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8 位作者 宋永兴 毛克亚 籍剑飞 张建乔 吴鹏 裴斐 宋国浩 韩建福 俞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MeyerdingⅠ度)16例;L_(3,4)5例,L_(4,5)70例,L_5S_111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5例(正中切口组),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1例(通道组)。记录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根据影像结果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多裂肌面积和多裂肌脂肪组织沉积等级,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液方面,通道组优于正中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正中切口组少于通道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通道组出现切口表皮坏死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神经损伤3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为5.0%,通道组为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6.6%,通道组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忠友 宋永兴 +4 位作者 吴鹏 张建乔 严卫锋 唐宏超 毛克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37-1544,共8页
[目的]分析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方法]男47例,女65例;年龄29~79岁,平均55.1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变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目的]分析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方法]男47例,女65例;年龄29~79岁,平均55.1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变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3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1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退行性滑脱(I度)17例。单节段病变93例,双节段病变19例。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观察其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现腰椎病变节段定位错误3例、异常出血2例、硬脊膜撕裂并脑脊液漏1例、椎弓根骨折3例、终板损伤2例。术后出现切口问题10例、血肿形成2例、神经损伤5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3例、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正确10例、再次手术2例、融合器移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1%。[结论]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开展的早期阶段。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病例和融合器的选择、手术操作亦是重要的因素。只要严格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细致的手术操作,以及影像系统的辅助应用,并保持循序渐进,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融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应用于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忠友 吴鹏 +7 位作者 毛克亚 孙德弢 严卫锋 陈国军 宋永兴 张建乔 唐宏超 韩建福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06-312,共7页
目的: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男16例,... 目的: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男16例,女46例;年龄27~72岁,平均51.6岁。其中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1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L3,4 5例,L4,5 42例,L5S1 15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0例(A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椎间融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Cobb角。对比两组病例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程度,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神经根或马尾损伤,以及下肢神经功能恶化现象。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在椎间隙高度方面,两组病例术后5 d与术前相比,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5 d相比,均获得良好的维持。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或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下腰椎病变三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5 位作者 陈国军 张建乔 唐宏超 吴鹏 宋永兴 金才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0-867,共8页
[目的]探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以及双侧椎弓根螺钉三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6月~2009年12月分别采用瞄准器引导... [目的]探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以及双侧椎弓根螺钉三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6月~2009年12月分别采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A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B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C组)三种方法治疗下腰椎病变共84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A组26例,B组30例,C组28例;记录并对比三种手术方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通过影像学评价三种手术方法病例其术前、术后、最后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三组病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液量等方面A组优于B组和C组,B组优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在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方面三组病例术后均获得较好的恢复,但最后随访时A组病例有明显的丢失,而B组和C组病例椎间隙高度获得良好的维持。最后随访时融合率为:A组96.2%,B组96.7%,C组92.9%,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最后随访时JOA评分,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省等优点,特别是采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的置入进一步减少了创伤,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强度有限,需慎重选择,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瞄准器 椎板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原文传递
两种入路联合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建福 吴鹏 +3 位作者 宋永兴 唐宏超 籍剑飞 曾忠友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比较正中入路小切口与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采用传统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小切口组)治疗16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 目的比较正中入路小切口与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采用传统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小切口组)治疗16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下同样的联合固定融合技术(通道组)治疗11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对两组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和通道组并发症病例数分别为22例(13. 25%)、37例(33. 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发生任意并发症、仅发生次要并发症、切口愈合问题及其他并发症4项中,通道组发生率均高于小切口组(P <0. 05)。结论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通道组明显高于小切口组,主要发生神经损伤及切口皮肤问题。通道下手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应选择合适病例,严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严卫锋 曾忠友 裴斐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评分与JOA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术 瞄准器 椎板关节突螺钉
下载PDF
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5
7
作者 宋永兴 曾忠友 +7 位作者 宋国浩 张建乔 任忠明 李帅 吴鹏 韩建福 严卫锋 范时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129-2134,共6页
[目的]研究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病变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肌间隙入路通道下进行MIS-TLIF手术,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 [目的]研究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病变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肌间隙入路通道下进行MIS-TLIF手术,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同一切口置入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成A、B、C、D四组,A、B、C三组每组30例,D组102例。组间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置钉失败率及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B、C、D三组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0例(33.3%)并发症,其中7例为切口愈合不良,2例为神经根损伤,1例为马尾神经损伤;B组出现2例(6.67%)并发症,其中1例为硬膜囊撕裂,1例为椎弓根骨折;C组出现1例(3.33%)并发症,为硬膜囊撕裂;D组出现3例(2.94%)并发症,1例发生迟发性椎管内血肿,1例迟发性切口感染,1例为终板损伤。各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1年四组患者VAS、JOA及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ILF采用联合固定在通道下操作是一种有效且颇具优势的治疗腰椎病变术式,其学习曲线在30例左右达到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椎板关节突螺钉 腰椎病变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腰椎融合术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叶建东 程哲 王剑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5,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腰椎融合术中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L4~5关节突全切及半切除L4~5三维有限元腰椎融合模型,在L4~5未固定模型(unfixed model,UM)上分别加载椎板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LFS...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腰椎融合术中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L4~5关节突全切及半切除L4~5三维有限元腰椎融合模型,在L4~5未固定模型(unfixed model,UM)上分别加载椎板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LFS)、椎板关节突螺钉并椎弓根螺钉(lumbar pedical screw+translaminar facet screw,LPS+TLFS)、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al screw,BPS)。比较未固定模型及3种内固定模型在脊柱屈曲、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下L4椎体及内植物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未固定、TLFS、LPS+TLFS、BPS模型L4椎体6种运动状态下的平均最大位移分别为1.4108、0.6298、0.3369、0.2528 mm(关节突关节全切模型)和1.2967、0.8449、0.3409、0.2738 mm(关节突关节半切模型);融合器平均最大位移分别为0.4799、0.3195、0.1676、0.1264 mm(关节突关节全切模型)和0.3787、0.3484、0.1835、0.1372 mm(关节突关节半切模型);TLFS、LPS+TLFS、BPS模型6种运动状态下钉、棒的平均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178.34、79.55、56.33 MPa(关节突关节全切模型)和142.29、103.02、59.69 MPa(关节突关节半切模型)。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BPS模型与LPS+TLFS模型固定效果相当,BPS模型可以取得最好的脊柱稳定性,而LPS+TLFS模型也为一个效果优良的固定方式选择。单独TLFS模型稳定性相对较差,但仍优于融合器植骨而不行内固定的脊柱模型。在不进行内固定时,关节突的保留显著增加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关节突螺钉 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L_5S_1前路椎间融合生物力学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树杰 苗军 +4 位作者 张继东 夏群 金鸿宾 王志彬 王爱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92-1493,1518,共3页
[目的]对腰椎完整标本、单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ALIF分别行椎弓根钉固定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4种状态进行测试,比较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新鲜腰椎标本8具,分别于完整状态、L5S1前路植以Cage、L5S1前路Cage分别行椎弓根... [目的]对腰椎完整标本、单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ALIF分别行椎弓根钉固定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4种状态进行测试,比较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新鲜腰椎标本8具,分别于完整状态、L5S1前路植以Cage、L5S1前路Cage分别行椎弓根钉固定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下,测定前屈、后伸、侧弯及扭转运动下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ALIF标本同完整标本相比,其后伸运动范围增大(P<0.01),而前屈、侧弯、扭转运动范围减小(P<0.01);而ALIF经椎弓根钉固定或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后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完整标本及单纯ALIF标本(P<0.01)。[结论]L5S1单纯行ALlF后伸稳定性差,为增加其稳定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应当是首选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椎弓根钉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生物力学稳定性
下载PDF
腰椎三角固定装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路 徐小敏 +1 位作者 杨惠林 张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研究三角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比较。[方法]建立L3~5TLIF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PS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UPSF)、三角固定装置固定(TCF)。L3表面施加500 N预载荷,再施加10 N.... [目的]研究三角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比较。[方法]建立L3~5TLIF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PS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UPSF)、三角固定装置固定(TCF)。L3表面施加500 N预载荷,再施加10 N.m的力距模拟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轴向旋转等生理活动,测试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角位移,椎弓根螺钉或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BPSF与TCF L4~L5节段角位移小于UPSF;UPSF的螺钉应力峰值明显高于BPSF、TCF;UPSF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下高于BPSF、TCF,BPSF与TCF基本相似。[结论]TCF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UPSF,与BPSF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三角固定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经一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融合术与Ope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金龙 刘彦宾 +3 位作者 张志 王成虎 李宗欢 张洪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比较经一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Ope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46例腰椎管狭窄症,20例采用经一侧... 目的比较经一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Ope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46例腰椎管狭窄症,20例采用经一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微创组),26例采用Open-TLIF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临床疗效、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8.9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开放组少,但术中透视时间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临床疗效、椎间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评分微创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一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融合术与Ope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相当的临床疗效,但前者组织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可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术 经一侧入路双侧减压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博颖 沈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9-333,共5页
背景: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是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突破性前沿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水介质视野清晰、直视下神经根减压、直视下处理终板提高融合率等优势,目前基于全内镜下腰椎融合的内固定方式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是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突破性前沿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水介质视野清晰、直视下神经根减压、直视下处理终板提高融合率等优势,目前基于全内镜下腰椎融合的内固定方式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双侧椎弓根螺钉3种固定方式对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生物力学的影响,验证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建立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腰椎有限元模型,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双侧椎弓根螺钉3种固定方式下对脊柱模型整体位移、椎间融合器应力、钉棒系统应力及邻近椎间盘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模型整体位移、钉棒系统应力、椎间融合器应力明显增大;(2)双侧椎弓根螺钉组与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组在6种工况下的模型整体位移、钉棒系统应力、椎间融合器应力值基本一致;(3)3种固定方式下的邻近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差异,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提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过程中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固定方式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关节突螺钉 内镜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单侧固定 双侧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经皮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煜昕 陈宏亮 +2 位作者 吕游 郭开今 袁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866-869,共4页
目的:介绍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TLFS)安全经皮置入技术并评价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 目的:介绍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TLFS)安全经皮置入技术并评价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透视引导下经皮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分析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及融合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经皮安全置入椎板关节突螺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无输血),术后切口引流量少。本组共置入了13枚螺钉,1枚螺钉(7.7%)穿破椎板,但未损伤神经根。所有螺钉均经过关节突关节,11枚螺钉(84.6%)置入理想的位置。术后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术中、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所有椎体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进行MIS-TLIF手术,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透视引导下经皮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技术是一项简单易行、创伤小、可广泛推广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微创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通道下腰椎固定融合术中终板损伤原因分析及预后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忠友 俞伟 +6 位作者 张建乔 宋永兴 范时洋 籍剑飞 裴斐 金辉 宋国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06-812,共7页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和原因,总结终板损伤的处理方式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17例患者。男4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61.3±7.4)岁;单节段固定13例,两节段固定4例。单一终板损伤15例,融合节段上下终板均发生损伤2例。观察其临床和影像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无椎弓根骨折、硬脊膜损伤,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和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72个月,平均(38.2±15.3)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恢复良好,但随访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融合器均有沉降,2例融合器向后移位。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94.1%。融合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2.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无法避免终板的损伤,损伤原因包括: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操作因素、香蕉型融合器的应用。只要处理得当,终板损伤并不影响预后,亦未增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不融合等并发症。但可能加速椎间隙高度丢失,增加融合器沉降,需要加强终板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变 固定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融合 终板损伤
下载PDF
L4、L5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混合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煜昕 陈宏亮 +3 位作者 井贵龙 吕游 郭开今 袁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完整标本和3种L4、L5节段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用成人新鲜腰椎标本(L2~S1)6具,分别于完整状态、左侧TLIF同侧椎弓根螺钉(PS)固定、左侧TLIF同侧Ps+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 目的比较腰椎完整标本和3种L4、L5节段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用成人新鲜腰椎标本(L2~S1)6具,分别于完整状态、左侧TLIF同侧椎弓根螺钉(PS)固定、左侧TLIF同侧Ps+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固定、左侧TLIF双侧PS固定下,测定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状态下运动范围(ROM)并进行比较。结果各固定方式的ROM值均小于完整状态(P〈0.05)。双侧PS固定在各状态下ROM值最低,与同侧PS固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侧PS+对侧TLFS固定相比,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弯状态下2种固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旋转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同侧PS+对侧TLFS固定的稳定性与TLIF双侧Ps固定相似,该种腰椎融合混合内固定方式可作为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先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关节突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比较
16
作者 聂志红 侯英诺 +3 位作者 孔凡磊 赵素香 樊格林 张子檀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FS)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在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interbody fusion,ALIF)中的力学稳定性,以及2种后路固定螺钉在ALIF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采用正常成人新... 目的探讨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FS)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在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interbody fusion,ALIF)中的力学稳定性,以及2种后路固定螺钉在ALIF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采用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将16具标本随机分为无手术组(intact)、ALIF组、ALIF+TFS组、ALIF+PS组,在400N压力和75N/m速率件下,比较各组刚度、相邻节段活动度和椎间盘压力。结果与intact组比较,ALIF组在前屈度、侧弯度、轴向旋转度方面增加,而后伸度减少。在ALIF+TFS组、ALIF+PS组和ALIF组的比较中,ALIF组在前屈度、侧弯度、轴向旋转度方面明显增加,而TFS固定和PS固定提供的稳定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FS在椎间盘压力方面对相邻节段影响更小。结论 TFS固定可以与PS固定提供同样的力学稳定性,TFS固定是2节段ALIF理想的固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前路椎间融合 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在治疗腰骶段结核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范煜昕 袁峰 +2 位作者 陈宏亮 吕游 郭开今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9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应用于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指征。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17例,采用后正中切口,在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同一切口内经棘突根部向对侧... 目的:探讨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应用于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指征。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17例,采用后正中切口,在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同一切口内经棘突根部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影像学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无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平均手术时间(146±70)分钟,术中出血量(178±156)ml,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平均长度(50±4)mm。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X线显示混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经棘突椎板关节突螺钉均穿过椎板和关节突关节,影像学检查所有椎体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100%。结论: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同一切口内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能有效提高椎间骨融合率,达到小关节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段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影像学
下载PDF
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殷渠东 郑祖根 +1 位作者 蔡建平 蒋兴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简称TLS)固定的可靠性。方法:选用7具腰椎标本,制成两个功能单元,分别在正常、髓核切除和椎间置入融合器(TFC)后行TLS固定,进行前屈、后伸、侧方压缩和轴向旋转实验,最大压缩力矩10Nm、旋转力矩10.8Nm,... 目的:探讨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简称TLS)固定的可靠性。方法:选用7具腰椎标本,制成两个功能单元,分别在正常、髓核切除和椎间置入融合器(TFC)后行TLS固定,进行前屈、后伸、侧方压缩和轴向旋转实验,最大压缩力矩10Nm、旋转力矩10.8Nm,测量成角运动范围(RO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LS单侧固定组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ROM分别减少2.92%、1.78%、5.77%和7.92%,双侧固定组分别减少15.59%、5.72%、15.18%和20.19%;“髓核半切+TLS”组均明显小于“髓核全切+TLS”组和对照组;“TFC+TLS”组较TFC组分别减少8.20%、12.55%、9.57%和22.07%。结论:在无明显前中柱不稳时,TLS固定后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的稳定性明显增加,尤其旋转增加较多;单纯椎间置入融合器时后伸、旋转稳定性相对较差,TLS可增加其各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 生物力学 腰椎
下载PDF
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陆声 徐永清 +3 位作者 丁自海 钟世镇 侯东升 李忠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为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器械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30例干燥腰椎标本,用游标卡尺及量角器测量腰椎椎板上缘及下缘的厚度,椎板关节突螺钉的长度。通过影像学测量椎板的内倾角和下倾角。[结果]椎板的上缘薄而... [目的]为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器械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30例干燥腰椎标本,用游标卡尺及量角器测量腰椎椎板上缘及下缘的厚度,椎板关节突螺钉的长度。通过影像学测量椎板的内倾角和下倾角。[结果]椎板的上缘薄而下缘厚。从L1~5椎板的厚度、螺钉的长度及从内倾角逐渐增加,而下倾角逐渐减小。[结论]上缘的厚度太薄不适合螺钉的放置。从L1~5使用4.5mm的皮质骨螺钉固定是安全的,但应该在椎板的下缘置人。注意下倾角和内倾角的变化。设计的瞄准器应该具有调节角度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经皮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解剖学 微创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结合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单节段腰椎及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侯继春 曹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4297-4304,共8页
背景:对于腰椎退行性病变,早期给予有效固定达到椎间融合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所以减压-固定-融合是脊柱外科手术的关键。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对侧椎板小... 背景:对于腰椎退行性病变,早期给予有效固定达到椎间融合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所以减压-固定-融合是脊柱外科手术的关键。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对侧椎板小关节固定融合节段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用18具新鲜小牛L3-5标本,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下进行不同的固定形式,分成A组(完整标本)、B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C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D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对侧椎板小关节固定),分别测试邻近节段L3-4、融合节段L4-5在后伸、前屈、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活动范围值及融合节段L4-5的刚度值。结果与结论:①对于融合节段L4-5的活动范围,B组6个方向的稳定性最高;D组次之,并在旋转方面与B组有相似结果(P>0.05);C组右侧弯和左旋转的稳定性不足,关节活动度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6个运动方向的活动度最大,稳定性最差;②对于融合节段L4-5的刚度值,B组6个方向的刚度值最大,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和D组左、右旋转下的刚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6个运动方向的刚度值最低;③对于临近节段L3-4的活动范围,B组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最大,邻近节段承受负荷最大,同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除左、右旋转外其余方向的活动范围同C组、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和A组6个方向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早期在右侧弯和左旋转方向的活动度大,接近于完整标本组,存在稳定性不足的缺点,临床中需要慎用并严格把握适应证。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改进了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 双侧固定 单侧固定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