为1%-2%;持重20kg时,MVC%增高至3%~13%。不持重45。足位下,双侧各躯干肌的MVC%值在2%-18%之间;持重20kg时,除RA外,左侧各肌肉的肌电活动均较右侧活跃。不持重90°、135°及180°足位下,双侧各肌肉的肌电活动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少数情况下还伴随有其它肌肉的活跃肌电现象,多见于LM,其次为ES;持重20kg时,任一姿势下双侧腹肌的肌电活动均均减少,但是背侧肌均增高。45°直立位和135°左侧前屈位不持重情况下,受试者腰部闪动次数显著增多,与负重20kg下同一姿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旋转下,双侧躯干肌可产生不均匀的活跃肌电活动,以对抗其不均匀受力状况,所产生的腰部闪动现象可能是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躯干姿势 表面肌电 生物力学 持重 脊柱旋转
原文传递
躯干姿势调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张军 王宝军 +4 位作者 黄妍 赵海 梁磊 安旭 金渊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6期338-343,共6页
目的研究躯干姿态调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试验组行常... 目的研究躯干姿态调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试验组行常规康复联合躯干姿势调整疗法。2组的治疗频率为4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估2组6 min步行距离(6 MWD)、10 m步行时间(10 MWT),使用步态分析仪测量空间、时间参数,比较骶骨倾斜角(SS)、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治疗4周后的6 MWD和10 MW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步态分析仪测量的空间参数较对照组提升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后双支撑期时间、患健侧支撑期时间较治疗前缩短,患健侧摆动期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且试验组双支撑期时间缩短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患侧支撑期、摆动期时间分别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后脊柱正侧位、骨盆正位X光片测量相关指标比较:PI、SS、PT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疗法联合躯干姿势调整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相对于单独使用常规康复疗法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姿势调整 脑卒中 偏瘫 步行能力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