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体系特征
被引量:
19
1
作者
曹涛涛
宋之光
+2 位作者
罗厚勇
周圆圆
王思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32-1345,共14页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针对其微观孔隙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的现状,对皖南地区野外露头和岩心样品开展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及氮气吸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二叠...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针对其微观孔隙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的现状,对皖南地区野外露头和岩心样品开展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及氮气吸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二叠系页岩主要组分为有机质、石英、伊利石、方解石和黄铁矿,其中黄铁矿多呈草莓体形态与有机质共存,有机质则呈填隙状、薄膜状、条带状和壳体状分布在页岩中。二叠系页岩基本孔隙类型为无机矿物孔(晶间孔、粒间边缘孔、粒内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有机孔和微裂缝,其中有机孔和微裂缝是优势孔隙类型。不同有机质颗粒中孔隙发育情况差异很大,可能与有机质类型及显微组成有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充分混合产生縻棱化而形成与有机质相关的晶间孔和微裂缝。压汞法测试结果显示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的页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好、退汞效率高;而以大孔为主的页岩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大孔的体积百分比随着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微孔和过渡孔的体积百分比随可溶有机质增加(S1)呈现降低的趋势;縻棱化有机质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可能会抑制页岩微孔隙的发育和比表面积的大小,与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孔隙体系
孔隙度
比表面积
二叠系
下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重点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
31
2
作者
郭少斌
王子龙
马啸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7-385,414,共10页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至今仍未取得较大的突破。通过对重点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分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储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与海相和陆相页岩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了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前景。中国海陆过渡相...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至今仍未取得较大的突破。通过对重点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分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储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与海相和陆相页岩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了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前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分布面积大,但具有单层厚度薄、岩性变化快的特点;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除碳质泥岩外,页岩总有机碳含量整体偏低,生烃潜力最小;孔隙类型以无机质孔和微裂缝为主,有机孔不发育,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低于海相页岩,储集空间相对不足,气体吸附能力较差;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极高、脆性矿物较少,低孔低渗,储层物性差,不利于后期开发。研究表明,海相页岩仍是页岩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前景在某些方面不如演化程度高的陆相页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
勘探前景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模式: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为例
被引量:
19
3
作者
田杨
叶加仁
+2 位作者
雷闯
吴克强
刘一茗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8-908,共11页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盆地西湖富生烃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系,也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典型代表.利用钻井、地震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的构造-沉积与古气候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平湖组...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盆地西湖富生烃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系,也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典型代表.利用钻井、地震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的构造-沉积与古气候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平湖组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形成模式.平湖组暗色泥岩分布广、厚度大,夹多套薄煤层及碳质泥岩,总体烃源岩质量较高.平湖组烃源岩发育于半封闭的海湾环境和温暖-潮湿南亚热带型气候条件,以陆生有机质输入为主.平湖组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沉积-沉降速率、母质来源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因素控制,其形成模式可概括为"快速沉降;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有机质输入为主;淡水-半咸水;氧化性较强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湖组
海陆过渡相
烃源岩
控制因素
发育模式
西湖凹陷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题名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体系特征
被引量:
19
1
作者
曹涛涛
宋之光
罗厚勇
周圆圆
王思波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32-1345,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12CB214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73058)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8-002-20)联合资助
文摘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针对其微观孔隙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的现状,对皖南地区野外露头和岩心样品开展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及氮气吸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二叠系页岩主要组分为有机质、石英、伊利石、方解石和黄铁矿,其中黄铁矿多呈草莓体形态与有机质共存,有机质则呈填隙状、薄膜状、条带状和壳体状分布在页岩中。二叠系页岩基本孔隙类型为无机矿物孔(晶间孔、粒间边缘孔、粒内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有机孔和微裂缝,其中有机孔和微裂缝是优势孔隙类型。不同有机质颗粒中孔隙发育情况差异很大,可能与有机质类型及显微组成有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充分混合产生縻棱化而形成与有机质相关的晶间孔和微裂缝。压汞法测试结果显示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的页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好、退汞效率高;而以大孔为主的页岩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大孔的体积百分比随着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微孔和过渡孔的体积百分比随可溶有机质增加(S1)呈现降低的趋势;縻棱化有机质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可能会抑制页岩微孔隙的发育和比表面积的大小,与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有关。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孔隙体系
孔隙度
比表面积
二叠系
下扬子地区
Keywords
transitional
face
Pore
system
Porosity
Specific
sur
face
area
Permian
Lower
Yangtze
regio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重点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
31
2
作者
郭少斌
王子龙
马啸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7-385,414,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不同类型页岩气生成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2016ZX05034-001)资助。
文摘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至今仍未取得较大的突破。通过对重点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分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储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与海相和陆相页岩进行对比,分析预测了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前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分布面积大,但具有单层厚度薄、岩性变化快的特点;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除碳质泥岩外,页岩总有机碳含量整体偏低,生烃潜力最小;孔隙类型以无机质孔和微裂缝为主,有机孔不发育,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低于海相页岩,储集空间相对不足,气体吸附能力较差;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极高、脆性矿物较少,低孔低渗,储层物性差,不利于后期开发。研究表明,海相页岩仍是页岩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前景在某些方面不如演化程度高的陆相页岩气。
关键词
泥页岩
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
勘探前景
中国
Keywords
mud
shale
shale
gas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face
exploration
prospect
China
分类号
TE13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模式: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为例
被引量:
19
3
作者
田杨
叶加仁
雷闯
吴克强
刘一茗
机构
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8-908,共11页
基金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TPR201614)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PLC20180503)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Nos.2016ZX05024-002-003
201605027-001-005)
文摘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盆地西湖富生烃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系,也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典型代表.利用钻井、地震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的构造-沉积与古气候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平湖组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形成模式.平湖组暗色泥岩分布广、厚度大,夹多套薄煤层及碳质泥岩,总体烃源岩质量较高.平湖组烃源岩发育于半封闭的海湾环境和温暖-潮湿南亚热带型气候条件,以陆生有机质输入为主.平湖组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沉积-沉降速率、母质来源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因素控制,其形成模式可概括为"快速沉降;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有机质输入为主;淡水-半咸水;氧化性较强的环境".
关键词
平湖组
海陆过渡相
烃源岩
控制因素
发育模式
西湖凹陷
石油地质
Keywords
Pinghu
Formation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face
source
rock
controlling
factors
forming
model
Xihu
Sag
petroleum
geolog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体系特征
曹涛涛
宋之光
罗厚勇
周圆圆
王思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原文传递
2
中国重点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前景
郭少斌
王子龙
马啸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模式: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为例
田杨
叶加仁
雷闯
吴克强
刘一茗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