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心肌梗死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建波 徐峰 陈玉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9-672,共4页
外伤性心肌梗死(TMI)是指在受到创伤或打击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和心肌血清酶学或肌钙蛋白升高,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动态演变的疾病。交通事故导致的心脏钝挫伤(BCI)发生TMI的风险较大。TMI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外伤导致冠状动... 外伤性心肌梗死(TMI)是指在受到创伤或打击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和心肌血清酶学或肌钙蛋白升高,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动态演变的疾病。交通事故导致的心脏钝挫伤(BCI)发生TMI的风险较大。TMI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外伤导致冠状动脉(冠脉)内膜破裂、夹层;已知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冠脉痉挛或破裂;外部血肿压迫冠脉;创伤后应激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TMI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可见动态变化。在治疗上,目前认为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挽救濒死心肌,并改善心功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仍是TMI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应充分考虑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从TM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促进TMI临床诊治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外伤性 心肌梗死 急性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钝力性心脏外伤38例尸检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德祥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99-101,143,共4页
本文研究表明钝力作为原始致伤因素作用于胸部通过压、拉、剪切、旋转等可引起钝力性心脏外伤包括心脏震荡、心脏挫裂伤、心脏玻裂、心脏断离等原发性心脏外伤和继发性乃至迟发性心脏外伤,诸如外伤性心脏炎、冠脉血管炎、血栓形成、外... 本文研究表明钝力作为原始致伤因素作用于胸部通过压、拉、剪切、旋转等可引起钝力性心脏外伤包括心脏震荡、心脏挫裂伤、心脏玻裂、心脏断离等原发性心脏外伤和继发性乃至迟发性心脏外伤,诸如外伤性心脏炎、冠脉血管炎、血栓形成、外伤性心肌梗塞、外伤性冠状动脉瘤、外伤性室壁瘤、迟发性外伤性心脏破裂等。致命性的心脏震荡,除急性冠循环障碍和心失常外,还可有心脏传导系统和神经组织损伤,尤其心肌肌膜爆裂(sarcolemmaburst)及相应的原纤维膨出畸形变可以作为心脏震荡性外伤的形态学指证。外伤性心肌梗塞和迟发性外伤性心脏破裂以突然发生在外伤后的一定间隔期为特征,应予特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伤 钝力性 病理学研究 外伤性心脏破裂 尸检 心脏震荡 神经组织损伤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瘤 迟发性 致伤因素 血栓形成 循环障碍 心肌肌膜 挫裂伤 继发性 原发性 心脏炎 血管炎 室壁瘤 致命性 形态学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与老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铮 朱小玲 +4 位作者 李文铮 李世英 彭红玉 王健 赵东晖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9期816-819,共4页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且于12 h内成功实施急诊PCI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459例...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且于12 h内成功实施急诊PCI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459例,依据入院即刻血糖值分为正常组(血糖<7.0 mmol/L,148例)、升高组(血糖7.0~11.1 mmol/L,169例)、高糖组(血糖>11.1 mmol/L,142例)。对比各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心肌灌注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各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正常组、升高组、高糖组术后心肌灌注血流分级(TMPG)2~3级比例、ST段回落良好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逐渐下降,而肌酸激酶同工酶-MB峰值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高糖组患者累积无MACE生存率[76.1%(108/142)]较正常组[89.2%(132/148)]、升高组[85.8%(145/16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HG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SHG可能导致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下降,同时也可使MACE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性 高血糖症 心肌梗塞 心肌再灌注
原文传递
创伤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诊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欣颖 王晓鸥 +1 位作者 蒋昆 张大庆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386-389,共4页
1例年轻女性患者胸部受到撞击后出现胸痛、心电图胸前导联ST-T及心肌标志物呈动态变化,胸部CT显示左前降支(LAD)管壁钙化,进一步检查冠状动脉增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及心脏彩超发现,LAD瘤样扩张并血栓形成。此病例急性创伤性心肌梗死... 1例年轻女性患者胸部受到撞击后出现胸痛、心电图胸前导联ST-T及心肌标志物呈动态变化,胸部CT显示左前降支(LAD)管壁钙化,进一步检查冠状动脉增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及心脏彩超发现,LAD瘤样扩张并血栓形成。此病例急性创伤性心肌梗死发生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基础上,非常罕见,目前尚缺乏针对此种患者的治疗方案的推荐和证据。在诊治该例患者的过程中,笔者系统回顾了有关创伤性心肌梗死和川崎病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结合该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采取保守治疗策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心肌梗死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下载PDF
外伤性心肌损伤误诊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5
作者 姜超 罗东雷 +1 位作者 郭靖涛 舒红军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3期282-283,共2页
外伤性心肌损伤是钝性胸部外伤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其最常见的症状是非特异性胸痛,其次为室性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心肌坏死标志物轻度升高,需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我院接收1例外伤性心肌损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经过相应检查... 外伤性心肌损伤是钝性胸部外伤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其最常见的症状是非特异性胸痛,其次为室性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心肌坏死标志物轻度升高,需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我院接收1例外伤性心肌损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经过相应检查除外了急性心肌梗死,此类患者应引起各专业医生的关注,特别是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更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损伤 心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 室性早搏 胸痛 非特异性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玉莹 林平 +2 位作者 王旖旎 赵振娟 刘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32期4415-4420,共6页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选取...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周内)及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和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和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的焦虑(β=0.34,P<0.01)和PTSD(β=0.16,P<0.01)、抑郁(β=0.59,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的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焦虑 抑郁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危险因素探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高晶晶 李娟 夏畅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60d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TSD che...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60d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评分将其分为PTSD组和无PT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人格特征与反刍思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的PCL-C总分为(39.6±7.9)分,其中再体验、回避、高警觉症候群的条目评分分别为2.30、2.29、2.42分。共有85例(32.0%)患者被诊断为PTSD,纳入PTSD组,其余181例患者纳入非PTSD组。PTSD组患者的高血压比例、神经质评分、侵入性反刍评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均P<0.05),年龄、内外向评分、主动反刍评分均显著低于非PTSD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评分、侵入性反刍评分升高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年龄增长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近1/3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PTSD,以警觉性增高症候群表现最为严重,神经质评分与侵入性反刍评分升高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 神经质 反刍
下载PDF
人格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梁冰 梁晶冰 +1 位作者 邢姿 陈少娟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3146-3148,3149,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人格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人格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SD患病率为23.03%。单因素分析显示,PTSD患者E量表得分低于非PTSD患者,N量表得分高于非PTS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0.92,95%CI:0.86~0.97)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保护因素;绝望程度高(OR=2.01,95%CI:1.35~2.67)、恐惧死亡程度高(OR=2.94,95%CI:2.35~3.26)及N量表得分高(OR=3.78,95%CI:3.42~4.39)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患病情况值得重视,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患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 人格特征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生2型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孙志 金灿 +4 位作者 孟伟阳 潘达 陈健 闻浩 陈大庆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2型心肌梗死(T2MI)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10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数据,判断是否发生T2MI,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发生T2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2型心肌梗死(T2MI)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10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数据,判断是否发生T2MI,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发生T2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T2MI与年龄(χ^2=4.883,P=0.027)、收缩压(χ^2=9.160,P=0.002)、房颤(χ^2=4.576,P=0.032)、既往高血压史(χ^2=4.320,P=0.038)和心力衰竭(χ^2=4.813,P=0.028)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收缩压<60mmHg和心力衰竭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诊治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不仅需要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并迅速恢复组织灌注,还应保护各脏器的功能,尤其应注意T2M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2型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