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 被引量:109
1
作者 赵文智 王新民 +2 位作者 郭彦如 刘化清 白云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3,共8页
恢复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是评价盆地西缘上三叠统油气勘探前景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在三叠纪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受秦祁褶皱带和阿拉善古陆控制,六盘山西缘大断裂和贺兰山西缘断裂分别构成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西南与西... 恢复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是评价盆地西缘上三叠统油气勘探前景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在三叠纪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受秦祁褶皱带和阿拉善古陆控制,六盘山西缘大断裂和贺兰山西缘断裂分别构成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西南与西北边界;走廊过渡区与盆地本部沉积具有连通性,形成向西开口、南深北浅、主体为北西-南东向的大型不对称坳陷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盆地西缘前人所称的“南北古脊梁”不起沉积分割作用。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西部从南到北发育汭水河—镇原、景泰—环县、窑山—甜水堡和汝箕沟—盐定4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受不同物源影响,各体系沉积特征不同,并且经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在盆地西缘冲断带上盘残存不全。但在现今冲断带以东及其掩覆地区延长组保存较完整,延长组残余沉积分布广泛,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三叠世 原型盆地 沉积体系 银川盆地 六盘山盆地 构造改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65
2
作者 蔺宏斌 侯明才 +1 位作者 陈洪德 董桂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4-680,共7页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湖泊浊积扇六大类沉积体系。长8期湖盆开始形成,主要发育神木-乌审旗、安塞和正宁-合水等三角洲沉积体系;长7期湖盆进一步扩展,三角洲规模萎缩;长6期湖水大面积退缩,三角洲前缘连片,面积最大,东北三角洲前缘已推进至吴旗-甘泉一线,西南缘推进至华池-庆阳一带;长4+5期以浅湖亚相为主;长3、长2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长1期湖盆继续萎缩至消亡,局部出现沼泽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演化,在纵向上构成了五套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 延长组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 被引量:65
3
作者 郑荣才 戴朝成 +4 位作者 罗清林 汪小平 雷光明 蒋昊 陈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4,132-133,共9页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3种观点:①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的多类型;②湖泊滩坝沉积相;③浅海潮汐砂坝沉积相。为此,根据多年野外地质...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3种观点:①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的多类型;②湖泊滩坝沉积相;③浅海潮汐砂坝沉积相。为此,根据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成果,再次坚持和论证了须家河组为多类型陆相沉积体系复合体的传统认识。具体证据如下:在对地表剖面和钻井岩心精细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和测井资料,可从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在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和川东南坳陷围限川中前陆隆起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中,各沉积体系展布各具特色,规律为:沿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前缘为冲积扇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带;围绕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坳陷带为湖泊—沼泽沉积体系发育带;盆地中心的川中前陆隆起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带。结论认为:受"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沼泽等多元相沉积体系在时空中有规律的组合、展布和演化,应该是解释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更可靠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晚三叠世 须家河组 古构造格局 沉积体系 沉积相 测井解释 粒度分析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 被引量:42
4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2 位作者 范炳恒 李田忠 姜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综合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及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古地温场特征 ;采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对大量钻孔进行了埋藏史反演 ,首次较为细致合理地恢复了渤海湾地区三叠系原始沉积厚度 .结果... 综合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及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古地温场特征 ;采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对大量钻孔进行了埋藏史反演 ,首次较为细致合理地恢复了渤海湾地区三叠系原始沉积厚度 .结果表明 :华北晚古生代巨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历史一直延续至印支中期 ,古生界在印支期末埋藏可达 2 50 0~ 40 0 0 m,埋藏深度及其在空间上的展布特征主要受控于三叠系的原始沉积厚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镜质组反射率 三叠系 古生界 渤海湾盆地 沉积厚度 烃源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31
5
作者 叶泰然 李书兵 +1 位作者 吕正祥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57,135-136,共7页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格架 砂体分布 基准面旋回层序 沉积演化特征 造山旋回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分布与构造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殊 任兴国 +4 位作者 姚声贤 刘子平 甯濛 王信 黄小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具有"早期聚集、中期封闭、晚期活化"的特征。为了探讨该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富集规律,利用盆地内二维及三维地震连片资料编制区域构造图,采用低角度、垂直方向逆光照射三维可视化技术描述构造形迹...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具有"早期聚集、中期封闭、晚期活化"的特征。为了探讨该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富集规律,利用盆地内二维及三维地震连片资料编制区域构造图,采用低角度、垂直方向逆光照射三维可视化技术描述构造形迹,依据区域构造动力方向、构造相互关系划分构造体系并确认构造形成期次,进而结合钻井测试资料预测须家河组油气富集带。研究结果表明:(1)该盆地须家河组发育EW向弧形、NE向线形、NE向弧形、SN向转NW向帚状构造、NW向弧形等5组以上方向的构造体系:(2) EW向弧形构造为印支期龙门山冲断带北段隆升挤压形成、燕山期继承发展、喜马拉雅期定型,在盆地内广泛分布;(3)川西坳陷北部NE向线形构造为印支期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安县运动形成;(4)大巴山前NW向弧形构造与华蓥山前NE向线形构造为燕山期定型、喜马拉雅期继承发展;(5)川西坳陷内SN向构造为喜马拉雅期龙门山南段挤压形成;(6)龙泉山断褶带以东的SN向构造与盆地内NW向线形构造组合为一组以江油古隆起为砥柱的帚状构造带,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龙门山冲断带南段的挤压;(7)高产井通常分布于印支期—燕山期弧形背斜构造且叠加喜马拉雅期断层,喜马拉雅期构造通常为干圈闭,其裂缝发育带多为产水层,印支期向斜即使在喜马拉雅期抬升为背斜,也属于无效圈闭。结论认为,确认构造体系期次可以为预测描述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富集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须家河组 构造形迹 构造体系 形成期次 油气富集带预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研究和有利勘探区预测 被引量:22
7
作者 吕雪雁 朱筱敏 +1 位作者 申银民 高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进行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 5个以不整合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 ,层序Ⅰ、层序Ⅱ和层序Ⅲ位于下三叠统 ,层序Ⅳ相当于中三叠统 ,层序Ⅴ相当于上三叠...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进行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 5个以不整合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 ,层序Ⅰ、层序Ⅱ和层序Ⅲ位于下三叠统 ,层序Ⅳ相当于中三叠统 ,层序Ⅴ相当于上三叠统。层序Ⅰ由低位体系域、水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 ,低位体系域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和满加尔凹陷中南部 ,塔中地区、满西 1井和满参 1井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水侵体系域广布整个台盆区 ,为半深湖—深湖沉积 ,高位体系域仅保存在塔北隆起的低洼部位。层序Ⅱ由水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组成 ,主要为湖泊相沉积。层序Ⅲ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和整个满加尔凹陷 ,为辫状河沉积。层序Ⅳ由低位体系域和水侵体系域构成 ,塔中地区为曲流河沉积 ,满加尔凹陷—塔北隆起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层序Ⅴ由低位体系域和水侵体系域构成 ,为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 ,分布在塔北隆起和满加尔凹陷的北坡 ,塔中地区缺失。三叠系各层序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有关。根据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已知油气田的生储盖组合 ,预测塔北隆起草湖凹陷北部靠近轮台断隆处是发育扇三角洲储集层的有利部位 ,塔中低凸起西段的中、下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也是有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台盆区 三叠系 层序地层特征 沉积体系 生储盖组合 勘探区预测 油气地质
下载PDF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晓林 《甘肃地质》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枣子沟金矿为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三叠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受岩脉、断裂、蚀变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 枣子沟金矿为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三叠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受岩脉、断裂、蚀变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动力和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三叠系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枣子沟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含油气系统三叠纪末期油气输导体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来斌 查明 +1 位作者 陈建平 刘传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9,共4页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纪末期的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输导格架(连通砂体、不整合面、断裂等 )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和相互组合形式 ,探讨了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油气输导体系特征 ,划分出 3种输导体系类...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纪末期的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输导格架(连通砂体、不整合面、断裂等 )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和相互组合形式 ,探讨了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油气输导体系特征 ,划分出 3种输导体系类型 ,确定了其分布范围。乌夏地区油气是通过断裂砂体输导体系进行运移 ;克拉玛依及其斜坡区域的油气是以连通砂体不整合面为主要输导体系 ;百口泉地区、凹陷内部的油气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输导体系。该区三叠纪末期油气主要沿夏子街地区砂体断裂输导体系运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成藏动力系统 油气分布 三叠纪 地层压力 油气输导体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超压体系形成演化与天然气聚集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伟 王雪柯 +3 位作者 赵容容 唐大海 尹宏 裴森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9,共15页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天然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超压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对其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与控制作用。为了深化川西前陆盆地中生界致密气聚集规律认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利用该区气...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天然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超压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对其天然气聚集具有重要影响与控制作用。为了深化川西前陆盆地中生界致密气聚集规律认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利用该区气藏压力、钻井液密度资料,以及前人开展的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成果与含烃盐水包裹体PVT模拟气藏古压力恢复成果,结合须家河组不同含气区的埋藏史与构造运动,研究了该区地层流体压力特征、形成机制与演化及其与天然气大规模聚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于晚三叠世—侏罗纪形成了欠压实作用超压体系,并在烃源岩成熟度为0.75%时消失或维持弱超压;②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生烃作用形成了须家河组的古超压体系,其中古超压体系在坳陷带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在隆起带及其邻区形成于白垩纪;③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差异构造运动对须家河组超压体系演化影响十分明显,坳陷带—斜坡带在古近纪超压体系得以维持并略有增强,而隆起带与断裂活动强烈区的超压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④现今超压体系是生烃与构造挤压联合形成的古超压体系经历强烈构造改造后的残余压力体系;⑤超压体系的持续发育促进了川中地区大面积低丰度天然气区的形成,确保了坳陷带的中北部致密气的大面积封存。结论认为,不仅前陆盆地隆起带及其邻区、坳陷带的川合—绵阳—黎雅以及冲断带—坳陷带为须家河组致密气发育区,而且须家河组超压体系之上的侏罗系—白垩系都具有致密气勘探的良好前景,上述领域均是未来致密气大气田的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致密气 超压体系 大气田 欠压实 生烃增压 超压形成 超压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气藏储渗空间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文革 陆正元 向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1,共3页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是以缝洞储气为主,在储量规模较大的含气区内通过钻井极少见到溶洞,天然气主要通过裂缝产出。仅用井底钻遇的储层性质来描述其所在的整个缝洞系统的储渗特征,溶洞的管道状特征有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较低的钻...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是以缝洞储气为主,在储量规模较大的含气区内通过钻井极少见到溶洞,天然气主要通过裂缝产出。仅用井底钻遇的储层性质来描述其所在的整个缝洞系统的储渗特征,溶洞的管道状特征有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较低的钻遇率。溶洞发育是较高产能和较大储量规模的主控因素,而裂缝发育扩大了缝洞系统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二叠统 碳酸盐岩 溶洞系统 储渗空间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熙喆 张满郎 +2 位作者 谢武仁 李晓革 盛日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对川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岩心、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发育海湾、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 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对川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岩心、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发育海湾、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这4种沉积相类型及20余种沉积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沉积砂体分布既有继承性,又有分异性,并随不同时期主物源的变化而发生迁移,砂体发育情况主要受构造、物源供给、古地貌等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南 晚三叠世 层序地层 体系域 三角洲 沉积相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再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海相潮汐成因——进一步论证与层序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霞飞 张闻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30,133-134,共6页
自笔者于2008年首次提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海相潮汐沉积以来,通过近3年来对大量岩心、露头剖面的观察与分析,又不断收集、整理了较多的证据,有必要对该区海相潮汐成因观点作进一步的论证。须家河组为海相潮汐成因的证据包括:... 自笔者于2008年首次提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海相潮汐沉积以来,通过近3年来对大量岩心、露头剖面的观察与分析,又不断收集、整理了较多的证据,有必要对该区海相潮汐成因观点作进一步的论证。须家河组为海相潮汐成因的证据包括:①古生物方面,在须一段(原小塘子组)正常海相瓣鳃类化石与侏罗系淡水瓣鳃类化石之间,存在一个半咸水—淡水化石组合带;②沉积学方面,反向交错层、潮汐成因的砂泥薄互层、双黏土层和潮汐束、水流突变特征、煤球和牛角炭、风暴沉积、间歇性陆表暴露特征、再作用面、海滩砾石与滨面砂等,同时澄清了对双黏土层和潮汐束的误解;③矿物学方面,海绿石、菱铁矿结核、硼元素含量和碳氧同位素资料也表明沉积环境由海→陆的过渡性质。在介绍Dalrymple等人河口湾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须家河组一个三级层序的纵向相序和体系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古生物化石 双黏土层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沉积相 体系域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三叠系石炭系井眼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宋明全 金军斌 +2 位作者 刘贵传 宗铁 姜成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9,共5页
针对塔河油田三叠系石炭系易扩径的特点,进行了现场岩心表观特征分析、岩心粘土矿物分析、毛细管吸附膨胀和CST分散实验、岩心浸泡评价等系列研究,找出了地层扩径的机理原因;提出了塔河三叠系石炭系防扩径对策。防扩径对策为:①建立了... 针对塔河油田三叠系石炭系易扩径的特点,进行了现场岩心表观特征分析、岩心粘土矿物分析、毛细管吸附膨胀和CST分散实验、岩心浸泡评价等系列研究,找出了地层扩径的机理原因;提出了塔河三叠系石炭系防扩径对策。防扩径对策为:①建立了地层孔隙压力和坍塌压力剖面,确定了现场钻井液密度;②利用屏蔽封堵技术,在微裂隙发育的泥页岩井壁形成类似于橡皮套的屏蔽层,提高了地层的力学防塌能力;③在原聚磺钻井液基础上通过硅络合醇提高钻井液的化学防塌能力,滚动回收率从原来的68%提高到了88%。现场应用表明:三叠系井径平均扩大率为5.82%,石炭系为5.43%,井径质量达到了优质标准;硅络合醇聚磺屏蔽封堵钻井液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TK634井三叠系石炭系地层扩径问题,而且材料成本与原聚磺钻井液相当,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塔河油田 井眼失稳机理 防塌 钻井液 石炭系 岩心 地层 表观 井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纪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2-338,共17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三叠系已证实是一个主要的含油层系。本文根据钻井及测井资料对轮南地区三叠系沉积特征和环境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区三叠系为一套内陆河湖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物源在轮南东北方。作者结合构造特征预测在桑塔木、吉拉...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三叠系已证实是一个主要的含油层系。本文根据钻井及测井资料对轮南地区三叠系沉积特征和环境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区三叠系为一套内陆河湖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物源在轮南东北方。作者结合构造特征预测在桑塔木、吉拉克一带可能存在着岩性圈闭、构造圈闭及地层—构造圈闭型三类油气藏;在草湖凹陷周围、柯托尔地区以及巴楚隆起东南侧的三叠系中可能会找到原生或次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沉积相 油气藏 类型
下载PDF
江西萍乐坳陷海相含油气系统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会军 张立勤 +2 位作者 梁锋 杨桦 高树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江西萍乐坳陷海相含油气系统以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泥岩和煤为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分布面积广、成熟度适中、油气显示较好的特点,坳陷具有中白垩统-下第三系红色岩系和元古界-三叠系推覆岩系两套区域性盖层。坳陷内油气勘探... 江西萍乐坳陷海相含油气系统以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泥岩和煤为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分布面积广、成熟度适中、油气显示较好的特点,坳陷具有中白垩统-下第三系红色岩系和元古界-三叠系推覆岩系两套区域性盖层。坳陷内油气勘探中西部以找气为主;东部以油为主,油气并举,勘探有利区为余干区和萍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海相 含油气系统 二叠系 三叠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湖底扇初探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辰生 郭建华 朱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9,共3页
岩芯观察表明,研究区南部三叠系中油组沉积物的粒度较粗,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等粗粒沉积,这种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典型的基质支撑,发育鲍玛序列。综合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确定该区中油组为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可识别出扇中、扇... 岩芯观察表明,研究区南部三叠系中油组沉积物的粒度较粗,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等粗粒沉积,这种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典型的基质支撑,发育鲍玛序列。综合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确定该区中油组为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可识别出扇中、扇缘和下切水道亚相,扇中亚相是湖底扇的主体,沉积物粒度最粗,可划分出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扇缘亚相分布在湖底扇的最外缘,是湖底扇和盆地的过渡地带,发育鲍玛序列。下切水道亚相是湖底扇陆上物源的输送通道,主要为砂(砾)泥岩沉积,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两段下粗上细正韵律层,与湖底扇所反映的沉积特征相对应。湖底扇的物源来自研究区北部的辫状河流相沉积物,经盆地斜坡上的下切水道输送,在斜坡下部和盆底沉积,形成湖底扇。下切水道砂体和扇中砂体都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鲍玛序列 下切水道 辫状河流沉积物 三叠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周缘中上二叠统与中上三叠统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有星 张君峰 +5 位作者 张金虎 高永进 周新桂 孙相灿 文磊 苗苗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0-682,共13页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及钻测井资料分析,按照“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对博格达山周缘地质结构、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沉积演化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9个阶段,其中,中晚二...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及钻测井资料分析,按照“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对博格达山周缘地质结构、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沉积演化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9个阶段,其中,中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为陆内裂谷、前陆盆地和陆内拗陷盆地演化阶段,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早期陆内裂谷、晚二叠世构造低幅隆升及中晚三叠世构造沉降控制了博格达山周缘盆地的形态、类型、沉降速率及可容纳空间,进而影响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及演化;中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为深水湖盆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主要以深水沉积作用为主,局部发生重力流沉积;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地区隆升形成低凸起并发育一系列扇三角洲砂体;中晚三叠世博格达低凸起发生沉降,以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山 阜康断裂带 二叠系 芦草沟组 三叠系 沉积充填序列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辰生 郭建华 +3 位作者 朱锐 李群 邓园园 郭宇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
通过岩心观察、岩矿以及粒度等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主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流相、湖泊相、湖底扇相以及三角洲相.中油组主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和湖底扇相沉积,其中,湖底扇相属研究区内首次发现.湖底扇相可划... 通过岩心观察、岩矿以及粒度等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主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流相、湖泊相、湖底扇相以及三角洲相.中油组主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和湖底扇相沉积,其中,湖底扇相属研究区内首次发现.湖底扇相可划分出扇中和扇缘2个亚相,辫状水道是扇中的主要微相,天然堤微相不发育.湖泊相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亚相.三角洲相分布在中油组主砂体上部的砂泥岩段中,由于上油组地层对中油组上部砂泥岩段的侵蚀作用较强烈,仅部分井残留三角洲沉积,所以三角洲不能构成研究区的有利储层.由北向南,中油组的沉积相平面组合为:辫状河流相—斜坡滨浅湖—半深湖(下切水道)—湖底扇相—深湖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克库勒地区 三叠系 沉积相 散点图 辫状河流相 湖底扇
下载PDF
三叠纪扬子板块的漂移导致下扬子区石膏、硬石膏矿床的形成 被引量:5
20
作者 钱迈平 厉建华 孙万铨 《江苏地质》 2002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下扬子区中—下三叠统广泛分布一套厚几十至数百米的石膏、硬石膏矿层 ,具较大的经济价值。笔者经多年野外工作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 :由于扬子板块在三叠纪期间从赤道附近的暖湿气候带向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气候带... 下扬子区中—下三叠统广泛分布一套厚几十至数百米的石膏、硬石膏矿层 ,具较大的经济价值。笔者经多年野外工作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 :由于扬子板块在三叠纪期间从赤道附近的暖湿气候带向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气候带漂移 ,并与亚洲板块碰撞抬升 ,造成其地理环境由热带陆表海向亚热带潮坪—泻湖转变 ,同时导致其生物群、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等发生一系列演变 ,是这套石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及硬石膏 三叠纪 爆块 漂移 下扬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