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稳定同位素基准的可变性及对营养级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徐军 张敏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0,共13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成为生态学家研究生态系统特征与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利用稳定同位素研究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或者进行多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选择某种生物的稳定同位素作为"基准(baseline)"。...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成为生态学家研究生态系统特征与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利用稳定同位素研究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或者进行多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选择某种生物的稳定同位素作为"基准(baseline)"。同位素基准的目的是反映食物网生物最初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特征。同位素基准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研究问题与系统。本文综述了水域生态系统研究中初级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氮稳定同位素作为基准的应用。不同的研究都根据自身所关注的生态学问题对基准进行选择和校正。然而,找到适当的同位素基准取决于同位素基准种内、种间和时空上的同位素变化特征,同时还取决于所关注的生态学问题的时间、空间尺度。本文评估了季节性和种内的同位素变异性对消费者营养级位置的影响。质量平衡模型的计算结果说明同位素基准可变性可以显著影响对消费者营养级位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学 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基准 初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指示生物 同位素分馏 周转速率
下载PDF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北部湾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食性及营养级 被引量:22
2
作者 颜云榕 张武科 +2 位作者 卢伙胜 王学锋 赖金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00,共9页
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及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对北部湾带鱼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随肛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的食物主要由中上层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43种饵料生物组成,以质量百分比为指标,优势饵... 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及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对北部湾带鱼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随肛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的食物主要由中上层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43种饵料生物组成,以质量百分比为指标,优势饵料为蓝圆鲹、裘氏小沙丁鱼、少鳞犀鳕和尖吻小公鱼等鱼类以及中国枪乌贼(6.07%)等头足类。δ13C值随着生物栖息水层的深度而增加,饵料生物中的中上层鱼类蓝圆鲹和底栖鱼类粗纹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值。根据食物质量比例及δ15N计算的北部湾带鱼营养级平均值和周年平均值均为3.7。带鱼营养级在各月份之间周年变化及随肛长增加差异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与恒温烘干进行样品预处理δ13C差异不显著,而δ15N则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胃含物分析 北部湾 带鱼 食性 营养级
下载PDF
水域生态学中生物稳定同位素样品采集、处理与保存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军 王玉玉 +3 位作者 王康 曾庆飞 张敏 张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9-997,共9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由于能够刻画复杂的食物网结构并追踪食物网中的能量流而成为水域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但是当水生生物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时,营养关系分析中的同位素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导性解释。文章采用数...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由于能够刻画复杂的食物网结构并追踪食物网中的能量流而成为水域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但是当水生生物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时,营养关系分析中的同位素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导性解释。文章采用数据模拟分析和文献总结的方法,研究了水域生态系统中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对于稳定同位素的影响,概括性地建议了水域生态系统中适合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开展生态学研究的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但今后仍需进一步评估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对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效果,确定化学动力学在水生生物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中的作用,以进一步完善水生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学 稳定同位素 营养生态位 基准 初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鱼类 分馏 周转 酸化 预处理 去脂 福尔马林 乙醇 腌渍
下载PDF
食物链长度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欢 何亮 +2 位作者 张培育 沙永翠 徐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630-7643,共14页
食物链长度(Food chain length,FCL)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通过改变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群落的结构以及稳定性;它是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食物链及其动态特征是生态学许多重要理论的基础,... 食物链长度(Food chain length,FCL)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通过改变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群落的结构以及稳定性;它是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食物链及其动态特征是生态学许多重要理论的基础,食物链长度理论的研究进展,推动了人们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的理解。回顾了食物链长度的3种度量方法及其详细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各方法的特点。综述了食物链长度的决定因素的4种假说(资源可利用性假说、生产力空间假说、生态系统大小假说、动态稳定性假说)及其交互作用,重点总结了湖泊食物链长度的空间格局与决定因素的研究进展。最后,食物链长度研究展望,包括食物链长度决定因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的总结,以及在在水域生态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例如食物链长度在指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中的研究进展、食物链食物链长度在指导生物操作、以及在食物链长度在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链 食物网 营养级 决定因素 假说 气候变化 生物富集 生物操纵
下载PDF
饶河枯水期主要鱼类营养级位置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肖协文 王玉玉 +1 位作者 张欢 于秀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216-6223,共8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枯水季节饶河鱼类等消费者的营养级位置,比较上、中、下游及入湖口鱼类营养级的空间差异,并分析了影响饶河鱼类营养级位置的主要因素。研...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枯水季节饶河鱼类等消费者的营养级位置,比较上、中、下游及入湖口鱼类营养级的空间差异,并分析了影响饶河鱼类营养级位置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饶河鱼类的δ15N值范围为4.7‰—15.6‰,大部分鱼类的δ15N值集中在10‰—14‰之间,其中鄱阳湖间下鱵的δ15N值最大,为(15.6±1.6)‰;乔木湾鲫的δ15N值最小值,为(4.7±0.9)‰。根据δ15N值计算可知,饶河鱼类占有3—4个营养等级。75%的鱼类种类所占的营养级大于3,而营养级小于2的鱼类种类不到10%,可能与枯水期鱼类活动范围受限,种间捕食作用增强,肉食性或饥饿现象增加有关。另外,饶河鱼类的营养级也存在着空间差异,表现为鄱阳湖湖区和入湖口处的鱼类营养级比上、中、下游的鱼类营养级要大。该结果与颗粒有机物POM的δ15N值呈现一致的变化,反映了饶河鱼类的营养级位置主要受到食物来源的影响,与鱼类的个体大小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河 氮稳定同位素 鱼类 营养级 颗粒有机物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食性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宁加佳 杜飞雁 +3 位作者 王雪辉 谷阳光 王亮根 李亚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763,共6页
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南海大鹏湾海域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及其食物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食物对六指马鲅的贡献比率,研究结果表明:六指马鲅的δ13C值在–16.9‰—–16.1‰间,δ15N... 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南海大鹏湾海域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及其食物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食物对六指马鲅的贡献比率,研究结果表明:六指马鲅的δ13C值在–16.9‰—–16.1‰间,δ15N值的范围为14.0‰—15.4‰,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范围均较小,表明六指马鲅的食物来源较为单一。六指马鲅的食物主要由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桡足类和蟹类组成,它们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97±0.21、3.18±0.08、1.82±0.08和2.53±0.66,均低于六指马鲅的3.34±0.13。其中蟹类为六指马鲅的主要食物,平均贡献率为50.8%;其次为口虾蛄和近缘新对虾,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4.9%和17.0%;桡足类的平均贡献率最低,仅为7.3%。相关分析显示,六指马鲅的δ13C和δ15N值与其个体体长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不同大小的六指马鲅食物组成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 食性 营养位置 碳和氮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鱼类形态特征与营养级位置之间关系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熊鹰 张敏 +3 位作者 张欢 苏国欢 沙泳翠 徐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6-474,共9页
以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湖泊鱼类为例,探讨鱼类功能性形态特征与其营养级位置之间的关系.所用的116种鱼的食性数据来自于226个鱼类群落,总计16267尾鱼.用几何形态测量法的界标分析法提取鱼类形态特征,相对扭曲度法的前2个主成份能较好地... 以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湖泊鱼类为例,探讨鱼类功能性形态特征与其营养级位置之间的关系.所用的116种鱼的食性数据来自于226个鱼类群落,总计16267尾鱼.用几何形态测量法的界标分析法提取鱼类形态特征,相对扭曲度法的前2个主成份能较好地区分鱼类的形态差异,它不仅能够生成散点图,而且能客观地反映出鱼类的形态性状.营养级位置采用肠含物定量分析法,合理地假定肠含物的营养级位置,利用食性数据计算出鱼类的营养级位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鱼类营养级位置与功能性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当鱼类为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才有特化的功能性形态与之相适应,植食性鱼类有较窄的口裂,而对肉食性鱼类而言,不同生活型的鱼类拥有各自特化的形态特征,如伏击型肉食性鱼类体型呈纺锤形,背鳍靠近头部,眼睛较大且靠上,头部面积较大;而追击型肉食性鱼类体型呈流线型,头部较小,背鳍和腹鳍靠近尾部.而杂食性鱼类在本研究中无更多证据证明有特化的外部形态,亟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形态 营养级位置 几何形态测量法 广义加性模型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与长寿湖水库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营养级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谢青 徐勤勤 +4 位作者 王永敏 孙涛 樊宇飞 刘伟豪 王定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7-845,共9页
为探究人为活动对水库鱼类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关系的影响,选择人为影响程度较低的三峡水库和影响程度较高的长寿湖水库为研究对象,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两个水库鱼类δ13C值、δ15N值和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寿湖水库鱼类... 为探究人为活动对水库鱼类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关系的影响,选择人为影响程度较低的三峡水库和影响程度较高的长寿湖水库为研究对象,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两个水库鱼类δ13C值、δ15N值和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寿湖水库鱼类δ13C平均值(-22.66‰±1.94‰)与三峡水库(-22.59‰±1.87‰)较为接近,但长寿湖鱼类的δ15N值(13.95‰±3.02‰)显著高于三峡水库鱼类的δ15N值(11.98‰±2.25‰).根据δ15N值计算不同食性鱼类间的营养级,三峡水库营养级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而长寿湖中则表现为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营养级出现了异常现象.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人为影响(如人工喂食鱼饲料等)较大的水体,采用δ15N值计算不同食性鱼类间的营养级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三峡水库 长寿湖水库 鱼类
下载PDF
中华鲎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清扬 谷阳光 +3 位作者 鲍虞园 李银康 周传江 颉晓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0,共6页
通过对北部湾海域采集的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样品及其食物网链中具有食源可能性的种类(虾类、蟹类、双壳类和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比值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分析北部湾中华鲎食物组... 通过对北部湾海域采集的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样品及其食物网链中具有食源可能性的种类(虾类、蟹类、双壳类和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比值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分析北部湾中华鲎食物组成及其营养位置。结果显示,中华鲎δ^(13)C均值为(-17.11±0.03)‰,δ^(15)N均值为(12.14±0.20)‰。SIAR模型显示双壳类为中华鲎的主要食物来源,其平均贡献率为31.27%;其次为鱼类,平均贡献率为25.91%;蟹类平均贡献率占比为23.50%;虾类平均贡献率占比最低(19.32%)。营养位置分析显示中华鲎营养位置为2.02±0.06。该研究涉及的中华鲎潜在食源样本中,鱼类、虾类和蟹类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13±0.51、2.36±0.09和2.61±0.21。营养位置分析表明中华鲎在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已然濒危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科学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鲎 食物组成 营养位置 碳稳定同位素 氮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饶河鱼类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级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欢 肖协文 +1 位作者 王玉玉 于秀波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由于水文特征的变化和栖息生境的异质性,河流食物网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变化.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食物网结构空间变化的影响能够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测定枯水季节饶河不同地区初级生产者和鱼... 由于水文特征的变化和栖息生境的异质性,河流食物网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变化.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食物网结构空间变化的影响能够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测定枯水季节饶河不同地区初级生产者和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比较饶河下游鄱阳和中游海口河段4种常见鱼类的δ13C、δ15N值和营养级,并分析导致不同河段食物网结构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鄱阳与海口两个地区鱼类的δ13C值无显著差异,但δ15N值差异显著.鱼类的δ13C值变化范围在鄱阳河段大于海口河段,鳜(Siniperca chuatsi)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在鄱阳河段的δ15N值要显著高于海口河段,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鲫(Carassius auratus)的δ15N值在鄱阳河段却表现更低.另一方面,除黄颡鱼外,鳜、贝氏和鲫在鄱阳河段的营养级均显著高于其在海口河段的营养级.研究认为,由于颗粒有机物和附着藻类的δ13C值在鄱阳与海口河段没有显著差异,因而导致鱼类的δ13C值也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生境下初级食物源δ15N值的差异及人为扰动的程度可能是影响饶河不同河段鱼类的δ15N值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饶河 空间变化 稳定同位素分析 营养级 鄱阳湖
下载PDF
吕泗渔场经济鱼类的微塑料污染特征
11
作者 胡文博 张硕 +1 位作者 舒瑞霖 高世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497,共8页
为研究微塑料污染对中国近海鱼类的潜在危害,以江苏省吕泗渔场经济鱼类为例,通过检测其胃中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粒径和聚合物成分,分析了鱼类微塑料污染的种间差异,以及微塑料丰度与鱼类体长、体质量和所处营养位置的关系。结果... 为研究微塑料污染对中国近海鱼类的潜在危害,以江苏省吕泗渔场经济鱼类为例,通过检测其胃中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粒径和聚合物成分,分析了鱼类微塑料污染的种间差异,以及微塑料丰度与鱼类体长、体质量和所处营养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286尾鱼类样品体内均存在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46±1.42)个/尾,平均粒径为(2.18±0.43)mm;微塑料主要呈蓝色纤维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83.9%)是主要的聚合物类型;微塑料丰度与鱼类体长、体质量和营养位置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也未发现微塑料在鱼体内发生生物放大现象。研究表明,微塑料在调查区域中普遍存在,鱼类的体型、食性及栖息水层对其摄入微塑料的过程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染特征 体型 稳定同位素 营养位置
下载PDF
红海湾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宁加佳 杜飞雁 +2 位作者 李亚芳 谷阳光 王亮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2-69,共8页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5年5月在红海湾海域采集的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及其潜在食物的碳(δ^(13)C)和氮(δ^(15)N)稳定同位素比值;通过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估算不同食物对远海梭子蟹食性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远...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5年5月在红海湾海域采集的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及其潜在食物的碳(δ^(13)C)和氮(δ^(15)N)稳定同位素比值;通过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估算不同食物对远海梭子蟹食性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远海梭子蟹的δ^(13)C值在-18.1‰^-14.1‰之间,δ^(15)N值的范围为9.8‰~13.8‰,平均值分别为-16.9‰±1.3‰和12.1‰±2.3‰。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范围均较大,表明远海梭子蟹食物来源广泛、多样。远海梭子蟹的食物主要由双壳贝类、螺类、鱼类、头足类、虾类、蟹类和藻类组成。SIAR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藻类为远海梭子蟹的主要食物,其平均贡献为32.5%;双壳贝类的相对食性贡献为21.9%;虾类、螺类、鱼类和蟹类的平均贡献差异较小,分别为9.7%、9.7%、9.6%和9.3%;头足类的贡献最低,仅为7.3%。此外,根据δ^(15)N值及营养位置的计算公式得出:远海梭子蟹在红海湾海域位于2.91±0.68营养级。远海梭子蟹的7类潜在食物中,藻类的营养位置最低,为1.21±0.58;其次为双壳贝类,为2.00±0.25;蟹类、螺类、虾类和鱼类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85±0.33、2.87±0.26、3.01±0.16和3.08±0.18;头足类的最高,为3.41±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食物组成 营养位置 碳氮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太湖鱼类营养生态位研究
13
作者 刘素群 申明华 刘学勤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3,共8页
为探究太湖鱼类的营养生态位特征,2019-2020年开展了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调查,运用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椭圆模型解析了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大小及生态位重叠,运用双基线法分析了鱼类的营养级。结果显示,鱼类δ^(13)C值为-27.67‰~-17.92‰,δ^(... 为探究太湖鱼类的营养生态位特征,2019-2020年开展了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调查,运用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椭圆模型解析了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大小及生态位重叠,运用双基线法分析了鱼类的营养级。结果显示,鱼类δ^(13)C值为-27.67‰~-17.92‰,δ^(15)N值为6.02‰~20.31‰。营养生态位大小(SEAc值)为0.14‰^(2)~20.43‰^(2),其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生态位最大,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的生态位最小。刀鲚(Coilia nasus)、陈氏短吻银鱼(Salangichthys tangkahke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SEAc值均较小,表明其可利用的食物源和生境范围较窄,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SEAc值较大,表明其可利用的食物源和生境范围较广。鱼类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为0~70.6%。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与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生态位重叠度最大(70.6%),其次为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与翘嘴鲌(39.9%),其余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为0~38.9%。刀鲚与其他肉食性鱼类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小,表明二者间的食物资源竞争较弱。陈氏短吻银鱼与鲢、鳙在生态位上存在明显的分离,这与陈氏短吻银鱼专食浮游动物有关。鱼类营养级为0.73~3.62,鮠(Leiocassis sp.)的营养级最高,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营养级最低。研究表明,鱼类营养生态位大小与其摄食的食物种类以及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程度有关,大部分鱼类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说明其在资源利用上存在较大分离。研究结果可为太湖鱼类食物网分析及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营养级 太湖鱼类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mercury accumulation in three species of forage fish from Caddo Lake, Texas, USA 被引量:3
14
作者 Matthew M Chumchal Ray W Drenner +1 位作者 David R Cross K David Hambrigh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158-1163,共6页
Most studies that have examined mercury (Hg) contamination of fish have focused on game species feeding near the top of the food web, while studies that examine forage fish that feed near the base of the food web ar... Most studies that have examined mercury (Hg) contamination of fish have focused on game species feeding near the top of the food web, while studies that examine forage fish that feed near the base of the food web are rare. 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Hg contamination in three species of forage fish, brook silverside (Labidesthes sicculus), threadfin shad (Dorosoma petenense) and gizzard shad (Dorosoma cepedianum), from Caddo Lake, Texas, USA and found species-specific differences in Hg concentrations. We examined total length, age, trophic position (determined using δ15N), and growth rate of forage fish as factors that could have influenced within-and between-species differences in Hg concentration. Total length and age were the best predictors of within-species differences in Hg concentration. Between-species differences in Hg concentrations were most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rophic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CURY trophic position forage fish
原文传递
茎柔鱼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营养位置估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贡艺 汪惠琼 +1 位作者 李云凯 陈新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2-408,共7页
生物的营养位置(trophic position,TP)是评价和描述食物网结构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营养位置研究方法,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法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海洋生物TP,特别是高度洄游的大洋性物种。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 生物的营养位置(trophic position,TP)是评价和描述食物网结构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营养位置研究方法,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法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海洋生物TP,特别是高度洄游的大洋性物种。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的大洋性头足类。研究以采集自3个海域的茎柔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肌肉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并估算其营养位置。结果显示,各海域茎柔鱼肌肉氨基酸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但苏氨酸在不同海域均具有最低的δ^(15)N值,可能与苏氨酸的特殊氮分馏机制有关。氨基酸δ^(15)N值的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脯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导致,说明茎柔鱼肌肉的δ^(15)N值同时受食物来源和同位素基线影响。此外,应用多种氨基酸δ^(15)N值估算营养位置的准确性可能高于仅利用谷氨酸和苯丙氨酸。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大洋性头足类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同位素分析 氨基酸 营养位置
原文传递
稳定性同位素营养级估算的差异性与影响因素——以鲢鳙为例
16
作者 白子晗 王睿龙 王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了优化稳定性同位素估算消费者营养级的计算过程,降低算法和样品质量对其的影响,应用贝叶斯算法对中国水域已发表文献中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营养级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贝叶斯... 为了优化稳定性同位素估算消费者营养级的计算过程,降低算法和样品质量对其的影响,应用贝叶斯算法对中国水域已发表文献中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营养级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贝叶斯算法下鲢、鳙营养级与总磷(TP)、总氮(TN)2种环境因素无显著相关性。部分研究存在采样个数过少、采样频率过低,忽略了基准季节性和种内的变异性等问题,从而无法准确代表目标生物的营养特征,可能导致了营养级估计中出现异常值。贝叶斯算法与传统算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依然无法冲淡采样设计所带来的影响。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维持采样数在6个以上有助于提高贝叶斯算法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试验设计中,建议采样样品数多于6,并考虑季节与空间的差异,避免单次、少量的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分析 营养级 贝叶斯算法
下载PDF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invasion impacts trophic position and resource use of commercially harvested piscivorous fishes in a large subtropical river
17
作者 Fangmin Shuai Jie Li Sovan Lek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313-329,共17页
Background Although freshwater ecosystems cover less than 1%of the earth’s surface,they support extremely high levels of biodiversity and provide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However,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Background Although freshwater ecosystems cover less than 1%of the earth’s surface,they support extremely high levels of biodiversity and provide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However,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fishes,aquatic ecosystem functioning has been altered,and in some cases,declined sharply.Quantifying the impacts of invasive species has proven problematic.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relative trophic position of native piscivorous fishe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invasive Nile tilapia on food webs in the downstream sections of an invaded large subtropical river,the Pearl River,China.Furthermore,we quantified how native piscivorous fish diets changed as the Nile tilapia invasion progressed.Results The trophic position of th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locally important economically harvested piscivorous culter fish(Culter recurviceps),mandarinfish(Siniperca kneri),and catfish(Pelteobagrus fulvidraco)low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 invaded Dongjiang River compared to an uninvaded reference Beijiang River.The lower trophic position of these piscivorous fishes was reflected by a major reduc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prey fish biomass in their diets following the Nile tilapia invasion.Small fishes in the diet of culter fish from the reference river(33%small fishes,17%zooplankton)shifted to lower trophic level zooplankton prey in the invaded river(36%zooplankton,25%small fish),possib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ile tilapia.Additionally,small fishes in the diet of mandarinfish in the reference river(46%small fishes,11%aquatic insects)declined in the invaded river(20%aquatic insects,30%small fishes).Similarly,the diet of catfish from the reference river shifted from fish eggs(25%fish eggs,25%aquatic insects)to aquatic insects in the invaded river(44%aquatic insects,5%fish eggs).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d to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suggesting that Nile tilapia can modify trophic interactions in invaded ecosystems.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outlin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le tilapia INVASION Stable isotope ratio trophic position 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
原文传递
基于单体氨基酸氮同位素的鄱阳湖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忠义 郑能建 肖化云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24-1031,共8页
过去的数十年内,利用单体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氮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氮的来源、转化和归宿,已经成为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在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以苯丙氨酸为代表的“源”氨基酸分馏极小(<0.5‰),而以谷氨酸为代表的... 过去的数十年内,利用单体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氮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氮的来源、转化和归宿,已经成为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在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以苯丙氨酸为代表的“源”氨基酸分馏极小(<0.5‰),而以谷氨酸为代表的“营养”氨基酸极度偏正(+6‰^+8‰),因此比较不同氨基酸氮同位素差异可以用来高精度定量生物营养级位置.本研究应用成熟可靠的氨基酸氮同位素测定方法,解析了鄱阳湖水生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的营养级位置,结合不同食物来源的相对贡献,建立了从初级生产者到顶级捕食者的水生生物网营养结构图.作为一种前沿的手段,单体氨基酸氮同位素方法建立在氨基酸代谢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上,因此能够可靠地确定生物体营养级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氮同位素 营养级 贝叶斯混合模型 鄱阳湖
原文传递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东太平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营养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洁 朱江峰 +1 位作者 戴小杰 肖悦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3,共5页
碳、氮稳定同位素为分析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营养关系提供了有力手段,但在大洋鱼类中的应用还很少。本研究以热带东太平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整节脊椎骨作为样品(叉长范围153—242cm),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青鲨的δ^(13)... 碳、氮稳定同位素为分析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营养关系提供了有力手段,但在大洋鱼类中的应用还很少。本研究以热带东太平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整节脊椎骨作为样品(叉长范围153—242cm),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青鲨的δ^(13)C值和δ^(15)N值及其变化,比较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青鲨δ^(13)C范围为–15.76‰—–13.41‰,最大差值2.35‰;δ^(15)N范围为10.62‰—17.72‰,最大差值7.1‰;δ^(13)C值和δ^(15)N值随个体长度的变化不明显(可能原因是样品鱼均为较大个体),性别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基线生物的选择对营养级计算值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表明,通过整节脊椎骨的稳定同位素测定来获得大青鲨的摄食特征信息是可行的。由于基线生物对营养级计算的影响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今后可将相对营养级或营养级的变化作为重点,研究人类活动(如捕捞)对大洋鱼类摄食和营养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大青鲨 东太平洋
下载PDF
Isotopic niche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ecology of a symbiont during its geographic expansion
20
作者 Enrique GONZALEZ-ORTEGON Marta PEREZ-MIGUEL +2 位作者 Jose I.NAVAS Pilar DRAKE Jose A.CUESTA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The study of the recent colonization of a symbiont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host communities in new locations is an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how they interact.The use of isotopic ratios in trophic ecology can provide... The study of the recent colonization of a symbiont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host communities in new locations is an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how they interact.The use of isotopic ratios in trophic ecology can provide measurements of a species'isotopic niche,as well as knowledge about how the isotopic niches between symbiont and host species overlap.Stable isotope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ources of carbon assimilated by the host species(the bivalve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and Scrobicularia plana)and their associated symbiont pea crab Afropinnotheres monodi,which occurs within these bivalves'mantle cavities.The mixing model estimates suggest that all of them assimilate carbon from similar sources,particularly from pseudofaeces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this symbiotic system based on filter feeding.The symbiotic species occupy comparable trophic levels and its association seems to be commensal or parasitic depending on the duration of such association.The pea crab A.monodi reflects a sex-specific diet,where males are more generalist than the soft females because the latter's habitat is restricted to the host bivalve.The high isotopic overlap between soft females and M.galloprovincialis may reflect a good commens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h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valves COMMENSAL KLEPTOPARASITISM PARASITISM stable isotope trophic po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