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姜守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6,共2页
为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临床疗效。将 60例频发TIA患者分为观察组 ( 3 2例 )与对照组 ( 2 8例 ) ,观察组用疏血通注射液 ,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 ,同时口服阿斯匹林 ,疗程 15天。结果 :观察组临床速控率 68 7... 为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临床疗效。将 60例频发TIA患者分为观察组 ( 3 2例 )与对照组 ( 2 8例 ) ,观察组用疏血通注射液 ,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 ,同时口服阿斯匹林 ,疗程 15天。结果 :观察组临床速控率 68 7% ,对照组为 17 9%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提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频发的TIA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短暂性脑缺血 临床观察 丹参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中药疗法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黎萍 朱仁洋 董芬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方法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2种评分法的危险分层(低、中、高危),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TIA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6.1%。预测2d脑梗死风险,ABCD^2及ABCD^2F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和0.65;预测7d脑梗死风险,2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和0.62。对7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是7d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ABCD^2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1.22%、12.8%、16.98%,7d为3.66%、18.40%、30.19%;按ABCD^2F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0%、12.69%、16.98%,7d为1.37%、18.66%、30.19%;两种评分法各危险分层分组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CD^2F评分具有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合房颤的危险分层更具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 评分 房颤 预测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学东 王中华 +2 位作者 田磊 杨晓冬 王世华 《转化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98例因颈动脉硬化狭窄(狭窄>50%)而行CE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有症状77例(78.6%),无症状21例(2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98例因颈动脉硬化狭窄(狭窄>50%)而行CE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有症状77例(78.6%),无症状21例(21.4%)。结果术后除2例(2.0%)死亡、3例(3.0%)发生一过性偏瘫和7例(7.1%)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外,其他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短暂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表现。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6年;随访76例,13例(17.1%)再狭窄>70%,9例(11.8%)再发TIA症状,4例(5.3%)出现脑梗死。结论对于临床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特别是有TIA发作史的患者,可以考虑行CEA;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应分期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脑缺血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4
作者 陈学东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 9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 ,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 9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 ,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病人经Doppler超声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或核磁血管成像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大于 5 0 %者 ,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 ,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作好围手术期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处理 适应证
下载PDF
血塞通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小莲 崔淑兰 +1 位作者 刘玉华 周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2期1345-1346,共2页
目的 观察血塞通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用血塞通200-400mg,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NS 250-500 ml静脉点滴;对照组常规治疗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 目的 观察血塞通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用血塞通200-400mg,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NS 250-500 ml静脉点滴;对照组常规治疗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川芎嗪注射液120 mg静脉点滴;以上各组1次/d,连用14 d。结果 治疗24 h内及10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治疗组62.0%、88.0%;对照组32.5%、6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EEG有明显改善。结论 血塞通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TIA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治疗组 丹参注射液 联合治疗 对照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目的观 结论 推广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6
作者 于逢春 丁秀 +1 位作者 张玉焕 张晓君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VB!TIA)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方法将28例VB-T-A患者分为夜间频发VB!TIA组及非夜间频发VB!TIA组,于急性期进行夜间多导睡眠仪(PSG)的监测,并对SAS进行诊断与分级,用t检验及!2检验比较SAS...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VB!TIA)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方法将28例VB-T-A患者分为夜间频发VB!TIA组及非夜间频发VB!TIA组,于急性期进行夜间多导睡眠仪(PSG)的监测,并对SAS进行诊断与分级,用t检验及!2检验比较SAS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28例监测结果显示SAS26例(92.8%),正常2例(7.1%)。其中夜间频繁发作组中、重度SAS12例(80%),轻度SAS3例(20%);而非夜间频繁发作组中、重度SAS1例(7.7%),轻度10例(76.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B!TIA患者SAS常见,尤其是夜间频繁发作的VB!TIA患者,SAS的程度重。因此,SAS与VB!TIA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