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经辨证的变应性鼻炎诊治思路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敏 程发峰 +1 位作者 王庆国 闫军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9,共3页
文章拟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角度对变应性鼻炎进行诊治讨论。其一,太阳病外寒内饮者,宜散寒蠲饮,方选小青龙汤。其二,太阴脾虚土不生金者,宜培土生金,方选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其三,少阴阳虚,遇寒则犯,反复发作者,当扶阳固表,... 文章拟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角度对变应性鼻炎进行诊治讨论。其一,太阳病外寒内饮者,宜散寒蠲饮,方选小青龙汤。其二,太阴脾虚土不生金者,宜培土生金,方选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其三,少阴阳虚,遇寒则犯,反复发作者,当扶阳固表,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其四,少阳肝胆郁火者,当和解枢机,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其五,厥阴木火刑金而兼脾肾阳虚,寒热交错、虚实夹杂者,当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方选麻黄升麻汤。具体临床过程中,我们应该当遵从个体化诊疗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特点,抓住核心病机,选择恰当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小青龙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麻黄升麻汤 苓桂术甘汤
原文传递
黄连阿胶汤临床应用及理论探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马超 柴可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6-999,共4页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热化证,但后世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仲景原文。符合黄连阿胶汤证的患者,多伴有烦躁失眠,此与条文中的"心中烦,不得卧"相吻合,故心烦不寐为应用本方的第一线索。心肾不交,阴虚热盛是其病...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热化证,但后世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仲景原文。符合黄连阿胶汤证的患者,多伴有烦躁失眠,此与条文中的"心中烦,不得卧"相吻合,故心烦不寐为应用本方的第一线索。心肾不交,阴虚热盛是其病理关键。临证之时,应不拘泥于条文,抓住本方的病理关键,许多疾病皆可以本方加减治疗。临床除应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外,还广泛地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皮肤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妇科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的疑难问题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姜建国 倪方利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10期583-585,共3页
通过对半夏泻心汤证的分析,认为此证的病机非传统的寒热错杂(互结),而是脾胃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认为此方干姜与黄芩、黄连的配伍非热以祛寒、寒以清热,而是辛开苦降、舍性取用。半夏泻心汤证临床可见偏于湿热、偏于寒湿、胃热脾... 通过对半夏泻心汤证的分析,认为此证的病机非传统的寒热错杂(互结),而是脾胃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认为此方干姜与黄芩、黄连的配伍非热以祛寒、寒以清热,而是辛开苦降、舍性取用。半夏泻心汤证临床可见偏于湿热、偏于寒湿、胃热脾寒及非寒非热四种情况。人参、大枣、甘草的意义在于以补为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舍性取用
下载PDF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元安 张清苓 李致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共4页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 ?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 ?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 ,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 ?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 ?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 ,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适用于狭义上的伤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原文传递
《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学林 王鹏 +2 位作者 王亮 李绍旦 杨明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9-464,共6页
《伤寒论》之厥阴病争议甚多,笔者在古今伤寒学者对厥阴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厥阴之义和西医学对厥证的研究成果,发现从津液亏虚和阴阳进退两个维度认识厥阴病有其合理性。把厥阴病看成是津液亏虚基础上、阴尽阳生时阴阳进... 《伤寒论》之厥阴病争议甚多,笔者在古今伤寒学者对厥阴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厥阴之义和西医学对厥证的研究成果,发现从津液亏虚和阴阳进退两个维度认识厥阴病有其合理性。把厥阴病看成是津液亏虚基础上、阴尽阳生时阴阳进退之状态,则《伤寒论》第326条和乌梅丸可以分别作为厥阴病的提纲证和主方。阴阳进退和与之伴随的津液消长使厥阴病呈现出动态性与多相性,厥利呕哕诸证可以看作是同一病机条件下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表现,或可作为厥阴病的重要补充。厥阴病的本质是津液和阳气的特点决定的,而不应只关注病位或寒热错杂,其阳气的进退和津液状态的协调与否是厥阴病向阴阳传变或出现热化证、寒化证、自愈证的内在原因。阴阳虽无所不包,津液的状态也是其应有之义,但厥阴病有显著津液亏虚,通过强调津液状态与阴阳特点能较好地阐释厥阴病的规律,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津液
原文传递
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纪雯婷 闫军堂 刘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实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qu...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实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例举笔者运用附子"角药"两则临床治验予以佐证。[结果]经方中独立成方之附子"角药"7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8对,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其配伍构思精妙,病机针对复杂,相互辅佐或相互制约,共奏其功。临证时用附子、干姜、甘草"角药"加减治疗久利,用附子、薏苡仁、败酱草"角药"治疗腹痛,俱收佳效,足资说明"角药"之临床实用性。[结论]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附子"角药"配伍知识,理解掌握经方中附子"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角药 附子 配伍特点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医案
下载PDF
论《伤寒论》柴胡剂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浩 王琦 刘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537-541,共5页
柴胡剂主要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内的六首方剂。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柴胡剂进行归纳,论述各个方剂的方证... 柴胡剂主要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内的六首方剂。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柴胡剂进行归纳,论述各个方剂的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由于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为三阴三阳之枢机,故柴胡剂具有和解少阳,疏通内外,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上辨证论治时,须审慎详察其病机和主症,切中病机,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少阳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方证相关”理论对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大鼠的初步研究及证型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樊讯 王阶 +3 位作者 蒋跃文 陶春晖 刘松林 李家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75-4279,共5页
目的:观察《伤寒论》温阳三方干预心梗后心衰心阳虚证候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探讨该动物证候模型的证候病机。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手术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第9-12周加用左旋硝基精氨酸腹腔注射的联合造模方法制作心梗后心衰... 目的:观察《伤寒论》温阳三方干预心梗后心衰心阳虚证候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探讨该动物证候模型的证候病机。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手术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第9-12周加用左旋硝基精氨酸腹腔注射的联合造模方法制作心梗后心衰心阳虚证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苓桂术甘汤组、真武汤组,术后9-12周每日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和相应药物灌胃治疗。第12周末采用宏观体征与理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型动物证候属性判定,血流动力学检测后取材,计算心脏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阳三方治疗组在一般情况、中医证候指标、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指数上有所好转,其中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疗效较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效果次之;但在存活率方面以苓桂术甘汤为佳。结论:温阳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能有效改善心梗后心衰心阳虚模型大鼠相关证候指标、心功能和左室重构;从综合情况看,根据以方测证,上述证候大鼠在证候上兼有脾阳虚水停之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心力衰竭 证候模型 温阳三方
原文传递
《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燕 赵文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28-3930,共3页
张仲景恪守《黄帝内经》调和阴阳之大法,以"和"为法度,圆机活法,在《伤寒论》中变通施用寒热并用法。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的临床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其创立诸方在临床广泛运用,且得到不断延伸和拓展。文章现将从辛开... 张仲景恪守《黄帝内经》调和阴阳之大法,以"和"为法度,圆机活法,在《伤寒论》中变通施用寒热并用法。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的临床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其创立诸方在临床广泛运用,且得到不断延伸和拓展。文章现将从辛开苦降、清上温下、解表清里等几个方面对《伤寒论》中有关寒热并用法当属和法范畴进行论述,同时结合笔者临床运用寒热并用法的体会进行探讨,意在探索与分享本法在临证运用的配伍规律和运用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并用 临床运用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探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合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507-513,共7页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拥有两套三阴三阳系统——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和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分别源自《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属于"天之阴阳",必须"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而知其年运气之变化;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属于"人中之阴阳",用于阐述人体发病及发病部位、疾病发展趋势,其中有阳仪系统、阴仪系统、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之别。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客气"而外感六淫;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主气"而脏气法四时。[结论]《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源自《内经》相关理论。明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对于正确理解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具有很好的学术、临床与传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三阳体系 辨六病 欲解时 阳仪系统 阴仪系统 病发于阳 病发于阴 伤寒论
下载PDF
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案例版《伤寒论》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赛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43-244,共2页
在中医本科开设经典与临床方向班,编写案例版《伤寒论》教材均属于教学改革探索性工作。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尝试《伤寒论》案例式教学,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层次的把握,案例式教学对学生、教... 在中医本科开设经典与临床方向班,编写案例版《伤寒论》教材均属于教学改革探索性工作。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尝试《伤寒论》案例式教学,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层次的把握,案例式教学对学生、教师、教材建设促进作用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伤寒论 中医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术类药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金萍 王振国 卢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09-2011,共3页
《神农本草经》应反映张仲景时代用药情况,但与宋本《伤寒论》术类药之间存在差异,《神农本草经》术类药作"术",而宋本《伤寒论》术类药则作"白术"。结合汉魏六朝乃至宋代各个时期的本草方书,说明汉代术类药物只有... 《神农本草经》应反映张仲景时代用药情况,但与宋本《伤寒论》术类药之间存在差异,《神农本草经》术类药作"术",而宋本《伤寒论》术类药则作"白术"。结合汉魏六朝乃至宋代各个时期的本草方书,说明汉代术类药物只有术而没有白术,六朝以后始分苍、白术,至宋代则明确区分苍、白术。宋本《伤寒论》出现白术,固然有宋人臆改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药物分化及品种变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宋代 伤寒论 差异
原文传递
李可治疗恶性肿瘤临证经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高洁 李爱武 +2 位作者 成云水 黎同明 吕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79-4481,共3页
李可中医学术思想立足'气一元论',从元气、中气、根气、萌芽、三阴三阳来论治恶性肿瘤。立足《伤寒论》辨证体系,认为肿瘤证属三阴病,其基础病机是三阴的虚化、寒化,但易发生少阴、厥阴的热化,在终末期,甚至出现三阴三阳六个界... 李可中医学术思想立足'气一元论',从元气、中气、根气、萌芽、三阴三阳来论治恶性肿瘤。立足《伤寒论》辨证体系,认为肿瘤证属三阴病,其基础病机是三阴的虚化、寒化,但易发生少阴、厥阴的热化,在终末期,甚至出现三阴三阳六个界面同时受累的寒热虚实错杂之复杂病机。临证治疗时注重呵护中气、根气、萌芽,运用'托透'、'火生土,土伏火'、'阖厥阴,开太阳'、'阳明降,坎水足'等治疗大法。文章总结李可临证经验及常用方药,并以典型病案分析其治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医药 临床经验 李可 伤寒论
原文传递
基于案例库建设的伤寒论教学改革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赛美 朱章志 +5 位作者 刘敏 吴浩祥 万晓刚 陈子康 王保华 方剑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921-923,共3页
介绍伤寒论多媒体案例库的建设思路、方法、结构及操作流程;系统地回顾与总结了运用案例库资源教学,对《伤寒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材建设、课程水平提升,及对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伤寒论 案例库建设 教学研究
下载PDF
《伤寒论》柴胡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坤涵 刘万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80-184,共5页
柴胡类方是《伤寒论》少阳病篇记载方剂,具有和解少阳、调畅枢机、斡旋中州的功效,包括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六方。柴胡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灵活化裁原方药... 柴胡类方是《伤寒论》少阳病篇记载方剂,具有和解少阳、调畅枢机、斡旋中州的功效,包括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六方。柴胡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灵活化裁原方药味,或配合中医外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发挥中医药控制病情发展、预防疾病复发的优势。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柴胡类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柴胡类方 消化系统疾病 综述
下载PDF
浅述《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允明 王继香 《河南中医》 2005年第12期7-9,共3页
仲景十分重视对《内经》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尤其在临床未病医学方面,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理论内核,其未病医学思想包括两大基本内容,即养生防病和已病早治两个方面。前者属于预防的养生医学范畴,后者属于临床治疗医学范畴。
关键词 《伤寒论》 《内经》 未病医学 未病 治未病 养生防病 已病早治
下载PDF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方证列举篇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斌 刘英锋 黄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22-2429,共8页
文章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在上篇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修正与重新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条辨》经典著作中的丰富表证证治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标定与列举,其中,伤寒病六经表证类31例;温病上、中... 文章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在上篇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修正与重新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条辨》经典著作中的丰富表证证治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标定与列举,其中,伤寒病六经表证类31例;温病上、中、下表证类18例;杂病表里夹杂类26例,合计方证75例,远远超出一般教材所明确的表证种类,显示了统一表证分类对充分挖掘3大经典证治体系中的方证内涵及其运用规律具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证 证候规范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 分类研究
原文传递
口苦症的病机探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凯 康静怡 +1 位作者 常荣华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经典和历代医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口苦病机相关论述,以冀为口苦的中医研究和治疗开拓思路。[方法]运用分析、对比、总结等方法,系统回顾《黄帝内经》《伤寒论》《素问玄机原病式》《景岳全书》等医著中口苦病机相关论述... [目的]分析中医经典和历代医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口苦病机相关论述,以冀为口苦的中医研究和治疗开拓思路。[方法]运用分析、对比、总结等方法,系统回顾《黄帝内经》《伤寒论》《素问玄机原病式》《景岳全书》等医著中口苦病机相关论述,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总结出口苦病机,并附验案一则。[结果]《黄帝内经》《伤寒论》《景岳全书》中认为的口苦病机都与肝胆邪溢有关,只是在病因角度有所不同,《内经》偏向于情志失畅而《伤寒论》偏向于外邪侵袭,《景岳全书》则强调心脾两虚和肝肾阴虚等阴血虚证影响肝胆气机,导致“肝胆邪溢”而口苦。《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心热则口苦”的说法虽然影响广泛,但其论证过程似有瑕疵。所举医案中张光霁教授亦用清利肝胆法治疗口苦,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针对口苦病机,历代医家虽然众说纷纭,但口苦病位在肝胆、病机关键为“肝胆邪溢”是其大体共识,疏肝利胆法应当贯穿治疗口苦症的始终。整理、分析、总结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口苦病机相关论述,可为口苦的中医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苦 病机 胆气上逆 黄帝内经 伤寒论 疏肝利胆 医案 中医文献
下载PDF
试析《伤寒论》的体质思想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娜娜 张俊美 《河南中医》 2007年第9期1-3,共3页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质的概念和类型,但它蕴涵了丰富的体质思想和理论,有了初步的体质分类。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即是不同的体质类型与病邪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这种体质思想贯穿于三阴三阳病的整个辨证论治体系当中。...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质的概念和类型,但它蕴涵了丰富的体质思想和理论,有了初步的体质分类。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即是不同的体质类型与病邪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这种体质思想贯穿于三阴三阳病的整个辨证论治体系当中。《伤寒论》体现了体质与疾病传变的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体质 疾病发生 疾病传变 疾病治疗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咳嗽的诊疗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闻晓婧 郑子安 +1 位作者 潘霏 钟相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62-2265,共4页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所涉及咳嗽的条文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查阅相关文献,对书中咳嗽的概念及症状进行考证并按六经辨证体系重新梳理方剂,探讨咳嗽的诊疗规律,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文献依据。咳嗽在书中的概念是气上逆而发出声...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所涉及咳嗽的条文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查阅相关文献,对书中咳嗽的概念及症状进行考证并按六经辨证体系重新梳理方剂,探讨咳嗽的诊疗规律,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文献依据。咳嗽在书中的概念是气上逆而发出声响,常伴有喘或痰液咯出,为肺之变动。作为症状,六经病均可见咳嗽,但尤与太阴病病变密切相关,治疗亦应考虑太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咳嗽 六经辨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