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条件对一株木霉产纤维素酶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耀宁 曾光明 +3 位作者 黄国和 胡天觉 黄丹莲 郁红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采用固态发酵和连续监测正交实验结果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对一株木霉(Trichodermasp.)发酵过程中微晶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指出液料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对产酶影响最大的因素... 采用固态发酵和连续监测正交实验结果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对一株木霉(Trichodermasp.)发酵过程中微晶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指出液料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对产酶影响最大的因素,温度在发酵初期影响较大,初始pH和接种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总体看来,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分别为30℃、4、7和5%是比较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固态发酵 培养条件 产酶过程 影响程度
下载PDF
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的形态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利 李靖 +1 位作者 陈玉惠 李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211-6213,共3页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藨生柱锈 木霉菌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抑制石榴叶斑病菌的化学农药和木霉菌株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成蕊 鲁海菊 +2 位作者 张蓉蓉 胡婕 李昱贤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39-143,共5页
为了安全有效地控制石榴叶斑病,为石榴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以石榴叶斑病病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和木霉菌(Trichodermaspp.)为供试菌株,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对峙培养法,测定8种化学农药和10个木霉菌株对石榴叶斑... 为了安全有效地控制石榴叶斑病,为石榴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以石榴叶斑病病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和木霉菌(Trichodermaspp.)为供试菌株,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对峙培养法,测定8种化学农药和10个木霉菌株对石榴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咪鲜胺和丙环唑2种化学农药抑菌效果最好,均达100%;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三唑酮4种农药抑菌效果居中,分别为86.8%、83.3%、79.9%、79.5%;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2种化学农药抑菌效果最差,分别为14.9%、13.3%。PZ1、PZ1氟硅唑、PZ1三唑酮、GM6和GM6抗氟硅唑5个木霉菌株抑制率均高于50%,分别为57%、54.5%、51.6%、51.7%、51.2%;Y2抗三唑酮、GM6抗三唑酮、Y2、GD1和GD1抗三唑酮5个木霉菌株抑菌率低于50%,分别为49.6%、48.4%、41.9%、38.7%和39.1%。说明咪鲜胺、丙环唑和PZ1、PZ1氟硅唑、PZ1三唑酮、GM6和GM6抗氟硅唑5个木霉菌株可作为大田防治石榴叶斑病的备选化学农药和生防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榴叶斑病 化学农药 木霉菌株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木霉菌株T-C7的形态鉴定及其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治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3,共3页
为探求具有抑制串珠镰孢菌活性的木霉菌株,在玉米苗期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土样,经过分离、形态学显微观察后,再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进行 rDNA-ITS序列分析和邻接法同源性比对等判定木霉菌株种类。结果表明:T-C7显微观察菌落初期... 为探求具有抑制串珠镰孢菌活性的木霉菌株,在玉米苗期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土样,经过分离、形态学显微观察后,再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进行 rDNA-ITS序列分析和邻接法同源性比对等判定木霉菌株种类。结果表明:T-C7显微观察菌落初期白色,菌丝体呈柔毛状,菌落中间有明显产孢区,由黄绿色逐渐转化为绿色,背面无色或者略黄。孢子梗丛束稀疏,环状排列。主分枝呈树状分枝,常2~3个一组,成直角伸出。瓶梗短,基部细,中间膨大,顶部变细,常2~5个轮生。分生孢子呈球形,倒卵形或短椭球形,大小为2.1~3.2μm ×2.3~4.0μm,菌株形态与哈茨木霉吻合。ITS 区序列大小约为570 bp,与AF443928.1ITS区序列的置信度为86,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判定 T-C7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木霉菌株T_(95)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克祥 刘晓光 +2 位作者 陈晋江 贾果霞 刘勇宏 《河北林果研究》 1998年第4期359-366,共8页
木霉菌株T95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彼培养基、苹果树皮煎汁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PDA、查彼和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产孢量也较多。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35℃,产孢的温度... 木霉菌株T95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彼培养基、苹果树皮煎汁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PDA、查彼和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产孢量也较多。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35℃,产孢的温度范围是10~37℃,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值范围是2~11,最适pH值为4。在基本培养基上,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木糖为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和牛肉浸膏是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天门冬素是产孢的最佳氮源;维生素B1和B2对产孢作用较大。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微量元素是Mg。分生孢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营养,PDA膜好于2%琼脂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5~35℃,最适温度为25℃;pH值范围是2~11,pH值为3~5时萌发率较高;接种后8h开始萌发,时间集中在16~24h内。在25℃时,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最低相对湿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株T95 培养基 菌丝生长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H-13木霉对水稻硝酸还原酶及氮、磷、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有凯 罗曼 +1 位作者 蒋立科 李江霞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16,共4页
采用离子束对哈茨木霉进行注入并筛选出H-13菌株,该菌株发酵液含有对水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物质;经对喷施该菌株发酵液后的水稻硝酸还原酶(NR)活力及其N、P和K含量的测定,发现该菌株发酵液促进水稻生长与提高NR活力、增强对N、P和K... 采用离子束对哈茨木霉进行注入并筛选出H-13菌株,该菌株发酵液含有对水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物质;经对喷施该菌株发酵液后的水稻硝酸还原酶(NR)活力及其N、P和K含量的测定,发现该菌株发酵液促进水稻生长与提高NR活力、增强对N、P和K的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木霉菌株 硝酸还原酶活力 氮、磷、钾含量
下载PDF
西贡蕉枯萎病生防木霉菌株gz-2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柯仿钢 黄思良 +3 位作者 付岗 汪茜 张欣 黎起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33-1539,共7页
拮抗西贡蕉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gz-2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依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gz-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上生长;蔗... 拮抗西贡蕉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gz-2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依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gz-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上生长;蔗糖、酵母膏分别为最佳碳氮源;菌丝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8-30℃;最适pH5.0-6.0;不同光照条件对该菌产孢影响明显。对西贡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gz-2菌株对西贡蕉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每隔7 d施1次gz-2固体菌剂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在伤根接种60 d后,平均防效达到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贡蕉 枯萎病 木霉菌株gz-2 生物学特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木霉L24菌株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敏 胡丽 +3 位作者 杨春平 陈华保 杨继芝 龚国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65-1766,1785,共3页
[目的]探索木霉L24菌株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试材,采用木霉L24菌株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浸种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处理小麦,测定并比较小麦幼苗形态与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结果]木霉L24菌株浸种与喷施2种方式处理对... [目的]探索木霉L24菌株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试材,采用木霉L24菌株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浸种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处理小麦,测定并比较小麦幼苗形态与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结果]木霉L24菌株浸种与喷施2种方式处理对小麦的根长、叶面积和苗高均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小麦过氧化物酶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木霉L24菌株低浓度浸种处理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低浓度喷施处理有利于增加苗高,而低浓度喷施和浸种处理则利于增加叶面积;喷施300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1.9455mg/g);喷施500倍处理的根系活力最高;浸种300倍处理的POD活性最高(1.50×10-3U/g);喷施高浓度处理更利于小麦MDA含量的降低。[结论]该试验证明了木霉菌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L24菌株 小麦 生长
下载PDF
木霉T68发酵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于敏敏 王守娟 +3 位作者 刘鹏 魏琳 孔凡功 高晓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以生物量(孢子量和菌丝体)为指标,菌落直径为参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木霉T68(Trichoderma"T68")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固体培养最佳组合为pH7、30℃、7d,碳源为蔗糖,氮源为丙氨酸。最适T68菌... 以生物量(孢子量和菌丝体)为指标,菌落直径为参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木霉T68(Trichoderma"T68")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固体培养最佳组合为pH7、30℃、7d,碳源为蔗糖,氮源为丙氨酸。最适T68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是以玉米粉和麸皮分别作为碳、氮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_2PO_4lg/L;发酵培养时间为3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7.0;发酵温度为(30±1)℃;摇床转速为160r/min。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为3.27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T68 培养条件优化 菌丝体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药水苏白绢病病原鉴定及其生防木霉菌株筛选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威 蓝祖栽 +2 位作者 叶云峰 蒋妮 刘丽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以药水苏白绢病株为试材,通过致病性测定法确定病原菌,采用病原菌的形态鉴定方法并结合该菌的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平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果表明:药水苏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以药水苏白绢病株为试材,通过致病性测定法确定病原菌,采用病原菌的形态鉴定方法并结合该菌的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平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果表明:药水苏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5个供试木霉菌株中以哈茨木霉(H2)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拮抗指数为Ⅱ级,抑菌率为8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水苏 白绢病 病原鉴定 拮抗木霉 筛选
下载PDF
引入内生木霉菌株P3.9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海菊 陈丹 +2 位作者 谢欣悦 王艳 张蓉蓉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6-8,共3页
为了探究内生木霉菌株P3.9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是否有不良影响,采用稀释分离法与平板计数法,跟踪测试了此菌株1个季度内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内生木霉菌株P3.9后枇杷根际土壤土著真菌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接种后5~... 为了探究内生木霉菌株P3.9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是否有不良影响,采用稀释分离法与平板计数法,跟踪测试了此菌株1个季度内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内生木霉菌株P3.9后枇杷根际土壤土著真菌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接种后5~60 d,除35~40 d间土著真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时间以10 d为周期呈循环增减变化,接种后60~90 d以3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而对照组在5~50 d时土著真菌数量以15 d为周期呈循环减增变化,50~70 d时以2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70~75 d数量变化不大,75~85 d以1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85~90 d数量呈增加态势;对照组土著真菌数量波动幅度比处理组大,真菌数量不稳定;处理组真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内生木霉菌株P3.9对土著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内生木霉菌株P3.9 土著真菌 根腐病
下载PDF
木霉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治玉 熊善柏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
目的:对木霉菌株LE02所产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粗酶液分别用硫酸铵、乙醇和丙酮进行沉淀,再用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并用SDS-PAGE法测其分子量。结果:硫酸铵分段盐析法沉淀酶蛋白的... 目的:对木霉菌株LE02所产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粗酶液分别用硫酸铵、乙醇和丙酮进行沉淀,再用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并用SDS-PAGE法测其分子量。结果:硫酸铵分段盐析法沉淀酶蛋白的效果优于乙醇和丙酮沉淀;盐析得到的酶蛋白经透析浓缩后,再经DEAE-Sepharose CL-6B层析分离,可得到单一酶蛋白,总酶活回收率达78.71%,比酶活达到689.9U/mg,提高了53.74倍,经SDS-PAGE法测得该β-1,3-葡聚糖酶的分子量为80.137kDa。结论:采用硫酸铵分段盐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可获得电泳纯的β-1,3-葡聚糖酶,且酶活回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葡聚糖酶 分离纯化 木霉LE02
下载PDF
木霉菌UT-4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田连生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6,28,共4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木霉UT-4分生孢子萌发的不同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pH 4-6和高湿环境是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有机氮源的蛋白胨和无机氮源(NH4)2SO4以及碳源中的麦芽糖和乳糖对木霉孢子萌发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分生... 采用常规方法对木霉UT-4分生孢子萌发的不同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pH 4-6和高湿环境是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有机氮源的蛋白胨和无机氮源(NH4)2SO4以及碳源中的麦芽糖和乳糖对木霉孢子萌发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萌发率较低;光照对其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UT-4菌株 生物学特性 分生孢子 萌发率
原文传递
施用木霉菌诱导黄瓜抗病性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世贵 吕天晓 +2 位作者 顾金刚 姜瑞波 牛永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为了对木霉菌诱导植物抗病性及施用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以黄瓜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检测木霉菌施用后蔬菜不同生长时期与诱导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植株酶活性变化以及根系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诱导植物抗病性方面,施... 为了对木霉菌诱导植物抗病性及施用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以黄瓜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检测木霉菌施用后蔬菜不同生长时期与诱导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植株酶活性变化以及根系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诱导植物抗病性方面,施用木霉菌后在黄瓜生长初期诱导植株产生了抗病性,增强了植物的抗病能力。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面,施用木霉菌剂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在苗期、果期和末期高于对照,而在花期低于对照。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生长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均为施用木霉菌剂处理低于对照。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表现为在苗期施用木霉菌剂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并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诱导植物抗病性 土壤酶活
下载PDF
木霉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滨海盐土甘蓝种植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亚楠 邬海燕 +6 位作者 王盼星 丁明月 马行聪 姜斯琪 蔡枫 沈其荣 陈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2-1124,共13页
本文旨在研究滨海盐土种植体系下,2种木霉生物有机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甘蓝产量、结球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绿宝石”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设计8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ON)、100... 本文旨在研究滨海盐土种植体系下,2种木霉生物有机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甘蓝产量、结球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绿宝石”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设计8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ON)、100%化肥(CF)、3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70%化肥、6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40%化肥、10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无化肥),其中木霉生物有机肥分2种,分别由贵州木霉T.guizhouense NJAU 4742和滩涂木霉T.arenarium 1A131菌株制成。施肥处理间总氮、总磷和总钾养分均等。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60%木霉生物有机肥+40%的化肥处理,相比于CON和CF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蓝的地上部鲜物质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根系生物量,且30%和60%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P<0.05)。同时,田间试验表明,相对于其他处理,6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40%化肥处理对甘蓝产量的提高和结球品质的改善(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提高,硝酸盐含量降低)效果最为显著(P<0.05)。综上,在滨海盐土甘蓝种植体系中,6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与40%化肥配施为最优配比。该施肥模式下,甘蓝根系生长发育最佳;且与通过施肥引入的养分相比,功能菌木霉在该生物效应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功能菌 生物有机肥 盐土 甘蓝 根系发育 产量与品质
下载PDF
哈茨木霉T28发酵液提取物对致病疫霉的抑制及对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立宾 宋瑞清 李冲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进行抑菌试验以及对其体内几种生理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致病疫...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进行抑菌试验以及对其体内几种生理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稀释浓度为10倍和100倍时抑制效果较好,均与浓缩液无显著性差异。经提取物处理后致病疫霉菌体48h,与对照相比其保护酶(SOD、CAT、POD、GSH-Px)活性分别下降89.06%,86.96%,97.47%和97.63%,糖代谢酶(HK、PK、LDH)和TCA有氧分解代谢酶(SDH、MDH)分别下降93%,89.56%,88.5%,97.66%和97.43%,能量代谢酶(ATP)活性下降了98.5%和98.67%,MDA含量上升60.98%。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降低致病疫霉菌体的代谢酶活性,提高菌体MDA含量。提取物处理后致病疫霉菌体遭受损坏,其糖代谢、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等生理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这可能是哈茨木霉菌株T28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致病疫霉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株T28 提取物 致病疫霉 抑菌机制
下载PDF
绿色木霉Tv-1511及其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小麦、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霍雪雪 张豪 +5 位作者 黄艳华 李哲 郑泽慧 郝永任 王庆玲 郭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111,共9页
滨海盐碱地是具有农业开发利用条件的重要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生长。木霉生物有机肥在改善盐碱地、提高植物耐盐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本单位前期分离得到的一株绿色木霉Tv-1511,设置不同浓度NaCl溶... 滨海盐碱地是具有农业开发利用条件的重要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生长。木霉生物有机肥在改善盐碱地、提高植物耐盐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本单位前期分离得到的一株绿色木霉Tv-1511,设置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以评价其耐盐性;通过水培试验,研究Tv-1511孢子液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究Tv-1511木霉生物有机肥与减量化肥配施对小麦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Tv-1511具有较强的耐盐活性,在含400 mmol/L NaCl的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NaCl对其生长的影响呈持续下降趋势。Tv-1511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抑制,促进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小麦细胞中过氧化氢积累,增强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提高小麦的耐盐性。Tv-1511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15%、30%和100%均可显著促进玉米和小麦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促生增产效果最显著。与不施肥CK相比,Tv-1511生物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组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提高62.90%和71.76%;与常规施肥CF相比提高34.57%和39.6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绿色木霉Tv-1511及其生物有机肥有解盐、促生和增产等多方面功能,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功能菌 生物有机肥 盐碱地 抗氧化防御 促生增产
下载PDF
哈茨木霉重组株L-15与野生株LTR-2贮存稳定性及生防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凯 李纪顺 +3 位作者 王贻莲 魏艳丽 扈进冬 杨合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比较哈茨木霉重组株L-15与野生株LTR-2在贮存稳定性及生防活性方面的差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木霉可湿性粉剂中分生孢子的存活率,测定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制剂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存活率达... 为比较哈茨木霉重组株L-15与野生株LTR-2在贮存稳定性及生防活性方面的差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木霉可湿性粉剂中分生孢子的存活率,测定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制剂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存活率达80.0%时,在5℃和室温(2℃~36℃)下,L-15可湿性粉剂的货架期分别为24个月和9个月,显著高于LTR-2可湿性粉剂的12个月和6个月。L-15的潮霉素抗性在贮存后稳定遗传,其β-1,4-葡聚糖酶水解活性、几丁质酶水解活性及平板拮抗活性较LTR-2明显提高。5℃贮存60月后,L-15可湿性粉剂10×和100×稀释处理对番茄立枯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分别达89.27%和86.52%,与LTR-2处理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重组株L-15的货架期和生防活性较野生株LTR-2明显提高,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重组株L-15 哈茨木霉野生株LTR-2 可湿性粉剂 货架期 番茄立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诗瑶 孙冬梅 李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60-63,共4页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突变菌株hc-9和出发菌株hc为试验材料,在25℃条件下,将其分别与四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茄镰孢菌、核盘菌和茄链格孢菌)进行对峙培养,以明确哈茨木霉突变株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哈茨木霉...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突变菌株hc-9和出发菌株hc为试验材料,在25℃条件下,将其分别与四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茄镰孢菌、核盘菌和茄链格孢菌)进行对峙培养,以明确哈茨木霉突变株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与出发菌株hc相比,对四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茄镰孢菌、核盘菌和茄链格孢菌)的抑制率不同,但对同种病原菌抑制率相近。由此可知,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拮抗能力没有因抗性突变而降低,且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的重寄生能力与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 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 拮抗作用
下载PDF
Preparation on the basis of Trichoderma asperellum in the system of biological protection of wheat from Fusarium ear scab 被引量:1
20
作者 Kolombet L V Sokolov M S +2 位作者 Chuprina V P Schisler D A Samuels G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395,共2页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as the area of wheat grown under advanced grain husbandry has increased worldwide, so too has the importance of Fusarium ear scab (FES) (synonym, Fusarium head blight) caused by several speci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as the area of wheat grown under advanced grain husbandry has increased worldwide, so too has the importance of Fusarium ear scab (FES) (synonym, Fusarium head blight) caused by several species of the fungus Fusarium. Yield losses due to FES can total 20%-40% and more depending on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last twenty years epidemics of FES in cereals have become chronic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e most destructive of these were observed in 1982, 1986, 1990-1996 in USA and in the south of Russia in 1982, 1984, 1988, 1992. The harmful effect of FES is manifested not only in reduced grain yields, but also in the contamination of grains and grain products with mycotoxins, such as deoxynivalenol (DON) and its derivatives (3-alfa acetyl-DON, 15-alfa acetyl-DON), T-2 toxin and zearalenone. Standard means to control FES (cultural control methodologies,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FES resistant varieties) have little effect or are not practical and rarely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mycotoxins in grain.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technique to reduce FES using biological preparations. The technique utilizes wheat seed pretreatment with a biofungicide “Mycol” in combination with spraying wheat plants during flowering with a yeas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production of Mycol on the basis of Trichoderma asperellum strain GJS 03-35 (systematics by Samuel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strain shows hyperparasitic activity against a wide spectrum of plant pathogens, including Fusarium graminearum, a causative agent of FES in wheat.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emonstrated that spraying wheat plants during flowering with the patented yeast Cryptococcus nodaensis OH 182.9 (NRRL Y-30216) reliably reduces FES development. Tests of the Mycol preparation and the yeast OH 182.9 (EOD)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spring wheat “Ivolga” in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Moscow region) and on the winter wheat “Kupava” in field trials in the North Caucasian r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素 木霉素 镰刀霉 穗痂病 小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