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4
1
作者 王小刚 高丁 +1 位作者 李涛 张晓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8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院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6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出院病例资料,包括院前一般资料、院前评估资料、预后指标,进行入院时GCS与ICU死亡率之间的相...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院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6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出院病例资料,包括院前一般资料、院前评估资料、预后指标,进行入院时GCS与ICU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存活者入院时GCS与住院时间、伤后第1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以GCS评分≤8作为预计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计算GCS评分≤8在预测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6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94例患者(47.04%)在ICU治疗期间死亡,331例患者(52.96%)长期生存。伤后12个月GOS评分为1分13例(3.93%),2分27例(8.16%),3分36例(10.88%),4分96例(29%),5分159例(48.04%),预后不良76例(22.96%),预后良好255例(77.04%)。不同院前GCS评分、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运动反应评分者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院前GCS评分、运动反应评分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不同院前GCS评分、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运动反应评分的伤后第12个月的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GCS评分≤8的住院死亡预测敏感性48.98%、特异性90.94%、准确性71.20%,远期预后不良预测的敏感性59.21%、特异性98.04%、准确率89.12%。结论 GCS评分与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呈负相关,GCS可作为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特异性及远期预后评估准确性,适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 院前急救 预后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73
2
作者 贺亚龙 +1 位作者 刘文博 费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1-249,253,共10页
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SBIF)是指在原发性脑损伤后,诸如颅内压、脑灌注压、体温、血压等指标,若发生异常改变,可引起脑的再次损伤,从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这些异常改变的指标也可称之为二次脑损伤因素。重型颅脑损伤后多伴有SBIF,... 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SBIF)是指在原发性脑损伤后,诸如颅内压、脑灌注压、体温、血压等指标,若发生异常改变,可引起脑的再次损伤,从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这些异常改变的指标也可称之为二次脑损伤因素。重型颅脑损伤后多伴有SBIF,可显著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早治疗或预防SBIF,对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数十位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呼吸、循环等专家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SBIF从病因、监测、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讨论,形成共识,为SBIF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防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急诊救治探讨 被引量:71
3
作者 黄国兵 潘学武 +3 位作者 曹盛生 刘颖 李伯和 蔡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有关指标以及综合治疗的意义. 方法 收集宜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3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 目的 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有关指标以及综合治疗的意义. 方法 收集宜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3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收缩压、基础疾病、手术治疗、GCS评分、伤情严重程度(ISS)评分、伤后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糖、颅脑损伤伴损伤部位、并发症等因素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8.0 kPa、存在基础疾病、GCS评分≤8分、ISS评分≥25、伤后时间、胸腹部损伤和休克这7个变量是导致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收缩压、基础疾病、GCS评分、ISS评分、伤后时间、胸腹部损伤和休克对评估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多发伤 预后 影响因素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 被引量:71
4
作者 高亮 周良辅 +7 位作者 黄峰平 金毅 吴雪海 谢嶸 吴惺 谢清 姚成军 朱剑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治疗的指导意义及阶梯式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4年1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GCS 3~5分55例,6~8分73例全部行脑室内颅内压...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治疗的指导意义及阶梯式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4年1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GCS 3~5分55例,6~8分73例全部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术,116例行Codman脑室探头置入颅内压监测术,12例行Camino脑室探头颅内压监测术。根据颅内压变化予以相应的阶梯式治疗,以达到理想的颅内压控制及维持脑灌注压。结果预后良好72例(56.3%);中残12例(9.4%);重残23例(18.0%);植物状态10例(7.8%);死亡11例(8.6%)。结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下通过阶梯式治疗能有效控制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颅脑损伤 治疗 监测 预后
原文传递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0
5
作者 李春伟 伊志强 李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6-660,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促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其幸存者也可能因创伤而出现肢体活动、认知和心理上的问题,生活受到影响,普遍寿命较短...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促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其幸存者也可能因创伤而出现肢体活动、认知和心理上的问题,生活受到影响,普遍寿命较短,死亡风险也较普通人群高,而且还面临着长期的护理和康复。本文综述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现状和局限、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重型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6
作者 李晓莉 艾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的影响,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创伤性颅脑损伤 NIHSS评分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7
作者 朱淑萍 曹丽芬 +2 位作者 吴海峰 杨波 孙磊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7期1586-1588,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颅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及预后。结果腹...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颅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及预后。结果腹泻、感染及转氨酶变化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预防腹胀、便秘、肌肉萎缩,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14 d时的GCS评分,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伤残率、完全康复率的效果更优(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引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将营养相关护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细化,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精细化护理
下载PDF
联合GCS评分、CT评分与血清S100B蛋白可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损伤程度及早期预后 被引量:59
8
作者 尹文国 翁山山 +1 位作者 赖仕宇 聂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CT评分联合血清S100B蛋白对急性颅脑创伤(TBI)患者损伤程度及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伤后24 h内的TBI患者108例,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CT评分联合血清S100B蛋白对急性颅脑创伤(TBI)患者损伤程度及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伤后24 h内的TBI患者108例,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CT检查、GCS评分、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Fisher CT分级、Rotterdam CT评分、血清S100B蛋白,随访患者28 d的预后情况,计算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1-3)和预后良好组(GOS 4-5),选出与预后不良相关的指标,分析比较指标预测预后的效能;根据头部CT结果分为CT阳性组(CT+)与CT阴性组(CT-),评估血清S100B蛋白水平预测CT阳性表现的效能。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GCS评分更低(P<0.01),Rotterdam CT评分、血清S100B蛋白水平更高(P<0.01)。在单一指标中,血清S100B蛋白的AUC值最大(0.79);在联合指标中,GCS评分与血清S100B蛋白组合的AUC值最大(0.80)。与CT-组相比,CT+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更高(P<0.05),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Rotterdam CT评分呈低度正相关(r=0.26,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GCS评分、Rotterdam CT评分三者可以作为评估急性TBI严重程度指标,且与患者早期预后均密切相关。血清S100B蛋白、GCS评分、Rotterdam CT评分联合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总体上较单一指标更好。血清S100B蛋白与急性TBI患者头部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其对临床影像学检查选择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血清S100B蛋白 GCS评分 CT评分 预后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6
9
作者 毛丰 袁贤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1—2012-01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72例需行脑室腹腔分流的颅骨修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分为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颅骨修补(2个月内)和先行分流术(A组... 目的探讨早期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1—2012-01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72例需行脑室腹腔分流的颅骨修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分为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颅骨修补(2个月内)和先行分流术(A组,36例),2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B组,36例)。结果 A组术后31例患者恢复良好(86.11%)中度残疾4例(11.11%)重度残疾1例(2.78%);B组术后27例患者恢复良好(75.00%)中度残疾6例(16.67%)重度残疾3例(8.33%),2组手术中无死亡病例。B组1例并发分流管堵塞,2例出现感染,A组术无分流管堵塞或感染情况出现。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 脑外伤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1 位作者 黎介寿 吴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和脑损伤后 3、12、24、72h和 7天组,每组 6只。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和脑损伤后 3、12、24、72h和 7天组,每组 6只。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以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 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出现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然后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后 3、12和 24h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伤后 72h达到高峰,第 7天开始下降。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3h和 72h出现两个峰值。脑损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 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可引起明显的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损害,至伤后 72h达高峰,此损害可持续 7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创伤性脑损伤 屏障功能 血浆内毒素 肠黏膜通透性 对照组 病理改变 水平 高峰 结论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的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被引量:56
11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4期232-235,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后代谢变化包括高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急性相反应和免疫功能抑制等。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调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减少感染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代谢功能 营养支持 预后 急性相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3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54
12
作者 李红玲 郭非 +1 位作者 王马魁 陈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 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神经外科治疗病情稳定后 ,转来我科接受各种感觉刺激、运动训练、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经过平均 113d的治疗后 ,其...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 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神经外科治疗病情稳定后 ,转来我科接受各种感觉刺激、运动训练、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经过平均 113d的治疗后 ,其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的残疾率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综合康复 疗效 治疗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脑损伤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小年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病因;我国的颅脑伤发生率和因颅脑伤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近10年来,我国有条件的神经科开始逐渐重视颅脑外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应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创伤性颅脑损伤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病因;我国的颅脑伤发生率和因颅脑伤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近10年来,我国有条件的神经科开始逐渐重视颅脑外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应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实验研究条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作者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有关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是外伤后的并发症、康复治疗,以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也包括基础的病理机制、动物模型,以及神经保护和修复再生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阶梯治疗方案治疗继发严重外伤性脑水肿 被引量:53
14
作者 金毅 高亮 +3 位作者 胡锦 韩晞 吴惺 吴雪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的阶梯治疗方案对于严重外伤性脑水肿的治疗有效性。方法24例入院评分GCS14或15分的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严重脑水肿,经有创颅内压监测,阶梯治疗方案有效控制高颅压,缓解脑水肿。结果颅内压监测下的阶梯治疗安...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的阶梯治疗方案对于严重外伤性脑水肿的治疗有效性。方法24例入院评分GCS14或15分的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严重脑水肿,经有创颅内压监测,阶梯治疗方案有效控制高颅压,缓解脑水肿。结果颅内压监测下的阶梯治疗安全有效地治疗此病例组的脑水肿和高颅压,其中14例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10例仅阶梯治疗就良好控制颅内压,所有病例组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所有病例GOS评分均为5分。结论颅内压监测下阶梯治疗方案在控制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严重脑水肿是有效的;颅内压是此类患者治疗重要的监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预后
原文传递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欢 郝淑煜 +4 位作者 马骏 侯宗刚 张莹 许非藩 刘佰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手术时机与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脑肿胀25例,其中双额大骨瓣减压组14例,保守治疗组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颅内压监测...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手术时机与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脑肿胀25例,其中双额大骨瓣减压组14例,保守治疗组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颅内压监测、降颅压治疗。双额大骨瓣减压组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续颅内压监测;保守治疗组一直采用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进行GOS评分并统计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并发症。结果入院时双额去骨瓣减压组的GCS为(5.6±1.9)分;保守治疗组的GCS为(5.8±1.7)分。双额大骨瓣减压组人院时颅内压为(35.8±6.8)mmHg,从入院到手术平均时间为10.1h(2—18h),手术后明显降低为(17.6±5.7)mmHg(P〈0.05),保守治疗组入院时的颅内压为(33.2±5.6)mmHg,入院后10.1h时颅内压降低为(30.2±4.9)mmHg(P〉0.05),与双额大骨瓣减压组术后颅内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额大骨瓣减压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2例,术后脑积水1例。出院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双额大瓣减压组预后较好有6例(GOS4~5分),预后较差有8例(GOS1~3分);保守治疗组预后较好有2例(COS4—5分),预后较差有9例(COSl一3分)。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于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术中减张严密缝合硬脑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去骨瓣减压术 外伤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9
16
作者 王佳 张红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颅脑损伤程度、继发性颅脑损伤(SCI)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TBI患者,根据急性闭合性TBI的分型标准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TBI,分别为轻型组(29例...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颅脑损伤程度、继发性颅脑损伤(SCI)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TBI患者,根据急性闭合性TBI的分型标准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TBI,分别为轻型组(29例)、中型组(41例)及重型组(28例),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TBI后1、3、5、7及12 d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患者的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TBI后1、3、5、7及12 d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先升高,再下降;但TBI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BI后1、3及5 d脑出血量逐渐增多、脑水肿体积逐渐增大,TBI后7及12 d脑出血量逐渐减少、脑水肿体积逐渐减小;重型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P<0.05);中型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5);TBI后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与TBI程度、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TBI程度、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与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呈单峰性升降密切相关,可作为TBI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的检测指标,为TBI采取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7
17
作者 华春晖 薛泳华 +1 位作者 刘春 李心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ICP)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将80例STBI患者分成2组。常规组( n =4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监测组( n =4...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ICP)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将80例STBI患者分成2组。常规组( n =4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监测组( n =4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术后ICP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变化、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7 d监测组患者的颅内压较常规组下降明显( t =2.17、7.34, P <0.05),且监测组优于常规组( t =2.17、7.34, 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28 d GCS均有改善(0.60、3.84, P <0.05),且术后28 d监测组患者的GCS评分改善优于常规组( t =3.67, P <0.05);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示监测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 z =2.00, P <0.05);术后6个月监测组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0.0%(χ2=4.09, P <0.05)。结论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ICP治疗STBI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颅内压监测 预后
下载PDF
鼻空肠管在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8
作者 汪华学 吴强 +3 位作者 赵士兵 邓晰明 郑胜永 何先弟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留置经鼻空肠管在重型颅脑外伤(STBI)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至12月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STBI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肠管组15例和胃管组19例,... 目的探讨留置经鼻空肠管在重型颅脑外伤(STBI)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至12月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STBI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肠管组15例和胃管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EN)可以耐受的启动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和实施EN过程中的胃肠道反应、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结果空肠管组与胃管组EN可以耐受的启动时间[(51.73±9.16)h比(81.11±11.82)h]和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87.27±9.99)h比(152.05±28.7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20、8.320,均P〈0.05)。实施EN过程中,空肠管组与胃管组并发胃潴留(6.7%比57.9%)、反流(0%比36.8%)、呕吐(20.0%比63.2%)、误吸(6.7%比42.1%)、VAP(33.3%比73.7%)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0.937、9.566、6.642、6.087、5.536,均P〈0.05);空肠管组与胃管组机械通气时间[(10.73±4.68)d比(15.74±2.54)d]和ICU住院时间[(13.60±4.80)d比(17.42±4.0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30、2.497,均P〈0.05);两组患者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STBI机械通气患者留置经鼻空肠管实施早期EN,有利于减轻喂养不耐受,缩短启动EN和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脑损伤过程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被引量:29
19
作者 种兆忠 冯亦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血脑屏障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外膜细胞、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基底膜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脑损伤如脑缺血、脑缺氧、脑外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过程中伴随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血脑屏障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外膜细胞、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基底膜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脑损伤如脑缺血、脑缺氧、脑外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过程中伴随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后可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嘌呤核苷酸代谢途径及一氧化氮途径产生自由基,可能是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重要机制。血脑屏障的破坏可加重脑损伤程度;脑血管疾病时,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可能是减轻脑损伤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脑屏障 通透性 脑缺血 自由基 NO
下载PDF
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庄俊红 刘华玲 +3 位作者 郑淑美 吴新艳 陈淑超 杨墙凤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4d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1I)评分、外周静脉血白细胞(WBC)数和中性粒细胞似)比例、血清前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oP)浓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14d后VAP的发生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撤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14d后,试验组患者发生VAP17例(51%),对照组发生22例(63%),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VAP患者的CPIS评分较对照组发生VAP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撤机29例(83%),对照组患者中撤机24例(69%),撤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撤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撤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WBC数、N比例和炎性因子PCT、CRP的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0.48US.8.35±0.51,P〈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8±0.78vs14.68±0.97,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微生态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减轻感染危重程度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微生态肠内营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