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0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13
1
作者 吴承远 孟凡刚 +3 位作者 王宏伟 刘玉光 徐淑军 孙召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对1860例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技巧。方法对单纯第I支、第II支和第III支疼痛者分别进行眶上孔、眶下孔或侧入路卵圆孔射频... 目的对1860例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技巧。方法对单纯第I支、第II支和第III支疼痛者分别进行眶上孔、眶下孔或侧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第II支合并第III支疼痛者应用改良的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温控射频热凝靶点毁损。同时对42例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465例,良好326例,无疗效69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52例,1年内复发117例,2年内复发261例,1年复发率为11.1%,2年复发率为2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射频热凝 治疗 三叉神经痛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2
2
作者 史有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9-432,共4页
三叉神经痛确切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缺乏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比较目前诸多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过长期随访和对照研究后认为,对一般状况较好,年龄不大的病人首选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愿意... 三叉神经痛确切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缺乏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比较目前诸多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过长期随访和对照研究后认为,对一般状况较好,年龄不大的病人首选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愿意接受面部感觉减退的病人选择经皮射频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或射频热凝术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和甘油注射治疗已少用或弃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 外科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 射频热凝治疗 射频热凝术 发病机制 对照研究 长期随访 病人选择 感觉减退 术后复发 注射治疗 手术方法 优缺点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清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3-646,共4页
2015年制定的《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为提高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信赖的依据。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和临床经验对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主要阐述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并对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方法的适... 2015年制定的《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为提高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信赖的依据。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和临床经验对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主要阐述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并对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解读,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三叉神经痛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指南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附238例报告) 被引量:59
4
作者 赵卫国 濮春华 +5 位作者 李宁 蔡瑜 沈建康 卞留贯 孙青芳 朱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3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后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或显微手术肿瘤切除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继发性病因肿瘤15例占6.3%。223例原发性三...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3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后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或显微手术肿瘤切除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继发性病因肿瘤15例占6.3%。2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磁共振体层血管成像(MRTA)显示压迫责任血管181例,阳性率81.2%。202例(84.9%)患者术后疼痛消失,23例(9.6%)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94.5%。治疗有效的161例获随访3-118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4年内复发11例,复发率6.8%。结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并非少见。特殊序列的磁共振不仅有助于发现继发性病因,而且能够显示压迫责任血管,对指导手术和病人筛选都有重要价值。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VD)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术者的经验和熟练操作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病因学 诊断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曲丕盛 万海方 +2 位作者 王振 余建明 陶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444-2446,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8月我院疼痛门诊收治的经微创及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和加巴喷丁组,各25例。两组患者分别服...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8月我院疼痛门诊收治的经微创及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和加巴喷丁组,各25例。两组患者分别服用卡马西平片和加巴喷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的疼痛缓解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表示〕;药物用量;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表示〕;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卡马西平组23例,加巴喷丁组25例。经过4周药物治疗后,加巴喷丁组患者药物用量平均为(1 884±546)mg/d,卡马西平组药物用量平均为(652±121)mg/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4周后VA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LSI-B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巴喷丁组治疗后LSI-B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2、4周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加巴喷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7/25),低于卡马西平组的56.5%(13/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用于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有效、安全,但加巴喷丁在用药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优于卡马西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疼痛测定 生活满意度指数B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谭令 柴维敏 +3 位作者 宋琦 凌华威 缪飞 陈克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采用MR断层血管成像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作深入研究。方法235侧正常三叉神经及147侧有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三叉神经MR三维时间飞跃(3D-TOF)扫描图像由2名医师以盲法读片,评判所见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及其与血管的关系... 目的采用MR断层血管成像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作深入研究。方法235侧正常三叉神经及147侧有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三叉神经MR三维时间飞跃(3D-TOF)扫描图像由2名医师以盲法读片,评判所见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并记录所见血管的直径、血管至脑干的距离及血管的走行方向。分别进行团体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明确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242侧三叉神经周围可以见到关系密切的血管,其中111侧为无症状组,131侧为有症状组,经统计表明有症状组三叉神经所见责任血管距脑干的距离中位数为2mm,明显较无症状组(中位数为4mm)短(P<0.01),有症状组三叉神经所见责任血管与血管夹角(89.3%,117/131)>45°(P<0.01)。无症状组中仅有1例(0.4%,1/235)发现三叉神经受血管推压移位,而在有症状组中有45例(30.6%,45/147),因此有症状组三叉神经受压推移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结论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评估非常有价值。责任血管距脑干的最短距离及走行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非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3
7
作者 于炎冰 张黎 +1 位作者 徐晓利 马延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3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单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3例,显微血管...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3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单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3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加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4例。结果95%患者术中发现有CPA局部蛛网膜明显增厚粘连。全部患者扶平均38.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总有效率97%。并发症: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者术后均有面部麻木,随访期间均见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发生听力障碍合并轻度面瘫1例,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术后发生化脓性脑膜炎1例,出院时治愈;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小脑半球出血,量约5ml,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CPA局部蛛网膜严重粘连是导致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复发的最重要原因,二次手术时的术式选择应以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三叉神经痛 复发
原文传递
1002例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赵卫国 濮春华 +4 位作者 蔡瑜 李宁 沈建康 卞留贯 孙青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1 002例(三叉神经痛243例,面肌痉挛757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1 002例(三叉神经痛243例,面肌痉挛757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根据Jannetta等所述方法,于全麻下侧卧位进行手术。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4.2%,面肌痉挛患者为92.3%,2例舌咽神经痛术后症状均消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7%,严重并发症4例,死亡率为0.3%,没有致残病例。平均随访39个月,复发率为5.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疗效确切,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微血管减压术是高风险手术,必须重视术后病情突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长期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种衍军 陈剑 +4 位作者 王召平 段德义 刘菊 郭新 朱广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282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时问1-25年(平均9.8年)。结果长期治愈率86.8%,显效率4.5%,有效率2.0%,无效1.6%,疼痛复发率5.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282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时问1-25年(平均9.8年)。结果长期治愈率86.8%,显效率4.5%,有效率2.0%,无效1.6%,疼痛复发率5.1%,遗留并发症率7.O%。主观满意度/〉80%者占85.2%,满意度〈80%者占14.8%。结论病程短、症状典型、以动脉压迫为主、实施有效的减压,术后多能获得好的疗效。相反,以静脉及无名动脉压迫为主,病程长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术后疗效多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结果 复发
原文传递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936例临床分析与手术技巧 被引量:40
10
作者 吴承远 孟凡刚 +3 位作者 刘玉光 徐淑军 王宏伟 孙召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总结 1936例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经验和体会 ,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分别进行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侧入路或前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改良。对 ... 目的 :总结 1936例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经验和体会 ,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分别进行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侧入路或前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改良。对 4 5例半月神经节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 ,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 :术后即刻疗效 ,优良 15 2 8例 ,良好 336例 ,无疗效 72例 ,总有效率 96 .3%。 8个月~ 2年远期随访 10 97例 ,1年内复发 12 2例 ,复发率为 11.1% ,2年内复发 2 74例 ,复发率为 2 4 .9%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 ,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射频热凝 治疗 三叉神经痛 临床分析 手术技巧
下载PDF
医护患协同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金星 王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医护患协同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TN)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心理韧性的影响,以期为TN术后患者确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择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TN术后采用医护患协同护理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 目的探讨医护患协同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TN)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心理韧性的影响,以期为TN术后患者确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择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TN术后采用医护患协同护理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TN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干预前后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心理弹性问卷(CD-RISC)、McGill疼痛问卷(MPQ)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ESCA量表中自护技能维度为(36.22±5.47)分、自护责任感维度为(27.23±3.47)分;CD-RISC量表中表坚韧、自强、乐观维度评分分别为(34.12±4.36)、(26.15±3.69)、(16.02±1.7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94、4.982、7.792、6.965、6.864;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MPQ量表中现时疼痛程度为(1.02±0.34)分,对照组为(1.69±0.22)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1.429,P<0.01)。结论医护患协同护理可提高TN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社会支持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心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生活质量 疼痛 协同护理 心理韧性 自我护理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的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吴饶平 熊伟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87-1490,共4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反复性、阵发性剧痛,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一种较难完全治愈的疾病,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TN。关于原发性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在,随着...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反复性、阵发性剧痛,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一种较难完全治愈的疾病,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TN。关于原发性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已经发现多种神经类物质和TN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从分子方面对TN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旨在为TN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发病机制 分子机制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CT定位用于确定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深度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伟杰 汪涌 陈敏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CT分层扫描测量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进入卵圆孔的深度。方法统计1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时的CT分层扫描图,并计算穿刺深度。结果121例CT分层扫描统计结果,穿刺深度最浅为0.4cm,最深为1.6cm,... 目的探讨应用CT分层扫描测量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进入卵圆孔的深度。方法统计1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时的CT分层扫描图,并计算穿刺深度。结果121例CT分层扫描统计结果,穿刺深度最浅为0.4cm,最深为1.6cm,平均进针深度为0.8cm。结论CT定位下能正确掌握穿刺深度,穿刺深度为0.8cm以内时可避免对三叉神经第一、二支损伤;穿刺深度为1.2~1.5cm可避免对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定位 射频温控热凝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 穿刺针 卵圆孔 深度 分层扫描 穿刺深度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序利 许永广 +1 位作者 宋文阁 傅志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位患者进入本研究,比较卡马西平或加巴喷丁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强度的改变和对睡眠影响的改善;依据药物分类,... 目的:回顾性分析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位患者进入本研究,比较卡马西平或加巴喷丁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强度的改变和对睡眠影响的改善;依据药物分类,比较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起效较加巴喷丁快,二者长期疗效相当;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卡马西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加巴喷丁高。结论: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但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 慢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69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朱宏伟 李勇杰 +2 位作者 胡永生 马凯 张国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neuralgia ,TN)的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手术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2月到 2 0 0 3年 10月间 ,16 9例TN患者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 ,其中 14 9患... 目的 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neuralgia ,TN)的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手术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2月到 2 0 0 3年 10月间 ,16 9例TN患者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 ,其中 14 9患者行微血管减压 (MVD) ,12例联合行MVD和神经根切断术 ,8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进行直观模拟量表 (VisualAnalogueScales ,VAS)和McGill疼痛问卷 (McGillPainQuestionnaire)评分。患者全部进行了电话或信件随访。结果 术后疼痛消失 131例 ,疼痛减轻 36例 ,疼痛无变化 2例。按照Taha等的评估标准 ,16 9例患者中 ,12 8例治疗结果优 ,2 6例良好 ,8例中等 ,5例差 ,2例失败。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 8.86和0 .4 8;术前、术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为 5 2 .5 0和 1.94。统计结果表明手术前后疼痛改变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并发症多为暂时性。本组患者随访时间 134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 15 .3± 6 .5月 ,随访期间有 4例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解除了TN的常见病因 ,术后无面部麻木 ,完全保留了三叉神经的功能 ,是一种治疗T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运用VAS和McGill评分进行TN疼痛强度评分 ,比简单的治疗效果分类 (如治愈 ,有效和无效 )更为客观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随访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曾庆文 马玲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三叉神经痛是颜面部疼痛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病因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包括全身药物及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周围支撕脱术、颅底神经高位... 三叉神经痛是颜面部疼痛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病因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包括全身药物及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周围支撕脱术、颅底神经高位切除切断术、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伽马刀放射治疗;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17
作者 胡强 俞文华 +6 位作者 杜权 朱强 车志豪 王昊 董晓巧 杨定博 沈永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6-30,33,共6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VD组和P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治愈率高于PBC组(88.0%vs 64.2%,P<0.05);PBC组复发率高于MVD组(27.0%vs4.2%,P<0.05);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102.0±28.2)min vs(20.9±10.6)min,(11.7±3.5)d vs(4.3±1.8)d,均P<0.05);PBC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6.9%vs4.0%,92.5%vs 16.0%,均P<0.05);MVD组与PBC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40.3%,P>0.05)。PBC组出现咀嚼肌乏力37例;MV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侧耳鸣1例。结论 MVD和PBC均能有效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MVD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咀嚼肌乏力等并发症少;而PB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球囊压迫 复发
下载PDF
齐刺电针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8
作者 黄壮 霍金 赵冏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比较齐刺电针疗法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电针组与常规电针组,每组18例。齐刺电针组采用齐刺扳机点(可激发面部疼痛的阳性反应点)为主,并予电针刺激;常... 目的:比较齐刺电针疗法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电针组与常规电针组,每组18例。齐刺电针组采用齐刺扳机点(可激发面部疼痛的阳性反应点)为主,并予电针刺激;常规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扳机点,并予电针刺激,均隔日1次,10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个疗程后、第2个疗程后对两组综合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齐刺电针组和常规电针组治疗后综合症状评分和V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P<0.01),齐刺电针组较常规电针组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均P<0.01);齐刺电针组愈显率为44.4%(8/18)、总有效率为88.9%(16/18),分别优于常规电针组的27.8%(5/18)、66.7%(12/18,均P<0.05)。结论:齐刺电针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常规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针刺疗法 齐刺 电针疗法 扳机点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的四重定位与射频治疗 被引量:31
19
作者 赵学军 宋文阁 +1 位作者 傅志俭 马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0-271,274,共3页
目的:探讨四重定位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例患者通过症状体征、解剖学、X线和电刺激准确定位后,在异丙酚全身麻醉下,行射频温控热凝治疗,温度分别设定为70℃、80℃、86℃共三次,每次持... 目的:探讨四重定位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例患者通过症状体征、解剖学、X线和电刺激准确定位后,在异丙酚全身麻醉下,行射频温控热凝治疗,温度分别设定为70℃、80℃、86℃共三次,每次持续时间均为60s.结果:29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率100%,随访1~5个月无1例复发;并发角膜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3.4%.结论:异丙酚全麻下四重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准确、效佳,易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温控热凝术 异丙酚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半月神经节 穿刺成功率 症状体征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和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对颅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孙文阁 李延亮 +5 位作者 佟志勇 张立娜 戚喜勋 金安玉 刘晶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神经与周围血管显示的最佳MR扫描序列。方法 对 4 0例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脑池段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用三维时间飞跃 扰相梯度回波 (3DTOF SPGR)和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 (3DFASE) 2种扫描序列进...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神经与周围血管显示的最佳MR扫描序列。方法 对 4 0例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脑池段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用三维时间飞跃 扰相梯度回波 (3DTOF SPGR)和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 (3DFASE) 2种扫描序列进行扫描 ,并对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进行分析。结果  38例经手术证实 ,3DTOF SPGR序列图像显示其中 33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单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 ,5例无接触 ,3DFASE序列图像显示其中 2 6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单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 ,12例无接触。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2种扫描序列显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对邻近血管的压迫或接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14 ,P =0 0 16 )。结论 就显示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而言 ,3DTOF SPGR序列明显优于 3DFASE序列 ,是临床上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病人行MR检查首选的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血管 扫描序列 梯度回波 三叉神经 面肌痉挛 自旋回波 显示 序列图像 三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